财产继承顺序,父母的遗产应该留给子女平均分配吗

时间:2022-09-28 05:16:12来源:法律常识


父母过世,子女们均分遗产?不是,其实要遵循四个分配原则

【引言】

父母过世了,未留遗嘱,留下来的遗产由所有继承人平分——这即是法定继承情况下的遗产“均分”原则。关于这个原则,可能很多人已经有所了解。但是,必定均分么?

不是。

当一个家庭发生法定继承时,“均分”原则只处于最低优先级。在其之上还有三个更高优先级的原则,适用于不同的家庭情况。

以上结论,即来自于《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条:

第一千一百三十条 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

对生活有特殊困难又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应当予以照顾。

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

有扶养能力和有扶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扶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应当不分或者少分。

继承人协商同意的,也可以不均等。

【遗产份额的分配原则】

注意,这里我们所谈到的“原则”一词,细分为四个子原则:自愿原则、照顾原则、倾向原则、均分原则。这四个原则,优先级依次递减。

父母过世,子女们均分遗产?不是,其实要遵循四个分配原则

1.自愿原则

自愿原则,指的是所有继承人之间,就遗产如何分割达成明确的一致意见。

这种情况在遗产份额分配上具有最高优先级,不论是法定继承还是遗嘱继承。只要继承人之间协商一致,不管是均分、全给一个人、还是份额有差,均以此意见为准。

2.照顾原则

照顾原则针对的是符合特定条件的继承人:“双无”人员。

  • 无劳动能力。例如身体重度残疾、智残智障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等。
  • 无经济来源。注意,这里指的是继承人家庭,而不单指继承人本人。例如,丈夫没有收入,妻子的收入足以满足家庭的基本生活需求,则丈夫不能称之为“无经济来源”——因为夫妻一方的收入,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同时满足以上两个条件的继承人,必定会面临生活困难的境地,在继承遗产时,需要予以照顾。

那么,什么叫“照顾”?

这是一个倾向性判定。我们举两个例子对比一下:

被继承人留下数百万遗产,两个继承人,其中一人“双无”。如果按照均分原则,每个人分得的遗产均在百万以上。“双无”人员说了:依据法条,我要多分,至少分六成以上。这种情况下,因为继承的遗产份额较大,足够满足长时间的基本生活需求,是无需照顾的。

还是同样的背景,只不过遗产只有几万块钱。即便从基本生活需求上,几万块钱也坚持不了几年时间。这时候,就要对“双无”人员适当照顾。但是多少算照顾?六成、七成、还是全部?没有定论和标准,因协商、主张、判决而定。

此外多提及一句:照顾原则,不仅适用于法定继承,同样适用于遗嘱继承。即便被继承人生前通过遗嘱,将财产全部留给非双无继承人,发生遗嘱继承的时候,依然要先分出一部分给到双无人员,随后再按照遗嘱执行。

3.倾向原则

现实中经常有类似情况:老人孩子多,平时都依靠一个子女照顾,其他子女鲜有过问。百年之后,那些平日不露面的孩子一个个冒出头来,要分老人的遗产。那么,照顾老人多的子女,能多分甚至全分么?

这种情况即属于扶养义务的多少,对份额分配产生倾向性影响。

父母过世,子女们均分遗产?不是,其实要遵循四个分配原则

从立法精神上,确实值得倡导:对被继承人扶养较多,意味着付出较多,理应得到更多回报;反之,有能力扶养却不扶养的,既未尽义务,又未付出,当然不应该索取什么,这一点从意思上应该比较容易理解。但是——多分、少分、不分,仅属于一个概念性词语,没有明确标准,只能通过举证、主张的方式来解决。而且多数情况下,需要尽到扶养义务的人来举证。所以,之前与大家谈及此方面问题的时候一直在建议:“做好事,要留名”。

此外,在本条规定中还有这样一句话: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人可以多分。

必定多分么?肯定不是。从个人角度,这句话,没什么实用意义。

举个例子:

多数家庭恐怕都是这样一种生活状态:老两口生活在一起,跟子女不同住,子女们隔三差五来探望。老两口中一方先过世,发生了法定继承,基本结论是:在世一方与子女,均分遗产。何来老伴儿多分一说?

更何况,还有很多子女之所以与父母同住,其实不是为了伺候方便,而是更便于“啃老”,凭什么多分?

按照这样的逻辑推演,只有一种情况下,同住者应当多分:同住者对被继承人尽到主要扶养义务。但反之,尽到主要扶养义务,并不取决于是否同住。

那么结论就出来了:这只是一种理论假设——假设因为同住,所以对被继承人尽到主要扶养义务——但是现实中,这种理论假设成立的可能性不大。

所以,对于这一细分原则的理解,应当集中在“扶养”。至于“同住”,可以忽略掉。

4.均分原则。

父母过世,子女们均分遗产?不是,其实要遵循四个分配原则

以上情况均无的情况下,才会涉及到“均分”。

均分原则主要适用于法定继承。如果没有协商不均分的一致意见、继承人没有“双无”人员、对被继承人扶养义务无差,则按照继承人的数量均分遗产。

例如,父亲先走了,留有一套父母共有房产,有三个子女,爷爷奶奶均早过世,未留遗嘱。此时,此房中一半份额为母亲自有份额不发生继承,另一半作为遗产,由母亲及三个子女共同继承,各自继承1/4,即三个子女各自继承此房的1/8,母亲继承1/8,加上其自有的一半,合计5/8。

又如,大伯一生未婚,无儿无女,有两个兄弟。大伯过世时有一套房,未留遗嘱,其父母均已过世。此时,大伯不存在第一顺序继承人,整套房将由两个兄弟平均继承,各自1/2。

【现实意义】

这一条规定,从现实操作意义上,主要有两点:

1.法定继承情况下的“均分”原则,具有较强的普适性——毕竟遗嘱继承、遗赠之类的做法,在当前家庭中并没有得到普及,甚至很多人还有所“忌讳”。

那么,发生法定继承之后如何分配遗产,就要定个规矩。在区分不出继承人继承权差异的情况下,最简单的规矩就是平分。

2.举证。在不愿意均分的情况下,必须要拿出可以不均分的理由。这个理由,就是尽到扶养义务多的证据证明。

例如,女儿一直伺候、为父母养老送终,儿子不闻不问,却要求均分遗产,甚至以“儿子”的身份要求多分。这种情况下,女儿就要拿出尽到主要赡养义务的证据。

证据很重要,也很容易被忽视。尤其针对子女孝顺程度不一的家庭,建议孝顺子女多“长个心眼”,哪怕给爸妈买菜做饭、看病就医,留下那些票据,拍个视频、存好聊天记录等,甚至与父母的老街坊老邻居搞好关系往来,都将作为支持多分的有力证据——不要把做这些事情理解为“私心”,而是对那些不干活还想着落好处的人的警示和惩戒。

【结语】

法定继承,是目前发生最多的一种继承情况,毕竟很多老百姓对什么遗嘱、遗赠之类的,还停留在一知半解甚至全然不知的状态。

因此,可以把这条规定理解为:针对目前最普遍的继承方式,给出了遗产分配的指导原则。


99%以上的家庭都会面临继承问题!请关注“一纸家书”头条号,持续为您讲述身边的遗嘱、继承故事,为您系统讲解遗嘱、继承专业知识。

随便看看
本类推荐
本类排行
热门标签

劳动者 交通事故 用人单位 劳动合同 债务人 协议 自诉 房屋 土地 补偿费 案件 债务 离婚协议书 公司 债权人 合同 甲方 最低工资标准 交通 车祸 债权 伤残 条件 鉴定 工资 程序 补助费 刑事案件 拆迁人 兵法 期限 标准 交通肇事 解除劳动合同 财产 补偿金 客户 当事人 企业 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