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02 01:45:11来源:法律常识
6月7日,江苏省委改革办与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江苏公共•新闻频道联合策划的大型改革政策解读节目《黄金时间—改革政策e解读》关注“高水平法治江苏这样建”!
法治兴则民族兴,法治强则国家强。如何才能让法治成为江苏最好的营商环境,怎样通过法治建设,推动政府全面依法行政,提升公共法律服务能力,让百姓有更多获得感?江苏相继出台“一规划、两方案”,为法治江苏建设谋篇布局、绘就蓝图。
本期黄金时间邀请到江苏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马太建、江苏省司法厅法治调研处处长黄永忠、苏州市司法局副局长陆雅、盐城市建湖县司法局局长李向前以及特约评论员东南大学法学院教授熊樟林、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李晓愚解读政策相关政策,回应关切。
【“一规划、两方案” 形成法治江苏建设“一体两翼”】
“一规划、两方案”是江苏这五年法治江苏建设的纲领性和框架性文件。“一规划”就是《法治江苏建设规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两方案”是《江苏省贯彻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实施方案》和《江苏省法治社会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即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和法治社会建设实施方案。这“一规划、两方案”形成了法治江苏建设的“一体两翼”,将统筹推进法治江苏、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法治江苏建设规划(2021-2025年)》围绕着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监督、保障等,部署了23项重点任务。提出“以良法促发展、保善治”。这部5年规划还提出:到2025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江苏实践走在前列。到2035年,高水平的法治江苏、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
加强和改进地方立法
【鼓励社会各方有序参与立法】
江苏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马太建:立法格局是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依托、各方共同参与。省政府和设区的市政府做好有关地方性法规案的组织起草工作。社会各方有序参与立法也很重要,也在有序推进委托第三方比如律师事务所、法学院校等起草法规规章草案,比如《南京市住宅物业管理条例》等草案就发挥了第三方参与的独特优势。同时,在立法中还要充分发挥基层立法联系点的作用、“民意直通车”作用,确保立法能够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
【发挥立法联系点作用 深入了解基层诉求】
江苏省司法厅法治调研处处长黄永忠:基层立法联系点是立法部门确定的协助收集和反映立法及相关工作意见建议的基层单位或者组织。村(社区)、执法单位、司法单位、政务服务单位、法学院校、人民团体和各种社会组织都可以作为基层立法联系点。目前省司法厅已建立行政立法联系点28个,在立法过程中也邀请基层立法联系点相关人员参与基层立法工作。比如说参加座谈会、论证会,深入了解基层诉求、听取基层意见。
【@江苏人 这些领域将有“新法”诞生】
马太建:《规划》既指明了“十四五”时期重点的立法方向,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很具体的立法项目。比如说围绕长江经济带发展、“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和健康江苏、交通强省等江苏的重大政策实施加强法治保障;地方金融、市场主体健康发展、绿色发展等经济领域也有;加强网络安全管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疫情防控等社会治理领域也是很重要的方面;劳动、教育、养老等民生领域是重头。
《规划》明确提出制定《江苏省行政程序条例》、修订《江苏省法律援助条例》、《江苏省社区矫正条例》等。目前不少立法任务已经完成。比如说《江苏省就业促进条例》已经出台,《江苏省中小企业促进条例》、《江苏省信访条例》已完成修订。
【公共卫生和突发事件应对立法 进入快车道】
黄永忠:《规划》提出要加强疫情防控相关立法,完善公共卫生法规制度。目前,与疫情防控相关的《江苏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江苏省基层卫生条例》《江苏省传染病防治条例》《江苏省野生动物保护条例》等都已列入立法计划,我省公共卫生和突发事件应对立法进入快车道。此外,《规划》还从执法、司法、普法、守法等方面构建了疫情防控的法治体系,将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苏州:立法前先评估 提高地方立法精细化水平】
苏州建立了政府立法咨询专家库,聘请了近百位政府立法咨询专家;在全市设立了50家基层立法联系点,每项立法调研都邀请2至3个基层立法联系点参加;在全市村(社区)设置2400块“立法意见征集”桌牌和100余个“立法意见征集箱”;常熟市在省内首创“数字门牌+立法征求”,实现家门口“扫一扫”就能参与立法。
苏州市司法局副局长陆雅:2019年,苏州市在全国率先制定政府规章《苏州市人民政府立法前评估办法》,明确要求申报政府立法计划的单位,要成立立法前评估小组,对立法的必要性、可行性、紧迫性,主要制度设计的合法性、可操作性、立法成本效益等开展深入调查、研究论证。将立法质量管控关口前移至立项阶段,有助于健全完善立法工作机制和程序,提高地方立法精细化水平。
推动政府规范行政执法
【把政府活动全面纳入法治轨道】
马太建:法治江苏建设规划和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都提出,各级政府必须坚持依法行政,把政府活动全面纳入法治轨道,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规划》从五个方面具体做出了部署:一是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善于运用法治来规范政府、市场和社会的边界。二是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三是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四是持续营造法治化的营商环境。五是着力提升政府服务能力和水平。
【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 探索跨部门综合执法】
马太建:《规划》提出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进一步整合行政执法队伍,推动执法资源力量向基层倾斜,要继续探索实行跨领域跨部门综合执法。再一个就是要稳妥推进将基层管理迫切需要的县级政府部门的行政处罚权交给有条件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来行使。
【推行权责清单制 规范乡镇街道行政执法】
黄永忠:《规划》提出要大力推行权责清单制度,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用清单来划定基层政府部门的行政执法权责。为了规范乡镇街道执法权力行使,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印发江苏省乡镇(街道)法定权力事项清单通用目录的通知》。乡镇(街道)可以行使的法定权力事项,就是清单里列明的77项。另外,《规划》还提出探索建立行政执法案例指导制度。希望通过汇编典型案例,能够对规范约束行政执法行为,改进行政执法方式,提高执法人员素质起到积极的作用。
【加强非强制性行政手段运用】
黄永忠:《规划》提出要改进执法方式,加强非强制性行政手段的运用。行政指导、行政协议、行政调解、行政奖励等都是非强制行政手段,这些手段的运用有利于争取当事人的理解,最大程度的降低行政成本和减少行政纠纷。比如,张家港市在全省率先探索企业行政合规指导清单制度,该清单涉及10个热点领域170项违法事项,便于企业快速、准确地根据清单排查违法风险点。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规划》还强调,要持续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具体来说,要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坚持营商环境多元共治,依法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公平参与竞争的权利,建立损害营商环境违法行为责任追究制度。
推进公正高效权威司法
【江苏将实现诉讼服务 就近能办、同城通办、异地可办】
马太建:《规划》提出了民事诉讼方面的一系列改革举措。在诉讼服务方面,江苏提出了到2022年底前全面实现诉讼服务“就近能办、同城通办、异地可办”的目标。具体举措方面,将进一步推进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健全电子诉讼规则,努力推动构建分层递进、繁简结合、供需适配的民事诉讼程序体系。
在苏州市相城区人民法院,通过人脸识别设备,律师一次认证,全年可以刷脸进入;借助自助便民智慧服务终端,法律文书可电子送达;通过“飓风”在线庭审系统,当事人可以用手机远程登录在线法庭,随时上传、下载证据…借助科技手段,智能法院让诉讼更便捷。
【落实法援律师值班制 实现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
黄永忠:《规划》着眼于推动律师在参与立法起草、执法监督、刑事辩护、民事诉讼、法律援助、纠纷调解、涉外法律服务、包括执行工作等方面能够发挥积极作为。《规划》指出,对不服司法机关生效裁判和决定的申诉,要逐步实行由律师代理。将经济困难无力聘请律师的申诉人纳入法律援助范围。要健全落实法律援助律师值班制度,实现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法律帮助全覆盖。
全面打造法治社会
【推进全民守法 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马太建:法治社会是建设法治江苏的基础性工作,而全民守法则是建设法治社会的必然要求。“十四五”时期普法、守法的重要工作任务主要是:一是创新普法理念、载体、方式、方法。加大对“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落实的考核力度,普法这一个“软任务”将更加具有刚性约束。二是完善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化渠道,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三是深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提出2022年在全国率先基本建成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目标。四是要积极引导人民群众依法维权,有效化解矛盾纠纷,进一步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
【整合资源 完善管理 提供优质公共法律服务】
马太建:前不久正在起草公共法律服务的条例。一个方面是加快整合公共法律服务资源,重点向基层一线倾斜。另外一方面是完善公共法律服务管理体制。还有就是要大力发展现代法律服务产业。针对江苏产业园区内,企业、产业集聚的特点,全省正在大力推进公共法律服务进园区的活动,努力为园区发展提供优质法律服务。
截至2021年,江苏设立126个园区公共法律服务(分)中心;组建96个法律服务团;创建6个法律服务产业园;实现176个省级以上园区公共法律服务全覆盖。园区法律服务平台集成律师、公证、仲裁等资源;对接会计、审计、金融、知识产权等专业机构;帮助企业防范法律风险,化解经营难题。
【盐城建湖:1289名调解员帮助群众化解矛盾纠纷】
盐城市建湖县司法局局长李向前:建湖县积极探索构建“多元高效的矛盾纠纷化解体系”。首先壮大人民调解员队伍,聘请有经验的退休法官、检察官、行政机关退休干部以及劳动人事、拆迁安置、环境监察等各个方面的专业人才来担任调解员。目前全县共配备人民调解员1289名。另外,还提升矛盾预警能力。与涉及矛盾较多的部门加强工作对接,推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向主动预防、动态研判和事前预警转变。还完善了多元化解机制,在县交警大队、住建、人社、妇联、教育等部门成立专业性调解组织;在基层派出所、交警中队、基层法庭设立“派驻制”人民调解工作室。此外,还大力推广“江苏微解纷”“苏解纷”等在线多元解纷平台,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解决矛盾。
【非诉讼纠纷在线解决 快来关注“苏解纷”小程序】
黄永忠:“苏解纷”是江苏省非诉纠纷解决的一个小程序。在这个小程序当中,设定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等,总共有八个矛盾纠纷的非诉化解方式。大家在使用的时候打开微信小程序的首页,选择中间的智能咨询模块,会自动跳转到智能法律机器人页面,可以提供24小时的在线智能问答服务。如果智能机器人不能解决问题,还可以寻求人工服务。
专家观点:
【让百姓触摸法律脉搏 用法治为江苏发展赋能】
李晓愚:江苏一直都处于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会遇到新情况和新挑战,要求法治建设能够及时跟上,立足未来,进行通盘的考虑和谋划,这样才能为江苏的发展赋能。政府的行政执法模式,它要做一些调整,要采用一种合作协商的模式,还得注重执法过程当中人的感受,人的体验,行政执法,不仅仅要有力度,还得有温度。此外,在法治建设的过程中,要让老百姓参与立法变得更加的便捷,而参与的过程也是让百姓可以触摸到法律的脉搏,可以看见法治的进步,同时实实在在享受到法治江苏的红利。
【强化依规治党 调动多方保障 推动更高水平法治江苏建设】
熊樟林:在《规划》实施过程当中,司法要具备“定分止争”的终局性功能。要继续强化司法改革工作,要完善审判制度、检察制度、律师制度。从司法机关的相互配合和制约,以及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等方面全方位部署。此外,我觉得法治江苏建设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那就是依规治党的问题。党的领导贯穿整个全面依法治国的全过程。在江苏法治建设过程当中,同样应当注重党内法规的制定和实施,要加强党的组织建设,进一步强化党内法规的执行。另外,在江苏法治的建设过程中,我觉得还要注重社会多元力量的参与,要从制度保障、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等多个方面,切实加强队伍、人才、科技、信息、文化、理论等多个层面的保障工作,为全面依法治省打下坚实基础,提供不竭动力。
(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 /刘洋 编辑/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