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06 11:08:27来源:法律常识
来源:新民晚报
6月9日凌晨,由腾讯视频出品的大型青年团训节目《创造营2019》落幕,11人男团“R1SE”出道。与同类型节目相比,创造营的热度并不算很高,但是,粉丝的狂热却丝毫不减。
为了给自己心中的偶像争取到一个好名次,使其成功“成团”“出道”,粉丝们省吃俭用、集资应援,高人气选手不到一天就突破百万。
这些人之中,不乏学生党、未成年。
有人透支自己的生活费,一天只吃一顿泡面;没有钱,他们就看上了花呗、白条等网络借贷。
粉丝“造星”不惜网贷
“请您支持张靓颖……请问您的手机是联通的还是移动的?”
不知你是否还记得14年前的这一幕:“超级女声”决赛前夕,为了给偶像争取更多的短信支持,粉丝们纷纷走上街头,宣传拉票。
当时的投票形式是发送短信。十几年过去,选秀综艺节目层出不穷,粉丝参与投票决出胜负的套路也“一脉相承”,并不断升级。
《偶像练习生》《创造101》《明日之子》《青春有你》《以团之名》……近年来,这些选秀节目从荧屏搬到网络,平台更开放,互动体验更强,进一步提升粉丝“造星”的参与度,也让狂热飙升了好几个level。
6月8日下午,在创造营总决赛前几小时,阿瞳目去各家“超话”逛了一圈,粉丝们都打了“鸡血”作最后冲刺。
除了努力打投外,更令阿瞳目惊讶的是,某品牌酸奶频频出镜。原来,购买该品牌酸奶,即可获得二维码投票机会,这也就成为了粉丝口中的“奶票”。
大量粉丝购买酸奶,只为获得点赞机会。
除了散粉自行购买以外,还有后援会统一组织打投。这需要大量资金支持,因此,集资也就成为了各家粉丝不成文的规定,金额更是动辄上万、百万。
为了避免涉及敏感词,粉丝们在宣传时一般用缩写“jz”或者“橘子”表情等代称。
《创造营2019》决赛前,有网友曝光,选手粉丝疯狂集资,许多学生党透支生活费送哥哥出道,甚至不惜动用花呗、白条等网络借贷:
“哥哥只有我们了。”
“求求大家all in,让哥哥出道吧!”
“反正没钱就,里外不是人。”
……
这样的话术配上哭泣表情,再加上攀比风气,很容易让粉丝对偶像产生爱怜心态,继而投入更多金钱、时间、精力,换取一个好名次。
粉丝网贷集资,这样的行为一经曝光后,各家后援会相继发布公告,称自家一直号召理性打投、量力而为。
然而,有知情网友称,号召网贷打投的现象,确实存在。
集资款项流向成谜
粉丝集资应援,这样的现象屡见不鲜。
尤其是借由网络平台营造的攀比竞争舆论氛围,几欲催人疯魔。去年进入《创造101》最终决赛的22名选手中,有9位集资金额超过百万元,截至决赛当日,其公开集资总额超4000万元。
这么多钱都花在了哪里?
有一位资深粉丝告诉阿瞳目,一般来说,粉丝集资的除了花费金额打投、做数据以外,还用作应援款项。比如,线下活动时制作偶像周边、易拉宝、灯牌,宣传时承包地铁公交车身、站台广告牌,在公共电视、主要地标的巨幅广告牌与大屏幕投放宣传片等。
或许有人会说,粉丝为追星花钱是自愿行为,外人不必指手画脚。
如果资金流向透明、账目清晰、最终应援效果“有排面”,那么自然是皆大欢喜。然而,很多时候,粉丝并不买账。
回到《创造营2019》,6月8日下午,就有一位选手的粉丝质问其后援会,线下应援的“排面”完全不够,粉丝集资的500多万元都花在了哪里?
对此,该后援会昨天下午给出了一个线下明细清单,称大屏幕加上现场应援共计花费3.3万元。然而,这些似乎并不能让粉丝信服。
6月9日凌晨,该后援会宣布,将进行正常换届整改,并会在之后公布资金明细。然而,不少粉丝质疑,在“出道”第一天就换届,是否“卷钱跑路”了?
粉丝集资,一直被看作是“灰色地带”,毕竟流程不透明,款项管理混乱,也无人监管,全靠“信任”和“用爱发电”。
对此,《人民日报》也曾评论,“粉丝集资”别成糊涂账:一些“粉头”借集资之名行诈骗之实,甚至携巨款消失。对此,制度监管与公共监督一时还没跟上。
有律师称:“若出现集资发起人卷款跑路或者集资款被挪用的情形,我们认为这可能涉嫌刑事犯罪。从法律上讲,以上行为可能会涉及诈骗、侵占等罪名。”
泥沙俱下的粉丝经济
近年来,粉丝经济兴起并逐渐引领市场,粉丝的力量和权利越来越大,攀比心也日益加重。
“粉丝对文化产业的意义从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要过。”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朱丽丽认为,过去粉丝的力量很难被看见,只能在小范围内产生一定的辐射。是互联网使粉丝的力量可视化并且量化,粉丝们从未像今天这样深度参与到偶像的塑造中。
然而,这样崛起的亚文化群体,在发展过程中显然需要正确的声音去加以引导,而不是放任发展,甚至任凭粉丝群体被资本裹挟,投身于无止尽的“集资”“打榜”“投票”等,被吸入资本的魔窟中。
正如《半月谈》所评论的那样:平台,尤其是媒介平台需要反思。
2018年7月10日,广电总局公开发布《关于做好暑期网络视听节目播出工作的通知》称,对于偶像养成类节目、社会广泛参与选拔的歌唱才艺竞秀类节目,要组织专家从主题立意、价值导向、思想内涵、环节设置等方面进行严格评估,确保节目导向正确、内容健康向上方可播出,坚决遏止节目过度娱乐化和宣扬拜金享乐、急功近利等错误倾向,努力共同营造暑期健康清朗的网络视听环境。
然而,以《创造营2019》为例,从平台与节目方的实际效果看,似乎让人对此打一个问号。
这两天,“何洛洛高考事件”闹得沸沸扬扬。
创造营决赛之日,正是6月8日高考时。最终以第二名出道的何洛洛,因为“何洛洛参加高考”“何洛洛没参加高考”“何洛洛回应没有参加高考”等连续上了三天微博热搜。
官方给出的说法是:“何洛洛因备战《创造营》总决赛,行程冲突放弃参加高考”,还特别突出了何洛洛“买了数趟航班机票”,最终没能赶上高考的遗憾。何洛洛本人表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我既然选择了创造营,那我明年继续备战高考。”
参加选秀还是参加高考,本身是个人选择的问题。然而,在千万学子奋力赴考时,反复营销“何洛洛放弃高考”参与选秀,恐怕会对未成年人造成一些引导和影响。
更有网友怒斥,这类网综选秀节目频繁用“排名”“出道”等刺激粉丝、多方营销,是“贩卖梦想”“煽动集资”。
从网贷集资到“放弃高考”,让人不禁发问:这样的节目导向,是正确的吗?乱花渐欲迷人眼,粉丝“鸡血”过后,是否会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