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犯,牵连犯与吸收犯解析区别

时间:2022-09-29 13:43:06来源:法律常识

来源:人民网、中国纪检监察报

【基本案情】

案例一 田某,中共党员,某国有石油器械制造公司经理。2016年5月,田某为了贪污公款,虚开45万元石油配件原材料发票(非增值税发票),在单位报销后,将该款非法占有。

案例二 张某,中共党员,某国有公司生产部主任。李某,中共党员,该公司经理。2016年3月,李某让张某弄一张电力安装的发票,张某应允。张某伪造了一张45万元某电力安装公司普通发票,并在发票上伪造了该公司印章。李某用该发票在单位报销了45万元非法占为己有,对张某私刻印章伪造发票事宜并不知情(李某案件另案处理)。

【处理建议】

案例一中,田某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虚开发票,以骗取的手段非法占有公款。依据《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和《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虚开发票“一百份以上或者票面额累计在四十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之规定 ,田某涉嫌虚开发票犯罪,涉嫌贪污犯罪,此虚开发票行为与贪污行为属于牵连关系,依据牵连关系的处断原则,从一重从重处罚。即以贪污罪处断。依据党纪处分条例第二十七条、监察法第四十五条的规定,追究田某的党纪政务责任,将田某涉嫌贪污犯罪问题移送人民检察院依法审查,提起公诉。

案例二中,张某涉嫌伪造印章犯罪和伪造发票犯罪。张某私刻公司印章行为与伪造发票行为是吸收关系,依照伪造发票行为处断。依据党纪处分条例第二十七条、监察法第四十五条的规定,追究张某的党纪政务责任。另外,因张某涉嫌伪造发票犯罪属于公安机关管辖,应将张某涉嫌犯罪问题移送公安机关依法处理。

【评析意见】

纪委监委审查调查人员对上述两个案件的定性归责无分歧,只是对牵连犯、吸收犯的相关要件、处断原则容易产生误区,笔者就此解析如下:

(一)牵连犯的解析

牵连犯,是指以实施某一犯罪为目的,其方法行为或结果行为又触犯其他罪名的犯罪形态。譬如,田某以虚开发票的方法(方法行为)贪污公款(目的行为),分别触犯了虚开发票罪和贪污罪,是典型的牵连犯。

1、牵连犯的要件

(1)牵连犯是以实施一个犯罪为目的。实施的这一行为属于牵连犯本罪。牵连犯是为了实施某一犯罪,其方法行为或结果行为,又构成另一独立的犯罪,属于牵连犯他罪。牵连犯本罪是一个犯罪,他罪依附本罪而成立。

(2)牵连犯必须有两个以上的行为。牵连犯的数个行为存在两种情况:一是目的行为与方法行为(手段行为)。二是原因行为与结果行为。目的行为、原因行为是就本罪而论,当与方法行为相对应时,称目的行为,当与结果行为相对应时,称原因行为。这里的方法行为,不是方法;结果行为,不是结果。方法行为,是指为了本罪的实行而实施的行为。譬如为了贪污公款虚开发票,贪污公款是目的行为;虚开发票就是方法行为。结果行为,是指本罪行为实行后因本罪而实施的行为。

(3)牵连犯数个行为之间具有牵连关系。如何认定有无牵连关系,笔者认为本罪与方法行为或结果行为的牵连关系,应当从主客观两方面考量,行为人在主观上具有牵连的意思,在客观上具有方法行为、手段行为或结果关系。

(4)牵连犯数个行为必须触犯不同罪名。即牵连犯以实施某一犯罪为目的,其方法行为或结果行为又触犯了其他罪名。如果触犯与本罪相同的罪名,不构成牵连犯。

2、牵连犯的处断原则

如何处断牵连犯,刑法总则未规定。从刑法理论与审查调查实践看,笔者认为,应当按照牵连关系中最重的一个罪从重处罚,即“从一重从重处罚”。按照一重罪从重处罚,符合罪刑相适应原则。

但需要说明的是,刑法分则对某些具体犯罪牵连犯的处断作了特别规定,有规定从一重罪处罚的,有规定从一重罪从重处罚的,有规定实行数罪并罚的。刑法分则条款对处断牵连犯作特别规定的,按照刑法分则相关条款的规定处断。如果刑法分则规定实行数罪并罚,应依据规定,实行数罪并罚。

(二)吸收犯的解析

吸收犯,是指数个犯罪行为,其中一个犯罪行为吸收其他犯罪行为,仅成立吸收犯罪行为一个罪名的犯罪形态。譬如,案例二中张某伪造印章和伪造发票行为,前一犯罪行为被后一犯罪行为吸收。

1、吸收犯的要件

(1)吸收犯必须具有数个犯罪行为。如果无数个行为,不存在吸收犯。吸收犯数个行为必须都是犯罪行为,每个行为都符合刑法规定的犯罪构成。如果数个行为中一个是犯罪行为,其他是违法行为,不构成吸收犯。吸收犯是数个犯罪行为,这是吸收犯与想象竞合犯的重要区别。想象竞合犯是一行为触犯数罪名,而吸收犯则是数行为触犯数罪名。

(2)吸收犯数个行为之间具有吸收关系。吸收,是指一个行为容纳其他行为,只成立一个行为构成的犯罪,其他行为构成的犯罪失去存在的意义,不再予以定罪。之所以存在吸收,是因为这些犯罪行为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前一犯罪行为是后一犯罪行为发展的必然历经阶段,后一犯罪行为是前一犯罪行为发展的必然结果,或者在这一流程中具有其他密切关系。

在刑法理论上,存在三种吸收关系:一是重行为吸收轻行为。行为轻重,是根据行为的性质区分。二是实行行为吸收预备行为。预备行为是实行行为的先行阶段,许多犯罪是经过预备然后转入实行行为。预备行为为实行行为所吸收,依实行行为所构成的犯罪定罪。三是主行为吸收从行为。主行为吸收从行为,是指根据共同犯罪人在共同犯罪中的分工和作用区分的。将共犯分为共同正犯、教唆犯、从犯(帮助犯)的情况下,如果先教唆或帮助他人犯罪,随后又参与共同实行犯罪,其教唆行为或帮助行为,应为共同实行行为所吸收。先教唆他人犯罪,随后又帮助他人犯罪,其帮助行为应为教唆行为所吸收。

2、吸收犯的处断原则

对吸收犯,依照吸收行为所构成的犯罪处断,不实行数罪并罚。(刘晋)

随便看看
本类推荐
本类排行
热门标签

劳动者 交通事故 用人单位 劳动合同 债务人 协议 自诉 房屋 土地 补偿费 案件 债务 离婚协议书 公司 债权人 合同 甲方 最低工资标准 交通 车祸 债权 伤残 条件 鉴定 工资 程序 补助费 刑事案件 拆迁人 兵法 期限 标准 交通肇事 解除劳动合同 财产 补偿金 客户 当事人 企业 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