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07 21:34:42来源:法律常识
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一书中将中国的传统社会界定为“熟人社会”,人们理所当然的用“熟人思维”查找问题、看待问题、解决问题。这种现象在法律服务市场尤甚。法律问题的专业性和对未知的恐惧决定了“找个熟人问问”、“找个熟人帮帮忙”成为处在法律问题煎熬中的当事人的首要选择。
对于律师来说,通过各种关系找上门来的当事人越来越多。这些人基本都是亲戚、朋友、亲戚的朋友、朋友的亲戚、朋友的朋友。碍于情面,很多律师不好意思直接拒绝。然而,解答咨询时所付出的高昂的时间成本和精力让很多律师叫苦不迭,甚至影响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的状态。
熟与不熟,不是叫声兄弟就可一笔带过;好与不好,也不是叫一声哥们就能混淆视听。他们是不是真的亲朋好友,能不能意识到律师服务的艰辛付出和巨大价值?如何优雅委婉拒绝亲朋好友的免费法律咨询?对律师来说确实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懂得你的价值的真正朋友
说到亲友,有一类人不得不提。在他们眼里,朋友是一种稀缺资源,一方面他们体谅你很忙很辛苦,不会轻易麻烦你;另一方面,他们知道你的的价值,一旦向你开口从你那里获得帮助,一定会对你感恩戴德。
这样的朋友是天生的犬型人,他们懂得尊重别人,也懂得与他人互利共赢。与这样的朋友往来,本身就是一个良性循环,也就是对律师来说极为重要的人脉资源。律师遇到此类亲友的咨询,一定要尽心尽力。
不懂你价值的泛泛之交
中国有句俗语,叫隔行如隔山。隔在两个行当中间的那座山,除了代表各有所长的专业素养,更是体现了认识不同行业所创造价值的社会阅历和对隐形成本的意识。具体到律师行业,不大可能要求对方清楚判断律师的劳动所能产生的价值以及对应的市场价格,更别提其中所包含的各项成本。
这类人占到律师人际关系的大多数,是大部分熟人免费咨询的主要来源。他们脱口而出的问题,要么需要耗费相当大的时间精力,一个命题十分大可以写一本书,要么就直接是懒得搜索的伸手党。
不是所有认识的人都是朋友。和你谈价格的都是能交的人,不谈钱的都是不讲究的,都不够交朋友的资格。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固然重要,在歌剧院跳舞,你会成为艺术家;在广场上跳舞,你只能沦为大妈。律师的执业成本如此高昂,对于此类朋友需要委婉拒绝。
律师可以在询问对方的需求后,告知对方,由于行业与专业细分,爱莫能助。一来在交谈中体现自己的专业度,二来告诉对方术业有专攻的差异化能力。相信对方是可以理解的。
或者告诉他们你很忙,案子太多,天天加班,实在对不住。相信不少找你审合同看章程的人就会识趣地走开。
或者跟他解释这件事情很麻烦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请带上资料到律所面谈,引导他们获取法律服务也应付费的意识。
知道你的价值却不付费还心安理得的人
有些人明明清晰了解你的技能专长以及成本价值,但仍会提出免费的咨询或者委托的要求。这类猫型人天生有着一种心理上的优越感,找你帮忙是看得起你。跟他合作,让你身价倍增,是你的荣幸。
法律问题如此复杂,一旦效果达不到这类朋友的预期,还会有冷言冷语埋怨。这时候律师的心软,必然成为日后麻烦的隐患。
对于此类不真诚和尊重的亲友,律师要勇于说不。告诉他们你以一技之长谋生的人,他们必须为这项服务做出支出,当然你可以给他们打个折啦~
轻松一刻
如何拒绝七大姑八大姨的免费咨询?这有一个好办法
甲:公司的八婆经常在上班时间来问一些琐事,好烦呀。
乙:是啊,自从学了法律,五六年没联系的朋友就想来免费咨询离婚结婚,孩子抚养权,手机被偷怎么办?不收费都不落好。挺寒心的,对方八百年不联系,联系就是咨询,咨询完了,说个谢谢拉倒。
丙:算了,做慈善吧。
丁:如果不是关系好的朋友,就介绍给别人啊,说那人对这类问题更专业。我们有几个法务朋友就是相互推介。提前说好会有少量咨询费,让咨询的人自己去决定要不要加微信咨询。
甲乙丙:又学一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