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里被骂找律师还是报警,微信群骂人被抓

时间:2023-01-12 16:04:18来源:法律常识

微信群组本是为了群体交流和沟通提供便利的信息化工具,但随之而来的是微信群所引发的侵权案件纠纷日益增多。在微信群随意骂人,有可能构成侵权行为。据白鹿视频报道称,近日,吉林白城一男子韩某为替朋友出气,在微信群里辱骂同村居民,辱骂时间长达5分钟,语言粗糙,气焰嚣张。同村居民认为韩某此举给自己造成极大的心理伤害,随即报警。

接警后,派出所民警立即展开调查,及时固定证据,并依法将韩某传唤到派出所。韩某对其在微信群内辱骂他人的行为供认不讳。目前,韩某因故意辱骂他人被依法行政拘留10日,并处罚款300元。

男子聊天群里骂人5分钟被拘10日上热搜 微信群主也要负责

男子聊天群里骂人5分钟被拘10日上热搜 微信群主也要负责

对此专家表示,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让大家可以随时随地分享自己的心情和观点,但也容易造成一些网友一时冲动就发表不当言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所以,大家在网络中实施相关行为,发表言论时,一定要有风险意识和法律意识。

相关律师也重申,大家不要为了一时泄愤,在微信群发表侵害他人名誉的不当言论,即便骂了别人,嘴上占了便宜,但是侵犯了他人名誉权,也有可能是要承担法律责任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规定:“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

之前广州互联网法院的两起案例引发关注。一起是微信群主对群成员在微信群里辱骂他人置之不理,对被辱骂者求助也无动于衷,被法院以“慢作为”“不作为”为由判决承担责任。另一宗是微信群成员骂人后,群主及时劝阻,在劝阻无效后解散微信群,法院对此判定群主不承担责任。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第九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互联网群组建立者、管理者应当履行群组管理责任,依据法律法规、用户协议和平台公约,规范群组网络行为和信息发布,构建文明有序的网络群体空间。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第十五条规定,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不得制作、复制、发布、传播含有下列内容的信息,一共有“九不准”,其中一条就是“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

很多网友对判决中的“慢作为”“不作为”产生疑惑。广州互联网法院综合审判一庭法官李朋解释,“慢作为”是指群主反应不及时,“不作为”是指群主没有采取任何措施。

在该案例审理之后,很多网友表示“恐慌”,不明白为什么群主要承担责任。专家表示,群主作为讨论平台的建立者,具有维持讨论秩序和言论秩序的义务。群主对于群聊中的违法或不良信息,应尽到“注意义务”和“管理义务”。“你只要尽到义务了,也不用担心有什么过多的责任。”在这两起案例中,不仅是互联网群组问题,还涉及到工作群的管理。所以对于建群的物业公司来说,具有双重管理义务。

随便看看
本类推荐
本类排行
热门标签

劳动者 交通事故 北京征地拆迁律师事务所前十名 用人单位 劳动合同 债务人 协议 自诉 土地 房屋 补偿费 案件 债务 打官司 离婚协议书 债权人 公司 找律师可靠吗 北京十大刑事律师事务所排名搜狐 刑事案件 合同 甲方 最低工资标准 交通 车祸 补助费 工资 债权 律师办理建设工程法律业务操作指引二 北京十大房产纠纷律师事务所排名 伤残 程序 鉴定 条件 北京房产纠纷最好的律师事务所 律师自己打官司是不是不用找律师 拆迁人 北京房产纠纷律师事务所排名前十名 期限 兵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