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审期间要自首吗吗,取保候审脱保后自首

时间:2022-09-30 04:36:07来源:法律常识

脱保后又主动投案的,能否认定为自首(两个观点矛盾的判决)


案情简介(1)

2015年10月18日20时许,陆谦在石景山实兴大街东侧,酒后无故滋事,对被害人王小丫实施殴打,造成王小丫右顶部头皮擦伤、面部擦挫伤、右侧2、3、4、8肋骨骨折、右膝部擦伤,经鉴定属轻伤二级。案发当日,路人胡小二报警,陆谦被民警当场查获。后陆谦在取保候审期间脱保。2016年12月1日,陆谦向公安机关投案。


脱保后又主动投案的,能否认定为自首(两个观点矛盾的判决)

法院判决(1)

法院经审理认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规定“……自动投案,是指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未被司法机关发觉,或者虽被发觉,但犯罪嫌疑人尚未受到讯问、未被采取强制措施时,主动、直接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投案……”,陆谦作案后系被查获归案,到案后即多次受到讯问,并被采取了刑事拘留、取保候审等强制措施,陆谦明知其在取保候审期间负有传讯时随时到案的法定义务,而不经批准擅自脱保一年有余,之后虽能再次归案,但已超过了法律规定的自动投案的时间节点;

此外,陆谦的脱保行为客观上造成了大量司法资源毫无必要的浪费,且严重妨碍了刑事诉讼活动的正常进行,其脱保后再次归案的行为既违背了自首制度的立法初衷,也不符合认定自首的法律规定,不应认定为自首。

判决如下:

陆谦犯寻衅滋事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八个月。


脱保后又主动投案的,能否认定为自首(两个观点矛盾的判决)

法律释疑(1)

1.陆谦不具备自首的法定构成要件

《刑法》第六十七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了成立自首的两个基本要件: 自动投案和如实供述。本案系路人报警后,民警赶到现场将殴打被害人的陆谦当场抓获,故本案中陆谦第一次归案并不具备自首情节,而陆建某脱保后主动归案,虽然是其发现被公安机关上网通缉后,基于其本人的自由意志而选择向公安机关归案,但其二次归案的时间节点却不符合自动投案的时间要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明确规定了“自动投案行为”时间节点是犯罪嫌疑人“尚未受到讯问、未被采取强制措施时”,而陆谦在被动到案后即接受了讯问并被采取了刑事拘留的强制措施,其主动投案的时间窗口即已经关闭,陆谦被查获到案后,被采取了刑事拘留、取保候审, 脱保后又被采取了逮捕等强制措施,即使其存在二次归案的情况,也不应认定为主动投案。

2.陆谦违反了取保候审的法定义务

取保候审作为《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五种强制措施之一,仍具有明确的“强制”的法定属性。陆谦在取保候审期间未经侦查机关批准擅自脱保,侦查机关依法对其变更强制措施予以逮捕、上网通缉的行为,均系侦查机关控制犯罪嫌疑人的法定行为,具有强制性、义务性、明确性、针对性,而陆谦在上述情形下向公安机关归案的行为,应视为其履行取保候审期间应尽的法定义务,是对其逃跑行为的纠正和弥补,不属于自首范畴内的自动投案。

3.本案违背自首的立法精神

犯罪嫌疑人的归案行为是否实际节约了司法资源,既是自首制度的目的,也是设立自首制度的根据,在判断是否成立自首时应当予以考虑。 陆谦在取保候审期间擅自脱保,公安机关多方查找其下落行踪,在多方工作无果的情况下对其变更强制措施,再予网上通缉追逃,陆谦的脱保行为客观上造成了大量司法资源毫无必要的浪费。陆谦脱保后的主动归案,不应被认定为节约了司法资源,而应当被评价为避免了司法资源的继续浪费。

4.本案打破了罪刑均衡原则


罪刑均衡原则基本内容之一,就是要求犯罪情节相似的案件在刑罚的轻重上应当基本相同。假如一名犯罪嫌疑人犯罪情节与陆谦相当, 在被动到案后,能够如实供述所犯罪行,被取保候审期间也能遵守纪律、履行法定义务,那么这名犯罪嫌疑人最终必然无法具备自首这一法定的从轻情节。而陆谦破坏取保候审的法定义务,因其脱保行为而最终被一审法院认定为自首,属于适用法律过程中人为制造的司法不公。


脱保后又主动投案的,能否认定为自首(两个观点矛盾的判决)

案情简介(2)

2012年4月4日中午,被告人郑德水在家中与其弟弟喝完酒后,无证驾驶无牌普通二轮摩托车到清流县永顺花园,行至清流县供电局门口的三岔路口横过道路时,与黄爱珠驾驶的闽GY9079号公交车发生碰刮,造成郑德水受伤及两车不同程度损坏的后果。2012年4月12日,郑德水与黄爱珠就本起事故达成赔偿协议。经福建闽西司法鉴定所鉴定,郑德水血液中乙醇含量为191.04mg/100ml。经交管部门认定,郑德水无证、醉酒后驾驶无牌普通二轮摩托车,负本起事故的主要责任。

被告人郑德水于2012年4月8日主动到公安机关投案并如实供述其酒后驾车的犯罪事实;后其在取保候审期间逃至外地,经办案机关多次通知仍不到案。2013年4月7日,郑德水在亲友的陪同下主动向公安机关投案,到案后仍如实供述了自己的罪行。


脱保后又主动投案的,能否认定为自首(两个观点矛盾的判决)

法院判决(2)

法院认为:被告人郑德水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其行为已构成危险驾驶罪。被告人郑德水无证驾车并发生交通事故,酌情从重处罚。被告人郑德水投案后,在取保候审期间外逃,后又能主动到公安机关投案,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犯罪后逃跑,在被通缉、追捕过程中,主动投案的,应当视为自动投案” 之规定,应当认定其具有主动投案情节;被告人主动投案后仍如实供述了自己的罪行,符合自首的构成要件,是自首,可依法从轻处罚。被告人郑德水在案发后与黄爱珠达成了赔偿协议,可酌情从轻处罚。

判决如下

清流县人民法院(2013)清刑初字第30号刑事判决书,判决被告人郑德水犯危险驾驶罪,判处拘役四个月,缓刑五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2000元。


脱保后又主动投案的,能否认定为自首(两个观点矛盾的判决)

法律释疑(2)


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下称《解释》)规定“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后又逃跑的,不能认定为自首”和“犯罪后逃跑,在被通缉、追捕过程中,主动投案的,应该视为自动投案”的理解不同,出现两种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被告人郑德水作案后虽然曾具有自首情节,但其在取保候审期间外逃,根据“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后又逃跑的,不能认定为自首” 的规定,其之后又主动投案的行为,不能认定为自首;第二种意见认为,被告人郑德水自首后,在取保候审期间外逃,后又能主动到公安机关投案,根据“犯罪后逃跑,在被通缉、追捕过程中,主动投案的,应当视为自动投案” 的规定,应当认定为自动投案,其自动投案后仍如实供述了自己的罪行,是自首。

我们认为,被告人的行为应当认定为自首。理由如下:第一,被告人在取保候审期间逃跑,实际是重新回到尚未投案的状态,重新获得投案自首的时机;其在此时又主动归案,仍然符合自首的“自动将自己交付追诉”的本质特点,应当认定为自动投案。第二,《解释》中关于自动投案的认定并不矛盾。“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后又逃跑的,不能认定为自首”针对的仅仅是行为人自动投案后又逃跑的行为,并未涵盖行为人自动投案后逃跑又主动归案的情形。而“犯罪后逃跑,在被通缉、追捕过程中,主动投案的,应该视为自动投案”针对的不仅仅是实施具体犯罪行为后逃跑的情形,也涵盖了在犯罪后的侦查、审查起诉、审判等阶段逃跑的情形。为此,根据《解释》的规定认定被告人的行为为自动投案并无不妥。第三,在现有法规无明确规定、实践审判又出现争议的情况下,在不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的前提下,从有利于被告人的角度出发以及考虑自首设立的初衷等因素,也应将被告人的行为认定为自动投案。第四,被告人第一次主动投案后已经如实供述了自己的罪行,第二次主动投案后仍作了如实供述,其行为符合自首的构成要件,应当认定为自首。


脱保后又主动投案的,能否认定为自首(两个观点矛盾的判决)

李振斌律师¹⁸⁷³⁸¹⁷⁸⁶²⁶日读经典

《道德经》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民法典》 第四百三十一条 质权人在质权存续期间,未经出质人同意,擅自使用、处分质押财产,造成出质人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刑法典》第四百三十一条 【非法获取军事秘密罪】

以窃取、刺探、收买方法,非法获取军事秘密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军事秘密罪】

为境外的机构、组织、人员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军事秘密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随便看看
本类推荐
本类排行
热门标签

劳动者 交通事故 用人单位 劳动合同 债务人 协议 自诉 房屋 土地 补偿费 案件 债务 离婚协议书 公司 债权人 合同 甲方 最低工资标准 交通 车祸 债权 伤残 条件 鉴定 工资 程序 补助费 拆迁人 刑事案件 兵法 期限 标准 交通肇事 解除劳动合同 财产 补偿金 客户 当事人 企业 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