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找律师好找吗,信托机构投资者

时间:2023-01-14 05:39:23来源:法律常识

#守护最美夕阳红#这两年来,来咨询“信托”“私募”等投资受损的人一直不少,这其中老年人所占比例颇高。有的老人颤颤巍巍地给律师掏出一张皱巴巴的“投资合同”后,律师问老人是否了解投资公司,又对其所投资的项目真实存在时,老人竟都无法回答,律师也只能无奈地摇摇头。

“信托”“私募”专盯老年人 切勿轻信高额回报

从笔者处理过的一些案子来看,这类案件大都分为三类。

1、纯骗。所谓纯骗类,就是这所谓的“投资”是份彻头彻尾的骗局。

依据我国《刑法》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欺骗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或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设定陷阱等手段骗取对方财产的行为,就是所谓的诈骗罪或合同诈骗罪。

在投资方面,纯骗有一些具体体现。最典型的就是所谓的投资项目压根就不存在。骗子往往介绍某个投资项目,并进行一些列包装,比如描述成项目具有国家政策背景,央企资金支持等等,目的是为了让人相信项目真实存在,这招对老年人尤其有效。有的老年人出于对政府、国企的信任,往往放下戒心,心甘情愿掏钱。

“信托”“私募”专盯老年人 切勿轻信高额回报

当老年人还在盯着年化利率的时候,骗子却早已瞄准了本金。笔者曾接待过一对八十多岁的老夫妇,老人告诉律师说自己投资了一个所谓的“股权投资计划”。明面上老人出资300万元,投资某公司旗下企业一定比例的股权,然后每年老人可以获得企业一定比例的分红。实际上这家企业早已注销,即便没注销,股权也一钱不值。而老人却不知道其中的猫腻,以为和到银行购买理财产品差不多,每年可以获得一些利息。

2、半骗。所谓半骗就是把投资项目表面进行伪装,让其合法化,但背后依然是个骗局。相较于纯骗类,其实这种行为危害更大。

笔者举个例子,某私募投资基金招募投资者,将项目包装为一个某省级大型基建项目,忽悠不少老年投资人投资。出于对政府的信任,招募方又拿出来多份“红头文件”,同时看中了高额回报,不少老年人都掏了数百万元投资,募集资金高达数亿元。

“信托”“私募”专盯老年人 切勿轻信高额回报

实际上,该项目在募集到资金后,负责招募的基金公司早已与项目方沆瀣一气,在几天内将数亿元资金通过签订虚假供货合同转走挪作他用。而到了投资合同截止日期后,想尽各种办法拖延拒不兑付。

有的老年人因为血本无归,只得申请仲裁。仲裁开庭后,项目方出示一系列文件、合同,表示自己是正常使用资金。投资人想要推翻难度相当之大,最后的结果虽然是要基金公司偿还,但此时该公司早已是空壳。

这种骗局之所以危害更大,是因为它被骗子披上了合法外衣,很多老年人想报警立案,但往往不予受理,通过民事程序诉讼难度也很大。虽然最后法院、仲裁委可以支持投资人,但此时公司变成了空壳,往往难以执行到款项,最终不了了之。

“信托”“私募”专盯老年人 切勿轻信高额回报

3、最后一种不是骗局,而是实实在在投资的钱遭遇了风险,造成重大损失。这种情况就只能自行承担相应风险了。例如现在不少信托产品都出现了迟延兑付的情况,经过多方打探,发现投资项目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无法正常开展。

“信托”“私募”专盯老年人 切勿轻信高额回报

综合来看,建议投资人特别是老年投资者,首先应当树立起一个观念,就是无论是“信托”“私募”还是诸如“股权投资”等,风险极高,绝对不能等同于存进银行吃利息。其次,如果一定要投资,不要忽略合同,仔细阅读合同条款,如果有条件可以找律师分析,至少也应拿给子女看一看,了解一下项目背景是否真实存在,不要轻易签订转账。第三,不要相信什么公司实力雄厚,规模很大,很多介绍和图片都是虚假的,今天还在可能明天就集体消失。第四,如果回款不及时,应当立刻采取法律手段维权,不少人特别是老年投资者在迟延兑付后,依旧被骗子忽悠,等到坚持不下去时才起诉或仲裁,到时候对方不仅可以时效作为抗辩,公司仅有的资金可能也已转移走,造成极其被动的局面。

归根结底一句话: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可不多见。

随便看看
本类推荐
本类排行
热门标签

劳动者 交通事故 北京征地拆迁律师事务所前十名 用人单位 劳动合同 债务人 协议 自诉 土地 房屋 补偿费 案件 债务 打官司 离婚协议书 债权人 公司 找律师可靠吗 北京十大刑事律师事务所排名搜狐 刑事案件 合同 甲方 最低工资标准 交通 车祸 补助费 工资 律师办理建设工程法律业务操作指引二 债权 北京十大房产纠纷律师事务所排名 伤残 鉴定 程序 条件 北京房产纠纷最好的律师事务所 律师自己打官司是不是不用找律师 北京房产纠纷律师事务所排名前十名 拆迁人 期限 兵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