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信罪3年没被抓还会追究吗,帮信罪帮助犯

时间:2022-09-30 08:18:04来源:法律常识

【工人日报社评】

原标题:远离帮信犯罪,拒绝助纣为虐

工人日报-中工网评论员 吴迪

出租出售自己闲置的电话卡和银行卡、转发一些群组和链接,怎么就成刑事犯罪了?有必要以最高检公布帮信罪有关信息为契机,让更多人清醒意识到,帮信罪的本质是帮助不法分子实现针对他人利益的侵害,这绝非小事。

卖几张电话卡、银行卡,有什么大不了的?据7月24日新华社报道,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信息,自2020年10月“断卡”行动以来,检察机关起诉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案件上涨较快,目前该类犯罪已成为各类刑事犯罪中起诉人数排名第三的罪名,前两位分别是危险驾驶罪、盗窃罪。今年以来,起诉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数量持续下降,但整体仍在高位运行,上半年检察机关起诉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6.4万人,有力促进信息网络犯罪源头打击治理。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简称帮信罪,是指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信传输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情节严重的行为,简单理解,就是为信息网络犯罪充当帮凶的行为。根据刑法有关规定,帮信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出租出售自己的银行卡、电话卡给不法分子用于实施电信网络诈骗、赌博、洗钱等活动;转发推广涉嫌销售违禁品的社交账号、广告链接,造成特定后果等,一般人看来似乎都不是多大的事,但它们恰恰是帮信罪中的重要环节。

此外,科技企业从业人员、通信或金融等行业内部人员,也是帮信犯罪的“工具人”重灾区。其中有人凭技术优势、开卡权限优势等,打通电信网络犯罪的工具输送渠道,比如为卡池、猫池、GOIP等硬件设备做运维、升级,为不法分子绕开实名制办卡的强制要求批量发卡提供帮助等。

有的人对帮信罪这一罪名不太理解:出租出售自己闲置的电话卡和银行卡、转发一些群组和链接,怎么就成刑事犯罪了?因而,有必要以最高检公布帮信罪有关信息为契机,让更多人清醒意识到,帮信罪的本质是帮助不法分子实现针对他人利益的侵害,这绝非小事,而可能涉嫌犯罪。

帮信罪整体高位运行,一是缘于“断卡”行动以及有关方面加大打击力度,案件量和起诉人数有较大上涨,比如2021年共起诉近13万人,是2020年的9.5倍。二是不法分子对实名制“两卡”的需求量大,因而会鼓动和发展在校学生等法治意识淡薄的群体作为“工具人”或“卡商”。三是诸如相关技术人员、企业“内鬼”等心存侥幸,以为“灯下黑”可以让自己隐藏起来,为一己私利而参与犯罪,助纣为虐。四是有关硬件设备、技术应用更新迭代较快,甚至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之势。此外,有针对性的监督管理机制不够完善,给了犯罪分子可乘之机。

近年来有关方面持续加大对信息网络犯罪的打击力度,而将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也纳入刑法规制中,这无疑是在加固法律武器的薄弱链条。司法机关此番雷霆手段,也释放出从严打击信息网络犯罪和帮信犯罪行为的决心,进一步为源头治理有关犯罪行为、保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夯实了保护屏障。

司法机关的严厉打击对公众来说是一个警示:某些看似无关紧要的行为,可能涉嫌犯罪,务必引以为戒。比如,“打老婆孩子是人家家务事”的观念曾普遍存在,而随着反家暴法等相关法律的实施,越来越多的人逐渐明白,“打老婆孩子”是可能触及法律的。

现实中,认定帮信罪必须满足事先明知后果仍提供帮助、情节严重等构成要件。而实际上很多人事先并不知情,或者说并不全然明白自己行为的后果,也没有造成太大损失,因而往往不会被以此罪追究法律责任。但必须看到,即使如此,相关行为量变、积累导致的损失和危害同样不可小觑,相关当事人必须清楚此举的性质和潜在后果。

互联网技术服务越来越广地应用于公众生活的方方面面,电信网络诈骗等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的犯罪行为可能会出现新的形式,而类似帮信犯罪活动也会随之变化。在此语境下,每个人都必须当心和警惕。远离包括帮信罪在内的任何犯罪,拒绝助纣为虐,应成为我们的共识。

随便看看
本类推荐
本类排行
热门标签

劳动者 交通事故 用人单位 劳动合同 债务人 协议 自诉 房屋 土地 补偿费 案件 债务 离婚协议书 公司 债权人 合同 甲方 最低工资标准 交通 车祸 债权 伤残 条件 鉴定 工资 程序 补助费 拆迁人 刑事案件 兵法 期限 标准 交通肇事 解除劳动合同 财产 补偿金 客户 当事人 企业 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