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16 20:56:08来源:法律常识
老赖简直是人人厌恶的对象,遇到老赖,债权人的钱有可能就打了水漂。老赖为了躲避债务无所不用其极,要么想尽各种借口推脱,要么干脆完全消失。不知道债务人的居住地址和身份证号码,能否起诉?
这个问题与我国民事诉讼的程序有关,可能很多人都不清楚,提起民事诉讼具体需要什么文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登记立案若干问题的规定》中第六条规定:当事人提出起诉、自诉的,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一)起诉人、自诉人是自然人的,提交身份证明复印件;起诉人、自诉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提交营业执照或者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身份证明书;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能提供组织机构代码的,应当提供组织机构被注销的情况说明;
(二)委托起诉或者代为告诉的,应当提交授权委托书、代理人身份证明、代为告诉人身份证明等相关材料;
(三)具体明确的足以使被告或者被告人与他人相区别的姓名或者名称、住所等信息;
(四)起诉状原本和与被告或者被告人及其他当事人人数相符的副本;
(五)与诉请相关的证据或者证明材料。
这其中,最重要也是最难获取的就是被告的身份证明以及起诉状。在起诉状中同样也对被告身份的认定有要求,《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一条 起诉状应当记明下列事项:其二、被告的姓名、性别、工作单位、住所等信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等信息。法律之所以强调起诉人需要呈递被告信息,一是方便法院送达文书,二是在审理案件时,如果连被告的基础信息都不知道,就无法对本案展开调查。
因此,起诉人必须提供足以辨认被告身份的信息,可以是姓名、住址、身份证号、工作单位等,如果仅提供一个姓名的话,是没办法辨认被告人的。
债权人常常遇到的问题是,在出借钱财时,基于情谊而没有明确债务人的个人信息,仅仅只知道此人的姓名。像这样的情况,管理户籍的派出所可以通过姓名调查出个人信息,但是债权人去公安机关要求警方提供信息的话,警方是不会提供的。
这是因为公安机关工作人员有对公民个人信息保密的职责和义务。《身份证法》第二十条:人民警察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根据情节轻重,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其五、泄露因制作、发放、查验、扣押居民身份证而知悉的公民个人信息,侵害公民合法权益的。
不过在一些特殊情况中,警方可以提供信息,比如法院给律师开具了介绍信,律师凭自己的证件、律所的证件以及委托人的委托书就可以去公安机关调查取证。因此,如果遇到这类情况,最好的做法是寻求律师的帮忙。如果靠自己来调查的话,除了向亲朋好友、同事打听外,还可以寻求媒体的帮助,但是切记在调查的过程中需要遵守法律规定,一定不要侵犯他人的隐私权。
当立案以后,问题又来了,如果被告迟迟没有出现,庭审能否继续呢?庭审并不要求当事人必须到场,即便被告缺席,法院也可以照常庭审,并做出缺席判决。假如判决结果已经出来了,被告仍旧处于消失状态,判决结果迟迟得不到履行,还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强制执行的过程中,法院会根据之前呈递的被告人信息,调查其名下是否有可供执行判决结果的财产,比如银行账户、不动产,并进行冻结,原告还可以向法院申请拍卖被告的财产。另外,被告有可能会被列为失信人,限制出行和高消费。
除了这一解决手段外,如果债权人能够和债务人的亲属取得联系,可以通过宣告失踪的方式让其亲属暂时代管财产。《民法典》第四十条 自然人下落不明满二年的,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该自然人为失踪人。第四十三条 财产代管人应当妥善管理失踪人的财产,维护其财产权益。失踪人所欠税款、债务和应付的其他费用,由财产代管人从失踪人的财产中支付。其中,“利害关系人”指的不仅是亲属,债权人也包括在其中。
通过以上分析,相信大家对“老赖”已经有了应对方法。事实上,在最初借钱的时候,债权人应当详细了解债务人的个人信息。尤其是身份证号,最好能够写在欠条上,并核实该债务人的身份。尽管这样做可能会“伤感情”,但是却能最大限度内保护自己的权利不受损失。
(文章《普法:不知道债务人的居住地址和身份证号码,能否起诉?》部分图片为网图;禁止转载、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