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24 00:19:48来源:法律常识
突如其来的疫情,使“在线”成为浪潮。法律圈的培训也逐步向线上迁移,全国各地的律所、律协、法律科技公司都推出公益课程、在线直播,在疫情防控期间为法律人提供相关培训课程。
3月1日,19:50,闹钟响了。
张欣(化名)拿起手机关掉闹钟,打开电脑,准备好笔记本……再过几分钟,法律公开课《中国法庭艺术》(下篇)就要开讲了。
“这个讲座的主讲人是曾在最高人民法院从事民上审判工作20余年的杨征宇律师,上周日听了上篇,课程内容生动有趣、干货十足,受益匪浅。”张欣告诉记者,他早早就在期待这场直播了。
2月23日,国浩(北京)律师事务所律师杨征宇的公益分享课《中国法庭艺术》(上篇)首次开讲,便获得了累计13.8万余次点击量,被称为“史上规模最大法律公开课”。
律界大咖当“主播”
在小小的屏幕前,面对10多万的“粉丝”,律界大咖杨征宇当了一回“主播”,广受好评。两场直播共计28万余人次的数据,可见其受欢迎的程度。
突如其来的疫情,使“在线”成为浪潮,席卷各行各业,在线办公、在线教育、在线医疗……法律圈的培训也逐步向线上迁移,不仅有法院、检察院推出网络直播法制课,全国各地的律所、律协、法律科技公司也纷纷推出公益课程、在线直播,在疫情防控期间为法律人提供相关培训。
近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九检察厅会同江苏省检察院第八检察部在“务实”App上组织了一场以“未成年被害人综合保护工作探索与实践”为主题的网络直播课,作为“主播”的淮安市清江浦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苏荣和“网友们”分享了自己的一线办案心得,直播模式也得到来自全国各地400名检察官的认可。
而在这场法律圈的线上培训“盛宴”中,律师事务所自然是参与的主力军。
春节期间,大成律师事务所倡议“学习型假期”,并于2月3日全面启动所内学习课程,通过直播向40余个分所的同事进行疫情劳动关系处理、疫情防控企业HR管理解析、破产业务实操等领域的培训,45场培训课程访问点击量累计超过88万。
盈科律师事务所在企业微信平台开展了“盈科北京直播间”系列交流讲座活动。讲座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及相关医事法律知识”“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建筑施工企业相关法律救济建议”为主题,针对疫情,依法防疫。公众号还分享了直播视频回放链接,供大家观看学习。
2月13日,中闻律师事务所首期“中闻大讲堂”云开讲,中闻所北京总部合伙人、互联网金融法律业务部主任李亚入驻抖音直播,为观众分享“疫情对企业合同履行的影响分析”。截至发稿日,中闻律所已成功举办14期讲座。
德和衡律师事务所律所则借助中小企业法务协会CACC平台,通过“法务与合规在线课堂”提供公益直播,为广大企业法务答疑解惑,目前,观看人数累计达到25000人。
线上培训优势凸显
受疫情影响,许多名所律师都化身主播,与观众交流经验、分享心得。不少律师在授课时直言“直播是第一次,有些紧张”,在法庭上能言善辩的杨征宇律师也感叹“直播不易”。
不过,对于上海正策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施天佑来说,直播已经不算是难事了,他很早就开始尝试线上授课,并通过观看录制视频和观众反馈总结了一些线上培训经验:“要精心钻研反复打磨课程内容,浓缩精华,课时控制在两个小时以内,时间太久注意力难免分散,还要注意语速,保证大家都能听清楚。”
施天佑说,他将与“吾法吾天”平台展开长期合作,向法律人提供免费或付费的系列票据讲座,“传统的线下培训,有最低人数要求,考虑到成本,线下收费普遍都高,人均收费两三千元,而线上培训费用低有时甚至免费,同时消除了地域、时间的限制。直播的同时进行录制,之后还可以在平台上随时观看”。
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联席合伙人马丽在疫情期间多次参加线上培训,一类是律协的线上课程和一些法律公众号上的课程,另一类是直播授课。
“以前主要以线下培训为主,线上参与的并不多。线上培训成本更低、规模更大,由于线上培训没有线下培训的各种干扰因素,学习效果反而更好。”马丽说。
美中不足的是,线上培训缺少面对面的交流,那么,如何保证线上授课的效果?
施天佑以自己的经验告诉法治周末记者,线上培训不是把线下课程直接搬到网上,课程要围绕“案例”。围绕案例讲业务要点,做到更实务、更有用。作为一个讲师,还应在课后及时与学员交流,听取学员意见和反馈,调整讲课节奏,保证学员的在线学习体验和收益。
德和衡律师事务所高级联席合伙人陶光辉认为,线上培训效果达到类似于线下培训的效果,一定要加强互动性:一方面需要技术支持,未来5G全面普及,随着直播技术的创新发展会推出内容更优质、体验感更好的培训课程;另一方面是区分“小班课”和“公开课”,“小班课”限制人数,满足学员互动的需求,同时做好后期跟踪,拓展线下交流,将线上和线下结合,保证课程效果。
在法律圈流行起来
“这也是春节复工后远程办公带动起来的培训模式,所内每天都有不同领域的资深律师通过zoom等软件组织直播分享,结合当前法律实务热点,听课人数在100人至200人之间;我也会参与所外其他知名法律专家的直播分享,比如,深圳证券交易所法律部专家关于新证券法要点的解读,这种向社会开放的直播平台,线上听众动辄过万。”马丽说。
在马丽看来,这次疫情让在线培训在法律圈流行起来,即使疫情过去,线上培训的热度也不会消退,因为大家的培训习惯建立起来了。
在此次抗击疫情中,法律科技公司充分发挥线上优势,通过公益线上培训活动组织募捐。据了解,2月24日,案例检索平台无讼发起的“知识直播百万爱心”公益直播收官。无讼数据显示,每场直播每人收取19.9元的“门票”,14场直播共吸引了4万余人参与,筹得善款84万余元,全部捐赠于武汉疫区。
虽是公益募捐,但可见线上培训的潜力,中国律师业发展迅速,线上培训市场前景广阔。
陶光辉在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采访时表示,法律圈线上培训是一个趋势,之前尝试过的线上培训收效甚微,可能还没有到时机。从创业者的角度来说,线上培训经历了前期的沉淀、积累甚至挫折,2020年可能就要到风口了。
“目前,律所开设的课程大多是免费的,未来会考虑免费和收费课程结合。”陶光辉认为,现在都在谈“知识付费”,现有的课程都是律师投入精力总结的精华,不管是从老师角度还是从学生角度,付费也是一个能够促进大家深入学习的方式。当然,公益的、免费的线上培训仍会继续做下去。
法治周末:疫情期间,德和衡律所以线上的形式开展了法律实务培训,其初衷是什么?目前的受众对象有哪些?律师参与线上培训的积极性如何?
陶光辉:我们的初衷,一是加强律所内部的学习,“停工不停课”。二是更好地服务企业客户。从投放渠道来看,目前的受众对象主要是企业法务,因为有平台基础,60%以上是企业法务,包括客户和潜在客户,另外一部分是本所的律师,还有一部分是律师同行,我们的平台是开放式的,所有人都能听。
律师参与的积极性很高。我们的课程已经排到了3月中旬。我们建议所内律师主动梳理自己的法律服务,梳理之前的案例、课件,形成系列课程。我们的课程面向客户,特点是与企业的法律需求密切相关,所以大家积极性很高。
法治周末:据了解,目前相当比例的课程是与疫情相关的,那么在疫情结束后,或者更长远的将来,是否有计划坚持做在线法律培训,将来会不会进一步拓展课程主题的范围?
陶光辉:目前开展的培训内容分为三块,一是与疫情密切相关的,比如,合同履行的不可抗力、情势变更、共享员工、网络数据保护;二是与企业应对危机相关的,比如,企业业务连续性的法律问题、企业投资后管理涉及的法律问题;三是针对复工后法律的作用开设了“合规与风险管理”系列课程,将于3月6日正式上线。
未来会进一步拓展课程内容,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分成12个业务中心,包括金融、公司、互联网等,计划让每个中心都推出精品课程,这些课程与我们的产品和服务密切相关。
法治周末:此次疫情期间,公益法律培训直播成为热潮,这对于律所发展有何积极影响?这对律所传统业务形式有何影响?
陶光辉:一方面,直播可以降低组织方的成本,有平台有渠道就可以做直播,如果是线下研讨会,筹备会议、组织人员都需要一定成本;另一方面,对于听众或者客户,不用出门就能听到专业的讲解,选择成本也下降了。这对双方来说是两全其美的,同时对于品牌宣传有积极的影响,通过直播都获得了很多“点赞”。
回到律所的业务性质来看,对于传统领域,比如,婚姻家庭、民事纠纷、交通肇事、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法律服务,我认为未来会改变其宣传形式,以前可能是通过百度等渠道做推广,未来很有可能通过直播的方式做推广。但是,对于复杂的诉讼,比如,企业之间的纠纷、跨国并购、企业知识产权保护,还是需要面对面的交流。
法治周末:未来是否考虑与更有流量的平台机构合作,推出很多专业的课程?
陶光辉:当前,流量确实是非常宝贵的资源,虽然是“内容为王”,但是渠道也是一个要素,没有流量就几乎没有效果,所以我们未来也会考虑与更有流量的平台、机构合作,推出更精准、更系列、更专业的课程。
来源:法制日报 法治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