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发生特大交通事故一死四伤,杭州景区关闭情况

时间:2022-10-06 09:43:10来源:法律常识

来源:钱江晚报

九溪一直是杭州市民和外地游客夏季避暑的好去处。

所谓“九溪十八涧”,这里溪流淙淙,草木秀美。

不过,最近有市民游客反映,因为杭州的高温天气持续,九溪的水量明显减少,部分溪段甚至干涸见底了。

今天(8月16日)一早,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来到九溪,看看情况到底如何?

5A级景区紧急关闭!杭州知名景点也大变样:部分干涸见底5A级景区紧急关闭!杭州知名景点也大变样:部分干涸见底

记者进入景区后看到,靠近景区出入口的下游溪段,水流量确实较小,有的地方溪底的石块已经完全裸露在外。

本地人李阿姨告诉记者,“天气热,不下雨,所以干成这样了。”

另一位秦阿姨则说,“九溪的水用到茶树上了,最近茶树好多晒焦了,要浇水。”

秦阿姨告诉记者,自己住在附近,往年这个地方的水也不算很多,但水位比这位阿姨现在蹲着的这个位置要高许多。

5A级景区紧急关闭!杭州知名景点也大变样:部分干涸见底

是不是所有溪段水量都减少了呢?

“没有,你往那边继续走。”景区一位环卫工人这样回答,“你过了‘烟树’那段,水还是深的。”

虽是工作日,但景区内仍有不少游客。看到很多地方的水已经干涸,部分游客心情有些失落,游客小白对记者说,自己和朋友是一大早从下沙赶过来的,“有些失望,想看到水多一点。”

5A级景区紧急关闭!杭州知名景点也大变样:部分干涸见底

从萧山过来的两位年轻妈妈表示,每年都会带孩子一起来九溪玩,但从来没见这么干过。“这些地方以前是有水的,现在只能看看山上的景了。”

“水流声好像是从上面传下来的,我们走上去看看吧。”说罢,她们直接走到了溪床上面,徒步向上游爬去。

5A级景区紧急关闭!杭州知名景点也大变样:部分干涸见底

记者来到“九溪烟树”碑亭附近。

溪流主道的水量相对丰沛,流动性明显好于下游的支流。附近的茶农正在使用抽水泵引水浇灌,工作人员表示,“茶农浇水的用水量毕竟是有限的,溪流水少最主要的还是气候原因。”

老杭州张女士也和几位朋友来到九溪游玩。她表示,一是想躲躲太阳,二是好奇九溪的水是不是真的干了?“我们也看到网上的视频,说九溪没水了,刚进来确实发现好多地方没水了,但我们认为‘九溪烟树’这里也干掉了不太可能,到这里一看,果然,水还很多的。”

5A级景区紧急关闭!杭州知名景点也大变样:部分干涸见底5A级景区紧急关闭!杭州知名景点也大变样:部分干涸见底5A级景区紧急关闭!杭州知名景点也大变样:部分干涸见底

还有游客告诉记者,虽然九溪水量少了,但是水源处似乎没有受太大影响。“我昨天刚去过龙井村狮子峰那边,那里是九溪源头,水还很大的。”

知识点插播:九溪的水,源自龙井狮子峰和翁家山杨梅岭,因汇合青湾、宏法、方家、佛石、百丈、唐家、小康、云栖、渚头的九坞之水,所以称为九溪。又因溪水曲曲折折,汇集了无数细流,因此得名“九溪十八涧”。

局部冲击41度以上

周末又要“见证历史”

昨天末伏第一天,是杭州最近连续第5天上40℃,终于盼来一点点降温的消息。

今(8月16日)明天,我省较明显的午后雷阵雨。部分地区,伴有短时暴雨和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5A级景区紧急关闭!杭州知名景点也大变样:部分干涸见底

其中今天,主要在浙中北地区,浙南地区也有分散性雷阵雨,明天全省大部地区有雷阵雨。

越炎热,午后强对流越猛。

气象部门提醒,由于近期持续晴热高温,能量积聚,雷雨时部分地区伴有较明显的强对流天气,部分有8~11级雷雨大风个别12级,局部伴有小冰雹。

受雷阵雨影响,明天,浙西北地区高温强度略有缓和,最高气温有望回到35~37℃。

好好珍惜这两天三字头的清凉。

从周四8月18日开始,40+高温又要一连串。

本周末杭州最高气温39~41℃,局部41℃以上,又有刷新纪录的可能。

5A级景区紧急关闭

8月13日,记者注意到,贵州金遵景区管理有限公司12日发布公告称,因贵州遵义市赤水地区连续受极端高温天气影响,赤水丹霞旅游区·大瀑布景区上游河流河水枯竭,经公司紧急研究决定于8月13日对该景点停止运营。

13日,记者从该景区工作人员处证实了上述消息,其表示,“开园时间还不清楚,因为天气太干了,瀑布上游没有水了,什么时候下雨了,瀑布有水了才能开园”。 截至8月15日11时许,该景区官网仍没有重新开放景区的通知。

8月13日,赤水丹霞旅游区·大瀑布景区工作人员向记者证实了上述消息。工作人员表示,“这几年都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今年特别热,持续了很多天的高温了,直接导致大瀑布景区上游河流河水枯竭”。工作人员介绍,赤水丹霞旅游区一共有6大景区,目前只有大瀑布景区受到了影响,其他5个景区均正常营业。

记者从遵义市旅游发展委员会获悉,赤水丹霞旅游区·大瀑布景区是赤水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王牌景段,是“赤水丹霞”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瀑布高76米、宽80米,是我国最佳瀑布奇观之一。

今夏是过去十年最热的,

很可能是未来十年最凉爽的?

极端高温正炙烤着我们的土地,悄然改变我们的生活。

有人说,这的确是过去十年里最热的一个夏天,却很可能是未来十年里最凉爽的一个夏天。屡次刷新历史纪录的高温数据,让人们对未来充满担忧。

极端的高温之下,气象专家们在关注什么?当极端的天气侵扰我们的生活,普通人又能做到些什么?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采访了浙江大学大气科学系的戴攀曦讲师。她说,大气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如果把时间的维度拉得足够远就会发现,如今这种极端的高温,是全球变暖积累下的必然。

多地高温破历史极值

预计到月底,南方大范围高温难以缓解

今年入夏以来,我国高温天数多,覆盖范围广,多地最高气温破历史极值。

8月12日,中央气象台发布今年首个高温红色预警。而目前,这项我国高温最高级别预警已连发5天。这标志着自6月以来持续影响我国南方多地的区域性高温天气过程,走到了迄今为止的最强阶段。

与此同时,在陕西、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浙江等地,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可达40℃~42℃,南方地区40℃以上站点已连成片。

多地气温已突破历史。8月15日,江苏宜兴一度达到42℃,打破8月12日刚刚创下的41.8℃的高温纪录。而这几天,南京已连续四天打破均温纪录;上海徐家汇出现全年第六个40℃以上极端酷热日,为1873年建站以来新高。

8月12日下午,湖北竹山气温一度升到44.3℃,为中东部地区今年最高温,打破湖北省全省高温纪录。

重庆自8月8日至14日,已连续7天最高气温超过40℃,接下来7天40℃+的高温仍将持续,即将打破当地连续40℃+的最长纪录(原纪录7天)。

据央视新闻报道,预计一直到月底,南方大范围高温都难以缓解。

极端高温背后成因复杂

今年极端高温,或是累积的小爆发点

“普通人或许只关注今年的异常高温,新闻上也会说这是受到强副热带高压影响,但探究其更深层次的因果关系,就是学者和专家关注的重点。”戴攀曦说。

影响一个极端气候的因素是复杂且充满变化的。为什么今年的副热带高压如此强大?和人类活动有无关系?追溯的过程往往会因思路的不同而走完全不同的路径,但最后殊途同归。如果能将最终的因果关系归纳为明确的物理关系,才算真正的清晰明了。

有人说,今年的这场高温和汤加火山爆发有关,戴攀曦不认同。她说,火山爆发不会引起升温,相反,爆发的一到两年内,全球平均地表气温会降低,而汤加火山的爆发规模对全球气温的影响其实非常小。

变幻的大气正是一套复杂又迷人的系统,亚马逊雨林里一只扇动翅膀的蝴蝶,可能会引发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但以目前人类的技术手段,还无法还原出每一场突如其来的高温由来。

如果把时间维度拉远到工业革命时期,的确可以看出人类给气候带来的改变。碳排放量逐年增加,人类用200年的时间加速完成了数万年的碳排放总和,这便是全球变暖最直接的因素。

“全球变暖是一个仍在持续的过程。”戴攀曦说,这有点类似于温水煮青蛙,普通人很难感受到0.2℃的气温升高,更何况这中间伴随着波动——在有些年份,气温下降,再升高。戴攀曦觉得,今年我们感受到的极端高温,或许就是累积的一个小爆发点。

但过度担忧是没有必要的。戴攀曦认为,这种变暖的趋势,并不是随着年份的增加线性递增的。大气会给我们缓冲期,波动着上升,并非一年更比一年热,这中间的时间跨度或许会很长、很长。

极端天气真的变多了?

信息传播发达,我们更关注自己家园

这两年的气候不太正常,汤加火山爆发,河南暴雨又遇到极端高温,小范围内的山洪、气候突变导致了一场又一场自然灾害。即便是对气候变化不敏感的人群,也会心有疑虑:这样的极端天气,真的正常吗?

戴攀曦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极端天气中的极端降水,而这和极端高温息息相关。

“更高的高温必定会带来极端的降水。因为气温越热,大气的含水能力越强,水汽含量越高,这正是极端降水的必要条件。”戴攀曦说,只不过极端降水增加并不代表干旱就一定减少。

“过犹不及”说的便是这种极端天气。无论是极热、极寒,还是极端降水和干旱,往往都是相伴而生,不分彼此。2008年南方遭遇的极寒天气,有人发问为何全球变暖还会有如此低温。实际上,这并不矛盾,都是远方的冰川融化,对我们的四季造成的干扰。

戴攀曦曾将时间维度拉长,对比过近几十年全球的极端降水数据发现,在全球大部分地区极端降水发生的次数都有显著增加的趋势。除此之外,我们之所以感受到极端天气的变多,也跟当前信息传播发达,我们越来越在意自己赖以生存的家园有关。

戴攀曦的一个感受是,越来越多的学生愿意去关注大气科学这个并不算热门的专业。今年,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开始了一门大气探索的全英文授课的选修课,计划招生30人,结果有近300名学生报名。

除了掌握一定的气象知识,普通人还能做些什么?随手关灯,低碳出行,少用电器,这些我们从小就学习的道理,和蝴蝶扇动翅膀一样,都能为缓解全球变暖做出属于自己的贡献。

从国家层面看,碳达峰、碳中和都是节能减排的目标,转变能源结构,减少碳排放,我们始终在路上。

新闻+

高温热浪,未来将成为常态

此轮高温为何如此凶猛?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首席预报员陈丽娟分析,从影响气温最直观的因素——大气环流特征来看,今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偏强且西伸,同时其南、北边界均外扩,范围非常大。在它的控制下,我国南方地区整体受下沉气流控制,导致天空晴朗少云。加上白天日照辐射的影响,近地面加热强烈,热空气滞留在地面,“吹不走、散不出”,因此出现大范围持续性高温天气。

不仅是我国高温频发,入夏以来,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大西洋副热带高压和伊朗高压均出现增强,形成大范围的整体环球暖高压带,致使北半球多地出现高温热浪事件,法国、西班牙、英国、美国、日本等国多个城市刷新高温纪录。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指出,最近50年全球变暖正以过去2000年以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生,气候系统不稳定性加剧。

“类似今年这样的高温酷暑,在以后的夏季出现频率可能较高。”陈丽娟说,气候变化背景下,高温热浪事件将成为常态。此外,今年高温天气开始早,结束晚,持续时间长,这种特征在未来可能也会越来越显著。

随便看看
本类推荐
本类排行
热门标签

劳动者 交通事故 用人单位 劳动合同 债务人 协议 自诉 房屋 土地 补偿费 案件 债务 离婚协议书 公司 债权人 合同 甲方 最低工资标准 交通 车祸 债权 伤残 条件 鉴定 工资 程序 补助费 拆迁人 刑事案件 兵法 期限 标准 交通肇事 解除劳动合同 财产 补偿金 客户 当事人 企业 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