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当得利之债,不当得利 拒不返还

时间:2022-11-05 16:08:06来源:法律常识

半岛记者 刘玉凡 通讯员 李风伟

不当得利,是指没有法律上的依据而获得利益,致使他人受损失的事实。不当得利作为债的发生根据之一,在受益人与受损人之间产生不当得利返还的债权债务关系。现实生活中,受益人常以受损人的过错为由拒绝返还不当得利,不是自己的东西,能否勉强得来?近日,即墨法院就审理了这样一个案件。

被告王某自2018年8月27日起在原告某供应链有限公司快递运作员岗位工作,双方签订用工合同,王某在原告处工作的合同期限为3个月。2018年11月7日,王某因个人身体原因提交员工离职申请表,当天离职后再未到原告公司上班。王某的工资由原告在2018年11月23日付清。

原告某供应链有限公司另一职工与王某同名同姓,同为快递运作员岗位,于2018年10月25日入职,直至2019年5月仍在原告公司工作。

原告某供应链有限公司通过公司在银行开立的账户向员工代发工资。2019年4月份,因原告公司财务人员工作疏忽,误将在职员工王某的半个月工资1052.8元支付到已经离职的王某账户中。原告公司人员发现后要求王某返还上述工资,王某以工资是原告公司主动支付与其本人无关为由拒绝返还。

法官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一百二十二条规定:“因他人没有法律根据,取得不当利益,受损失的人有权请求其返还不当利益”。不当得利返还的对象限于原物和原物所产生的孳息,同时,不当得利返还应区分善意和恶意。如果返还义务人取得财产是善意的,返还的范围只限于现存的财产,对不是由于过错而灭失的财产可以不承担责任;如果返还义务人取得财产出于恶意,返还义务人应对财产的灭失负赔偿责任。

本案中,被告王某从原告处离职,且离职时工资已经结清,王某从原告处获得额外工资没有合法依据,故有义务配合受损人的返还要求。因王某取得额外工资是由于原告公司职工的操作失误,故其取得不当得利系善意即其本人并不知情。而在原告明确要求被告王某返还后,王某仍然拒绝返还,此时王某已经明知,王某的占有行为已经变为恶意。综上,法院判决王某向原告返还1052.8元并承担以1052.8元为基数自起诉之日起至实际返还之日止的利息。

随便看看
本类推荐
本类排行
热门标签

劳动者 交通事故 用人单位 劳动合同 债务人 协议 自诉 房屋 土地 补偿费 案件 债务 离婚协议书 公司 债权人 合同 甲方 最低工资标准 交通 车祸 债权 伤残 条件 鉴定 工资 程序 补助费 拆迁人 刑事案件 兵法 期限 标准 交通肇事 解除劳动合同 财产 补偿金 客户 当事人 企业 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