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10 02:14:04来源:法律常识
来自吉林团的全国人大代表郭乃硕提出建议:将重阳节设为法定假日。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孝道——敬老爱老,是重阳节的重要内涵,也是中华民族最重要、最基本的传统美德。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局部地方把重阳节定为“老人节”,倡导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社会风气。
2012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新修改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确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凸显了党和国家对孝道的重视。
但2007年12月14日新修订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将清明、端午和中秋三大传统节日正式列入全民法定公休节日,却没有把重阳节列入。
2017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意见》指出:“深入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实施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丰富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形成新的节日习俗。”党和政府之所以这样要求,就是要珍惜祖先留下的宝贝、保护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中国人物质生活质量的基础上,提高精神生活质量、提升幸福指数。因此,建议将重阳节列入全民法定公休日,给中国孝子为父母尽孝腾出时间,弘扬中华孝道文化。
一是弘扬孝道、改善社会风气。倡导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孝道”,对改变今天的“生了儿子变成儿子、生了孙子变成孙子”的社会现象,有重大意义。因为在法定的孝道日,儿孙不孝敬自己的老人,将变得另类、可耻。久而久之,将促成人们养成孝敬老人的好习惯、好观念。
二是可以缓解春运压力。由于没有法定的力行孝道的节日,人们自然而然把春节当成了力行孝道节日,所以每年春节形成了“陆海空”客运大拥堵,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民众对孝道节日的需求。而增加一个专门的而且是民众普遍认可的孝道节日,可以对缓解春运压力起到重大作用。
三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把弘扬孝亲、敬老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建设具有民族特色、时代特征的孝亲敬老文化。“两办”文件关于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的意见,为我们研究诠释、活态利用重阳节的文化内涵,将敬老爱老等传统美德的文化价值深度嵌入百姓生活提供了指引。
近年来,端午祭、拔河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纷纷被韩国、日本等申遗成功,严重损伤了中国人的情感。痛定思痛,亡羊补牢犹未为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把重阳节设定为法定假日,不但能够激发中华文化中孝道文化蕴含的巨大能量,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而且能够增进国民向心力、凝聚力,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
(吉网 吉刻APP特派北京记者 王小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