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据怎么写,收据怎么写 样本

时间:2022-11-11 00:10:07来源:法律常识


写收据,也要语文合格;买股权究竟5%还是10%,把法官都弄糊涂了

合伙指南 | 作者:李立律师

这是李立律师博客和合伙指南公众号1066篇文字

写收据,也要语文合格;买股权究竟5%还是10%,把法官都弄糊涂了


收据,看上去没有“合同”正式。

但是,实际上,很多时候,收据对法律行为的作用和效力,其实是差不多的。

可是,有些人在写收据的时候,也许是因为感觉比合同随意一点,所以写得并不仔细,往往写得充满问题。

记得去年在一篇文章里提到过,有人股权投资,居然连份股权转让合同都不签的,竟然以“收据”来代替。而且,收据内容写得不明不白的,投资哪个公司也没明确。最后,钱付了,打官司要股权,对方说是卖的是一家皮包公司的股权,唉。

当然,像上面这样极端的奇葩情况,毕竟是少数。收据书写,最常见的问题是:表述不清。或者说,是“法律语文”不过关。书写收据的人,或者拿到收据的人,以为写得很清楚了。结果,一有纠纷上了法庭,发现解释清楚很不容易,法官分析得累死,纠纷当事人争论得累死。

有这么个股权转让纠纷案件,出让方收到股权转让款后,给受让方先后写了2张收据。这2张收据,写得糊里糊涂的,就连法官都只能根据所有的证据来推测,一审法院和二审法院的推测还不一样。

2011年6月,林某与余某协商转让甲公司的股权问题,林某想要购买余某所持的甲公司的股权。双方口头达成了某种一致,但是发生争议后就变成了各执一词。

之所以,双方能够各执一词,从法律的角度看,问题出在“收据”上面。双方就股权转让一事,没有合同,只有收款的收据。

2011年6月28日,林某向余某转账100万元,向甲公司的财务人员的个人账户转账100万元。

2011年7月1曰,余某出具收据一份,载明收到林某投资款贰佰伍拾万元,收款事由为:余某的50%股份,林某占1/10股份

余某在该收据上签字,并由甲公司盖章确认。

2011年10月31曰,余某又出具收据一份,载明收到林某投资款贰佰伍拾万元,收款事由为:股份投资款。该收据同样有余某签字并加盖了甲公司印章。

就上述情况,原告林某的说法是:

1、余某有意向将其所持的甲公司20%的股权转让给原告,原告同意受让。

2、2011年6月28日,原告向两被告转账投资款200万元,根据余某要求,将其中的100万元转账至被告财务人员的账户。加上原被告之间的一些债务往来,经结算,被告余某尚欠原告70万元。2011年7月1日,两被告共同向原告出具了收据,载明收到250万元,收款事由“余某50%股份,林某占1/10股份”。

3、2011年10月31日,原告又向余某转账200万元,当日两被告向原告出具收据收到250万元,收款事由“股份投资款”。至此原告共向两被告支付股权转让投资款500万元,持股比例10%。

4、后来,原告发现余某将其名下的所有股权于2018年5月8日全部过户给了第三人。为维护原告合法权益,所以起诉至法院。

被告余某的说法是:

原告主张的涉案投资款已经以债务相互抵消的方式抵消完毕,原告行为属于虚假诉讼。原被告之间转让的股权份额是5%而非10%,原告也仅支付了400万元。

虚假诉讼这个反驳理由,法院并没有认可。可是,双方转让的股权究竟是5%还是10%,法院认定得相当困难。

一审法院,是从原告的诉讼请求的类型出发,试图避开这个“5%还是10%”的认定。

原告林某提出主要诉讼请求是:判决确认原告系甲公司占股10%股东。

一审法院认为,股东资格确认之诉,是以公司为被告,股权转让纠纷调整的是非股东与股东就股权转让所产生的法律关系。鉴于两者系不同法律关系,不宜在同一诉讼中予以调整。

基于这个角度,一审法院认为第一张有公司盖章确认的收据,是可以作为支持“股东确认之诉”的事实的。也就是说,第一张收据可以确认5%的股权。

但是,同样基于上述角度,第二张收据没有公司的盖章,也没有公司的确认,因此不能作为支持“股东确认之诉”的事实。

于是,一审判决支持了原告持有5%股权的股东身份。对于第二张收据写的5%,一审法院在判决里认为原告“就确认之诉而言,并未提供相应证据予以证明,应承担举证不能的后果。原告就此款项支付行为,可另案向被告余某主张权利。”

一审法院回避了“5%还是10%”的认定。

案件到了二审。二审法院认为:2张收据加在一起,总共只有5%的股权。

二审法院的分析认定是:

2011年7月1日收据上明确载明“余某的50%股份,林某占1/10股份”,而2011年10月31日收据上仅载明股份投资款,如果林某系另行受让5%股份,理应在收据上载明股权份额,但2011年10月31日收据上并未注明。

同时,两份收据出具的间隔时间较短,结合甲公司在2011年间的资产情况,林某亦认可甲公司于该期间购买的土地八千余万元,按照通常的投资逻辑判断,余某所主张的事实显然更具有合理性和可信度,故500万元投资款对应的应当是甲公司5%股权。

二审法院的认定,看起来是较为合理的。

但是,这样的认定,还是带有一些“自由裁量”的因素的。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有一定的推测成分的。或者说,法院认定这个,有难度。

民商事诉讼的证据规则,本来就是允许法官在一定范围里以经验进行合理推测的,这不奇怪。

奇怪的是,为什么收据要写成那样,写成那样的收据为什么当时不要求对方修改重写?

这说明此案的股权转让双方当事人,对于收据的内容书写,没有必要的谨慎态度,过于轻视收据上的语句意思完整明确。

重要的民商事行为,首先还是要规范,采用更为合理的方式明确权利义务关系,能用完备的书面合同就用书面合同,不要用收据代替。假如用了收据,那么收据的内容也一定用完整明确,不要模糊,不要产生歧义,不要因为语文水平不够而无事生非。

随便看看
本类推荐
本类排行
热门标签

劳动者 交通事故 用人单位 劳动合同 债务人 协议 自诉 房屋 土地 补偿费 案件 债务 离婚协议书 公司 债权人 合同 甲方 最低工资标准 交通 车祸 债权 伤残 条件 鉴定 工资 程序 补助费 拆迁人 刑事案件 兵法 期限 标准 交通肇事 解除劳动合同 财产 补偿金 客户 当事人 企业 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