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有必要找律师吗,怎么防止未成年游戏充值

时间:2022-11-20 00:17:29来源:法律常识

来源:今晚报

原标题:孩子用家长手机充值游戏2万余元退费遇阻(引题)

未成年人充值游戏 仍存预防盲点(主题)

今晚报记者 庄媛

编辑同志:

我的孩子今年11岁,去年11月中旬,在我不知情的情况下,他用我的荣耀V30pro手机的游戏中心软件玩游戏,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充游戏费用2万余元。我和妻子都是医生,尤其是我,经常夜班,回家后基本就只有睡觉时间,孩子经常是在我们睡觉时拿我的手机玩。国家相关法律规定,未成年人充值游戏是应该退的。我便通过手机游戏中心在线客服申请退费,几经周折还是被驳回了。其间,客服人员电话回访孩子,孩子回答了客服人员的问题,当时对方也认为是孩子充值的游戏,但最终结果是退款一千多元,原因是不能证明其中一款游戏是未成年人所玩。后经我反复确认,由于我是多年的华为用户,进入手机中游戏中心轻松点几下,就能登录我的华为账号,而账号是实名认证的。这样就可以认为是成年人充值玩游戏吗?作为父母,我们对孩子确有疏于管理的责任,但在游戏充值过程中,游戏平台对成年人还是未成年人充值,却没有足够的相关举措予以辨别,我对此有质疑,也希望能通过我的经历,给家长们提醒。 市民张成(匿名)

记者调查

记者联系了反映人,对方向记者出示了从2021年11月18日至12月25日的账单明细后说,孩子每次用他的手机大概只有半个小时,基本都是他下班后睡觉的时间,充值时间比较集中。记者看到2021年12月1日,从19时30分开始,两个小时内充值8笔每笔648元;12月2日22时后的半个小时内,充值8笔每笔648元;12月5日12时和22时,充值9笔每笔648元。记者询问得知,孩子是看到过家长手机的支付密码。由于张成对游戏并不了解,不知道钱都充在了哪儿,更不知道使用情况如何。

2月16日14时56分,记者拨打华为消费者热线,一位客服人员说,荣耀V30pro售后服务确实在他们这里,他们也接到过张成的反映。经查,张成手机内主要充值了三款游戏,其中两款是未成年人可能会玩的游戏,所以可以退这部分费用1800余元,而另一款游戏并不适合未成年人玩,所以无法判断是未成年人所充。记者问,充值游戏支付过程中,为何没有未成年人识别和人脸识别?对方说,充值支付过程中,是需要通过输入密码、指纹和人脸识别进行支付的。记者说,那是支付平台的举措,并不是游戏平台的举措。对方说,华为账户也已进行了实名认证。记者问,游戏充值费用使用情况。对方说,由于涉及隐私,只能与客户本人沟通,接受媒体采访,需要记者写邮件与总部沟通。记者于当天15时56分编发邮件申请采访。直至发稿,也没收到华为方面的回复。

北京中伦文德(天津)律师事务所薛昆律师表示,根据《民法典》规定,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另外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依法妥善审理涉新冠肺炎疫情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二)》的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未经其监护人同意,参与网络付费游戏或者网络直播平台“打赏”等方式支出与其年龄、智力不相适应的款项,监护人请求网络服务提供者返还该款项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然而,在实际退款的过程中,证明游戏充值是未成年人独立完成的就成为一个难题,这就需要作为家长的监护人和游戏公司共同努力,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

记者调查发现,孩子使用家长的手机给游戏充值,各大游戏平台目前并没有更好的前端处置措施。薛昆律师表示,父母作为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应当对未成年人进行必要的教育、监管并妥善保管好自己的身份证件和账户信息。游戏公司作为提供网络游戏相关服务的平台,应尽可能采取措施预防未成年人在其平台冒充他人身份注册和大额消费。游戏公司应在用户注册、充值消费时采取充分措施以保证注册、充值消费时提供的身份信息与本人一致,确保以后尽量避免类似情形的发生。

责任编辑:尹文卓

随便看看
本类推荐
本类排行
热门标签

劳动者 交通事故 用人单位 劳动合同 债务人 协议 自诉 房屋 土地 补偿费 案件 债务 离婚协议书 公司 债权人 合同 甲方 最低工资标准 交通 车祸 债权 伤残 条件 鉴定 工资 程序 补助费 拆迁人 刑事案件 兵法 期限 标准 交通肇事 解除劳动合同 财产 补偿金 客户 当事人 企业 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