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16 11:12:31来源:法律常识
(排名不分先后)
用生命筑牢禁毒防线的“云岭楷模”—— 蔡晓东
蔡晓东:西双版纳边境管理支队执法调查队原副队长
2021年的冬天,无数人记住了云南西双版纳边境管理支队执法调查队副队长蔡晓东,那天是12月4日,在一段西双版纳边境管理支队向媒体公布的不到两分钟的抓捕视频中,人们听到的,都是令人心碎的声音。
这是蔡晓东生前参与的最后一次抓捕行动,根据西双版纳边境管理支队前期掌握的案件线索,有一个携带大量毒品入境作案团伙将在边境线上的某处密林入境。中午时分,蔡晓东和他的战友们早已潜伏在密林中。
“警察,别动!”密林中传来了树叶沙沙作响的声音,3名嫌疑人背着包进入设伏圈,蔡晓东率先冲出。犯罪嫌疑人见状立即丢弃装有31.8公斤鸦片的绿色背包,向境外方向逃窜,蔡晓东和战友们立即展开追捕。
“小心,有枪!”一名正疯狂奔跑的嫌疑人突然转身,枪声响起!蔡晓东身中数弹,他强忍剧痛,一边还击一边提醒身后的战友们,他来不及处理身上汩汩流血的伤口,依然追逐着即将逃往边境线的犯罪嫌疑人,在追出10余米后,蔡晓东倒下了。
“晓东、晓东……”身后传来了战友的悲鸣。面对赶过来救援的战友,蔡晓东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做了两件事,一件事是用仅存的意识关闭了配枪的保险,让战友帮他“暂时保管一下”;另一件事,他望向犯罪嫌疑人逃走的方向说:“快去抓人。”
“东哥,不能睡、不能睡。”之后,视频里的语音开始变得急促和悲伤,战友们背起蔡晓东撤出密林,可蔡晓东却再也没能醒来,他年轻的生命定格在38岁。
蔡晓东牺牲后,中央政法委印发《关于学习蔡晓东先进事迹的通知》,其被云南省委追授为“优秀共产党员”,被省委宣传部授予“云岭楷模”称号,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蔡晓东为烈士,并动员广大党员干部和各族人民群众开展向蔡晓东学习活动。 本报记者 郑恒
护航法治营商环境的“解破专家”——钟磊
钟磊:楚雄市人民法院民事审判二庭法官
2010年,法学专业毕业的钟磊来到楚雄市人民法院工作,现任楚雄市人民法院民事审判二庭庭长。12年来,他勇挑重担,团结带领民事审理团队,承办了多件破产案件,用精雕细琢的工匠精神把每一件案件办成精品案。2021年,他被评为“全省政法工作先进个人”。
“一家企业‘生病’了,如何治疗这家‘生病’企业并阻止‘病毒’扩散,就是我们破产审判工作的内容。”作为一名破产审判法官,同时也是一名共产党员,在需要冲锋在前的时刻,他毫不犹豫。面对楚雄市人民法院自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颁布以来受理的第一件涉房地产破产案件,他勇挑重担、践行使命、砥砺奋进,着力防范和化解楚雄市房地产领域存在的矛盾纠纷,切实把民商事审判工作融入“保民生、促稳定、利发展”的大局中,真正以更加公正、高效的方式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同事调侃他是“破法官”。
自2018年承办第一件破产审判案件以来,他先后承办或参与办理破产案件16件,涉案标的55亿元。面对破产案件审判程序要求高、法律关系复杂、推进难度大、涉及群体众多的客观实际,他一丝不苟、抽丝剥茧,啃下了一个又一个“硬骨头”,楚雄市法院破产审判工作得到组织认可、群众点赞。
在办理破产案件过程中,钟磊始终以大局意识、系统思维、创新理念,积极探索新方法,探寻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有效路径,把为企业纾难解困、为群众排忧解难贯彻落实到破产审判工作全过程,加强对破产管理人的监督指导,注重以破产和解、破产重整方式实现纠纷实质性化解,努力实现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钟磊始终坚信,只有全力维护法律的尊严,把每一件案件都办成经得起检验的铁案,才能让公平与正义看得见、摸得着。 本报记者 吴怡
用生命诠释司法为民的佤族法官—— 鲍卫忠
鲍卫忠:沧源县人民法院原执行局局长,一级法官
2021年10月21日,沧源县人民法院执行局原局长鲍卫忠在工作时突发疾病,生命定格在了45岁。“可以帮我倒杯水吗?我很累,想休息一下。”这是鲍卫忠留下的最后一句话。
鲍卫忠生前坚守在边境民族地区司法一线,足迹踏遍佤山村村寨寨,用心用情为民办事解忧,用实际行动践行“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宪法和法律”的铮铮誓言。
24年扎根边疆基层一线,鲍卫忠对党忠诚、信念坚定,是佤山红色基因的传承者,是边疆司法公正的捍卫者,是边疆群众利益的维护者。他从“跟着学”到“抢着干”,练就了一身敢于啃“硬骨头”、擅于啃“硬骨头”的真本事。他任职期间,该局执行工作总体质效排在临沧市两级法院前列,部分指标多次位列全省法院第一方阵,为地方经济社会稳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用两到三年基本解决执行难”攻坚战全面打响后,鲍卫忠带头梳理2013年以来结案的执行案件,清理出案款未全部执行到位案件41件,未执行到位案款300余万元。经逐案研究破解,用时3个月,300余万元全部执结。
在之后的决胜“基本解决执行难”和“云岭总攻”阶段,鲍卫忠带领干警奔赴各地开展执行工作。1095个攻坚“执行难”的日日夜夜,他熬白了头发,熬红了眼睛。经他的努力,沧源县构建了综合治理执行难工作格局,联合惩戒体系初步形成,司法网拍率达100%,财产查控变现率明显提高,650件“钉子案”“骨头案”全部化解。在他的带领下,自2015年以来办理的854件执行案件中,无一起“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
一件标的5000元的纠纷案件,他先后6次到现场用双语调解,促成案结事了人和。他任职期间,累计发放司法救助金90.97万元,为61名特困申请人解了燃眉之急。因工作实绩突出,鲍卫忠牺牲后被追授为“云南政法英模”“云岭楷模”等称号。 本报记者 吴怡
业务精湛一心为民的检察官——张兆赛
张兆赛:腾冲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官
从检28年,群众满意、零差评,任控申科科长的10年间,经手案件息诉率达100%,涉检赴省进京信访一直保持“零记录”。工作中,腾冲市人民检察院第四检察部一级检察官张兆赛始终坚持把“让群众满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深厚的感情和换位思考的态度接待好每一名来访群众,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28年来,张兆赛先后在腾冲市人民检察院法纪科、反贪局、控申科、第四检察部履职。在任控申科科长的10年间,控申科自2003年至今连续五届获得全国“文明接待室”称号;2019年3月,她所在的控申科又获得“全国巾帼文明岗”称号。今年1月,张兆赛被评为“云南省政法工作先进个人”。
从控申科科长调整到第四检察部负责民事检察监督工作后,面对全新的岗位,张兆赛敢拼敢干,刻苦钻研业务知识。2021年,她积极支持弱势群体进行民事诉讼,支持90名农民工请求给付劳动报酬90余万元;办理民事审判活动监督案件15件,其中11件为虚假诉讼案件,有效维护了司法秩序,保护了当事人合法权益;在办理民事执行监督案件中,针对存在问题,向法院发出3份个案检察建议,2份类案检察建议,法院全部采纳;她强化“枫桥经验”运用,积极化解社会矛盾。办理不服人民法院生效裁判案件1件,促成双方当事人和解,做到案结事了人和;针对相关部门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及时制发改进工作建议,做到共同维护司法公正。
面对自己热爱的检察事业,任何时候张兆赛都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她以锲而不舍的精神,一如既往地用一颗为民服务的心,谱写一曲曲“检察蓝”赞歌。本报记者 姜燕萍
守边境护安宁的满分民警——尹兆贤
尹兆贤:芒市边境管理大队遮放边境派出所社区民警
摸排核查、体温检测、入户上门是芒市边境管理大队遮放边境派出所社区民警尹兆贤的工作日常,他的工作岗位在中缅边境的彭家寨执勤点上,那里昼夜温差大,周围没有遮挡物,工作和生活条件异常艰苦。
执勤点既是他的工作场所,又是他的“居家住址”。烈日炎炎,蚊虫蛇鼠是执勤点的“常客”。在边境一线,他不分昼夜的落实疫情防控期间对车辆、人员的核查要求,开展疫情防控和打击跨境违法犯罪、反电信网络诈骗宣传工作,肩挎警务包、手提医药箱是尹兆贤下乡走访的“标配”。
疫情防控期间,尹兆贤运用所学中医专业知识,定期为单位民警辅警熬制大锅药,讲授防疫卫生常识,带领大家积极应对疫情。其间,战斗在防疫一线的民警辅警始终保持“零输入、零感染”。2020年,他被德宏边境管理支队表彰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先进个人。
遮放镇少数民族众多,尹兆贤组织民警辅警用民族语言录制了防疫政策、防控知识及疫情防控进展和措施,确保村村听到党的声音,户户听懂防控常识。
对待百姓,他听民声、知民意、化民忧,做群众的贴心人,他提炼出公正评判法、事实说服法、情绪疏导法、心理引导法等调解方法,帮助群众化解了不少矛盾纠纷。他用“勤走、勤问、勤记、勤学”的“四勤”工作法,走遍了自己责任区的每一个自然村、每一户人家,每逢群众遇到困难,尹兆贤随叫随到。他的足迹踏遍了32个村民小组934户人家。
2021年,尹兆贤先后参与查获欲偷渡人员8批87人,现场抓捕8次,核查车辆1900余辆,人员3800余人。多年来,尹兆贤用日复一日的坚守筑牢了疫情防控的“遮放防火墙”,在群众对民警工作满意度的测评中,群众对尹兆贤的满意度达100%。 本报记者 郑恒
彝乡普法“达人”——毛建忠
毛建忠:宁蒗县司法局普法与依法治理股股长
“普法不易,少数民族地区的普法更难。”他走在普法工作的最前沿,走近群众心底最深处,走出普法新路子,用为民初心,建设法治彝乡。他,就是宁蒗县司法局普法与依法治理股股长毛建忠。
2021年,他组织行业主管部门开展各项法律法规宣传活动38场次;深入机关、学校和基层乡镇开展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宣传重点的政策法规讲座68场次;组织村(社区)“两委”班子228人开展法治业务培训2期;组织新提拔的领导干部参加任前法律知识考试4场次89人……这一年,他被丽江市委、市政府评为“七五”普法先进个人。
近年来,毛建忠结合宁蒗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统筹谋划全县普法与依法治理工作,推进法治文化建设,牵头建成了宁蒗县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宁蒗县法治文化广场、村级法治文化阵地示范点等。
特别是“七五”普法期间,毛建忠先后自筹资金拍摄制作以禁毒防艾为主题的微电影《死亡线上的记忆》,无偿向社会发放光碟9万余张;参与策划编排禁毒防艾舞台剧《远山的呼唤》,共演出62场次,受教育群众12万余人次。
他先后在北京、广州等外出务工人员聚集地和云贵川等彝族聚居的19个县市用彝汉双语开展法治主题讲座341场次,受教育群众达200多万人。受云南大学邀请,毛建忠参加人类学跨学科研究与实验国际研讨会,在会上作了“凉山彝区禁毒实践与探索”的主题发言。
同时,他还积极开展依法治理工作,依托全县91个村级公共法律顾问室,以“法律七进”为载体,开展法治培训,共培养农村“法律明白人”450人。本报记者 李艳
当代警界“爱迪生”——戎天福
戎天福:嵩明县公安局小新街派出所所长
2021年6月1日,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施行,其中第五十七条规定:旅馆、宾馆、酒店等住宿经营者接待未成年人入住,或者接待未成年人和成年人共同入住时,应当询问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联系方式、入住人员的身份关系等有关情况;发现有违法犯罪嫌疑的,应当立即向公安机关报告,并及时联系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
同日,公安部根据上述法规,对旅馆经营者接待未成年人入住提出“五必须”规定,并要求全国各地将“五必须”规定作为旅馆从业人员岗前“必训内容”和旅馆日常检查“必查科目”。
“未成年人住旅店,监护人首肯制”管理模式被纳入国家法律,并作为一项制度在全国公安机关、宾馆、酒店执行。这一管理模式的首创者,就是现任嵩明县公安局小新街派出所所长的戎天福。他因发明大货车油箱防盗报警器、在全国首创未成年人住旅店管理模式而被誉为当代警界“爱迪生”“警察发明家”。
2013年3月,时任嵩明县公安局治安大队副大队长的戎天福,被调到牛栏江镇小新街派出所任副所长并主持工作。同年4月,针对辖区常有未成年人到旅店住宿的情况,戎天福凭借多年的治安管理经验,在辖区创新推出“未成年人住旅店,监护人首肯制”管理模式,当月便有效预防一起恶性案件发生。实施这一管理模式以来,小新街派出所民警帮助家长找回离家出走的未成年人52人,126名监护人不同意入住的未成年人及时被接回家,随后此举逐步在全县推广。
2015年12月,昆明市关工委调研组受上级关工委委派,到小新街派出所调研“未成年人住旅店,监护人首肯制”。调研组指出,该举措在全国属于首创,将推动立法,引起了国家关工委的高度重视。2020年10月1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将“未成年人住旅店,监护人首肯制”管理模式写入该法。 本报记者 孟维东
解万家愁的暖心法官——周玉洁
周玉洁:安宁市人民法院草铺法庭庭长、民二庭负责人
“有事找小周法官,有她在,我们放心。”到安宁市人民法院办事的群众这样说。
2010年11月,周玉洁进入安宁市人民法院工作,12年来,一直坚守在民事审判一线,自成为第一批入额法官以来,她积累了丰富的民商事审判工作经验,个人办理案件2700余件。2016年1月起,她负责速裁快审工作,创新性提出“1 N 1”“双调快动”“三七模式”工作法,推出“要素式审理”“多案同审”等庭审模式,有效提高办案效率,带领团队共计办理案件7500余件。
2021年,在案件大幅增长的情况下,周玉洁带领团队勇挑重担,办理案件2100余件,团队荣获安宁市法院先进集体称号,团队员额法官获安宁市法院优秀法官、昆明市中院办案标兵等荣誉称号。
在审判实践中,周玉洁总结出“柔性司法化解刚性纠纷”的工作思路,并于2018年创立“小周法官工作室”,化解家事纠纷,她通过“情、理、法”调解模式和“耐心、细心、爱心、同理心”“四心工作法”赢得了诉讼群众的一致赞扬。该工作室成立至今,共办理家事类案件1920余件,案件调解撤诉率达92%以上,没有发生过一起涉诉上访案件,充分实现案件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同时,积极探索延伸审判职能,回应诉讼群众司法新需求,针对离婚案件建立“离婚证明书”制度和“家庭教育责任告知书”制度。
2021年以来,周玉洁带领团队积极延伸审判职能,提出构建“法院 ”工作模式,深化“府院联动”机制,推动法院主动融入社会治理新格局,先后与安宁市妇联建立家事调解员、调查员制度,与安宁市民政局、市教体局等部门建立关于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保护和家庭教育制度,与安宁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建立金融纠纷诉调对接工作机制,不断发挥司法在社会治理中的参与、推动、规范和保障作用。本报记者 吴怡
守护雪域平安的司法所长——鲁茸敦巴
鲁茸敦巴:德钦县司法局羊拉司法所所长
“在艰苦的环境中,我要像仙人掌一样顽强地生长,默默地绽放美丽的花朵。在离天堂最近的地方,用自己的热情、耐心、细心书写一方的和谐稳定,维护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的一片蓝天。”鲁茸敦巴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2016年9月,24岁的鲁茸敦巴通过公务员考试,从被称为“康巴江南”的德钦县奔子栏镇夺通村来到大山深处的羊拉乡,开启了驻守模式。
6年来,鲁茸敦巴爱岗敬业、兢兢业业、履职尽责,工作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和辖区群众的充分肯定。
2021年1月27日,在对羊拉乡52个村民小组走访排查矛盾纠纷时,鲁茸敦巴排查到一起劳资纠纷,纠纷双方分别是羊拉乡甲功村委会只木格小组的鲁某、别吾小组的此某和羊拉矿山下某建筑公司,涉及资金高达45万余元。
鲁茸敦巴找到双方当事人,对这起纠纷进行调解。经过一番苦口婆心、推心置腹的谈话,最终双方均作出让步,达成最满意的调解结果,签下书面协议。
“小伙子,感谢你帮我们拿到了自己的血汗钱。”几天后,纠纷一方当事人此某送来一面印有“为民解忧 心系群众”字样的锦旗,并紧紧握着鲁茸敦巴的手连声说感谢。
此刻,鲁茸敦巴的自豪感油然而生,他深深理解了“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参加工作以来,鲁茸敦巴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普法宣传活动110余场次,发放宣传材料6000余份,通过微信群等网络媒体转发推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等相关政策法规150余条,受教育人数达6000余人,在羊拉乡辖区实现普法宣传全覆盖。
2021年3月,鲁茸敦巴被提拔为德钦县司法局羊拉司法所所长,成为德钦县司法局最年轻的司法所所长。本报记者 李艳
三七之乡“狄仁杰”——代成玺
代成玺:文山市公安局刑事侦查大队大队长
2021年7月24日,文山市开化街道三鑫商贸城某黄金珠宝店价值45万余元的黄金饰品被盗。接警后,代成玺带领民警赶到现场。由于嫌疑人具有很强的反侦查能力,使用专业工具进店盗走黄金饰品后,消失于视频监控摄像头较少处,现场也未遗留任何有效痕迹。
当民警正在全力侦办案件时,文山市开化街道光大步行街某珠宝店内的黄金首饰再次被盗,嫌疑人用同样的作案手法盗窃了价值约240余万元的黄金饰品。短时间内,文山城区接连发生2起金店被盗案,在当地造成极大影响。
文山州、市两级公安机关领导要求立即成立专案组,尽快侦破案件。专案组成立后,迅速将两起案件合并侦办。在代成玺的带领下,专案组民警经过不断摸排、排查,很快将犯罪嫌疑人李某抓获。
在李某拒绝交代犯罪事实的情况下,代成玺带领专案组民警从3个藏匿地点找到全部被盗黄金6.44公斤。在证据面前,李某低下了头,承认这两起盗窃案的犯罪事实,并供述了他自2020年12月以来,先后在丘北、马关、砚山、西畴、屏边等县实施的5起盗窃黄金案。
任职刑侦大队大队长两年多来,代成玺带领刑侦民警破获各类刑事案件2954件,抓获嫌疑人1562人,挽回各类经济损失近千万元。在2021年公安部部署的“团圆行动”中,他助力8个家庭实现团圆,成绩排在文山州第一位。
结合刑事案件侦办经验,代成玺梳理出具体的命案防控措施,协助制定出台《文山市易引发“民转刑”命案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工作机制》,指导基层派出所对涉婚恋矛盾、娱乐场所纠纷及精神障碍患者、学生、疑难案件当事人实行定期排查、跟踪管理、联动化解、及时报告举措,大大降低了辖区命案发生率。本报记者 孟维东
峡谷高速路的平安“造梦者”——苏毅平
苏毅平:大理州公安局交警支队大保高速公路交巡警大队一中队中队长
20年坚守,以钉钉子精神守护道路平安,造就峡谷高速公路的“平安梦”。这群“造梦者”就是苏毅平和他的同事,苏毅平也在此圆梦了整整20年。
今年步入50岁“大关”的苏毅平和同事管辖着大保高速公路大理收费站至普渡收费站间66公里道路。该路段是典型峡谷间高速公路,沿途临江临崖路段、桥梁隧道多,坡陡坡多,连超过1公里的直线都没有。
大保高速公路2002年9月全线试通车,20年过去了,苏毅平一路前行、风雨兼程,持续守护了高速公路的平安畅通。
苏毅平带领民(辅)警加班加点,通过不断学习、摸索、实践,提出“高峰节点控制勤务”“坡顶断交防二次事故”“远端分流预防事故”“重点时段及危险路段前方警示预防事故”“路面锯末清理油污、浮沙防滑作业”“冬季凌晨预防性巡逻”等有针对性且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经一系列重点攻坚治理和严防死守,该中队辖区道路交通事故起数从每月的二三十起,逐步下降至个位数,甚至零发生,有效守护了高速公路人车平安。
2021年5月21日,漾濞县发生6.4级地震,大保高速公路漾濞境内多个路段发生塌方,800余辆车被困,2000余辆驶入高速公路的车辆无法通行。苏毅平带领民警赶赴现场,连夜展开救援。次日凌晨2时30分许,现场滞留的车辆和人员全部转移至高速公路外更安全的疏散点,无人因救援不及时而受到地震余波的再次伤害。
在地震后的一周内,苏毅平带领该中队民(辅)警冒着余震中被山上落石砸中的危险,日夜坚守在高速公路上,确保了抗震救灾“生命线”的畅通。
20年来,大保高速公路接受了岁月的洗礼,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而不变的,是苏毅平和同事的初心:坚守岗位,防事故、保畅通、保平安。本报记者 孟维东
善啃“硬骨头”的检察业务专家——柏利民
柏利民:玉溪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专职委员
全国检察业务专家、全国检察机关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优秀个人、云南省政法工作先进个人、全省政法英模……柏利民身上有很多标签。
全省十大优秀诉讼监督案件、震惊中外的湄公河惨案、全国影响重大的阳宗海砷污染案、孙小果等人黑社会性质组织案……柏利民办理或指导办理的案子,很多都有着广泛的社会影响力。
34年检察生涯,柏利民专啃“硬骨头”,以匠心办案,以初心执法,在每一起案件中淬炼真本领,在法理与人情间寻找“最优解”,用赤子情怀诠释凛然正气。
他率先垂范,办理和指导办理案件1700余件。柏利民办理的这些案件中,有中央领导批示的师某等56人拐卖215名婴儿案、全省影响较大的魏某等4人贪污无罪抗诉案、致5人死亡的宋某“灭门案”等,均取得良好的办案效果。
他笔耕不辍,在国家、省、市级刊物上发表法学论文及其他文章154篇,获国家级、省级、玉溪市级奖励37篇次,出版专著2部。柏利民参与了玉溪市迄今为止6部地方性法规的立法论证工作。他的7篇论文入选中国法学会检察学研究会暨全国检察理论研究年会,5篇论文入选最高人民检察院业务指导用书,5项成果获云南省、玉溪市社科优秀成果奖。
他潜心育人,竭力培养公诉工作的薪火传人。柏利民担任云南省、玉溪市检察系统优秀公诉人集训教练20年,集训队员58人;担任全省兼职检察教官29年,为提高检察干警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倾心尽力。
柏利民讲授的课程先后被云南省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评为“全省检察教育培训精品课程”“全国检察教育培训精品提名课程”。
柏利民先后9次立功、5次受嘉奖,共获得荣誉100余项。 本报记者 杨阳洋
热带雨林边境线上的“猎狐人”——罗强
罗强:西双版纳州公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二级高级警长
从警40年,罗强在金三角腹地组织侦破轰动世界的“10·05”湄公河枪杀中国公民案;曾用60余天组织侦破景洪“11·02”特大电信网络诈骗案;曾用25天侦破备受关注的景洪“10·05”恶性抢劫杀害母女案……
境外追逃工作中,罗强既是指挥员,也是战斗员;既要组织领导,又要冲锋在前,与在逃嫌疑人斗智斗勇;办理经济犯罪案件中,他从零开始,很快成长为新领域的“行家里手”。
罗强有一种与犯罪“死磕”的精神,从警至今,他荣立个人二等功2次、个人三等功7次,获嘉奖1次,被云南省公安厅授予全省“优秀侦查员”1次,获评“全省经侦之星”,在全国“猎狐行动”中被评为成绩突出个人。
无数次直面生死后,罗强面对危险时的选择一次比一次坚定。“猎狐行动”中,罗强与在逃犯罪嫌疑人一起滚进泥潭,将其制伏后,罗强才发现嫌疑人随身携带的枪支已上膛。
在与繁杂案件“死磕”过程中,罗强带领景洪市公安局侦破西双版纳州首起“套路贷”及“市霸”“村霸”涉黑涉恶案件。
罗强熟练掌握多民族语言、泰国语和老挝语,有勇、有谋、有韧性,奋战在热带雨林边境线上。他创新国际警务合作模式,构建了独具特色和亮点的中老、中缅公安经侦国际警务执法合作机制,签订共同打击跨境经济违法犯罪合作协议,为西双版纳州、全省乃至全国公安机关经济侦查部门打击跨境经济违法犯罪续写了新的篇章。
从警以来,罗强组织破获重特大案件2700余起、命案200余起;侦破各类经济犯罪案件1244起,抓获971人,追赃挽损1.24亿元;抓捕“猎狐”对象126名,连续6年名列全省第一;他带领的经侦队伍违纪违法“零发生”,荣立集体二等功2次,获集体嘉奖3次,获评全国专项工作成绩突出集体3次,连续4年获评先进基层党组织。本报记者 郑恒
创新“靶向攻心法”的戒毒先锋——普鹏祥
普鹏祥:云南省第三强制隔离戒毒所第十四大队大队长
“制度落实、隐患排查、值班执勤、安全检查、谈话教育……”在戒治区内外,每天都能看见普鹏祥忙碌的身影。作为大队长,他总是冲锋在前,“刺头”类、“顽危”类等重点难矫治人员就是他“攻克”的目标。
2021年8月的一个深夜,戒毒人员刀某因拨打亲情电话无人接听而情绪不稳,与其他戒毒人员发生激烈口角,甚至辱骂现场管教警察。接到值班警察报告后,普鹏祥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安抚刀某情绪,平息了此次风波。
但这事并没结束,第二天一大早,为了找准刀某的“心病”,普鹏祥主动联系刀某户籍地公安机关,了解其家庭具体情况。原来,刀某的妻子和母亲已去世,父亲患有多种疾病,家里唯一的哥哥不愿帮其照顾年幼的女儿,其心系女儿才情绪激动。
普鹏祥一边安抚刀某,一边反复联系刀某的哥哥,并多次前往刀某所在社区及当地福利院,最终解决了刀某女儿上学、食宿等一系列问题。此后,刀某从“刺头”变成了戒治积极分子,并影响带动着其他戒毒人员。
刀某就是普鹏祥用“靶向攻心法”“对症下药”治好的戒毒人员之一。一些吸毒人员情况复杂、矫治难度大,要找准他们的“心病”,然后因地制宜“攻心”,解决实际问题。
工作中,普鹏祥用心用情做戒毒人员的“引路人”,累计承担了3000余名戒毒人员的直接管理任务,开展个别谈话教育1000余人次,攻坚转化“刺头”等重点难矫治人员200余人。2021年,他创新探索的“靶向攻心法”取得良好实效,并在全省推广。
为了让戒毒人员尊法、学法、守法、用法,顺利回归社会,普鹏祥还探索创新强制隔离戒毒场所的法治宣传方式,总结形成一套系统完善、特色鲜明、深度有力的普法机制。以普鹏祥姓氏命名的“普式普法”在该所各基层单位得到普遍推广和应用,真正让法治阳光照亮高墙。 本报记者 龙琼燕
精益求精的“办案工匠”——张洪美
张洪美:宜良县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
“我们办的不是案子,而是别人的人生。”15年从检生涯中,张洪美办理各类刑事案件1200余件,以正义为旗、智慧为刃,不仅保持无错案、无控告、无申诉、无信访“四无”记录,案件处置也都让当事人服气。
这些“首例”中有她的身影。早在2012年,张洪美就带头办理宜良县首例恶势力犯罪案,为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积累了丰富经验。她办理的宜良县首例非法买卖易制毒物品案、首例引诱未成年人吸食新型毒品案被评为典型案例。
这些“口碑”都是她的积淀。在侦查人员眼里,张洪美是“行走的法条”,她善于结合实际引导取证,列出的证据清单让他们最多跑一趟。在法官眼里,她是一名高素养公诉人,再疑难复杂的案件,也能做到举证质证重点突出,准确预判辩论焦点。在律师眼里,她是“法律职业共同体”意识很强的检察官,尊重律师执业,理性发表观点。在群众眼中,她是知冷暖的贴心人,促成案件当事人和解40余件。
这些“创新”离不开她的初心。2021年,张洪美采取分批移送、批量受理、集中办理的“红绿灯管理”方式,创造了危险驾驶案从公安移送审查到法院开庭宣判24小时内办结的记录。她发起“预防青少年犯罪宣讲团”,推动建立了云南首家青少年主题法治教育基地。
这些“刻意”源自她的严谨。张洪美始终秉持“如我在诉”心境,对每份证据都仔细推敲,即使法槌已落定,罪犯已伏法,她仍保持复盘的习惯。仅2021年,她在办案中发现并移交公益诉讼案件线索16条,发现并纠正审判违法8件,提起抗诉4件,有力维护了司法公正。
张洪美先后获得“宜良县敬业奉献道德模范”“云南省先进检察人员”“十佳政法干警”等荣誉称号,2次荣立个人三等功,被评为“优秀公务员”。本报记者 杨阳洋
放下手术刀走进警营的“多面手”——罗忠元
罗忠元:腾冲市公安局西源派出所副所长
罗忠元曾是医生,11年前放下手术刀毅然从警;他明知被艾滋病患者血液感染伤口会有什么后果,却依然选择紧紧抓住嫌疑人不放手。端涉毒窝点,他冲锋在前;抓盗窃团伙,他英勇无畏;做社区工作,他细致入微;他是派出所里的“多面手”、打击犯罪的“急先锋”。
一个雨天,罗忠元和同事一起抓捕偷车贼,罗忠元控制嫌疑人时,其拼命反抗并大吼:“我有艾滋病,不想死就放开!”罗忠元却紧紧抓住嫌疑人不松手,他知道,一旦松手嫌疑人便会逃脱。
2021年,罗忠元和同事一起蹲守,准备抓捕涉毒人员李某。“不许动,警察!”目标车辆刚停好,车门打开的瞬间,罗忠元一个箭步冲上去。李某见状拔腿就跑,罗忠元紧追其后。
奔跑中,李某掏出一把弹簧刀,罗忠元义无反顾冲上前去,紧紧扣住李某握刀的手。不甘心的李某胡乱戳刺,两人就这样僵持着,待增援警力赶来,罗忠元几近虚脱。
罗医生、罗老师、罗师傅、小罗……罗忠元有很多称呼,这源于他的“无所不能”。加入公安队伍后,他走访社区、宣传法律法规、抓捕讯问嫌疑人,成长为派出所里的“多面手”。
2021年7月的一天,罗忠元和同事顶着烈日开展基础信息核查工作,一名队员突然中暑晕倒,罗忠元运用专业救护知识对他实施急救,同时不忘向现场同事讲解救护常识。
心中有群众,不怕担子重。2021年来,罗忠元参与办理刑事、治安案件130余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30余名,服务救助群众170余人次。
10余载从警路,罗忠元始终扎根基层、服务人民、打击犯罪、守护平安,用双脚丈量每一条街巷,用真情化解每一起纠纷。他先后5次受到嘉奖,多次被评为优秀社区民警、优秀共产党员,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本报记者 张恒
扫黑战场上的检察尖兵——朱景花
朱景花:师宗县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
从检13年,她办理过基层检察院管辖的各类案件,也经历过各种压力、挑战,但她从未有过丝毫退缩,从未抱怨过一次。
2021年,刚任师宗县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不久的她,一边快速学习如何抓队伍管理,一边负责抓全院刑事检察工作质效提升。
这一年,朱景花身先士卒办理审查逮捕、审查起诉、提前介入和侦查监督等共计60余件案件。其中,师宗县扫黑除恶收官之战的杨某某等人恶势力集团案就是由朱景花承办的。
“留在最后的往往是最难啃的‘硬骨头’”。杨某某等人恶势力集团案犯罪时间延续10余年,案件证据收集困难,其中大量陈年旧案重新审查起来困难巨大,翻开厚厚的卷宗堆,映入眼帘的都是已经发黄的手写证据材料。为了保证案件质量,同时按期完成扫黑除恶清零任务,朱景花连日加班加点把这些手写稿的证据一一摘录分析。看得太累了她就用热水熏蒸一下又干又涩的眼睛,有实在看不清的字迹她就抱着卷宗找同事们一起辨别。
陈年旧案,难免证据会存在诸多瑕疵和不足,为了补强证据,她经常与公安机关办案人员在办公室讨论案件到深夜,以至于值守的保安以为她忘记关灯就下班了。经过朱景花的努力,该案在最短法定期限内梳理完毕。杨某某等人对审查认定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并表示自愿认罪认罚,最终庭审宣判后无一人上诉。
“十年磨一剑”。朱景花如今的办案实战能力和经验均来自于日积月累的磨砺。经统计,朱景花自参加工作以来共办理刑事犯罪案件500余件,完成未成年人社会调查报告140余份,在扫黑除恶斗争中办理涉黑恶团伙案件5件。本报记者 甘仕恩
让科研助力实战的“公安专家”——孙学华
孙学华:云南警官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一级巡视员,一级警监,云南省法学会副会长
已经58岁的孙学华目前仍在一线教学岗位上工作,无论多忙,她都会一一指点学生做好文献阅读和汇报。这样的习惯,她坚持了36年,她严谨求真、一丝不苟的精神影响着一届又一届云南警官学院的学子们。
“她是与时俱进,锐意创新的急先锋。”这是警官学院的学生们对孙学华的“画像”。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孙学华带领团队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公共安全领域4.7项目”时,不仅攻破了一道道世界性难题,还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中青年科研骨干。
该项目是我省第一个获批的国家社科基金法学类项目,为了提高申报成功率,孙学华放弃了假期,住在北京3个多月,完成了项目立项预答辩、申报书多次修改等工作。在项目预答辩时,面对申报书出现的“问题”和专家们不留情面的“指责”,孙学华和她的团队越挫越勇。其间,孙学华与团队成员同吃同住同工作,为了准确掌握公安实战中最真实、最迫切的需求,他们多次到州市实地调研,保证项目成果的研发质量。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们的努力下,获批的项目不仅“产出”了大量的科研成果,同时也培养和历练了科研团队,为构建大数据、人工智能背景下的公安法治体系,实现“公安法治智能化、智慧公安法治化”提供了理论支撑。
多年来,孙学华多次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在推动云南省法治建设工作中,她还积极作为,助推云南省地方反恐立法。在提升边境公安实战效能工作中,通过各项成果的应用示范,确保了最新科技成果落地基层,提升了云南公安科技化水平。本报记者 汪波
信守“慎重则必成”的监狱警察——刘伟
刘伟:云南省曲靖监狱狱政管理科科长
今年9月2日,司法部召开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先进模范表彰大会。荣获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先进工作者的云南省曲靖监狱狱政管理科科长刘伟,作为云南司法行政系统唯一一名获奖代表到北京主会场参会并领奖。
“从警20余年,这份沉甸甸的荣誉离不开各级领导的关心关爱,离不开全体战友的苦干实干,它不仅属于我,也属于每一名为监狱事业、为司法行政事业矢志奋斗和日夜坚守的战友们。”刘伟的感言背后,是他扛责在肩、表率在前的担当和攻心治本、润物无声的坚持。
“慎重则必成,轻发则多败”是刘伟抓监管安全工作的信条。他带领监区党支部班子聚焦监区工作的难点、痛点、重点,直击监区工作症结、环节、细节,从监区实际出发总结创新,摸索出了“强秩序、严管理、干实事”的监区党支部工作方法。结合监狱执勤模式,刘伟科学调配警力,提出“分批推进、侧重分解”的工作思路,组织每批轮换值班警察挂牌攻坚,整改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重点问题,将封闭值班期转化为监区管理水平的提升期,使监区各项工作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稳步推进。
同时,刘伟聚焦主责主业,从犯罪类型、年龄结构、文化层次、家庭状况等对罪犯情况进行分析研判,形成一套独特的罪犯管理教育方法。针对个别罪犯存在的消极顽固思想,还研究制定了“一人一策、一类一策”的教育改造措施,因人施教破解教育改造难题。
刘伟还担任监狱岗位练兵的兼职训练教官,负责对全狱警察进行警务实战技能、AB门安检、防暴处突等业务培训。他利用多年积累的丰富经验,参与策划指挥了10余次应急处突专场演练,顺利完成了多项重点安保维稳工作。本报记者 刀一波
四闯火场救人的烈火英雄——付欢
付欢:巧家县热区产业发展中心干部
2021年9月4日,一簇火光照亮了巧家县的清晨。
“着火啦、着火啦。”6时20分左右,巧家县城一栋居民楼3楼的郭某家发生火灾。事发时,郭某一家还在熟睡,是早起上班的女儿最先发现火情并及时叫醒了家人。但此时,位于客厅的起火点产生的大量浓烟已弥漫至整个房间,且屋内已有明显灼热感,郭某及家人不敢贸然走出卧室。一时间,郭某一家6口人进退两难,于是朝窗户外呼喊求救。
危急之时,住在一楼的邻居付欢听见了呼救声,他出门看见邻居家有浓烟和火光,没有多想就拨打了119。
“这是电器着火,不能用水灭,必须用灭火器。”随后,付欢到附近酒店取来一个灭火器,跑进郭某家的客厅进行灭火救援。
“烟雾太大了。”他提起灭火器进入客厅后就吸到了几口烟雾,实在憋不住的他便跑到楼梯间深吸了几口气。
之后,他再次冲进火场,这次大火基本被扑灭了,但被浓烟呛得不行的他又跑到楼梯间去换气。
他又第三次冲进火场……
第四次,他冲进客厅彻底把火扑灭了,并将郭某一家护送到了安全地带。
4次冒险进入火场救人,付欢总共“坚持”了8分钟。
提及此次“教科书”式的营救,与付欢的工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巧家县林业和草原局工作的付欢主要负责消防安全管理工作,自他担任该局的消防安全管理人以来,该局的相关工作走在了巧家县行政单位的前列。而作为消防宣传形象大使的他,也积极地投入到消防公益事业中,经常到机关单位和社区宣讲防火知识。
今年1月,付欢被省政府表彰奖励为2021年度云南见义勇为先进个人。本报记者 汪波
铁面柔情的刑事女法官——黄丽娟
黄丽娟:普洱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三庭副庭长
因业绩突出,2021年,黄丽娟被评为全省法院打击整治跨境违法犯罪专项工作先进个人、全省打击整治跨境违法犯罪专项工作成绩突出个人。
翻开履历表,黄丽娟可谓“战绩”累累:2018年1月至今,审理涉黑案件5件67人、涉恶案件16件174人,参与审理涉黑恶案件45件504人。曾在一起涉黑案件中经过连续6天的庭前会议及开庭审理,撰写了长达511页24.8万余字的刑事判决书……
刑事案件关乎一个人自由和生命的被剥夺,容不得半点马虎。自参加工作以来,黄丽娟始终自觉履行审判职责,严格恪守责任担当。在审理一起重大复杂涉黑涉毒案件时,因被告人的犯罪行为极其残忍,造成的社会影响极其恶劣,为让违法者受到应有的制裁和惩罚,黄丽娟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反复阅读卷宗,仔细梳理证据,查阅了大量法规,最终让罪犯伏法。
黄丽娟始终坚持身体力行地传递司法温度。在刑事案件审理过程中,对于那些初犯、偶犯、年纪较小的被告人,她加强法庭教育和正面引导,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做被告人的思想工作,促使被告人能真心悔过,以达到刑事审判“教育、感化、挽救”的目的。
黄丽娟常说,只有严守法律底线和纪律红线,才对得起身上的法袍,才对得起共产党员这个称号。因业绩突出,2021年,她被评为全省法院打击整治跨境违法犯罪专项工作先进个人、全省打击整治跨境违法犯罪专项工作成绩突出个人;2022年,被评为云南省政法工作先进个人;多次获得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办案能手等荣誉称号,荣立三等功一次。本报记者 姜燕萍
路遇险情挺身而出的信访干部——杨绍兴
杨绍兴:双柏县信访局党组书记、局长
今年7月17日,在北京召开的第十四届全国见义勇为英雄模范表彰大会上,杨绍兴荣获全国见义勇为模范称号。
2021年4月4日上午,杨绍兴携家人驾车从双柏县城回农村老家,行至彩鄂路时,见一辆黑色轿车侧翻在公路边的水沟内,车头浓烟滚滚,蹿起火苗,车内隐约传来撞击声和呼救声。杨绍兴来不及多想,立即靠边停车,向起火的车辆冲去,并从路边抱起石头砸碎车窗实施救援。就在最后一名伤者被成功救出的瞬间,身后突然传来巨大的爆炸声,轿车瞬间被大火吞噬。“太惊险了,如果慢1分钟,后果不堪设想。”4人得救,杨绍兴终于松了口气,此时他才发现自己的手指被车窗玻璃划破,鲜血直流,头部也被撞伤了。他强忍着疼痛立即拨打110报警,并请求大庄卫生院派人前来救援。在众人的帮助下,伤者及时得到了救治,脱离了生命危险。
“没有什么值得宣扬的,下次遇到这样的事,我照样还会去做。”面对众多的褒奖和鼓励,杨绍兴说道。
多年来,杨绍兴用脚步丈量民意,用真心温暖民心。他担任县信访局局长以来,跑遍了全县8个乡镇470多个村民小组,250多户信访家庭,逐一研究解决了250多件信访难题,化解了96件信访积案,评查了83件信访案件。该县连续4年荣获全国信访工作“三无”县,双柏县信访局被人民网评为“2021年度人民网网上群众工作民心汇聚单位”。
2021年,杨绍兴被双柏县委、县政府评为第六届双柏县“见义勇为道德模范”;2021年6月,被中共楚雄州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21年9月,被中共楚雄州委信访工作联席会议评为“最美信访干部”;2022年1月,省政府授予杨绍兴等4人“云南省2021年度见义勇为先进群体”称号。本报记者 汪波
从警又从医的信息化能手——刘正铝
刘正铝:云南省嵩明监狱医院一级警长
从警14年来,刘正铝在罪犯健康档案管理、传染病预防控制、卫生信息统计等工作中积极探索,先后开发设计多款信息化软件,并在实际管理中推广运用,形成可推广可复制可借鉴的先进经验,为全省监狱系统疫情防控和信息化管理作出了积极贡献。
他刻苦钻研专业知识,先后取得公共卫生执业医师、疾病预防控制主治医师等职业资格,成为嵩明监狱医院的业务骨干。罪犯健康档案传统管理、手工查找病案等实际困难,激发了他开发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的想法。他利用休息时间参加了为期一年的软件设计师培训班,开发设计出罪犯健康档案管理系统,并运用到实际管理中。
从警从医14年来,刘正铝先后开发出慢性病管理系统、传染病监测预警系统、电子病历系统等软件,使嵩明监狱医院初步形成以电子病历、电子处方为基础,数字化健康档案为核心,传染病监测预警为重要功能的数字化、无纸化办公平台,实现了处方电子化、药品管理数字化、信息采集自动化、罪犯医疗留痕化,有效缓解了监狱医务人员的工作负担,为监狱医院高效医疗、规范执法打下了坚实基础。
面对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刘正铝不忘发挥软件设计特长,积极推进防疫物资数字化管理,设计开发了疫情防控物资管理系统;结合统计学技术,深度分析罪犯医疗卫生服务数据,预测研判传染病扩散风险,为监狱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信息支持及决策依据。
多年来,刘正铝把汗水和努力写进了一个个复杂的编程语言里,在用数字建构监狱安全稳定铜墙铁壁的路上,他一直在奋力奔跑,永不停歇。他先后2次被省司法厅评为“优秀共产党员”,荣记个人三等功1次;多次入选云南省监狱管理局学科带头人;2021年,被省委政法委表彰为“云南省政法工作先进个人”。 本报记者 刀一波
南归象群的护送者——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野象搜寻监测分队
2021年5月,一群野生亚洲象从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路北移,一时间受到全世界的广泛关注,为实时掌握象群情况、保证人象安全,野象监测预警团队、专家团队和沿线干部群众围绕北移象群展开了一场保护接力,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组成分队肩负起搜寻监测任务,网友称他们为“离象群最近的人”。他们把确保人象平安作为根本使命,圆满完成了象群北上南归监测护航任务,为讲好发生在云岭大地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故事作出了应有贡献。
2021年5月27日至9月19日,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先后出动59名指战员,携带16架无人机、6部红外夜视仪及全要素通信装备器材,24小时全天候值守116天,先后转场玉溪、昆明、红河、普洱4州市10县区,监测象群活动1266公里,标绘要图377份。分队将前方“空、地、声、迹”等监测信息转化为平台数据符号,实现了象群动态一目了然,被指挥部誉为“监测象群的智慧大脑”。在长达百余天的监测过程中,分队先后56次为指挥部提供紧急预警方案,避免了象群进入村镇、重要交通枢纽后造成的人象冲突;在实施抵近监测中,先后25次与象群近距离接触,最近的一次不到5米,出色完成了任务;象群夜间活动频繁,最远时一晚行进近10公里,分队翻山越岭机动50余公里紧盯目标,确保了象群不跟丢。同时还协助当地采取预警疏散、投食引导、预设阻隔等方式引导象群通过28个村镇街道、3条(座)河流桥梁和实施1次小象遇险营救,最终帮助象群安全返回原栖息地。
在执行监测任务之余,队员们还把拍摄记录下的象群照片、监测象群的观察笔记等整理成“北移象群科普手册”。
云南法制报记者 李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