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专业资讯:闵行专业刑事辩护律师电话咨询,上海法网免费咨询

时间:2023-05-29 12:52:42来源:法律常识

11月29日,上海市政府召开“上海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新闻发布会,市司法局局长陆卫东介绍了上海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总体推进情况以及最新上线的12348上海法网相关情况。市司法局副局长王协、陈春兰出席发布会,共同回答记者提问,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徐威主持新闻发布会。

现将发布会实录推送给各位读者,敬请关注!

陆卫东同志介绍上海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下午好!公共法律服务是政府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司法行政机关的基本职责任务。加强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将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延伸至基层,是深入贯彻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实践的重要举措。

上海市司法局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司法部的部署要求,以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为总抓手,统筹推进司法行政各项工作,统筹整合公共法律服务资源,着力打造网络、热线、实体三大平台。

在各方的大力支持配合下,今天我们的网络平台12348上海法网正式上线,在此,我向大家介绍上海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上海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总体推进情况

坚持全市上下联动,按下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快捷键。

市司法局和16个区司法局全部建立了以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以及项目办公室。市司法局先后制定印发了《关于建立司法行政综合法律服务窗口的指导意见》《关于深化本市司法行政12348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工作总体方案》《上海市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

16个区司法局积极争取区委区政府大力支持,快马加鞭、卓有成效地开展了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的建设,部分原本进驻区政府政务大厅的也积极争取到了独立场地,部分建得比较早的区也按照标准化要求,调整了名称和标志标识,重新配置了软硬件设施设备,全市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建设呈现出加速推进的态势。

搭建“四纵三横”普惠型公共法律服务网络,提高服务便捷性、可及性。

大力推进服务点的全覆盖、服务链的全贯通。在纵向上,建立以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为龙头,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为枢纽,街镇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以及居村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为延伸的四级平台。

在横向上,坚持以网络服务为主、电话服务为辅、窗口服务为支撑的建设思路,着力搭建了资源高度融合,集合线上(智能网络)、线中(电话热线)、线下(实体窗口)为一体的公共法律服务网络体系。

我们还对线上、线中、线下三个平台通过技术手段互联互通,实现“三位一体”的整体架构模式,即:共用一个管理系统、一个数据库、一支公共法律服务志愿者队伍。

建立统一标准,推动公共法律服务规范化、标准化。

坚持树立和运用“标准化+”理念,将标准化贯彻到平台建设的视觉系统、场所建设、服务标准等各方面。

各区司法局按照“四个统一”的要求,即:实体窗口服务功能的统一,市、区、街镇三级信息网络管理系统的统一,线上服务与整合的队伍资源与12348平台功能运用的统一,视觉识别和标识标牌的统一,不断规范建设标准。

另一方面,引入模块化、标准化管理手段,实现资源调动的快捷顺畅,已形成科学系统的民事法律援助、公证、司法鉴定临床法医等服务标准,让服务更加优质、规范。

与此同时,我们正抓紧制定《公共法律服务平台法律服务志愿单位和志愿者遴选办法》《公共法律服务网上服务规范》以及相应的考核评价机制,不断提升公共法律服务的专业化、规范化水平。

优化整合各类资源,实现公共法律服务综合性、一站式。

我们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对跨部门、跨行业的法律服务资源进行配置、激活和有机融合,取得1+1大于2的效果。

目前,我们已经整合律师、公证、司法鉴定、人民调解、司法考试、基层法律服务、社区矫正、行政审批等多种群众日常所需的法律服务资源,在平台上统一提供法律服务,牵头组建了由16个区司法局和市律师协会、市公证协会、市司法鉴定协会、市人民调解协会共同参与的21支志愿者队伍,共有1000多名法律服务志愿者,基本实现了司法行政公共法律服务事项的全面覆盖。

二、上海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情况

“12348上海法网”今天正式上线。

网络平台是公共法律服务发展创新的重要载体。“12348上海法网”就是公共法律服务线上平台在上海的具体落地,包括网站、APP和微信号,使用同一个名称,方便群众检索,同时,我们还开通了“上海市司法局”微信号,同步提供各类服务,欢迎大家关注。

目前,网络平台上有四大板块,普法学法板块,打造集法律服务小常识、便民信息、法宣活动等为一体的百姓学法平台;法治地图板块,整合法律服务资源,按群众喜闻乐见的淘宝找产品方式,法律服务机构和人员全部上网,供群众一键查找,解决群众寻找可靠法律服务的问题;法律咨询板块,打造多渠道、一站式咨询模块,律师、公证、司法鉴定、人民调解、法律援助、社区矫正等六种事项均提供在线实时咨询,此外还有留言咨询、智能咨询等多种功能,满足不同群众、不同事项对咨询方式的不同需求;法律服务板块,提供了法律援助在线预申请,预约线下律师服务,部分公证的在线办理,部分司法鉴定事项和人民调解的在线预约,司法考试信息的在线查询等法律服务功能。

同时,我们还全面梳理现有的服务事项,形成了第一批公共法律服务项目清单,已经向社会各界公布。

根据司法部部署,今年年底,部级公共法律服务网上平台--“12348中国法网”将上线运行,届时“上海法网”将与“中国法网”实现对接,最终将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一张网络”。

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线中平台完成扩容升级。

我们将12348法律援助咨询热线升级改造为面向社会公众提供公共法律服务的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目前已开通法律咨询、行政审批办理及司法考试咨询、公证咨询、狱务公开、戒毒所务公开共五项服务。今年来,共完成27.6万次服务,服务总时长近2.4万小时。

“1+16”市区两级公共法律服务线下实体平台窗口初步构建。上海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投入运行。

2016年1月,市级中心正式建成,位于小木桥路470号,交通条件十分便利,共设立10个办事窗口、6间法律服务咨询室,为市民提供标准化、综合性、一站式的司法行政公共法律服务。运行以来,共接待群众近6万人次,各协会派出法律服务志愿者1780人次,公益咨询接待15743人次。

区级层面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是上海构建公共法律服务线下平台网络的重中之重。目前全市已有13个区建成线下实体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剩余3个区已落实场所并在建设中,今年年底将实现全覆盖,各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的功能也基本涵盖了行政审批及辅助服务、法律援助、法治宣传教育、人民调解以及以提供法律咨询为主要内容的公共法律服务。

答记者问

解放日报记者:我有两个问题,我刚关注12348上海法网的微信,看到里面有很多咨询的项目,请问目前最多可以容纳多少个人同时在线咨询?第二个问题是法律咨询热线升级扩容后新增了监狱和戒毒所的信息公开,能否详细介绍一下?

陈春兰(市司法局副局长):关于平台咨询的承载量以及市民群众的体验度,我们在12348上海法网的建设过程中一直很关注。

根据对全市法律服务以及咨询总量,特别是近几年数据的分析研判,目前,每个工作日会固定安排116位法律服务志愿者在线提供法律咨询服务,也就是说,可以保证116名咨询者在同一个时间点上同时能够获得志愿者一对一的法律咨询服务。当然,短时间里也有可能咨询量会有超常量的涌入,我们在设计上也做了考虑,除了固定的116名志愿者坐席进行接待以外,还设置了移动坐席志愿者。后台一旦监测到超常量的情况,就会通过信息化手段,推送给移动坐席的志愿者。他们会按照相应的流程和规范进行回答,以满足市民群众的需求。

同时,为了避免等待时间过长,系统会自动进入提示,有留言模式大家可以选择,是否还需要在线等待,如果不在线等待可以留下咨询的问题,法律服务志愿者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回复。

第二个问题,关于12348咨询热线新增加了监狱和戒毒所的信息公开。推行狱务公开和所务公开是推进司法行政改革的一项重要的任务,也是政务公开、司法公开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有一个原则就是既要注重公开,也要注重隐私的保护,因此目前监狱和戒毒工作的信息公开,是根据信息内容来确定的、分层分类的公开。

具体来说第一个层次的公开是对全社会开放查询,目前通过12348热线可以提供信息查询、问题求助、投诉受理三项服务,服务时间是工作日上午9点到下午5点提供人工接听服务,一般查询和求助问题都可以通过12348的热线直接得到回复。疑难、复杂的问题,我们也将及时回复。社会公众对于监狱、戒毒工作提出的建议以及投诉,原则上是有件必复。通过狱务、所务公开,可以帮助社会公众了解监狱、强制隔离戒毒所的性质、任务和职责权限,罪犯、戒毒人员的义务等规定。

第二个层次的公开范围限于罪犯和戒毒人员近亲属,公开有关罪犯和戒毒人员的公开信息,使其近亲属能够了解家属的相关情况。

第三个层次的公开范围仅限于罪犯和戒毒人员本人,使他们了解自己的考核、奖惩、医疗、教育、劳动报酬等各方面的情况。

第四个层次的公开是依申请公开,对涉及罪犯个人服刑情况,戒毒人员个人戒治的有关信息,罪犯、戒治人员及其近亲属可以依法申请公开,以了解服刑、强制隔离戒毒中依法可以了解的具体情况。

监狱和戒毒工作以前留给社会公众的印象显得比较神秘,主动推进这些领域的信息公开,一方面是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另一方面也能让罪犯、戒毒人员安心、稳定地在监管场所进行服刑改造,接受戒治。下一步,我们还会进一步优化公开的途径和方式,更多地运用现代化、科技化的手段,以方便社会公众了解和监督。

上海法治报记者:刚才提到上海形成第一批公共法律服务项目清单,能否介绍一下项目清单的具体内容?另外,今年以来上海在法律援助方面有什么新的措施?

陆卫东(市司法局局长):此次公布的公共法律服务项目清单是我们全面梳理了目前司法行政工作各方面涉及到的相关服务内容,推出的第一批服务项目,一共分五大类39项,五大类是法治宣传类、法律服务提供和指引类、矛盾化解类、特殊人群关怀帮扶类、法律服务人员维权和便民服务类,每个项目都具备五种基本要素,主要是服务名称、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获得的方式和服务的提供主体。我们希望达到的目标是老百姓只要看到我们服务的清单,就能够获得相应的服务项目。

下一步,我们将对公共法律服务项目清单实行动态管理,根据改革进展的情况,公布第二批清单,不断地扩大公共法律服务的范围,调整完善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多层次、多领域、个性化,体现公平正义价值的公共法律服务的需求。

第二个关于法律援助的问题。近年来,我们以惠及更多困难群众为目标,开展了法律援助。

一是努力扩大法律援助的范围。2016年7月,上海在全国率先完成法律援助范围的第三次调整,扩大了法律援助范围,劳动纠纷、医疗纠纷、农资产品质量纠纷、军人军属合法权益等与民生紧密相关的事项,因病致贫等支出性贫困家庭,以及正在接受社会救助、司法救助的人员纳入法律援助的范围,使法律援助更多地惠及低收入群体。同时作为全国试点的城市,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实现全覆盖,依法为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一审、二审和再审案件的被告人提供辩护,维护其合法权益。加强未成年人的法律援助工作,对于未成年被害人申请法律援助实行零门槛。2017年1-10月,全市法律援助的案件数量同比增长了34%。

二是努力创新服务的方式,对于80岁以上以及重度残疾、行动不便的当事人提供上门服务,为老年人、军人和残疾人开通绿色通道,优先受理法律援助申请,简化审批程序,在各级人民法院、部分劳动仲裁机构和交通事故处理部门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使困难群众在最需要帮助的时候能够及时地获得法律援助。同时,还在看守所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对被羁押人员提供法律帮助。我们还制作盲文版、中英文的法律援助指南,开通网上法律援助申请渠道,实现网上预约、网上申请、进度查询、结果公示等功能,不断提升法律援助的便民化水平。

东方网记者:在遇到法律问题的时候我们都会想着去找一个靠谱的律师咨询,现在可以在12348上海法网进行免费的法律咨询。那这些提供免费咨询的律师是否靠谱?司法局在这方面是如何考虑的?有什么具体的管理措施吗?

王协(市司法局副局长):这个问题也是我们在搭建平台的过程中特别关注的,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管理。

第一是资质把关。正如刚才介绍的,所有能够通过我们平台对群众提供法律服务的律师、公证员、司法鉴定专家等法律服务人员,都经过严格审核,其身份一定是真实可靠的。

第二是质量把关,除了符合职业与规范的要求,服务能不能让群众满意也是我们高度关注的一个维度。12348上海法网对志愿服务者实施全程监管,群众呼叫多久后回音,有没有耐心回复具体的问题,用语是不是礼貌,专业的法言法语是否能够转化成让老百姓能听明白、听清楚的大白话,服务质量和群众满意度如何,所有工作痕迹后台监管系统全部留存,我们据此对志愿者实施定期考核,责任心强、群众普遍满意好评的志愿者将通过平台为群众提供更多更优秀的服务。不符合群众期待的服务者,将被取消服务资格,目前我们正在抓紧制定相关工作机制,力求为群众提供高质量法律服务。

第三是严明纪律,12348上海法网是为群众搭建的便民服务平台,严格禁止律师在接待公益咨询的过程中直接将公益咨询转为有偿的委托,或者为群众介绍特定的法律服务机构和特定的法律服务人员,我们在全市成立了21支管理团队,按照专业、地区对法律服务志愿者实施管理和监督,确保咨询服务的公益属性。此外,法律服务人员通过上海法网平台提供的公益法律服务,其本质也是一种执业行为,我们将依法依规进行监督管理,如果接到投诉举报,将严格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人民网记者:现在上海不少村委会和居委会都有法律顾问,他们主要负责做什么?这些居村法律顾问和公共法律服务室在服务内容和功能上是怎么区分的呢?

陈春兰:近年来,上海一直在积极地推进居村的法律顾问工作,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和市民群众需要,最近,市司法局又下发了文件,要求全市在今年年底前所有的居村都要设立法律顾问,也就是说到今年年底的时候,全市所有的居村法律顾问会达到全覆盖,这样可以让市民群众不出社区就能够享受到优质、便捷的法律服务。法律顾问的任务就是为社区百姓服务,具体来讲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职责内容。

一是解答法律咨询,为居民、村民及时解答日常生产和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提供专业的法律意见。

二是接受人民调解组织的邀请,参与矛盾纠纷的调处。

三是协助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群众申请办理法律援助。

四是推动居村社区提升依法治理的水平,协助起草、审核、修订村规民约和其他的管理规定,为居村社区重大项目的谈判、签订重要的经济合同和其他重大决策出具法律意见,协助居村社区处理换届选举中的法律问题。

五是开展法治宣传,定期举办法治讲座,发放法治宣传的资料,宣传与日常生产、生活相关的法律知识,引导干部群众依法办事,依法维权。

六是接受居民、村民的委托,代为起草、修改有关的法律文书和参与诉讼活动。七是做好居村委交办和群众要求提供的其他法律服务。

居村社区法律顾问是在居村这个层面提供公共法律服务的重要主体,是由律师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来具体承担工作任务,所需经费也是由政府以购买服务的方式来解决的,它依托的工作平台就是居村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

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是为了更好满足群众越来越多元化、越来越专业的法律服务需求,在最基层设立的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在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除了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来担任的法律顾问以外,我们还有效地整合资源,来组织人民调解员、退休法官以及志愿者,为各类群众提供法律服务。除此以外,为了让群众少跑路,让信息多跑路,我们加大科技信息化的投入,会分期分批将这些最基层的法律服务站点打造成可以接受远程服务的站点,让有需求的社区群众可以不出社区,就获取比如远程公证咨询办理、远程专业调解、远程专家咨询等法律服务。根据工作安排,全市居村在明年6月底之前必须建成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到时社区群众就可以更便捷地获取“家门口”的法律服务工作。

新民晚报记者:我有两个问题想请教。前段时间上海有些公证处开始实行“最多跑一次”的服务,请问现在哪些公证已经可以做到网上办理?接下去还会推出哪些措施可以更加方便老百姓办理公证服务?

王协:目前,12348上海法网目前可以办理的公证主要包括五类,学历证书,结婚证,房屋产权证、驾驶执照和营业执照的公证。

对于公证“最多跑一次”工作,今年8月开始,我们在东方、徐汇、杨浦、长宁、闸北和闵行六家公证处开展了试点工作,对办理出生、身份、曾用名,学历、学位,职务(职称)、资格,证书(执照)、文本相符等四大类公证,做到当事人“最多跑一次”,对于具备网上办理条件的公证事项,实行网上申请、网上受理、网上审核、网上缴费,充分利用微信、支付宝等平台的功能,开展好网上办证业务,并根据当事人需要,在公证机构与当事人协商一致的基础上,采取邮政、快递等方式发送公证书。试点三个月以来,6家公证处共受理相关公证事项2605件,基本覆盖了刚才讲的试点公证事项。

另外,从试点的情况来看,试点公证机构以便民利民为宗旨,千方百计通过技术手段和人性化服务,最大限度减少群众的奔波之苦。比如,根据以往的经验,错带漏带材料导致当事人奔波往返的问题在实践过程中发现较多,做好事前咨询和确认工作尤其重要,为此,长宁公证处在区内设立了5个远程视频咨询点,市民只要走进这些咨询点就可以实现与公证人员面对面的对话咨询。随着街镇、居村建立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和工作室,类似远程公证咨询站点越来越多,办理公证也会越来越便利。

此外,公证只需跑一次并不只是跑一次公证处,而是延伸到了其他机构和相关部门。比如,办理一项公证需要用到结婚证,可是结婚证已经遗失怎么办?是不是要跑到民政部门补办结婚证书才能办?我们的试点公证处已经做到和相关部门进行联网和信息互通,只要把当事人的身份证、户口本等信息传送过去,民政局在核实无误以后,会把结婚证明文件回传,整个过程也只需要十几分钟。所以我们所说的公证只需跑一次是真正意义的跑一次。

目前,我们在积极推进“智慧公证”,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正在东方、杨浦公证处开展试点工作,“智慧公证”试点研发工作的目标,就是使市民群众办理事项越来越高效,不断提升公证办理的体验感。

上海电视台外语频道记者:上海有130多万外籍人士居住,请问对于外籍人士的普法宣传和法律服务体系建立现在有哪些成效?有具体的数据吗?

陈春兰:上海正在打造全球卓越城市,有很多外国朋友在这里工作和生活,从法治宣传的角度来讲,这个群体也是我们非常关注的。上海市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七五普法决议,上海市七五普法规划,要求将所有在上海工作、居住、生活的人群都纳入到法治宣传教育体系中来。在这方面,我们大力推进法治文化建设、法治阵地建设,全市有很多法治广场、长廊,还有很多蕴含法治元素的公共设施,比如地铁7号线高科西路站,就有对于我国宪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专题宣传。

另一方面,我们也非常注重通过新媒体进行宣传。上海市法宣办打造了通过线上进行传播、线下开展法治宣传活动的O2O法治沙龙活动,根据后台的访问数据,很多境外人士也在线上收看,可以及时获取法治宣传信息。

法治宣传是持续推进的,明年是七五普法规划实施的第三年,我们对全市法治宣传教育会有总体规划,外籍人士当然也包括在里边。我们会继续努力,把这块工作做得更好。

陆卫东:我简要补充一下。司法行政改革里面有一项内容,外国律师事务所和国内律师事务所可以进行联营。这些外国律师事务所在沪的代表处,以及在联营办公室派驻的外方律师,就可以向在上海居住的外国人提供外国法律方面的帮助。同时,我们的律师事务所有很多外语人才,既懂法律又懂几国语言的,也能够为外籍人士提供法律服务。按照国际化大都市的标准,我们正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法制日报记者:全国都在推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目前,在上海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当中,哪些是上海特色的工作?

陆卫东:我简要地和大家交流一下我们的特色工作,这项工作应该说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内部体制机制方面,另外一个是在对外服务方面。

在内部体制机制方面,我们从2012年开始就关注公共法律服务建设,通过广泛调研,确立了一站式、综合性、专业化的平台建设方向,为今天12348上海法网的开通打下了较好的基础。第二,2014年机构改革过程中,市司法局抓住机遇在全国率先成立了公共法律服务处,到目前为止这个建制在全国也是唯一的。

2016年1月,上海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正式建成开放,整合了丰富的法律服务资源,律师协会、公证协会、司法鉴定协会纷纷派专家入驻来回答群众提出的法律问题。两年来已经有1700多名志愿者,为1.5万名群众提供免费的法律服务咨询。今天12348上海法网上线以后,平台的承载量会更大,公共法律服务的车道更宽,受益群众的面会更广,可以说是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在对外服务方面,我们着力打造“信得过”、“找得到”、“叫得应”、“用得来”的公共法律服务平台。

“信得过”主要是公共法律服务网络、热线、实体三大平台,经由市司法局建设运营和管理,能够通过平台提供服务的法律服务机构和人员,都经过规定程序审核,确保平台法律服务者的资质真实可靠。

“找得到”就是群众需求习惯各有不同,我们下力气搭建“四纵三横”的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就是要解决不同群体寻求法律帮助多元化的问题,我们的服务不会因为群众能不能上网、会不会打字、喜欢面对面还是打电话而有所区别,网络、热线、实体三大平台“三位一体”的模式,确保群众能够通过不同的渠道获得无差别的公共法律服务。

“叫得应”就是我们的服务是一对一实时的,特别是在网络上群众进入咨询以后,就可以如同微信聊天一样和志愿者进行问答。据我们了解,目前能够做到网上进行实时咨询的地区并不多,绝大多数还是以留言咨询为主,而且我们的实时咨询还包括了律师、公证、司法鉴定、人民调解、法律援助、社区矫正六类,应该说范围也比较广泛。

“用得来”是指上海法网提供的服务是“淘宝式”的,法律服务对于大多数群众来说,还是相对不太熟悉的领域,当群众遇到法律问题需要寻求帮助和解决的时候,只要打开12348上海法网,上面有个法治地图,可以像淘宝一样把相关法律资源呈现在法律咨询者的面前,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筛选或者排序。还有一键查找、机器人智能服务等等,我们希望打造一个有温度、有深度、体验友好的平台,这样才会让群众会用、爱用,让法律服务陪在身边,送到手中,才能不断地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当然,我们这个平台刚刚上线,还有很多不足,希望广大群众对我们的平台进行监督,通过使用来发现问题,给我们多提意见和建议。

  • 法治上海综合编辑

随便看看
本类推荐
本类排行
热门标签

律师 交通事故 劳动者 北京征地拆迁律师事务所前十名 用人单位 案件 劳动合同 债务人 协议 房屋 土地 自诉 补偿费 当事人 债务 公司 肇事罪 被告人 打官司 刑事案件 逃逸 交通肇事 离婚协议书 交通 债权人 法院 北京十大刑事律师事务所排名搜狐 找律师可靠吗 驾驶 赔偿 事故 鉴定 甲方 合同 车祸 事务所 律师办理建设工程法律业务操作指引二 人民法院 被告 原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