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11 19:15:27来源:法律常识
失信问题对企业或个人而言,产生的后果都是可大可小,如果处理不当甚至上升为严重失信,后果将不堪设想。
对普通人而言,与征信息息相关的更多是贷款逾期等债务金融问题。那么到底什么是贷款逾期,贷款逾期有哪些后果,其中哪些情况影响不大,哪些情况可达到严重失信?
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个案例:
也许面临拘留才服软的失信人杨某的这起案件能够引起你的警示。
2018年9月3日,湖南省龙山县人民法院成功执结一起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
2016年5月,原告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龙山县支行诉被告杨某、张某琼(杨某妻子)、张某波、陈某含、张某安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一案,经龙山县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作出判决,判决被告杨某、张某琼偿还原告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龙山县支行借款本金63484.19元及相应利息、罚息,保证人张某波、陈某含、张某安承担连带清偿责任。判决后,被告并未履行生效判决所确定的义务,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龙山县支行遂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执行法官多次联系失信被执行人杨某,明确告知其拒不履行生效判决产生的后果。但被执行人杨某以在广州务工不在龙山、且自己只是名义上的借款人,实际并未经手相关款项为借口,拒不配合。之后,执行法官多次做其思想工作,杨某均以各种理由推脱。
2016年9月起,龙山法院先后四次强制扣划被告张某波工资共计52330元,陈某含工资17000元,该案尚有29200元本金及利息未履行。
2018年9月3日,杨某被“请进”法院,执行法官们耐心细致地释法析理,希望杨某转变态度主动履行,但是杨某仍然态度强硬地表示自己资金短缺,无力还款。在持续做其思想工作依然无果的情况下,执行法官决定对杨某采取司法拘留强制措施。
在即将踏进拘留所那一刻,杨某终于慌了神。该案执行法官在准备办理拘留手续时,从借钱还钱天经地义、诚实守信做人之本以及法院“基本解决执行难”的信心和决心等方面再次对杨某以理相劝,以法相告,在法律的巨大威慑和执行法官强大的心理攻势下,杨某的心理防线彻底崩溃,立即联系家人筹钱还款。一小时后,杨某的哥哥就将29200元送到了法院。
贷款逾期后果
该如何避免因为贷款逾期而被划定为严重失信人。
什么是贷款逾期?
贷款逾期是指不能到期还款,贷款超出约定期限的情况。贷款逾期是非常严重的,对以后的贷款或者使用信用卡、个人征信调研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逾期还款会产生利息及罚息,如果欠款时间过长,会产生高额利息以及滞纳金。
贷款逾期的后果
•罚息
如果你的贷款出现了逾期的,那么预期年化利率就会自动上浮来作为每天的罚息,这样就会损失很多
• 产生不良信用记录
贷款逾期,会让你的信用报告产生污点,不良记录一旦留下可能会被保留3-7年,以后在别的银行贷款或者办理信用卡都会产生影响。
许多人在买房的时候,银行贷款无法审批不通过,往往都是因为个人征信上有信用卡逾期、贷款逾期等问题。
•无法享受贷款优惠
因为贷款逾期,没办法像一般一样享受各种优惠,甚至办理贷款都不是那么容易了。
• 拉进黑名单
对于一些故意拖欠履行债务的,会被加入黑名单,甚至是无法乘坐飞机高铁等等,更严重的会影响子女,千万不要为了一时痛快,留下后患。
•涉诉
贷款逾期超过一定期限,银行会依法催收到期贷款,按照借款合同和担保合同(抵押或质押合同)的约定,将向法院起诉,法院会采取财产保全等措施,包括冻结贷款人以及贷款担保人的所有银行帐户上的存款,查封已抵质押的财产等
• 被强制执行
判决下来后,会依法强制执行(扣划存款,拍卖抵质押物等)财产以清偿银行的贷款损失。情节严重者将受到法律制裁。正如前面提到的案件中,法院判决后多次强制划扣张某、陈某的工资用于偿还银行借款。
贷款4种逾期类型
当前逾期
就是在贷款之前,征信上有逾期未还清的贷款。这种情况如果去贷款,是不会给批贷的。
近半年逾期
不管征信上的逾期记录是贷款,还是信用卡造成的,每次逾期都会记录1,半年内1的次数不能超过3次。
近2年逾期
不能有连三累六的逾期,即连续3个月都有标记1
累计1的次数超过6次,想要申请贷款,会直接拒贷。
逾期状态
像呆账、代偿、以资抵债等特殊交易记录,属于比较严重的逾期
对常规的失信虽然容易避免,但如果进一步上升到了“严重失信”的程度,后果会对借款人的生活产生较大影响。
总结:
综合四种情况来看,除了两年内连三累六、有特殊交易记录会直接拒贷外。
当前有逾期,以及逾期不严重的,还清欠款后尝试贷款,是有机会下款的,但是关键是得向银行证明自己有还贷能力,以及用对方法。
律师结语;
虽然现在许多年轻人都推崇“超前消费”,享受与个人经济情况不匹配的物质生活,而各类网络借贷平台的便利性在某种程度上,又助涨了年轻人的“虚荣消费”。
还是提醒大家,在选择贷款时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量力而行、按时还款,千万不要因为自己的不良消费习惯导致贷款逾期,合理、适度地控制自己的消费欲望才是上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