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12 13:14:40来源:法律常识
“花呗也要上征信了!”近日,这一话题冲上微博热搜。有网友吐槽称,“这下可以考虑停止剁手了……”还有不少人开始担心自己的花呗消费记录将影响个人征信报告的情况,直言要关掉停用花呗。当前,大批花呗用户的数据正以“服务升级”的形式,接入央行征信。
对于花呗用户来说,用户行为的记录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评估个人信用参考的重要指标。众所周知,征信非小事,一旦出了问题,买房、买车乃至坐飞机、高铁等都可能受到影响。所以,“花呗上征信”这一消息引发高度关注,就不难理解。其实,“花呗接入央行征信系统”并非特例。有记者梳理发现,京东白条、苏宁任性付、唯品花等“先消费、后付款”的信用支付产品同样会查询、上报个人征信情况。但长期以来,在日常生活中,花呗常被部分用户看作是一种“支付工具”,再加上选择这类产品支付经常能有折扣,于是就成了很多人网购、线下支付的首选。但实际上,从《花呗服务协议》来看,这是一种消费金融产品,或称“花呗·消费信贷”,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说,该产品可以算是银行信用卡的互联网版本。
认清花呗的产品属性后,再来看“花呗上征信”意味着什么?对社会而言,无论是花呗,还是此前的借呗、京东白条、微粒贷,以互联网巨头为代表的信用数据不断向央行征信延伸,这对于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无论是从广度还是深度来说,都是有益的。对于入征信的用户来说,这也并不算是一件坏事,在不逾期的情况下,用户会留下良好的还款记录,而优质借款人的数据进入征信后,也会让用户获得更多的金融服务。对于金融机构和平台而言,这意味着信贷数据共享,一方面有利于提升整体风控,让贷款“生意”更加精准;另一方面,可以增加借款人的逾期成本,约束其行为。
有专家就表示,将互联网金融平台纳入征信,会成为必然趋势。“花呗上征信”再次表明,信用支付不是法外之地,“逾期”使不得了。这也提示消费者,要更加关心个人信用,倍加珍惜个人信用。当然,对于是否使用花呗这类金融产品,个人具有自主选择权,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进行评估和选择。就事论事,对于“花呗上征信”,实际上用户更该关心的是还款行为是否符合要求,而不是盲目跟风关停此项功能。毕竟,只要自己守约,其实大可不必担心。而对于平台来说,则要保障好用户的知情权,在接入征信之前,需要征得用户同意,并切实做好信息主体权益保护。 (张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