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12 16:22:47来源:法律常识
“这世界上90%的烦恼,都能用钱来解决,剩下的10%需要更多的钱。”
这句话是老刘告诉我的。我刚认识老刘的时候,他还是一个小餐馆的厨师,时隔三年,他已经摇身一变,成了一家催收公司的刘主管。
凭口才吃饭,老刘是这样评价催收行业。说简单点就是,通知客户归还逾期的欠款,信贷机构返还2%作为佣金。
不过,愿意洽谈的人寥寥无几,更多人直接电话关机或者失联。
这时候,老刘就要使出看家本领:威胁。
欠款人都知道逾期失信的后果,但是比起这种后果,他们更害怕事情传播带来的颜面扫地。
而催收人恰恰会利用这一点:先通知客户的一名亲属,迫使当事人出面洽谈,如果不管用,就继续通知另一名亲属,直到他的所有亲属都知道这件事。
老刘说,很多欠款人,都是刚毕业的大学生,他们缺乏经济能力,又害怕父母知道。这种最容易要回来,只要通知到家里,父母都会帮孩子把钱还了。
对付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方法。年轻人忌惮父母,最怕催收电话打到家里;中年人图工作稳定,最怕打电话到公司;年纪大点的人通常上有老下有小,最怕影响到家庭。
如何获取客户的这些信息,老刘也有自己的方法。
市面上的催收公司,都有负责开发程序的部门,老刘的公司也不例外。他有一个软件,只要输入身份证号或者手机号,就能进行全网检索。
在这种科技辅助下,他的催收工作更是如鱼得水。但是,并不是所有欠款都能要回来。
老刘也接到过无法回收的单子,那是一个走投无路的欠款人,因为债务的拖累,年逾四十还没谈婚论嫁。他掏空了家底和父母的养老钱,也还不清几十万欠款,最后干脆破罐子破摔。
“一个人40多岁没结婚,还背负着高额的债务,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老刘这样问我。
我当然知道。40多岁的年纪,人生已经过半,再过十几年又到退休的年纪。如果不出意外,这笔债务他要背负一辈子……
做催收行业,最忌讳的就是心软。老刘经常对员工说:“你们有空可怜欠款人,怎么不替公司着想?即使你们创造不出任何业绩,公司照样要支付你们的薪水,难道公司就不可怜吗?”
确实,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不管再大的困难,都不能成为欠钱不还的理由。老刘的这番话,其实是专门说给新员工听,因为新员工最容易犯同情心,比如催收员小五。
也许是缺乏经验,小五特别多愁善感,他觉得欠款人可怜:有人拿学费去还钱,也有父母卖了房子帮孩子还钱,因为欠款闹得妻离子散、众叛亲离的故事,可以说数不胜数。
但是,令人潸然的故事听多了,小五自然也麻木了,懒得去分辨真假。
小五说,他接过最难忘的一单,欠款人是一对年轻夫妻,女人怀胎九月,眼看就到了临产期,在这种时候接到小五的电话。怀孕的人脾气十分古怪,女人对小五破口大骂,结果动了胎气。
后来男人还清了债务,小五多嘴问了一句孩子怎么样,谁知男人轻描淡写:“没了,反正也养不起。”
小五一直追问我,他是不是做错了?
我告诉他,他只是尽了本职,做了应该做的工作,至于后面的结果,并不是他的本意。
那天,小五喝多了酒,跟我讲了他的经历。他说,他以前是一名外卖员,因为疫情影响连饭都吃不饱,在穷困潦倒之时,认识了现在的女朋友。也是从那时起,小五意识到自己的贫穷,于是下定决心努力赚钱。
当我问起为何选择催收行业,小五回答,因为这个行业的发展上限高。最厉害的催收员,一年赚了65万,业内的平均工资,也高达万元。
但是,高回报往往意味着高风险。
事实上,催收行业的工作内容,本身就是一种风险──私自获取客户的通讯录,将当事人欠款事项告知第三方,更有甚者,以捏造、夸大的事实来恫吓威胁,这些行为显然超出了法律和工作允许的范围。
一般情况下,只要不引起客户投诉,甲方信贷公司都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一旦发生状况,催收员就要自己承担全部责任。
催收公司的主管老刘就遇到过这种情况。有一次,老刘接到一个失联的单子,按照惯例,他联系了客户的父母,没想到对方有录音,反手就投诉了他。最后,老刘赔了客户一千块钱,才息事宁人。
就当是花钱买教训吧,老刘这样说。这点损失对老刘而言,简直微不足道,但是对于小五来说,就有点吃不消了。
小五也遇到过一个狡猾的客户,对方是个内行人,知道什么能说什么不能说,但是小五不知道,毫无意外,小五被抓住了把柄。那一次,客户提出无理的要求,让小五替他还清欠款,小五也只能无奈照做。
幸好那个客户的欠款不多,只有两千多元,不过也让小五心疼了好一阵。
小五红着眼圈问我:“我只是让他还钱,难道欠了钱不应该还吗?”
面对抽噎的小五,我选择了沉默。
后来,小五对我说,他觉得自己变了。若是以前的他,受了这般委屈,一定会毫不犹豫地辞职。但是现在不一样了,他感受到肩上的责任,也动了结婚的想法,所以要好好挣钱。
是啊,世人匆匆忙忙,不过是图碎银几两。大家都是为了赚钱,为了混口饭吃,欠钱的人是因为钱,催收的人也是因为钱,信贷公司放贷是为了钱,催收公司催款也是为了钱。
至于催收行业,民法典里没有这个行业和概念,最多相当于被委托人的角色。所以毫无疑问,催收是游走在灰色地带的产业。
人们对于催收的理解,往往停留在“暴力催收”这个字眼上,暴力催收肯定有,但也只是少数。凡是想认真做生意的公司,都会想办法维护好和甲方的关系,肯定不会使用暴力手段。
其实我觉得,催收更应该是一种拯救,给别人一个悬崖勒马的机会。亡羊补牢,避免出现更大的信用损失。
就像一位前辈所说,很多人年轻的时候欠了几万几十万,到了三四十岁,账户里的钱就开始增加,有的甚至到几百万、几千万,这就是人生的大起大落。
欠了钱的人,也没多少是真还不起,多是账目大到足够摧毁希望。结清了欠款账单,一定还有机会赚更多的钱。
正所谓有借有还。欠钱不还,自然会有人来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