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信手机分期逾期上征信吗,银行贷款是真的假的

时间:2022-11-15 12:08:21来源:法律常识

银行是大部分企业最熟悉的金融机构,贷款是企业最熟悉的融资方式。所谓真贷款,就是商业银行通过直接放款收回本金和利息,扣除成本后获得利润的表内传统信贷业务,也是商业银行最重要的资产业务及主要赢利手段。

由于监管指标的限制,真贷款的资源有限,商业银行为了向自己的客户间接授信,通过增加非银金融机构的通道,如信托、券商、基金、保险等,并且以各种兜底、远期回购承诺、抽屉协议等方式,将这些业务打包成为同业业务,即让这类业务在资产负债中不以信贷资产科目出现,或者不在资产负债表中出现的表外非标类信贷业务,这类表外非标类信贷业务就是所谓的“假贷款”。

我国的非标类信贷业务诞生于2010年,原先是为了“绕道放款”给地方融资平台、房地产、两高一剩—即高污染、高能耗与产能过剩行业。2009年四万亿财政刺激计划,促使地方政府开启了很多周期长、回报率低的基建项目,其资金来源主要是银行贷款。但2010年银信合作和信贷政策都开始收紧,信贷资金难以按计划发放给地方政府的投资项目,地方政府为追求政绩,需要维持项目的运转,转而通过地方融资平台,以更高的利率通过银行类信贷业务变相获取银行贷款。同时,2010年房地产开启了密集的政策调控,银监会限制银行对房地产企业的贷款,房地产企业也开始变相从银行非标类信贷业务中获取扩张资金。因此,目前银行的非标存量中,大部分都是投向了地方政府平台和房地产。

2011年到2012年,类信贷业务进入了快速扩张期。这一时期地方融资平台对利率并不敏感,房地产企业利润空间大,对资金成本的承受力较高,因此类信贷业务的收益明显高于同期的其他贷款,对银行吸引力大。另外,由于非标类信贷交易模式中充当SPV的机构通常为各类非银机构,不归属银监会管辖,难以穿透,部分银行利用类信贷隐藏了问题资产,或者利用其增加了杠杆水平、少计提资本,类信贷也成为了美化监管指标的万能工具,滋生了大量的监管套利空间。

进入到2013年后,类信贷业务的扩张逐步放缓,监管开始着手规范类信贷业务。一是对银行表外理财投资非标的规模设定上限,2013年3月,银监会出台《关于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有关问题的通知》(银监发[2013]8 号),要求理财资金投资类信贷等非标的余额任何时点均以理财产品余额的35%与商业银行上一年度审计报告披露总资产的4%之间疏低者为上限。二是对表内利用同业资金投资非标进行限制,2014年4月,一行三会出台《关于规范金融机构同业业务的通知》(银发[2014]127号)等,要求原本在“买入返售”的科目项下,非标资产只需按25%的风险权重计提资本,不计提拨备,127号文后,必须按基础资产性质来计提资本和拨备。

2017年至今,包括“资管新规”在内的一系列监管文件陆续出台,“去杠杆、去嵌套、去通道、破刚兑”的金融严监管格局已经形成,银行资管和同业投资都不能再向过去一样任意投非标资产,大部分的表外非标业务将逐步转回表内,类信贷业务也将逐步退出历史的舞台。

下面我们再来讲一下,商业银行的“真贷款”—表内贷款业务。

首先,从贷款占总资产比例来看。截至2017年第四季度,25家上市银行总发放贷款及垫款项占总资产的比例与三季度持平,维持在50.9%,而2018年一季度则进一步上升至51.3%。这与前面我们提到的监管打击表外“影子银行”业务和金融去杠杆持续推进的背景下,倡导“关偏门、走正门”的政策思路一致,部分表外类信贷业务回归表内贷款,银行业资产端“表外让表内、表内让信贷”的变化趋势明显。

其次,从贷款的质量来看。从2014年起,随着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上升明显,但自2016年不良贷款余额增速达到高点后,随着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不断改善,不良贷款率开始企稳,整体不良贷款率基本稳定在1.74%左右。而进入2018年后,截至5月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1.9万亿元,不良贷款率增至1.9%,较一季度末上升了0.15个百分点,银行的不良率在稳定一年有余之后的再度反弹,其主要原因为监管部门鼓励商业银行暴露真实不良、进而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的工作有关,也并非是新增不良规模,而是银行业存量不良贷款的加快暴露。

最后,从银行表内资本充足率来看。随着金融严监管的推进,一是表外非标回表带来的增量信贷会使银行资本计提压力显著增大。二是在现有的监管环境下,过去一些利用同业科目或通道间接放贷以减少资本计提的做法会被禁止,银行未来将面对最为纯粹的考核压力。三是央行、证监会、银保监会共同下发《规范债券市场参与者债券交易业务的通知》等监管文件让过去“代持”、抽屉协议等灰色的出表方式失去了意义,考核时点更高的资产总额与不良将给银行带来更大的资本考核压力。基于以上三点压力,虽然截止2017年底共67家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达到银监会的过渡期要求(即2018年底前,国内系统性重要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需达到8.5%、9.5%、11.5%,其他银行需分别达到7.5%、8.5%、10.5%)。但若将资本充足率与监管要求的差值在0.5%以内算作“有较大达标压力”的话,那么将新增7家银行落入该区间;若将差值扩大至1%以内,将新增10家银行,合计共17家银行有达标压力,占比高达到25.37%。

综合来看,未来银行表内贷款业务,随着表外非标类信贷业务回到表内、不良率的回升及更高的资本充足率要求,贷款额度会越来越紧张,银行也会更加“惜贷”。

那么,企业在面临“假贷款”走不通,“真贷款”很难走的现状,未来将如何实现银行融资呢?

第一,要不断提升企业自身的硬实力并提前规划贷款融资安排。实际上,许多企业能够成功获贷的主要原因就是依靠企业的硬实力,银行是很难会拒绝这类优质企业的。银行一般会通过企业的流水、财务报告、征信情况等判断该企业放贷的风险,实力越强的企业其风险就越低,即使是无抵押贷款也能轻松获贷。另外,提前明确借款资金的用途、规划贷款时间节点及贷款后资金偿还方案有助于企业实现贷款,一般情况下,当企业在出现资金周转危机、负债率过高时是很难实现贷款的,而合理的贷款规划将会为企业提前避免危机情况的发生。

第二,要学会及时利用地方信贷优惠政策。如近期江苏省发布的省级现代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政策,其主要面向省内符合要求的文化产业类项目提供专项资金的支持,专项资金通过项目补贴、贷款贴息、奖励等方式,优先扶持符合标准的现代服务业的项目;再如此前青岛建立重点企业专项信贷支持机制,实施名单库差别化信贷政策,重点支持纳入名单库中优质企业,并且“名单库”采取滚动筛选的方式,定期进行补充和更新等。企业要及时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并掌握对自己企业有利的信贷支持政策,我们也见到很多企业没有及时掌握到类似以上的政策信息而错过政策红利,后悔莫及。

第三,要学会使用直接债务融资工具。直接债务融资工具包括企业债、公司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资产证券化(ABS)等。这些大类工具中也包含很多小工具,如商业地产抵押贷款支持证券(CMBS)便是资产证券化工具中的一种,举个例子来说,2017年8月9日,保利置业以上海公司持有物业保利广场E座为目标资产,成功设立“华泰资管-保利置业一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发行规模为16.21亿元,票面利率5.40%。产品票面利率远低于市场同期限同级别证券,当时认购倍数超过了1.9倍,体现了市场对该项目的认可。在房地产融资渠道逐渐收紧、融资成本逐渐上行的市场环境中,保利广场的CMBS项目便是一种债权融资类型的创新,对企业实现融资、盘活存量资产、优化负债结构起到了重要作用。

总结一下今天的课程,我分别介绍了商业银行“假贷款”—表外非标类信贷业务、“真贷款”—表内常规贷款业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与此趋势下企业如何实现银行融资。在防控金融风险的大环境下,银行融资势必会越来越难,此时,企业家需要不断学习,升级自身的认知,当企业自身足够强大,这一切也便不再是难题。

随便看看
本类推荐
本类排行
热门标签

劳动者 交通事故 用人单位 劳动合同 债务人 协议 自诉 房屋 土地 补偿费 案件 债务 离婚协议书 公司 债权人 合同 甲方 最低工资标准 交通 车祸 债权 伤残 条件 鉴定 工资 程序 补助费 拆迁人 刑事案件 兵法 期限 标准 交通肇事 解除劳动合同 财产 补偿金 客户 当事人 企业 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