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15 14:05:14来源:法律常识
中银消费金融曾几度因发展不合规被上海银监会处罚,之后并未整改。如今中银消费金融面临资本缩水、负债结构单一等问题,自身发展急需改善、调整。
撰文 | 王别闹
出品 | 消费金融频道
一场疫情给消费金融行业蒙上阴影,尤其是贷后管理中的催收工作难以展开,不少消费金融企业只能通过拨打电话、发短信等线上形式催收,也因此疫情期间关于消费金融企业“暴力催收”、“爆通讯录”等投诉量显著上升。
作为四大银行中唯一一家消费金融公司的中银消费金融,也陷入了暴力催收的舆论风波之中,但是在这之前,中银消费金融在过年期间因“撒钱”先火了一把。
问题不断
过年期间,在大家刚刚因疫情宅在家中的时候,陆续有用户反映收到来自中银消费金融公司的打款,金额从数十元到数千元不等。这些收到打款的用户中有些超过一年都未曾使用过中银消费金融,所以对这笔打款感到十分意外,生怕是新型诈骗。
有用户询问中银消费金融客服后发现,大家得到的回复并不一致,存在“回馈老客户”和“系统故障”两种说法。行业人士分析称,这次退款或许与回馈和系统故障都没关系,而是与监管要求的持牌消费金融机构年化利率不能超过24%的监管利率红线有关,这笔退款应该是为了应对监管而退还的之前违规收取的“砍头息”。
这次退费因波及范围比较广,成为过年期间的一大热点事件,然而中银消费金融并没有因为此事收获好评。有借款人表示,“中银消费金融对退费没有作出任何解释和说明,感觉收的不太安心”。还有用户因为这笔退款事由不清楚而在投诉平台上投诉,要求中银消费金融“按正规途径退还该款项”。
作为四大行中的唯一一家消费金融公司,曾因背靠银行资源身为正规机构而风光,如今融资缩水、业绩下滑、数次违规被罚,还因暴力催收、砍头息、高利贷等问题被投诉。
根据聚投诉平台的显示,中银消费金融有上千条投诉,投诉内容多为高利贷、砍头息、暴力催收、高额逾期费用等。
中银消费金融的合规问题存在已久。2015年至2017年间,部分消费贷款业务存在借款人收入情况贷前调查未尽职、未严格执行个人贷款资金支付管理规定、未采取有效方式跟踪检查贷款资金使用的情况;存在以贷收费的行为等等。2018年因“以贷收费”接连收到3张罚单。2018年5月28日,中银消费金融因办理部分贷款时,存在以贷收费的行为被上海银监局处以136.68万元罚款;10月10日,因违背《征信业管理条例》被上海银监局处以10万元罚款;仅过了3天又收到罚单,上海银监局点名指出中银消费金融存在违规收费和借贷风险方面,并处罚款共计150万元。
但是,一年多过去了,中银消费金融不仅没有整改风险,反而问题还有增无减。中银消费金融旗下的2345贷款王、新易贷微贷款等屡被投诉收取砍头息。
面对消费者几天之前的投诉,客服回应称,立即贷已于2019年4月停止放款等业务,APP全面下架,具体可咨询客服电话。
中银消费金融选择的合作平台也问题不断,例如新浪卡贷作为贷款超市为多家现金贷平台导流。除此之外,中银消费金融还因代理渠道商乱收费的行为备受指责,与教育培训机构合作开展的教育分期业务也被投诉“恶意不退款”、“停课不停贷”等问题。
处境艰难
2020年网贷行业的监管更趋严格,部分地方监管开始将现金贷利率调整至24%红线以下。中银消费金融作为一家银行系持牌正规军,也敏锐地感知到了这股趋势。早在2019年年末,中银消费金融就发布公告称要调整客户逾期违约金收取标准,“根据实际逾期天数对贷款余额按照日息0.5‰收取”。不再向借款人收取畸高的逾期费率,或许也能解释中银消费金融向借款人“撒钱”的原因。
利率红线进一步确定,中银消费金融之前依靠高利率覆盖高风险快速拓展业务规模的模式难以延续。中银消费金融如今还面临资本缩水,19年11月,中银消费金融注册资本增加至15.14亿元,但股东博德创新、红杉盛远都未跟进出资。从2018年开始中银消费金融利润就开始大幅缩水,2018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5.59亿元,同比低于2017年13.75亿元的净利润额,下降幅度高达59.35%。
利润下降加上融资难,中银消费金融的业绩猛然下跌,融资难的同时借出的款还收不回,贷后管理也让中银消费金融感到头疼。根据企查查数据显示,中银消费金融因金融借款合同纠纷、借款合同纠纷起诉他人的裁判文书合计近26000份,远超其他持牌消费金融公司。这也意味着起诉是中银消费金融催收贷款的重要方式之一。回想2015年中银消费金融因贷前把控不严等问题被通报批评,问题早在那时已埋下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