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家庭怎么和解,原生家庭和与原生家庭和解

时间:2022-10-26 20:59:08来源:法律常识

与原生家庭和解,这是一个复杂的命题。

有人说,所有父母都在等孩子说一声“谢谢”,所有孩子都在等父母说一句“对不起”。多好的愿望,但是绝大多数人都等不来。

再给大家一个绝望的答案,即便等来了那一句“对不起”,也不会改变现状。

很多处于修复母子父子关系的家庭应该有体会,父母的姿态已经放得那么低了,孩子还是不满意,还是很作。

这是因为受过心理创伤的人要爱要得更多,就像一个人没吃午饭,饿了很久,晚饭他肯定想吃双份,一份填饱肚子,一份抚慰心灵。所以简简单单一句“对不起”根本达不到要求,至少要两倍以上的爱才能填平他心里的空洞。

感谢你的孩子吧,他还愿意听你说话,他还能对你提要求。有些孩子会直接用脚给出答案,就像10岁时的我,没有追问,没有乞求,没有争取,没有犹豫,天生不善良的孩子对自己也很残忍,是我先放开了妈妈的手,亲手剪断了母女亲情的纽带。我此举就像对那只白兔一样,既然付出的爱没有回应,干脆就不要了。

母亲的爱,应该如大海一样宽阔,大地一样厚重,深谷一样宽容,能容下孩子所有的负面情绪,我妈妈自然也有这样深沉而不计代价的爱,只不过那是属于我哥哥的,我也是她重要的亲人,但排在我哥哥,她自己和我父亲之后。这样的第四位的爱能填补我心上的空洞吗?不能,所以就不需要再要了。

我是爱她的吗?显然是爱的,但早就不是第一位了,我会在她病痛的时候给予照顾,烦恼的时候聆听她的倾诉,为她解心宽,但我的心事从不跟她说。她从不揣摩我的心思,她也不会开解我的烦恼,在她心里我是那么省心的一个孩子,从不让她操心,甚至我曾经背离过原生家庭她都不知道。

表面上来看,我似乎与原生家庭和解了,其实没有,我是做出了让步。

上面我说过,受过心理创伤的人需要更多的爱,也就是说和解是要有对等条件为前提的,原生家庭给不出双倍的爱,孩子是不会踏出和解这一步的。但血脉有一种超出理性的牵绊,说不清道不明,就是见不得至亲受苦,所以我总会在父母需要的时候回来,只为了让我自己心安。

日前看到一个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中心的心理咨询师,鼓吹原生家庭的伤害也是礼物,不能远离、逃避,而应该化解和宽恕。这高姿态已经到达神级了,青少年根本理解不了,不被喷死都是幸运的。

让我们从字面上去分析,宽恕其实是上位者视角,只有当一个人够强大、够豁达、够老的时候,才能自上而下给予下位者宽恕。显然不适用于父母与子女的关系。

所以原谅这个词比较适合,但原谅的前提是让步,让步的前提是降低要求。

具体来说就是,原生家庭不能给出足够的情感补偿,子女又迫于种种压力不想与父母断绝来往,那么就要降低对父母的要求,而父母在子女心中的地位也会同时降低,亲缘等级从父母到亲戚到邻居再到熟悉的陌生人,不同的关系对应不同的要求。一般降到邻居的水平就不会再痛苦了,也就相当于孩子没有原生家庭了。

天下无不是之父母,这是过去外人规劝成年子女的说辞,不是父母拿来道德绑架子女的绳索,凡是以此为法宝要挟子女就范的父母,无一不被子女抛弃,因为你们连最后一点儿体面都不要了,逼着子女做陌生人,彻底撕碎了那最后一点点血脉亲情。父母作为一种职业,做得好不好得由被服务方(子女)评价,自己标榜为最佳父母是无效的。

所以与原生家庭和解几乎是不可能的,答案很悲观,不过大部分家庭都是这样的,子女选择了让步,父母表面上得到了照顾,却在情感上失去了子女。这样其实挺好,子女还了父母的付出,没有感情牵绊,来生有望永远不再相见了。

随便看看
本类推荐
本类排行
热门标签

劳动者 交通事故 用人单位 劳动合同 债务人 协议 自诉 房屋 土地 补偿费 案件 债务 离婚协议书 公司 债权人 合同 甲方 最低工资标准 交通 车祸 债权 伤残 条件 鉴定 工资 程序 补助费 拆迁人 刑事案件 兵法 期限 标准 交通肇事 解除劳动合同 财产 补偿金 客户 当事人 企业 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