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30 02:33:07来源:法律常识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颐养天年的环境和条件越来越好。然而,就当前情况来说,老年人要安度好晚年,最好还要具备“四个要素”,即“老窝”、“老底”、“老伴”、“老友”。
人到老年,需要有一个安全稳定的住所,这就是“老窝”。人退休后,孩子们一般都成家立业,完全可以随子女们居住。然而,由于“代沟”的影响和生活习性的不同,加之多年形成的“自主意识”,和子女们一起居住不一定适宜。自己的“老窝”,不管在什么地方,不管多么简陋,但由于在那里居住了几十年,熟悉了那里的风土人情,建立了自己的人文环境,因此,总有一种“亲切感”、“不舍感”、“自主感”和“归属感”。正如一句俗话讲的:“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老窝。”
人到老年,还需要有一定的财帛积蓄,这就是“老底”。老人们少小离家,来到四面八方,无私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多少总有一些积蓄。孩子们结婚买房,支援是必要的,但还要为自己留一些“余地”。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各个器官必然退化,各种疾病随时都有可能发生,需要及时就医治疗。尽管企业和国家提供了一定的社会保障,但自己还须未雨绸缪,“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常言讲,“你有,他有,不如自己有。”自己的“老底”,花起来方便,用起来自信。
人到老年,还需要有自己的感情寄托和生活伴侣,这就是“老伴”。俗话讲:“少年夫妻老来伴”,就是说老年人更需要老伴的体贴和照顾,更需要“情伴夕阳”的感情抚慰。同时,人在一定的环境中生活了几十年,积累和形成了许多个性化的生活、饮食、起居、言语等种种习惯,这些,只有长期相濡以沫的伴侣才能相知、相适、相忍、相包容。因此,子女亲情代替不了老伴的包容。老伴之间,尽管唠叨不断,但总是体谅大于成见,包容大于排斥。有了“老伴”,就有了无所不包的温馨“港湾”。
人到老年,还需要有自己的精神生活和“活动圈子”,这就是“老友”。俗话讲“旧书书意浓,老友友情长。”“旧书书意浓”原指古书的浓浓书香,这里可借喻为,由于老友们有丰富的阅历、经验和知识内涵,就像一本读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书,越读越爱不释手。“老友友情长”,就是说经过几十年的交往,建立了“打不飞”、“切不断”的绵长友情。有了这样互相欣赏的老友,就有了倾诉、沟通、交流和切磋的对象,就能够实现情感互动,精神互慰,思想互帮,技艺互长。不仅可以克服寂寞感,而且又满足了自己的精神需求。
从以上分析可明显看出,有了这四个方面,老人们既有了安度晚年的物质基础,又有了感情寄托的可靠对象,还有了精神文化需求的必要条件,因此,完全可以称为安度晚年的“四要素”。然而,由于每个人的家庭情况不同,总会有一些方面不是那么完美的。我们老年人应当“提得起,放得下”,不管遇到什么,都要面对它,正视它,想通它,克服它。更要看到,随着老年事业的发展和社会保障的逐步构建,目前的许多问题都会得到有效解决,为我们安度晚年创造更多更好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