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婚姻家庭法律师多少钱,离婚后彩礼返还的法律规定

时间:2022-10-30 11:16:07来源:法律常识


根据百度百科的解释,彩礼是指在婚恋中送给对方的聘礼或礼金,是中国古代婚嫁习俗之一,又称订亲财礼、聘礼、聘财等。实践中,一般而言,彩礼是指以结婚为目的,在缔结婚姻过程中男方给予女方的聘金。

彩礼的性质:无偿赠与VS附条件的赠与

彩礼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习俗,在法律上的地位比较尴尬,也一直存在一定争议。

首先,这种给付彩礼的行为肯定与封建社会借婚姻索取财物、包办买卖婚姻的行为具有本质区别。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二条规定,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

其次,给付彩礼也不应当是无任何附加条件的无偿赠与,因为一般情况下,男方多是基于当地传统的风俗习惯,很少有人真正的完全心甘情愿的奉上真金白银的。

如果是完全无任何附加条件的无偿赠与,比如情侣之间的1314、520红包,给付完全处于自愿,就不需要返还。

所以,对于以结婚为目的,于婚姻缔结过程中给付彩礼的行为,司法实践中一般认为属于附条件的赠与。所谓附条件的赠与,简单讲就是双方若没有结婚,则目的没有达到,赠与行为不再具有法律效力,已经给付的彩礼应当返还。

民法典:三种情形应当返还彩礼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五条规定:

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如果查明属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

(一)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

(二)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

(三)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

根据《民法典》的司法解释,分为两种情况:

彩礼已经给付,但双方没有办理结婚登记的,彩礼原则上需要返还;

对于已经办理结婚登记,但结婚后没有共同生活或者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也需要返还彩礼。

法院的具体裁判规则

针对彩礼返还这一法律问题,目前仅有司法解释作出了简单列举式规定,给予了法院在裁判具体案件时一定的自由裁量权,司法实践中形成了一些基本的裁判规则。

(来源:《民事审判指导与参考》、《解读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指导性案例·民事卷》、中国裁判文书网)

1、彩礼是否返还:以是否真正结婚为主要判断标准

彩礼是以结婚为目的的附条件赠与,若给付彩礼后并没有办理结婚登记,则目的没有达成,彩礼应当返还。

虽然男女双方已经办理结婚登记,但男女双方却并未共同生活,虽有婚姻之名却并无夫妻之实,这种情况下,结婚目的在事实上仍没有实现,彩礼依然需要返还。

还应注意,实践中,有些地方存在重视举办结婚典礼,而忽略办理结婚登记的现象。若男女双方只是没有办理结婚登记,但已经共同生活或者已经按照习俗办理婚礼,彩礼是否返还应当根据双方共同生活的时间、彩礼数额并结合当地风俗习惯等因素酌情判断。

2、准确识别彩礼:并非所有赠与的财产都属于彩礼

彩礼是我们传统的婚姻习俗之一,在全国各地均普遍存在,但也并非所有地方、所有新人都有彩礼。

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地方以及很多年轻夫妻移风易俗,不再接受彩礼。比如“两头婚”,双方父母均会给年轻夫妻出资,这种出资就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彩礼,不能按照彩礼规则要求返还,只能作为夫妻共同财产处理。

即使当地存在给付彩礼的习俗,也应当区分彩礼给付时当事人的主观意愿。

一般来讲,彩礼的给付,都是非自愿的,往往迫于当地行情及社会压力而不得不给。

如果是完全自愿给付且无任何附加条件的,属于一般赠与行为,如果没有特殊规定,给付人向对方讨要的行为通常是不予支持的。

3、司法解释规定的生活困难应是已无法维持基本生活

根据司法解释规定,婚前给付彩礼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可以要求返还彩礼,这是关于返还彩礼的特别规定,这里的生活困难应当是以及无法维持最基本的生活。

生活困难,有绝对困难和相对困难之分。所谓绝对困难,是其生活靠自己的力量已经无法维持当地最基本的生活水平。所谓相对困难,可以是与给付彩礼之前相比,由于给付造成了前后相差比较悬殊,相对于原来的生活条件来说,变得困难了。

司法解释的本意,是在前一种意义上即绝对困难进行规定的。因为,双方已经缔结了婚姻关系,给付彩礼的目的已经实现,原则上所送彩礼对方已经无须返还。

4、彩礼返还的前提是离婚

彩礼给付后,双方以及办理结婚登记,要求返还彩礼的,必须以离婚为前提。

夫妻双方一旦办理结婚登记,在法律上便享有同等的权利和义务,并作为一个共同体,再无特别约定时,财产属于共有。若不办理离婚,则很难支持返还彩礼。

随便看看
本类推荐
本类排行
热门标签

劳动者 交通事故 用人单位 劳动合同 债务人 协议 自诉 房屋 土地 补偿费 案件 债务 离婚协议书 公司 债权人 合同 甲方 最低工资标准 交通 车祸 债权 伤残 条件 鉴定 工资 程序 补助费 拆迁人 刑事案件 兵法 期限 标准 交通肇事 解除劳动合同 财产 补偿金 客户 当事人 企业 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