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离婚协议具有法律效力,离婚协议 假离婚

时间:2022-11-20 15:11:06来源:法律常识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什么样的离婚协议具有法律效力,离婚协议 假离婚】,以下3个关于【什么样的离婚协议具有法律效力,离婚协议 假离婚】的信用卡逾期知识分享,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信用卡逾期知识。

  • “假离婚”签订的离婚协议是否有效?
  • 离婚协议书的法律效力有多大
  • 离婚协议怎么写才合法?婚姻法规定:这7点必须写清楚!
  • “假离婚”签订的离婚协议是否有效?

    有些当事人因规避房屋限购政策而办理了离婚登记,离婚协议中,对于夫妻共同财产并未“真实分割”。“离婚”后仍共同生活,但之后发生矛盾,导致无法共同生活,并对夫妻共同财产要求重新分割。

    这类案件的案由为“离婚后财产纠纷”,法院的裁判口径分为两派,一派认为“全部有效”,另一派认为“离婚有效,财产分割部分无效”。这类案件极有争议性。下面就两派司法观点,分而解之:

    一、认为离婚协议“全部有效”

    理由是:“假离婚”本身并非法律概念,与“真离婚”的法律意义并无不同,即:自双方在民政局登记离婚起,双方身份关系即已解除,在民政局签字留存的离婚协议亦不因所谓“假离婚”而失去法律效力。双方作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在作出上述法律行为时,应充分考虑法律行为所产生的后果,并承担由此产生之风险,如果允许一方在登记后可以以“假离婚”为名而随意变更民政局所留存的离婚协议,则将有损于婚姻登记所保护的法律秩序,故离婚协议之效力及于双方当事人,因此而产生之风险亦由双方当事人自行承担。

    这种观点在前几年的判例中,是主流观点。

    二、认为离婚协议中“离婚这部分内容有效,财产分割这部分内容无效”

    理由是: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六条:“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即离婚协议中关于财产分割的约定,系双方虚假的意思表示,并非对实际财产分割的真实意思表示,是为购买房屋规避限购政策而为,双方的真实意思不在于财产分割,而在于达到一方有购房资格的目的,进而扩大夫妻共同财产的范围和价值。双方所签订的离婚协议虽然产生了离婚的法律后果,但借助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财产分割行为,依法应认定为无效,视为双方离婚时,没有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夫妻财产进行分割。

    民政局对离婚协议仅做形式审查,不做实质性审查。经民政局形式审查后备案登记的《离婚协议》中的财产分割条款虽对双方当事人有“约束力”,但应当以合法有效为前提,即该财产分割条款仍可能存在双方因意思表示不真实、违反自愿、公平及诚实信用原则等原因而被判决无效的情形。

    若离婚后双方对离婚协议是否有效存疑时,人民法院需要对离婚协议的法律效力进行实质审查,结合房屋限购政策、离婚情节、生活状况、经济往来等实际情况,综合认定离婚协议中财产分割条款的法律效力。

    目前,这种观点在司法实践中逐步占主流地位,在多个判决中得以呈现。

    我们举一个上海的经典判例来说明:

    基本案情:
    2013年1月,小刚(男)和小敏(女)登记结婚,小敏住进小刚名下的房子里。两年后女儿出生,为了让女儿接受更好的教育,两人计划购买一套学区房。
    为了能享受首房首贷的优惠政策,二人计划“假离婚”,商定,因小敏名下无房,在离婚之后,以小敏的名义购买学区房,小刚将房屋的首付款以离婚补偿款的形式转给小敏。
    后二人签署《离婚协议》并办理了离婚登记手续。
    离婚后,小刚将自己和母亲共有的一套房子变卖,陆续给小敏转款共计294万余元,小敏用这笔钱支付了学区房的首付。期间,两人仍生活居住在一起。
    购房后小刚要小敏去复婚,小敏拒绝。

    法院认为:

    小刚提供的双方微信聊天记录、录音等证据显示,小敏在离婚前多次与小刚讨论购房政策、贷款优惠条件以及房屋置换方案,并在办理离婚登记的前一日,还催促小刚办理离婚,表示“怕政策有问题,而且离婚时间越长贷款越好办”。
    在离婚之后,小敏与小刚以及小刚母亲的对话中,又屡次提到“没有想过要真离婚”“因为要买房子,必须要离婚”等,并认可曾说过“房本下来一年复婚”。
    以上说辞均体现出小敏的离婚意愿并非真实,双方实为规避限购和享受贷款优惠政策而协议离婚,故判决:《离婚协议》中财产分割的约定系虚伪意思表示而无效。
    一审判决后,小敏不服,提起上诉,二审仍维持原判。虽然该案例中,法院查明事实后判决财产分割部分无效,但实践中如何评判“假离婚”非常难,双方前后的商议往往都在家中对话进行,不一定会留下协议、微信、邮件等书面材料。

    一方说“我们是假离婚”,另一方说“你误会了,是真离婚”;一方说“离婚至今一直共同居住,所以是假离婚”,另一方说“这只是对你居住困难的照顾”或者“这只是为了不让孩子、父母知道,才离婚不离家”,所以实践中需要寻找种种证据来证明,比如亲友和邻居的证词、双方发生争议后的协商记录等。同时,每个案件的具体案情不一样,虽有判例在前,但案情各有差别,具体个案是否值得法官突破,也是一个重要考量。

    两种司法观点都有其法律依据支撑,背后代表的是两种价值取向,如何抉择这是另一个宏大的话题。另外,我们也注意到:

    2021年1月21日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上海市房屋管理局等部门联合出台《关于促进本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意见》,其中第三条规定:“严格执行住房限购政策。夫妻离异的,任何一方自夫妻离异之日起3年内购买商品住房的,其拥有住房套数按离异前家庭总套数计算。”

    2021年7月23日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上海市房屋管理局等部门又联合发文《关于加强住房赠与管理的通知》,其中第一条规定:“自2021年7月24日起,通过赠与方式转让住房的,在住房限购政策执行中,该住房自转移登记之日起5年内仍记入赠与人拥有住房套数;受赠人应符合国家和本市住房限购政策。”

    希望这一系列组合拳,能减少炒房行为,规范房产市场,也彻底杜绝因取得购房资格而“假离婚”的现象,促进家庭和社会的和谐。

    离婚协议书的法律效力有多大


    离婚协议书是夫妻双方本着和平解决的态度签订的协议,协议内容涉及夫妻存款、房屋、抚养权归属、抚养费等等可以分割的夫妻共同财产。离婚时只需要双方携带结婚证、身份证、新生儿出生证明、离婚协议书等证件材料去民政局办理离婚手续即可,需提前预约。



    明天就是2021年了,民法典中正式施行,协议离婚面临着30天的离婚冷静期和最长30天的领证期。意思就是在夫妻预约后到民政局申请离婚,然后回家冷静30天,30天冷静期过了之后,需要在30天之内,双方再去民政局领取离婚证,如果过期不去,则视为放弃离婚。再次申请仍然需要度过30天的离婚冷静期。


    再来说说离婚协议书。离婚协议书的本质是在双方平等、自愿的情况下签订的,离婚协议书的内容一旦签字并且在民政局留档后,是具有法律效力的,


    但如果离婚协议书是在被胁迫、欺诈等非自愿平等的情况下签订的,是可以向法院起诉的。并且离婚后发现有未分割的财产或一方隐匿、欺瞒夫妻共同财产的,可以向法院申请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如果有隐匿、擅自变卖的情形,也可以要求多分得夫妻共同财产。


    离婚协议书的法律效力是很大的,并且离婚协议书一旦生效,在无特殊情况下,是不能反悔的,当然,这是建立在一方反悔的情况,如果双方在离婚协议书生效后双方都有修改离婚协议书的意思,并且双方协商后重新签订了离婚协议书,是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的,但依然不如民政局留档的法律效力大。


    离婚协议书本身就是夫妻双方离婚时自行协商的表述,所以有很多地方是不严谨的,如夫妻双方协议离婚,建议还是找到专业的离婚律师去写一份离婚协议书。

    离婚协议怎么写才合法?婚姻法规定:这7点必须写清楚!

    离婚协议书是当事人协议离婚时必须准备的文书,在离婚协议书种,当事人应该写明以下内容:

    1、当事人及其婚姻的基本情况。包括当事人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民族、机关、工作单位或职业、住址、身份证号码;结婚时间、生育子女时间和数量、离婚原因等。

    2、当事人双方同意离婚的声明,标明双方达成一致,自愿同意离婚;

    3、未成年子女,或者还需要抚养的,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将来生活的安排,具体到随父母哪一方继续生活,子女的抚养费如何分担,另一方的探望权等权利如何实现。

    4、夫妻财产的处理,包括共同财产如何分割以及共同的债务如何偿还。在对共同债务偿还的约定上,如果夫妻双方的这个约定损害了第三方债权人的利益的,这种约定是无效的。

    5、有住房或者居住问题的,还需要写明住房如何分割以及住房问题如何解决。

    6、一方生活有困难或者有在一定程度上丧失劳动能力等情形的,另一方有能力给与帮助的,应当在离婚协议书中写明经济帮助的时间及内容;

    7、其他与离婚相关的事宜

    ===========

    点击右上角,关注小律,和你一起解析法律热点,分享法律知识!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儿了,关于本篇【什么样的离婚协议具有法律效力,离婚协议 假离婚】,是否是您想找的信用卡逾期呢?想要了解更多法律知识,敬请关注本网站,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随便看看
    本类推荐
    本类排行
    热门标签

    劳动者 交通事故 用人单位 劳动合同 债务人 协议 自诉 房屋 土地 补偿费 案件 债务 离婚协议书 公司 债权人 合同 甲方 最低工资标准 交通 车祸 债权 伤残 条件 鉴定 工资 程序 补助费 拆迁人 刑事案件 兵法 期限 标准 交通肇事 解除劳动合同 财产 补偿金 客户 当事人 企业 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