拘留所打电话让找律师,拘留所打电话让找律师谈话

时间:2022-11-22 23:27:09来源:法律常识

民警必看!如何化解被拘留人员的矛盾?让他们出所后积极面对生活?民警必看!如何化解被拘留人员的矛盾?让他们出所后积极面对生活?

杭州市萧山区拘留所:“‘四位一体’联调法”化解矛盾

进拘留所的人往往在接受小惩大诫后,很快就能重新回归社会。虽说如此,很多人进拘留所时,仍然是“不服气”的。

如何在被拘留人员羁押期内将矛盾化解,让他们出所后能以积极的心态重新投入工作生活?近年来,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拘留所主动拓展社会职能,以“定分止争、案结事了”为方向,探索实践出“‘四位一体’矛盾纠纷联调法”,走出了矛盾化解的“萧山模式”。

目前,萧山区拘留所已参与化解排查调处社会矛盾纠纷700余起,配合人民法院执行案件679起,挽回直接经济损失2.5亿元,有效执结案件618起,化解率达91%,及时消除了一大批不安定、不和谐因素,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民警必看!如何化解被拘留人员的矛盾?让他们出所后积极面对生活?

探索“‘四位一体’矛盾纠纷联调法”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有的矛盾背后成因错综复杂,有的矛盾在法理、情理间纠葛,要成功化解这些矛盾绝非易事。

萧山区拘留所所长杨国锋告诉记者,他们摸着石头过河,一步步分析总结,最终形成一套独门绝学——“‘四位一体’矛盾纠纷联调法”。即“1个平台、2类基础、3项机制、4种力量”的整合统一。“1234”数字的背后,是萧山区拘留所创新工作理念、提升软硬件水平、整合各方力量破译出的矛盾化解“核心密码”。

萧山区拘留所推进矛盾纠纷联调一年一个脚印:2014年,与区人民法院签订协作机制;2016年,由区综治办牵头,联合12个部门下发文件,开展社会矛盾纠纷联调工作,并在上海召开的全国拘留所社会矛盾化解工作现场会上作经验交流;2017年,成立张明印矛盾化解工作室;2018年,与萧山青年律师志愿者服务联盟等部门签订协议,由200名青年律师、心理咨询师,通过“心理+法律”的形式,协助张明印矛盾化解工作室开展调解工作,搭建矛盾化解核心平台,并确立“一年成型、两年成熟、三年成气候、四年创全国品牌”的发展路线图。

除此之外,杨国锋告诉记者,拘留所组织民警苦练矛盾纠纷化解基本功,学习矛盾化解语言运用艺术,练习矛盾化解工作节奏、火候掌控技巧,建立“菜单式、点课式”双向教学,根据工作室民警特点实行个性化、差别化培训。

萧山区拘留所将矛盾化解工作融入社会“大调解”体系中,每月召开一次协调会,进一步拓展信息共享范围,提高信息整合度,全面实现跨警种、跨部门的信息共享和协作。建立考核量化标准,定期对每名队员矛盾纠纷调解量、协调处置量等工作逐一统计量化,产生个人排名,对工作突出民警优先考虑评优评先、提干推荐。矛盾化解涉及各级政府宏观决策和矛盾当事人的切身利益,需要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以及相关当事人的理解支持。

杨国锋告诉记者,在全体民警开展调解的基础上,充实法官、心理咨询师、援助律师和志愿者等力量,整合成立矛盾化解工作组、法律宣讲组和心理干预组,形成“分工明确、专业突出、互为补充”的调解员梯队。

练就“望闻问切”功夫,化解纠纷要入心

杨国锋到萧山区拘留所前,在衙前派出所、益农派出所等4个派出所任过职。他说,人是矛盾结合体,秉持不同思想、站位的各方都会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待问题,都有各自的想法。

“很多被拘留人员是因为感性或者无知犯下错误被惩戒和教育的,如果仅仅是关押几天,他们可能并不会有彻底的改正。”杨国锋认为,必须让被拘留人员从心里认识到错误才是化解矛盾纠纷的关键。萧山区拘留所将常见纠纷分为四大类:司法拘留、维护社会稳定、上访和家庭纠纷。

号准了矛盾纠纷的脉,才能找到正确的解决途径。萧山区拘留所民警练就“望闻问切”功夫,用自己的真心换真情,成功化解了一起又一起矛盾纠纷,温暖了一个又一个迷茫的心灵。

今年4月中旬,安徽女子李某的丈夫在萧山义桥某工地宿舍睡觉时突然去世,经医院鉴定系突发脑溢血身亡。李某坚持认为工地方应予以工伤赔偿。因对工地方给出的赔偿金额不满意,她多次带着孩子到工地讨要说法。4月19日,双方再次协商无果后,情绪失控的李某选择跳楼轻生。被救下后,李某因扰乱单位秩序被警方拘留5日。

如果心结解不开,李某拘留期满后谁也无法保证其不继续做出极端举动。因此,李某入所后的第二天,萧山区拘留所立即介入,安排具有丰富调解经验和心理咨询师资格的民警章昕进行前期干预疏导,并安排李某与家属会面,让家属配合拘留所对其进行工作。在李某情绪平稳后,拘留所会同派出所,再次组织李某及其家属与工地方调解,通过积极引导,双方最终成功达成协议。

“借力打力”,巧妙成功化解矛盾

萧山区拘留所矛盾化解成功率高的秘诀是什么?张明印用太极功夫“借力打力”做了形象比喻。

矛盾化解成功与否,关键看“人”,这个“人”又可细分为调解人、被调解人和其他关系人。调解过程就是要充分发挥调解人的功力,调动其他关系人助力,巧妙化解被调解人的抗拒力。

张明印告诉记者,矛盾化解工作室以原拘留所矛盾化解小组为基础,补充了1名心理咨询师、2名法官、1名援助律师和数名志愿者,聘任1名具有大学学历的辅警,调解人员由原来的4名增加到9名,下设矛盾化解工作组、法律宣讲组、心理干预组,形成了“分工明确、专业突出、互为补充”的“合成作战”的调解员体系。

在萧山区拘留所,记者看到工作室重新设置了社会矛盾调解室、心理咨询室等功能用房;室内放置着法律法规、道德伦理、心理健康等知识读本,墙上挂着《萧山区拘留所张明印矛盾化解工作室矛盾化解工作机制》《萧山区拘留所张明印矛盾化解工作室社会矛盾调解流程图》等示意图。

萧山区拘留所主动作为,整合管教民警、社会帮教、同拘室人员、被拘留人家属等四种力量,邀请一切愿意参与矛盾化解的人员和对矛盾化解有利的人参与矛盾化解,全面提升了矛盾化解的成功率。

2017年10月中旬的一天,孔某带着8名老乡亲友,手持横幅到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某公司门口讨要说法。

孔某的女儿孔莉(化名)是这家公司的员工。事发前的一天凌晨,正在公司上夜班的孔莉突然向领导请假外出,后来人们在附近的河道中发现了她的尸体。警方调查认定,孔莉系跳河自杀身亡。家属认为孔莉的死有蹊跷,公司在这件事情上负有管理不力的责任。在与公司多次交涉未果的情况下,家属在公司门口轮流哭闹,对该公司正常工作秩序造成严重影响。失控的家属还不顾现场出警民警多次劝告持续哭闹,甚至暴力阻挠民警执法。警方随后拘留了孔某等8人。

入所初期,面对极度抵触的孔某等人,萧山区拘留所领导、管教民警、心理医生轮番上阵,“望闻问切”诊心病、下良药,安排亲友会面,宣传讲解法律。孔某等人最终被调解员的不懈努力打动,纷纷表示出所后要走合法途径解决纠纷,不会再冲动行事。拘留所又主动与办案单位和当事公司联系,反复做工作,推动纠纷依法解决,目前已达成协议。

“在矛盾调解工作中必然会遇到新的挑战和问题,萧山区拘留所将以不变的‘初心’应万变,用真心换真情,增强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纠纷能力,主动拓展社会职能,深化矛盾化解的‘萧山模式’。”杨国锋告诉记者。

文章来源:人民公安报

随便看看
本类推荐
本类排行
热门标签

劳动者 交通事故 用人单位 劳动合同 债务人 协议 自诉 房屋 土地 补偿费 案件 债务 离婚协议书 公司 债权人 合同 甲方 最低工资标准 交通 车祸 债权 伤残 条件 鉴定 工资 程序 补助费 拆迁人 刑事案件 兵法 期限 标准 交通肇事 解除劳动合同 财产 补偿金 客户 当事人 企业 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