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梨树找一免费律师事务所,捍卫公平正义 守护美好生活作文

时间:2022-11-23 16:31:17来源:法律常识

捍卫公平正义 守护美好生活捍卫公平正义 守护美好生活捍卫公平正义 守护美好生活

公正高效司法提振法治信心

5月2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所作的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代表委员表示,2019年以来,人民法院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目标,坚持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忠实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

法治护航高质量发展

2019年以来,人民法院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报告指出,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各级法院审结一审商事案件453.7万件。制定服务高质量发展意见,出台公司法、破产法司法解释,发布民商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统一法律适用和裁判尺度,增强司法透明度和可预期性。

吉林白山市委书记王冰代表对此深有感触:“过去一年多来,吉林各级法院切实履行审判职能,推进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妥善处理了一批社会影响大、审理难度大的重大疑难案件,化解各类债务总额达千亿元。通钢集团及关联公司整体破产重整一案,从立案到法院裁定批准重整计划只用了38天。”

报告指出,依法审理涉“放管服”改革行政诉讼案件,支持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审结一审行政案件28.4万件,助推法治政府建设,优化发展软环境。世界银行2020年营商环境报告显示,我国营商环境世界排名大幅跃升,其中“司法程序质量”指标领先,被评价为这一领域的“全球最佳实践者”。

天明集团董事长姜明代表表示,希望人民法院更加讲求司法艺术,彰显司法温度,以优质司法服务营造企业发展“暖环境”。牢固树立平等保护理念,努力缩短办案周期,减轻企业司法成本,加强科技创新成果与审判执行工作的深度融合,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智慧法院大显身手

2019年以来,人民法院探索互联网司法新模式,推动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深度应用。报告指出,智慧法院在疫情防控期间“大显身手”,全国法院网上立案136万件、开庭25万次、调解59万次,电子送达446万次,网络查控266万件,司法网拍成交额639亿元,执行到位金额2045亿元。

“智慧法院建设是推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和支撑。尤其是疫情防控期间,山东法院把全流程网上办公办案作为应用的重点,实现全省法院办案办公系统一体化运行。不仅便利了当事人诉讼,而且促进了审判质效的提升。”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张甲天代表说,智慧法院要坚持建设与应用并重,抓住应用这个关键。

报告指出,截至今年4月,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文书9195万份,中国审判流程信息公开网向当事人公开案件2900万件,公开信息15亿项,让公平正义经得起公开。

“我在杭州互联网法院调研发现,法院通过信息化建设推动司法公开,降低了监督成本。现在,所有的裁判文书都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在司法执行过程中实行网络拍卖,杜绝了权力寻租。”江苏省律师协会副会长车捷代表说。

深化改革提升司法质效

2019年以来,人民法院贯彻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实施意见,落实人民陪审员法,扩大参审范围,全国陪审员参审案件340.7万件。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在15个省份20个城市开展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试点,通过制度创新激发司法效能,满足群众多元、高效、便捷的纠纷解决需求。

北京金诚同达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刘红宇委员认为,面对民商事案件持续较快增长趋势,我们既不能走不断扩编增员的路子,更不能走限制立案、选择立案、拒绝群众诉求的路子,必须靠深化司法改革、建设智慧法院,加快推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

报告指出,2019年,全国法院法官人均办案228件,同比增长13.4%;各类案件一审后当事人服判息诉率89.2%,二审后达到98.2%;涉诉信访总量、涉诉进京访同比分别下降13.3%和40%;互联网法院案件平均审理周期42天,比传统模式缩短57.1%。

陕西省律师协会副会长方燕代表认为,人民法院在改革中健全了有序放权、科学配权、规范用权、严格限权的审判权力运行体系,制定了审判权力和责任清单,明确了院庭长、审判组织、法官的权限和责任,压实了院庭长审判监督管理职责。下一步,要加强改革“回头看”,巩固改革成果,认真落实深化司法责任制综合配套改革意见,提升司法质效,深化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

司法为民增强获得感

2019年以来,人民法院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报告指出,全国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化解案件849.7万件。畅通诉讼服务渠道,决不让群众无处申诉,决不许对群众诉求置之不理。

“现在走进诉讼服务大厅就可以办理现场立案、跨域立案、财产保全、诉调对接、集中送达等除开庭之外几乎所有的诉讼业务,同时还能免费打印复印、自助查询,十分周到、暖心。”江西省景德镇市珠山区新村街道梨树园社区党支部书记余梅代表说。

报告指出,严惩暴力伤医犯罪,对杀害北京民航总医院医生的孙文斌等一批犯罪分子依法判处并执行死刑,为医务人员筑牢安全保障。针对高空抛物坠物严重威胁群众安全问题,出台司法政策,加强依法惩治和源头预防,公开审判一批高空抛物危害公共安全案件,守护人民群众“头顶上的安全”。

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王树江代表认为,报告聚焦社会关注的热点、堵点、痛点,集中展示了人民法院强化司法为民所做的努力。一是群众关注什么就回应什么,妥善审理保护英烈权益等案件,强化失信联合惩戒。二是群众需要什么就保障什么,在加强公民教育、就业、医疗、住房等涉民生权益保护的同时,重点加大对农民工、妇女儿童老人、军人军属和港澳台同胞等特殊群体的权益保护。三是群众期盼什么就推进什么,建立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机制,推广网上立案、跨域立案,切实增强群众的司法获得感。

(本报记者徐隽、寇江泽、李龙伊、刘新吾、肖家鑫、祝大伟)

严格依法办案服务发展大局

5月2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军所作的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代表委员表示,2019年以来,全国检察机关自觉履行宪法法律规定的检察职责,积极参与、促进国家治理,扎实履行法律监督职责,不断提升检察履职能力,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各项检察工作稳步向前。

依法战疫显担当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全国检察机关主动服务大局,筑牢疫情防控的法治屏障。今年2月至4月,共批准逮捕涉疫刑事犯罪3751人、起诉2521人,办理涉口罩等防护物资等领域公益诉讼案件2829件。

最令人关注的是,最高检自2月11日起,以每周一批的频次,根据疫情防控不同阶段特点,连续发布10批55个典型案例,为检察机关办案提供指导的同时,也向社会公众以案说法,发出了明确警讯。

“这是检察机关的务实举措,体现了检察机关聚焦国家中心大局、依法履行职能的政治担当、法治思维和检察自觉,彰显了社会公平正义。”甘肃省政协副主席、民进甘肃省委会主委尚勋武委员说,这些典型案例震慑了违法犯罪、强化了法治权威、维护了防疫秩序,“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在有可能导致社会秩序失范的风险情况下,最高检及时发布典型案例指导司法实践,对稳定社会秩序和社会预期起到了重要作用。”

社会治理更高效

平安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是改革发展的基本前提。今年最高检工作报告首次集中分析了1999年至2019年20年间的刑事犯罪变化情况,清晰反映了主要犯罪趋势。

报告显示,1999年至2019年,严重暴力犯罪持续下降,新类型犯罪不断增多。这些变化既反映了社会治安形势持续好转的态势,也表明社会治理进入新阶段,人民群众对社会发展内涵有新期待。

“面对这些变化,检察机关必须深刻把握刑事犯罪变化规律,从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高度,变革理念和措施,做好检察履职顶层设计。”重庆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贺恒扬代表表示,一直以来,检察机关始终坚持把案件质量作为司法办案的生命线,不断强化责任意识、提升司法能力,“接下来,检察机关要把法律监督贯穿诉讼全过程,加强诉前指导,加大认罪认罚制度适用力度,通过高效的司法办案让当事人最大限度感受到公正和效率。”

“作为一名律师,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检察理念的转变,强调落实检察官客观公正立场,明确提出检察官既是犯罪的追诉者,也是无辜的保护者,这体现出对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深刻理解与积极践行。”江西省律师协会副会长、国浩律师(南昌)事务所主任冯帆代表说,2019年,检察机关创设“案—件比”质效评价标准,最大限度减少不必要的程序空转,让公平正义更好更快实现,体现了为民司法的法治情怀。

服务攻坚更有力

2019年以来,全国检察机关扎实服务打好三大攻坚战,起诉金融诈骗、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40178人,同比上升25.3%;起诉扶贫领域“蝇贪”877人,起诉恶意欠薪犯罪902人;起诉污染环境等犯罪50800人,同比上升20.4%。

“检察机关严惩‘伪创新’的金融犯罪,是真正有效支持金融创新的方式,避免金融市场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院长郑亚莉代表表示,最高检提出运用“穿透式”办案理念,采取实质判断的方法,不让借“金融创新”之名、行违法犯罪之实的犯罪行为逃脱法律惩罚,发挥了很好的效果,“建议检察机关有效利用新兴技术进一步提升办案的技术含量,同时提供更加便捷、高效、可靠的维权渠道和方式,处理好打击犯罪与追赃挽损之间的关系。”

贵州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傅信平代表表示,2019年以来,贵州省检察机关积极投入脱贫攻坚主战场,为贵州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有力司法保障:“我们部署开展了专项工作,出台了相关意见,全省检察机关依法惩治妨害脱贫攻坚犯罪,依法正确处理涉脱贫攻坚的各类案件,积极化解社会矛盾,有效促进了贵州贫困地区治安环境、生态环境、营商环境、政务环境等各项环境建设。”

护航经济更稳健

2019年以来,最高检坚持依法保障企业权益与促进守法合规经营并重,持续落实服务民营经济11项检查政策,对1971名依法可不继续羁押的民营企业负责人建议办案机关取保候审,组织专项清理长期搁置的“挂案”,排查出2687件,督促结案1181件。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民营企业一旦深陷诉讼中,正常生产经营就会受到巨大影响。”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重庆小康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兴海代表说,既不撤案又不移送审查起诉、长期搁置的“挂案”让民营企业承担了大量不确定诉讼风险,涉案民营企业家因为案件没有结论,无法开展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建议检察机关加大对涉民企刑事诉讼‘挂案’的清查力度,集中攻坚处置剩余重大、疑难‘挂案’,不断健全完善长效工作机制,全力护航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没有良好的营商环境,民营企业就难以健康发展。最高检反复要求平等保护民营企业,提出‘能不捕的不捕,能不诉的不诉’,努力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用法治护航民营企业发展。这些举措稳定了民营企业的预期,让我们更有底气、有信心创新创业、阔步发展。”新冠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琼委员说。

(本报记者彭波、汪志球、郑海鸥、齐志明、孟祥夫、刘新吾)《 人民日报 》( 2020年05月26日 11 版)

随便看看
本类推荐
本类排行
热门标签

劳动者 交通事故 用人单位 劳动合同 债务人 协议 自诉 房屋 土地 补偿费 案件 债务 离婚协议书 公司 债权人 合同 甲方 最低工资标准 交通 车祸 债权 伤残 条件 鉴定 工资 程序 补助费 刑事案件 拆迁人 兵法 期限 标准 交通肇事 解除劳动合同 财产 补偿金 客户 当事人 企业 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