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业了找律师怎么办,疫情下的青年律师

时间:2022-11-24 16:24:14来源:法律常识

作者 / 伊晓俊 李晓雨 陈琼青

来源 / 智合

2020年这个漫长的春节假期,让所有人都放慢脚步。

平日里繁忙的律师行业,部分在办业务的流程被迫推迟。

“新冠”疫情下,处于行业“弱势地位”的青年律师们过得还好吗?

本就竞争激烈的律师行业,今年就业形势是否更加严峻?生存问题如何解决?

面对疫情带来的不确定因素,他们对于未来又有哪些思考?

这次我们采访了几位全国不同城市、不同执业阶段的青年律师,来听听他们的故事。

疫情之下,青年律师生存劫?

研究生毕业,吴霜进入某大型央企工作。一段时间后她意识到,在这儿天天做招投标,和她学的法律几乎没什么关系。

她选择离开“体制”,进入一家北京律所的武汉分所,目前已有两年。

“新冠”在武汉爆发后,律所被迫停工。

“只要做好防护和消毒,其实也没有那么可怕。”这个姑娘天生就带着武汉人那股子“不信邪”的劲儿。

不料,几天后,她出现了心悸、呼吸急促的症状,体温达到37.5以上。全家人都十分紧张,在家也戴紧口罩。“早中晚通风三次,每天用84消毒水、酒精给家里消毒。”

一日三餐,全家人都将饭菜盛到自己碗里,端到各个角落分开吃。

幸运的是,在家隔离十几天后,她的症状基本消失了。现在回忆起来,吴霜觉得是自己多心了。“可能是受了风寒,或者是心理暗示才发起烧了。”

但也有可能,是全家人有效的防护措施,才让他们与病毒擦肩而过。

症状逐渐消失后,她承担起帮父亲开药、买菜的任务。

身在武汉,吴霜对这次疫情的体会尤深。身边有几个朋友确诊了,她便时常在微信上帮他们加油打气,鼓励他们一定能战胜病毒。

律所复工时间还没确定,但她对疫情防控和未来充满乐观。

“疫情属于不可抗力,我们律师一定要保重身体,稳住心态,接下来的工作还要好好干!”吴霜说。

疫情之下,青年律师生存劫?

主做破产业务的严涛,往年大年初五就忙起来了,准备着复工后去法院调档案、召开债权人会议等。

“今年法院开庭延期了,原本提上日程的事情都得往后延。”但破产案件大多是“该摇号的摇号,该竞标的竞标”,疫情并没有给他带来太多焦虑。

2014年研究生刚毕业,他在南京当地一家较大的律所实习,三年后的2017年底就晋升了合伙人。

与晋升速度相匹配的,是严涛的体重,刚毕业那会儿他体重130多斤,现在已接近200斤。

“胖点儿的好处是显成熟,顶着生瓜蛋子一样的脸,怎么能取得客户信任呢?”31岁的严涛,看起来的确比同龄人要成熟一些。

开拓案源方面,他有着不一样的技巧。“该试的方法都试了。”

刚毕业那会儿,为了拉业务,他天天“驻扎”法援中心,去了整一年。为了打出名声,他经常写社会热点时评,花钱往晚报上投稿。

“现在青年律师想出头太难了,刚毕业的实习生一个月才2000多块。做律师思想还是要活一点。”

春节后,老婆孩子住到了疫情不太严重的老家,严涛一个人在南京看书充电,研究起法律行业的趋势来。

“我认为疫情之后,破产业务可能是个风口。”严涛说。

疫情之下,青年律师生存劫?

2019年底,执业4年多的李蒙决定跳出来,跟几个律师朋友一起合伙开律所。

开业不久,就遇上疫情,可谓是开局不利。

律所租金和所内十几个人的工资,都是要承担的成本。法院、企业延迟开工,案子也推进不下去。

在家窝着,他琢磨起“转型”。在线工具、人工智能、大数据检索……这些似乎都是疫情后“弯道超车”的机会。

服务方式,也是可以改善的地方。“不能成天老想着要怎样搞案子,今后还是要站在客户角度先想想,怎样能帮他们解决问题。”

在律师行业以外搞点“副业”,例如房地产、企业不良资产等,也是帮律所提升抗风险能力的办法。

在刚毕业做实习律师时,他一个月只拿三千块钱,付完房租后就所剩无几。“随便找个公司做法务,工资也比这个高!”当时,有好多次想转行,但他都硬着头皮坚持了下来。

为了建立人脉,他去参加老乡在苏州的商会,帮他们做免费法律服务。为了拓展社会关系,办了好几张信用卡,他“天天挨个换着刷”。终于,几年下来的坚持,也换来了事业上的起色。

“最难的时候都熬过来了,这疫情又算啥呢?”李蒙说。

疫情之下,青年律师生存劫?

“想要做厉害的律师,你就去一线城市!”在一位前辈的鼓励下,2018年法学硕士毕业后,湖北小伙儿廖正决定去北京打拼。

在北京,从实习律师起步,靠真本事闯出一番名堂,付出的努力远比常人想象的要多。

在一线城市打拼,高昂的生活成本、激烈的竞争和案源方面的压力是绝大多数青年律师焦虑感的来源。

“没有案源时会担心案源;有案源时会想,下一个案源在哪。”他说,虽然大多时候青年律师并非开拓业务的主力,但走向一线是迟早的事。

持续学习,保持专业度是廖正克服焦虑感的无奈之举。“输出‘有料有干货’的文章、保持随时学习的习惯,都是专业性的体现。”因此,研读法院最新或经典案例,坚持观看庭审录像成为他在工作上的习惯。

“新冠”疫情爆发,给许多团队拓展客户和案源带来不确定性。但他认为,越是在这种时期,越不能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超长假期”成为他持续学习、储备专业知识的绝佳机会。

“疫情让沟通变成了线上,那么能不能在线上取得客户的信任?”研究法律科技工具,让自己变得更立体,是他给自己提出的新要求。

他说,青年律师的“难”只有靠自己才能解决。想要“自救”,要让自己更专业才行。

疫情之下,青年律师生存劫?

Piggie在国内一家知名法学院校读研二。目前,他在上海一家“红圈所”实习。

疫情出现后,许多知名律师都撰写了涉及疫情防控和政策变化的专业文章。春节待在老家不能出门,他就将这些文章汇总起来研读。

专业学习之外,享受同家人的相聚也是假期的一大收获。“很久没有同家人待在一起这么久了。”

如今,他已返回上海,按律所的安排进行一段时间“居家隔离”。然而,在家远程办公的工作量并不小,也要加班到晚上十点左右。

“在家里办公,有点生活和工作分不开了,感觉比之前的工时更长。”

工作之余,面临毕业的他对未来有了些许担忧。

“今年就业环境不太乐观,各个律所的留用名额较往年都有减少,身边有朋友已经开始找其他出路了。”

但Piggie觉得,在知名律所实习,带给他的不仅是实务经验的累积,还有懂得“如何配合上级律师工作,保质保量完成手头的基础研究”的职业意识。

这或许是他应对“最难就业季”的优势。

疫情之下,青年律师生存劫?

中国法律行业已变得更年轻。然而,目前青年律师面临来自成长环境、案源、办案经验、人脉等方面的不利因素。

“慢下来,才能更好地出发。”这次疫情,使青年律师放慢了前行脚步的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拥抱亲情、审视自我及学习提升的机会。

在疫情过后,获得“充电”、干劲十足的青年律师将拾起行囊,重新踏上征途。

前路漫漫,但他们已做好准备。

疫情之下,青年律师生存劫?

随便看看
本类推荐
本类排行
热门标签

劳动者 交通事故 用人单位 劳动合同 债务人 协议 自诉 房屋 土地 补偿费 案件 债务 离婚协议书 公司 债权人 合同 甲方 最低工资标准 交通 车祸 债权 伤残 条件 鉴定 工资 程序 补助费 刑事案件 拆迁人 兵法 期限 标准 交通肇事 解除劳动合同 财产 补偿金 客户 当事人 企业 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