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24 16:24:14来源:法律常识
作者 / 伊晓俊 李晓雨 陈琼青
来源 / 智合
2020年这个漫长的春节假期,让所有人都放慢脚步。
平日里繁忙的律师行业,部分在办业务的流程被迫推迟。
“新冠”疫情下,处于行业“弱势地位”的青年律师们过得还好吗?
本就竞争激烈的律师行业,今年就业形势是否更加严峻?生存问题如何解决?
面对疫情带来的不确定因素,他们对于未来又有哪些思考?
这次我们采访了几位全国不同城市、不同执业阶段的青年律师,来听听他们的故事。
研究生毕业,吴霜进入某大型央企工作。一段时间后她意识到,在这儿天天做招投标,和她学的法律几乎没什么关系。
她选择离开“体制”,进入一家北京律所的武汉分所,目前已有两年。
“新冠”在武汉爆发后,律所被迫停工。
“只要做好防护和消毒,其实也没有那么可怕。”这个姑娘天生就带着武汉人那股子“不信邪”的劲儿。
不料,几天后,她出现了心悸、呼吸急促的症状,体温达到37.5以上。全家人都十分紧张,在家也戴紧口罩。“早中晚通风三次,每天用84消毒水、酒精给家里消毒。”
一日三餐,全家人都将饭菜盛到自己碗里,端到各个角落分开吃。
幸运的是,在家隔离十几天后,她的症状基本消失了。现在回忆起来,吴霜觉得是自己多心了。“可能是受了风寒,或者是心理暗示才发起烧了。”
但也有可能,是全家人有效的防护措施,才让他们与病毒擦肩而过。
症状逐渐消失后,她承担起帮父亲开药、买菜的任务。
身在武汉,吴霜对这次疫情的体会尤深。身边有几个朋友确诊了,她便时常在微信上帮他们加油打气,鼓励他们一定能战胜病毒。
律所复工时间还没确定,但她对疫情防控和未来充满乐观。
“疫情属于不可抗力,我们律师一定要保重身体,稳住心态,接下来的工作还要好好干!”吴霜说。
主做破产业务的严涛,往年大年初五就忙起来了,准备着复工后去法院调档案、召开债权人会议等。
“今年法院开庭延期了,原本提上日程的事情都得往后延。”但破产案件大多是“该摇号的摇号,该竞标的竞标”,疫情并没有给他带来太多焦虑。
2014年研究生刚毕业,他在南京当地一家较大的律所实习,三年后的2017年底就晋升了合伙人。
与晋升速度相匹配的,是严涛的体重,刚毕业那会儿他体重130多斤,现在已接近200斤。
“胖点儿的好处是显成熟,顶着生瓜蛋子一样的脸,怎么能取得客户信任呢?”31岁的严涛,看起来的确比同龄人要成熟一些。
开拓案源方面,他有着不一样的技巧。“该试的方法都试了。”
刚毕业那会儿,为了拉业务,他天天“驻扎”法援中心,去了整一年。为了打出名声,他经常写社会热点时评,花钱往晚报上投稿。
“现在青年律师想出头太难了,刚毕业的实习生一个月才2000多块。做律师思想还是要活一点。”
春节后,老婆孩子住到了疫情不太严重的老家,严涛一个人在南京看书充电,研究起法律行业的趋势来。
“我认为疫情之后,破产业务可能是个风口。”严涛说。
2019年底,执业4年多的李蒙决定跳出来,跟几个律师朋友一起合伙开律所。
开业不久,就遇上疫情,可谓是开局不利。
律所租金和所内十几个人的工资,都是要承担的成本。法院、企业延迟开工,案子也推进不下去。
在家窝着,他琢磨起“转型”。在线工具、人工智能、大数据检索……这些似乎都是疫情后“弯道超车”的机会。
服务方式,也是可以改善的地方。“不能成天老想着要怎样搞案子,今后还是要站在客户角度先想想,怎样能帮他们解决问题。”
在律师行业以外搞点“副业”,例如房地产、企业不良资产等,也是帮律所提升抗风险能力的办法。
在刚毕业做实习律师时,他一个月只拿三千块钱,付完房租后就所剩无几。“随便找个公司做法务,工资也比这个高!”当时,有好多次想转行,但他都硬着头皮坚持了下来。
为了建立人脉,他去参加老乡在苏州的商会,帮他们做免费法律服务。为了拓展社会关系,办了好几张信用卡,他“天天挨个换着刷”。终于,几年下来的坚持,也换来了事业上的起色。
“最难的时候都熬过来了,这疫情又算啥呢?”李蒙说。
“想要做厉害的律师,你就去一线城市!”在一位前辈的鼓励下,2018年法学硕士毕业后,湖北小伙儿廖正决定去北京打拼。
在北京,从实习律师起步,靠真本事闯出一番名堂,付出的努力远比常人想象的要多。
在一线城市打拼,高昂的生活成本、激烈的竞争和案源方面的压力是绝大多数青年律师焦虑感的来源。
“没有案源时会担心案源;有案源时会想,下一个案源在哪。”他说,虽然大多时候青年律师并非开拓业务的主力,但走向一线是迟早的事。
持续学习,保持专业度是廖正克服焦虑感的无奈之举。“输出‘有料有干货’的文章、保持随时学习的习惯,都是专业性的体现。”因此,研读法院最新或经典案例,坚持观看庭审录像成为他在工作上的习惯。
“新冠”疫情爆发,给许多团队拓展客户和案源带来不确定性。但他认为,越是在这种时期,越不能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超长假期”成为他持续学习、储备专业知识的绝佳机会。
“疫情让沟通变成了线上,那么能不能在线上取得客户的信任?”研究法律科技工具,让自己变得更立体,是他给自己提出的新要求。
他说,青年律师的“难”只有靠自己才能解决。想要“自救”,要让自己更专业才行。
Piggie在国内一家知名法学院校读研二。目前,他在上海一家“红圈所”实习。
疫情出现后,许多知名律师都撰写了涉及疫情防控和政策变化的专业文章。春节待在老家不能出门,他就将这些文章汇总起来研读。
专业学习之外,享受同家人的相聚也是假期的一大收获。“很久没有同家人待在一起这么久了。”
如今,他已返回上海,按律所的安排进行一段时间“居家隔离”。然而,在家远程办公的工作量并不小,也要加班到晚上十点左右。
“在家里办公,有点生活和工作分不开了,感觉比之前的工时更长。”
工作之余,面临毕业的他对未来有了些许担忧。
“今年就业环境不太乐观,各个律所的留用名额较往年都有减少,身边有朋友已经开始找其他出路了。”
但Piggie觉得,在知名律所实习,带给他的不仅是实务经验的累积,还有懂得“如何配合上级律师工作,保质保量完成手头的基础研究”的职业意识。
这或许是他应对“最难就业季”的优势。
中国法律行业已变得更年轻。然而,目前青年律师面临来自成长环境、案源、办案经验、人脉等方面的不利因素。
“慢下来,才能更好地出发。”这次疫情,使青年律师放慢了前行脚步的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拥抱亲情、审视自我及学习提升的机会。
在疫情过后,获得“充电”、干劲十足的青年律师将拾起行囊,重新踏上征途。
前路漫漫,但他们已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