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国找专业交通事故律师,陈毅:文武兼资的共和国元帅,一生对毛主席忠心耿耿,和粟裕统率华野鼎立东南大局

时间:2022-11-25 07:04:10来源:法律常识

陈毅:文武兼资的共和国元帅,一生对毛主席忠心耿耿,和粟裕统率华野鼎立东南大局

文/任振杰

陈毅是我国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青年时即接受马克思主义,成为职业革命者。从南昌起义的枪声到井冈山的斗争,从红军的师长、军长到新四军代军长、军长,从华东军区司令员到第三野战军司令员,从共和国的元帅到中央军委副主席,陈毅同志始终对党对军队忠心耿耿,对革命事业坚贞不渝。江泽民曾说过:“他文武兼资,有很高的马克思主义水平、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政治、军事、外交经验,为中国革命事业和建设事业,为人民军队的创建和发展,立下了不朽功勋。”

一、艰苦求索,有志青年四处求学,革命受挫信念坚定

陈毅的青少年时代,中华民族正处在深重的苦难中。为了探求真理,1919年陈毅赴法国勤工俭学。在巴黎,他一面读书,一面做工,并积极参加工人运动,亲身体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压迫和剥削。1921年10月,因参加中国留法学生的爱国运动被遣送回国。同年,经蔡和森介绍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10月赴北京中法大学学习,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任中法大学中共党支部书记。在读书的同时,他加入了“文学研究会”,发表了《论劳动文艺》《对法朗士的批评》《在列宁逝世周年纪念日与徐志摩的争论》等革命文学作品。1925年毕业后,他停止文学创作活动,主要从事党组织分配的工作,成为职业革命者。

陈毅于1926年8月被中共北方区委书记李大钊派往四川杨森部从事兵运工作,他和朱德、刘伯承一起,参加了泸(州)顺(庆)起义的组织准备。在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血雨腥风波及中华大地,原国民革命军第14师师长夏斗寅又在宜昌发动叛乱。面对日益严峻的斗争形势,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奉命改成独立师开赴前线。作为秘密组成的中共校党委书记,陈毅在党组织内进行了充分动员,并与叶挺指挥的部队及武汉武装工人纠察队一起,坚决平定了夏斗寅的叛乱。同年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叛变革命后,陈毅在校内灵活而及时地转移了已公开共产党员身份的学员。他在“东征讨蒋”的途中得知南昌起义的消息,便决定立即赶赴南昌参加战斗。实际上,起义军此时已南下,他不顾旅途疲劳和艰险,于8月上旬在抚州追上起义军,找到中共前敌委员会书记周恩来和参谋长刘伯承,被任命为第11军第25师73团指导员。

在南昌起义军南下进攻广东潮州、汕头失败后的紧急关头,陈毅协助朱德在饶平收集余部,在粤、闽、赣边境转战。当时一些人悲观失望,情绪低落,纪律涣散,甚至不辞而别,部队随时有瓦解的危险。面对困难,陈毅协助朱德利用粤、桂、湘系军阀部队混战,对起义军余部追击放松的大好时机,抓紧整顿部队,大力开展政治思想教育。陈毅反复说明困难是暂时的,前途是光明的,使大家增强了胜利信心。他指出:“南昌起义是失败了,但这不等于中国革命失败。中国革命还是要成功的。我们大家要经得起失败的考验。在胜利发展的情况下,做英雄容易,在失败退却的局面下,做英雄就困难得多了。只有经过失败考验的英雄,才是真正的英雄。我们要做失败时的英雄。”

陈毅这种坚定的革命精神和坚决的革命行动,在部队中树立起很高的威望,鼓起了许多战士的斗志,得到朱德的赞许。朱德在陈毅整顿纪律的大会上宣布:今后这支队伍就由他和陈毅同志来领导。在进行思想和纪律整顿的基础上,陈毅协助朱德在赣南的大余县对部队进行整编。撤销军师建制,将部队编为9个连,在连队设指导员,将原任排长的粟裕等一批骨干提拔为连指导员。同时,重新登记共产党员、共青团员,调整党、团组织,为了加强基层,他将一部分党、团员分配到连队,并发展经过考验的优秀分子入党。从而大大推进了人民军队初创时期的政治工作,加强了党对军队的领导。

经过整顿和整编,这批经大浪淘沙保留下来的骨干力量,虽只有七八百人,番号缩编为1个纵队,但精神面貌和组织状况大为改观,部队的战斗力大大提高,成为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支革命武装,为尔后的人民军队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二、高风亮节,井冈山上坚持斗争,九月来信结束争议

陈毅和朱德率起义军余部顽强地进至湘南宜章地区,在中共湘南特委的配合下,发动了著名的湘南起义。1928年初,起义军首先智取宜章县城,缴了团防局的枪,砸开监狱,释放了被捕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正式打出“工农革命军第1师”的旗帜,朱德任师长,陈毅任党代表。接着,在宜章县、区、乡建立了工农兵革命政权,开始了打土豪、分田地的斗争。工农革命军的行动,震撼了湘南和粤北的反动统治。蒋介石急忙调驻粤北的独立第3师师长许克祥率5个团开往宜章,妄图扑灭革命烈火。陈毅和朱德吸取南昌起义的经验教训,指挥工农革命军第1师和宜章农军果断撤出宜章城,占领有利地形,在运动中寻找和打击敌人,将敌5个团全部击溃,缴获大批武器弹药,取得了以少胜多的重大胜利。

陈毅:文武兼资的共和国元帅,一生对毛主席忠心耿耿,和粟裕统率华野鼎立东南大局

◆1929年6月,陈毅和毛泽东、朱德签署的红四军政治部布告。

打垮许克祥部后,工农革命军第1师重新占领宜章城,并挥师攻克郴州。农民起义的火焰随即蔓延湘南10余县,解放了永兴、丰阳、资兴等县城。参加起义的农民组成农军,相继成立了第3、第7、第4师。陈毅和朱德一起,在宜章、郴州等地深入发动群众,建立工农兵苏维埃政府和地方武装,陈毅任湘南苏维埃政府执行委员,还兼任中共郴县县委书记。在湘南这片热土上,他们在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等方面进行了初步实践,湘南起义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民武装起义的一个光辉典范。

为保存革命力量,避免与湘、粤“会剿”的强敌决战,陈毅和朱德于1928年4月,果断地率南昌起义军余部2000余人、湘南农军8000余人撤出湘南,向井冈山地区转移。他们冲破许多艰难险阻,来到井冈山的宁冈县砻市,同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军余部胜利会师。庆祝两军会师的大会,由陈毅担任大会执行主席,正式宣布成立工农革命军第4军(后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下辖3个师:朱德任军长兼第10师师长,毛泽东任军党代表兼第11师师长,陈毅任第12师师长。在井冈山斗争期间,陈毅多次参与指挥部队取得了七溪岭、龙源口等战斗的胜利;参与决定分兵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建立苏维埃政权、发展党组织、扩大红军力量等,从而为创建和保卫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转战赣南闽西的过程中,红4军领导层在建军原则上出现分歧,毛泽东从实际出发的一些正确主张受到指责,在红4军第7次代表大会上,中央指定的前委书记毛泽东没有当选,陈毅被选为前委书记。毛泽东被迫离开红4军的主要领导岗位,到闽西特委指导地方工作。同年8月,陈毅接到党中央通知,前往上海向党中央汇报红军第4军的情况和经验。他除向中央政治局作了口头汇报外,还写出了《关于朱德、毛泽东红军的历史及其状况的报告》等书面报告材料,将红军第4军的战略战术、政治工作、内部问题的争论等作了如实反映。陈毅的报告充分肯定了朱德、毛泽东在红军第4军的贡献,支持毛泽东关于工农武装割据、红军行动策略和以无产阶级思想建军的主张。

根据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的精神,在周恩来的主持下,陈毅代表党中央起草了《中共中央给红四军前委的指示信》(即“九月来信”)。指示信肯定了毛泽东关于“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指出“先有农村红军,后有城市政权,这是中国革命的特征,这是中国经济基础的产物”;批评了红军第4军中的极端民主化倾向。党中央这封指示信,对统一红军第4军前委的思想,解决红4军党内领导之间的矛盾,请回毛泽东主持红军第4军前委的工作,为中共红军第4军第9次党代表大会的召开,起了重要的作用。

中共红军第4军第9次代表大会,于1929年12月在闽西上杭县古田村举行。陈毅主持大会,传达了中共中央给红军第4军前委的指示信,并作了详细的解释和说明。到会同志经过讨论和充实,通过了毛泽东起草的红军第4军第9次党代表大会决议案(即《古田会议决议》)。这个决议案,强调了中国共产党对红军的绝对领导,特别强调了对红军必须实行无产阶级的政治思想领导,批评了单纯军事观点和极端民主化等错误思想,成为建党建军的纲领性文献。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重新当选为红军第4军前委书记,陈毅为委员。

三、视死如归,三角地区游击战,南国烽烟正十年

中国工农红军第6军于1930年2月成立后,陈毅任政委。组建不久,他就和军长黄公略指挥第2纵队,配合红军第4军在富田以北的水南地区,歼灭敌独立第115旅大部,俘敌1600余人。6月,赣南地方红军编成红军第22军,陈毅任军长。他在编组、训练部队的同时,积极协助地方开展土地革命,拔除在苏区内部的“钉子”,消灭地主武装,巩固扩大根据地。12月,红军第22军奉命缩编为第64师,陈毅负责缩编整顿工作,后由师长粟裕率领,参加了第一次反“围剿”作战。

陈毅就任中共赣西南特委书记后,深入开展土地革命、建立党的组织、发展地方武装、成立赤卫队和游击队等活动,积极领导民众支援前线,筹集粮草,组织担架运送伤员,大力配合红军主力参加了第二、第三次反“围剿”作战。1933年2~3月,陈毅指挥江西军区独立师、独立团,配合朱德、周恩来率领的红一方面军运用大兵团伏击战法,取得了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在红军历史上第一次纪念“八一”建军节时,中革军委授予陈毅二等红星奖章,以表彰他在创建红军和指挥部队消灭敌人等方面建立的功绩。

陈毅:文武兼资的共和国元帅,一生对毛主席忠心耿耿,和粟裕统率华野鼎立东南大局

◆陈毅(右)在江西宁都和少先队队长刘玉棠合影。

第五次反“围剿”的作战空前激烈,陈毅率部在永丰一线艰苦作战,给进犯之敌以沉重打击。1934年8月,他在兴国县老营盘前线指挥作战时,右腿严重负伤,被转送到瑞金医院治疗。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时,中共中央决定项英任中央分局书记、中央军区司令员兼政委,陈毅任中央分局委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办事处主任,负责领导留下的红军第24师及地方武装共1.6万余人,在中央苏区坚持斗争。中央同时规定,必须等野战军突围到湖南后才能公布野战军突围转移的消息,并划定瑞金、会昌、于都、宁都4个县城之间的“三角地区”,作为必须坚守的阵地。

遵义会议后,党中央决定成立革命军事委员会中区分会,项英为主席,陈毅、贺昌为委员。同时要求在中央苏区及邻近苏区坚持游击战争,并立即改变组织方式和斗争方式,使与游击战争的环境相适应。根据党中央指示,项英、陈毅立即部署,决定部队分9路突围,他们率1个团最后从于都的上坪向闽西长汀突围。经过近半个月的艰苦作战,终于在1935年3月下旬突围到达大余东南的油山廖地,与赣粤边特委会合。项英、陈毅确定在以大余岭的油山为中心建立根据地,开始了在赣粤边坚持三年游击战争的艰苦历程。

在大余县长岭召开干部会议上,陈毅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革命前途是光明的,革命现实是困难的。同时,他以实事求是的原则强调要改变不适合游击战争的做法,反对同敌人死打硬拚。

长岭会议在正确分析形势的基础上,确定了灵活的斗争策略和战术。这次会议是陈毅和项英领导三年游击战争的新起点。他们面对超过游击队数十倍的强敌的围攻,紧紧依靠群众,通过用公开与半公开、分散与集中、武装斗争与群众斗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反“清剿”。他们不能住村庄,就用树枝、茅草或竹子搭棚隐蔽;为缩小目标,将游击队化整为零,多则十余人,少则三五人,把打游击和做群众工作结合起来,成为特殊的“武装工作队”。当敌人来“清剿”时,他们就跳到敌人后方活动,连获胜利,迫敌调兵回防。各地游击队还相互配合,协同作战,从而粉碎了敌人一次又一次“清剿”,达到了保持阵地、保持武装、保持组织、保持干部的作战效果。

为便于游击队员记忆,陈毅和项英还把游击战术编成128个字的歌诀:团结群众,配合行动;支配敌人,自己主动。硬打强攻,战术最忌;优势敌人,决战要避。……行迹飘忽,敌难追踪;死板不动,挨打最痛。胜利要快,进攻进攻;保守主义,革命送终。这是陈毅他们对当时游击战术的高度概括,丰富和发展了井冈山时期游击战争的理论和实践。

进行游击战是异常艰苦的。敌人频繁的“清剿”,使游击队吃饭都成了大问题,他们就用竹笋、野菜、杨梅充饥,或捉田鸡和打山鸡、捕野猪,但断粮是常有的事。正如陈毅诗中写的那样:天将午,饥肠响如鼓。粮食封锁已三月,囊中存米清可数。野菜和水煮。

在艰苦的游击战中,敌人频频来“清剿”和搜山,游击队始终面临着空前的压力。1936年底,陈毅在梅岭又被敌围困20余日,但他却以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如潮的革命激情,写下了著名诗篇《梅岭三章》:(一)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二)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三)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陈毅留下“绝笔”诗的第二天,即传来西安事变的消息,敌人的搜山也就停止了。在赣粤边坚持三年游击战争,陈毅认为这是他“在革命斗争中所经历的最艰苦最困难的阶段”。他曾无比自豪地指出:“南方三年游击战争,也同二万五千里长征一样,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不可战胜的伟大力量。”

四、艰苦卓绝,抗日旌旗战局开,黄桥斗顽留青史

卢沟桥事变后,陈毅和项英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先后在赣州、吉安、南昌等地同国民党当局进行合作抗日的谈判。他还赴湘赣边游击区传达中央指示精神,布置准备,为国共两党协议将南方红军和游击队集中编组为新四军打下了基础。1937年10月新四军成立后,叶挺任军长,项英任副军长,陈毅任东南分局委员、中央军委新四军分会副书记、新四军第1支队司令员。

新四军军部和主力奉命到皖南歙县岩寺集中后,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部署?熟知当地情况的陈毅和项英于1938年2月14日向毛泽东建议,新四军“不宜全部集结岩寺”;应“尽可能向前伸出到浙、苏、皖之昌化、绩溪、孝丰、宣城、宁国”。这是关于新四军向敌后进军的最早构想,为党中央、中央军委、毛泽东确定新四军的行动方针提供了参考。毛泽东复电项英、陈毅:“同意14日电的行动原则,力争在苏浙皖边发展游击战。但在目前最有利于发展地区还在江苏境内的茅山山脉。”

陈毅:文武兼资的共和国元帅,一生对毛主席忠心耿耿,和粟裕统率华野鼎立东南大局

◆陈毅、粟裕在向黄桥进军途中。

陈毅率1支队在5月初由岩寺进至南陵,准备向敌后开进。这时传来了毛泽东的“五四”指示:要求新四军“在广德、苏州、镇江、南京、芜湖5区之间广大地区创造根据地,发动民众的抗日斗争,组织民众武装,发展新四军的游击队,……在茅山根据地大体建立起来之后,还应准备分兵一部进入苏州、镇江、吴淞三角地区去,再分一部渡江进入江北地区。”陈毅完全拥护毛泽东的重大决策,迅速召开干部会议认真传达,结合江南地区实际,研究贯彻办法。他提出了“寇能往,我亦能往”的口号,强调要认真贯彻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模范执行纪律和各项规定,把打政治仗、军事仗巧妙地结合起来。这为贯彻党中央关于独立自主地发展敌后游击战争,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陈毅把指挥部队打胜仗当作抗日的头等大事。他指出,只有拿出消灭敌人的实际行动,才能使群众认清新四军是真正抗日的队伍。在他指挥下,第1支队接连取得新丰、新塘、句容城、珥陵等战斗的胜利,还夜袭了南京城郊的西善桥、麒麟门等日军哨所。陈毅所部的抗战实践,使新四军的威名迅速传遍大江南北和南京、上海。

陈毅参与制定了新四军“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的重大方针。为执行这一方针,他率部在南京、上海间打击敌人,取得东湾、延陵等战斗的胜利。他还命第6团东进,打黄土塘、战浒墅关、袭虹桥机场,极大地轰动上海,扩大了新四军的政治影响。

陈毅率江南指挥部主力于1940年夏挺进苏北后,遵照中共中央制定的利用矛盾、争取多数、反对少数、各个击破的方针,确定了灭敌、联李(李明扬等)、反韩(反共顽固派韩德勤)的策略。1940年10月初,国民党鲁苏战区副总司令、江苏省主席韩德勤指挥1.5万人向黄桥地区进攻。陈毅和副指挥粟裕严守自卫立场,后发制人,成功地争取了李明扬、陈泰运部保持中立,然后集中兵力在运动中歼敌,消灭韩德勤部1.1万余人,创造了以少胜多、以弱击强的光辉范例,打开了华中抗战的新局面。

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成立后,陈毅任代理总指挥,与政委刘少奇统一指挥陇海路以南、长江以北的新四军、八路军部队。1941年1月国民党制造了皖南事变,军长叶挺被俘,副军长项英牺牲,新四军遭受重大损失。新四军军部重建后,陈毅任代军长,与政委刘少奇将部队编组为7个师和1个独立旅共9万余人,继续在日军、伪军和国民党顽固派的夹击中坚持华中抗战。

陈毅对投降派的斗争非常坚决。他指出,只有坚决打击投降势力,才能孤立日军,利于坚持抗战,保卫华中抗日根据地。1941年2月中旬,李长江部与日军密谋,妄图协力消灭中共中央华中局机关、新四军军部及苏北主力。陈毅在获取李部公开投敌的情报后,即令第1师发起讨逆战役,歼伪军5000余人,伸张了民族正气。1941年夏,陈毅指挥苏北、苏中部队协力进行反“扫荡”。当日伪军“扫荡”苏北时,他指挥在苏中的第1师发动攻势,使敌顾此失彼;当日伪军抽兵去苏中报复“扫荡”时,他指挥在苏北的第3师进行反击,迫敌从苏中调兵回防,共歼日伪军3800余名。

在指挥部队积极抗战的同时,陈毅还先后发表了《论建军工作》《论军事建设》等文章,推动部队以加强党的领导为中心环节的全面建设。刘少奇返回延安后,陈毅代理新四军军分会书记,继续领导华中各抗日根据地军民进行反投降、反“扫荡”、反“清乡”、反摩擦斗争,克服困难,壮大部队,加强根据地建设,度过了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

五、傲霜斗雪,解放战场创造奇迹,建设国防一直向前

解放战争打响后,陈毅统率华中、山东两大战略区,抗击国民党军的进攻,并于1946年12月在宿北战役中取得歼其整编第69师2万余人的伟大胜利。他将宿北战役情况向党中央作了报告,提出:要树立以战养战的思想,和树立以战教战、打一仗进一步的口号。中央军委非常同意陈毅的意见,立即复电:“‘以战养战、打一仗进一步’的口号甚好。”宿北战役的余烟未消,陈毅移师鲁南,经19天战斗,歼国民党军整编第26师、第51师和号称“国军精华”的第1快速纵队,共5.3万余人。面对缴获的大批坦克、大炮和汽车,他满怀豪情地对记者说:“如果蒋介石还想再送些来,我是愿意打收条给他的。”

华东军区和华东野战军成立后,陈毅任华东军区司令员、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及党的前委书记。为搞好整编,陈毅主持召开中共华东野战军前委扩大会议,他在“一面打仗,一面建设”的报告中强调了“以战养战,以战教战”等思想。最后,率部通过莱芜战役,将国民党军第2绥靖区副司令官李仙洲2个军部、7个师歼灭,生俘李仙洲,完美地诠释了“叫化子打狗,边打边走”的战法。

面对蒋介石调集45万重兵对山东解放区实行重点进攻,陈毅改变传统的先打弱敌、后打强敌的常规战法,毅然决定“虎口拔牙”。他对主攻纵队司令员们说:74师是蒋介石的王牌军,我们消灭它,是虎口拔牙,一定要用从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精神,去夺取胜利。通过孟良崮战役,我军全歼号称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之一的第74师共3.2万余人,击毙师长张灵甫。这一胜利,创造了解放军在国民党军重兵集团密集前进的态势下,从战线中央割歼其1个主力师的范例。

陈毅:文武兼资的共和国元帅,一生对毛主席忠心耿耿,和粟裕统率华野鼎立东南大局

◆淮海战役总前委(左起:粟裕、邓小平、刘伯承、陈毅、谭震林)合影。

为配合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南渡黄河作战,1947年6月,陈毅令5个纵队向鲁南和鲁西进击,调动和分散敌人。先是转战鲁西南,有力掩护刘邓野战军主力进军大别山。随后率部南北夹击,将敌整编第57师9000余人全歼。迫使国民党军从大别山区和山东战场调4个师来援。党中央专门电贺:“郓城沙土集歼灭五十七师全部之大胜利,对于整个南线战局之发展有极大意义。”最后,华东野战军外线兵团在豫皖苏边区同刘邓野战军主力在大别山和陈赓、谢富治集团在豫西,形成了“品”字形的战略态势,为建立和巩固中原解放区打下了基础。

陈毅作为淮海前线总前委常委之一,统一指挥了华东、中原野战军进行的淮海战役。淮海决战历时66天,共歼国民党军55万余人,加速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崩溃。苏共中央总书记斯大林把淮海战役的胜利誉为中国革命战争史上的奇迹。1951年斯大林曾让苏联驻华大使尤金专门访问陈毅。陈毅讲了毛泽东的正确决策、两大野战军的协同配合、人民群众的支援等方面的情况,还着重阐述了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原则。1949年1月,华东野战军奉命改称第三野战军,陈毅仍为司令员兼政委及前委书记。

在陈毅和刘伯承、邓小平统一指挥第二、第三野战军的渡江战役中,指战员们乘坐木船,冒弹雨,勇猛地向长江南岸进击,一举解放了国民党反动统治中心南京。陈毅写下了“辞庙仓皇是蒋凶”的诗句。在上海战役中,陈毅要求,既要打军事仗,又要打政治仗、政策仗,做到军政全胜。经过16天的激战,共歼国民党军15万余人。此后,陈毅挥师浙江、福建,先后解放杭州、福州及两省大陆地区。在解放战争中,陈毅指挥的解放军部队共消灭国民党军245万余人,解放了华东地区,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陈毅继续担任华东军区、第三野战军司令员。他在领导上海改造和建设的同时,指挥部队解放东南沿海岛屿,剿灭国民党残余武装和土匪,领导组建华东空军、上海防空军、华东防空军和炮兵、装甲兵、工程兵等技术兵种,扩建华东海军,加强部队的现代化、正规化建设。1953年底,陈毅出席了全国军事系统高级干部会议,作了《坚持部队政治工作制度》的发言,与罗瑞卿、谭政一起主持审定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草案)》。1955年,陈毅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无论是在地方工作,还是从1966年担任中央军委副主席,陈毅始终高度关注国防和军队建设。1969年夏,陈毅受毛泽东、周恩来的委托,和叶剑英、徐向前、聂荣臻一起,在全面分析了国际形势基础上,就我国对外方针政策和做好战争准备等问题,向党中央提出了战略性建议,受到党中央、毛泽东的重视。在病情日益严重之际,他仍关心党、国家和军队的建设事业,嘱咐家人:“一直向前,战胜敌人。”

陈毅逝世后,党中央在八宝山为这位功勋卓著的开国元勋举行隆重的追悼会,毛泽东亲自参加,称赞陈毅“是个好同志”。陈毅的《青松》诗曾写道: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这也是他自身的最好写照。陈毅光明磊落、勇敢战斗的一生,就像战天斗地、傲霜斗雪的青松一样,永远为人们所敬仰。

本文为《党史博采》原创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侵权必究

维权支持:河北冀能律师事务所

随便看看
本类推荐
本类排行
热门标签

劳动者 交通事故 用人单位 劳动合同 债务人 协议 自诉 房屋 土地 补偿费 案件 债务 离婚协议书 公司 债权人 合同 甲方 最低工资标准 交通 车祸 债权 伤残 条件 鉴定 工资 程序 补助费 刑事案件 拆迁人 兵法 期限 标准 交通肇事 解除劳动合同 财产 补偿金 客户 当事人 企业 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