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26 06:32:02来源:法律常识
10月10日,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主持召开当地民营企业家座谈会,在苏州与当地10位民营企业家开启面对面“群聊”,深入了解当前企业发展运行情况,进一步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什么是企业成长的健康环境?
其实说到底就是良好的法治环境,对于企业来说,良好的法治环境意味着「公正透明的市场规则」,以及「发生问题后公平公正的司法对待」。
——这也是“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这一重要论断的阐释。
近年来从中共中央到最高司法机关连续出台多份重要指导意见,旨在保护民营企业,力创公平的营商环境。
——2017年9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开启保护企业家,创造良好法治环境的序幕。
——2019年5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召开“为民营企业发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为主题的民营企业家座谈会。明确:对涉及民营企业的不公平规定一律废止。
——再到今年4月,最高检印发《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充分发挥检察职能服务保障“六稳”“六保”的意见》其中明确“依法保护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稳就业的关键是“保企业”。
……
好的政策有了,而关键是“落实”和“执行”。
一方面各地出台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利好政策,从入口上给予更多的“关怀”,包括:
另一方面则是从出口上,充分发挥司法职能,平等保护产权和民企合法权益,包括:
我国企业家面临的最大风险是刑事风险。有句话说:“中国的企业家不是在监狱,就是在通往监狱的路上。”
这句话并不夸张,仅《刑法》中,规范经济活动的罪名就有数十个之多,在世界范围内都实属罕见。
2017年9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后,从2018年开始,最高人民法院重审了系列民营企业家刑事案件。
其中比较典型的“张文中案”:
2018年5月31日,最高人民法院对张文中案进行公开宣判,撤销原审判决,改判张文中无罪,原审判决已执行的罚金及追缴的财产,依法予以返还。
而司法保护的关键在于“平等”二字:该罚的要罚,不该罚的不罚。
民营企业确实构成犯罪了,确实破坏了市场经济和社会秩序的,才能依法追诉。而不是混淆刑民界限,滥用司法随意打击。
比如一些本是民事范畴和领域的案件,被“上升”为刑事追诉层面,经济纠纷变成了“合同诈骗”、“贷款诈骗”。
而企业因为负责人被限制人身自由,导致经营受阻、破产倒闭的也不在少数。
更有甚者,“刑事案件”未有司法定论之前,企业商业版图却被瓜分吞噬。
如何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关键是打造保护企业家可以安心做事、全力发挥才能的法治环境。
一个地区的经济营商环境健康与否,决定了一个地区的企业能否健康迅速成长。
没有公平的土壤,如何让企业“合规经营”?
而没有足够宽阔的土地,又如何让让企业家们敢于“创新创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