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29 07:34:54来源:法律常识
法庭上的细思明辨、手掌上的司法服务、异地审执的千里奔行、田间地头的释法说理......东丽法院在十年间以实际行动为司法为民留下生动注脚,在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把“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深深镌刻在天平上。
从“有案难诉”到诉讼为民、多元解纷
十年前,法院施行“立案审查制”,对当事人的诉讼要件进行实质审查后再决定是否受理,受制于普通群众对法律程序的了解程度,立案审查制直接导致部分案件被“挡”在了法院门外,出现当事人“立案难”的情形。2015年,东丽法院积极贯彻执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立案登记制”的改革,对符合法律规定、要素齐备的诉状,一律接受。对当事人提交的诉状和材料不符合要求的,一次性书面告知补正。群众立案由难变易,从源头上杜绝了“有案不立、有诉不理”的现象。为了回应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立案需求,东丽法院建立健全了现场立案、网上立案、跨域立案服务等立体化、多元化登记立案新模式。群众从此告别“立案难”。
十年前,东丽法院将法官定纷止争的方式作为解决案件的单一路径。近几年来,东丽法院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探索多元化纠纷解决新路径,特邀人民调解、行业调解等8个组织和11名调解员入驻人民法院在线调解平台,并与司法局设立人民调解和律师调解室,进一步增强了解决纠纷的能力水平。东丽法院还应用了“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将诉讼调解和社会纠纷化解紧密结合起来,实现纠纷解决预判、调解资源共享、调解数据分析等功能,当事人只需通过“多元调解”微信小程序,便可足不出户实现多方远程视频在线调解。
从“包案到底”到精简团队、强力执行
十年前,执行法官日复一日跑银行、跑公安、跑工商等各个部门,找人难,查询被执行人的存款更难,必须到各大银行进行查询、冻结与扣划,然而,十年后的今天,执行法官可以足不出户,坐在电脑前,利用网络查控系统,很快完成对被执行人的财产强制性措施。更进一步的是,这些工作如今由执行指挥中心事务性工作团队“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管理”,不仅办理首次网络查询、执行通知书、报告财产令的发出等工作,也负责不动产、机动车、银行、工商登记等线下查控工作,极大地减少了执行法官在“路上”的时间,让执行法官从繁重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
过去,东丽法院执行法官都是“全能型选手”,从财产发现、异议审查、文书制作、案款发还到结案归档,“一人包案到底”,终日奔走繁忙。如今,为切实解决权责不清、效率低下的问题,东丽法院打破常规,以11个员额法官为中心,重新组建5个执行实施团队,打造了“1+3+1”团队化办案模式,即1个小额速执团队、3个普通案件执行团队、1个执行积案办理团队,每个团队均配备法官助理、书记员和法警,从以往的“临时组合”变成了“固定搭档”,分工有责有序,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2012年,法院执行局很难对被执行人采取有力的执行措施,执行效果也不尽理想。十年过去了,对被执行人罚款、拘留、纳入失信名单、限制高消费已经成为执行工作的常见手段,对拒不执行法院判决、裁定的被执行人追究刑事责任也成为更有力的执行方式。对被执行人的打击力度大大加强,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的强制性进一步凸显,也让“老赖”们不再逍遥法外。
2019年,“基本解决执行难”这一阶段性目标如期实现,东丽法院正在用顽强拼搏的精神为“切实解决执行难”的目标而努力。
从“手书笔写”到数字赋能、智能诉服
十年前,法院无论从硬件设施、人才队伍等方面都不够完善,很多工作都需要法院干警一项项亲手操作,既要拼手速,又要考验归纳能力。不仅如此,对于前来立案的当事人来说,每次都要抱着厚厚的材料来回跑,每一个环节的推进、每一次缴费都需要来到法院进行操作。
十年后,随着技术进步与法治建设的推进,东丽法院的智慧法院建设逐步从规划到落实,不断完善成熟。如今,东丽法院为了便利当事人,已经逐步实现了网上立案、网上缴费、网上递交材料;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加盖电子印章的程序性文件轻松打印;一机在手,当事人信息实时采集,各类诉状、执行申请书现场生成打印……
近年来,东丽法院还相继组建数据信息集控中心、一体化指挥中心、智能安保系统,建成24个科技法庭、5个互联网法庭;持续推进电子卷宗智能管理、智能文书编写、智能纠错、智能语音庭审等智能系统建设,构建全方位智能服务体系;建成满足3年运行的200T数据备份中心,实现庭审音视频、卷宗等数据的100%备份机制。种种改变,真正实现了案件的全流程智能化办理,法院工作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人民群众也真真切切地从司法技术中加强了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十年,是时间刻度,也是奋斗标尺。在这张司法答卷中,东丽法院初心不改,司法的脚步将始终向着人民的期待一往无前。
供稿:东丽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