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29 12:14:13来源:法律常识
好消息!
近日
有30个家庭成为
2019年度恩施州“最美家庭”候选家庭
这对于整个家族来说都是莫大的荣誉呀
快看看有哪些家庭上榜了?
你家在其中吗?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
无论时代如何变化
无论经济社会如何发展
对一个社会来说
家庭的生活依托都不可替代
家庭的社会功能都不可替代
家庭的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弘扬传承优秀家规家训,推动家庭文明建设,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氛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州委宣传部、州文明办、州妇联在全州范围内开展“最美家庭”评选活动。
3月至7月,经各县市、各单位、社会化推荐和专家评分,从50户推荐家庭中确定了30户“最美家庭”候选家庭。
全州“最美家庭”评选网络投票正式启动。
我们将综合本次网络投票成绩(15%)和专家评分(85%)评出2019年10户恩施州“最美家庭”及20户提名。
投票时间:2019年7月8日至2019年7月16日12:00
投票规则:每个ID仅有一次投票权,可多选。
点击下面图片
来为你心目中的“最美家庭”投票吧!
爱国爱家类
01
利川市 曾俊华家庭
曾俊华,利川市公安局经侦大队民警。同为警察的夫妻二人从支教学校到四川,从四川又回到利川,一直互相勉励,不离不弃。曾俊华回到利川分配在刑警中队,后又分到了都亭派出所,工作繁忙,常常加班。虽然家离单位很近,但在2015年年前,他连续三个月没有进过一次家门,妻子下班总会经过他工作的派出所,但从没有一起回过家,亲人团聚也习惯了他的缺席。
2018年,曾俊华调到了经侦大队,经常奔赴大江南北,有时数十天才能回一趟家,他对家庭充满愧疚却无悔这份选择。工作忙,却不等于不顾家。对于家,曾俊华夫妻有着超越常人的感悟和眷念。同是警察的妻子挑起了家里的大梁,照顾年迈的父母,养育孩子,处理家庭的琐事……一家人相亲相爱,夫妻和睦,母慈子孝。
02
建始县 赵师伟家庭
赵师伟,建始县委办公室机要局总工。赵师伟和妻子李小英分别是建始县当阳坝村和蔡家村第一书记、“尖刀班”班长。为决战脱贫攻坚,夫妻二人将儿子托付给乡下的母亲,轻装上阵。因为工作繁忙,他们无暇照顾生病住院的孩子,妻子身怀二胎一直没去医院检查,身体不适时才发现是高危异位妊娠,可能危及生命。
面对各种困难,他们毫不退缩,把汗水挥洒在脱贫攻坚战场上。赵师伟带领的“尖刀班”成绩骄人,产业、生态旅游发展如火如荼,道路、饮水条件改善,成功探索出“精确规划、精心组织、精细实施、精准投入、精深参与”的精准扶贫新模式,成效显著。李小英的工作也广受好评,环村循环路全部开工建设;电网整改全部上马;2个大水池、113口水窖一起兴建。从农村出来,又回到农村去,夫妻俩不忘初心,用舍小家顾大家的家国情怀书写共产党人的忠诚与担当。
03
建始县 廖开军家庭
廖开军,廖开生态农庄负责人。他于1992年入伍,1995年退伍。妻子从富饶的江汉平原跟着他来到贫瘠的山区,白手起家,开设了建始城区女装第一铺。
2014年,廖开军又二次创业,回到家乡当阳坝村投身建设、投身精准扶贫,妻子将开服装店赚的钱全部给了他,因为她知道家乡需要他。回乡后,他依托家乡旅游生态优势,创办生态农庄。经过5年努力,他创办的生态农庄,成为当阳坝村的地标,带动周边村民共同脱贫致富。2018年,他给当地百姓支付工资70余万元,还担负了部分工人子女的学费。农庄现有规模1000多亩,廖开军计划未来3-5年解决150名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他在大山深处,凿出了乡村的希望,带领周边贫困户走上了致富路。
04
宣恩县 黄兆峰家庭
黄兆峰,国网宣恩县供电公司椿木营供电所所长,妻子刘士静,宣恩县椿木营民族中小学教师。夫妻二人爱岗敬业、爱国爱家。2007年黄兆峰因公受伤,他的右腿永久植入了一块铁板,他用一双钢板脚,踏遍高寒山路,在烈日下送电、风雨中行走,一台台配变投运,一个个低电压台区在他手里销号。
因为爱情,因为责任,妻子主动放弃难得的进城工作的机会,两人相知相守,一路风雨、一路相伴、一路成长。面对女儿不在身边的情况,他们舍小家为大家,把人生中最宝贵的年华洒在离家110公里之外的“恩施屋脊”——宣恩县椿木营乡,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对组织的忠诚,对事业的奉献,对爱的坚守。父母支持他们的工作,主动担负起了照顾女儿的责任,一家人相处和睦。
05
宣恩县 卢云家庭
卢云,宣恩县红云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宣恩县红云家庭农场负责人。在外地发展良好的卢云夫妇,心里始终挂念着偏远落后的家乡,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感召下,于2016年返乡创业,创办了生态果蔬专业合作社和农业发展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方式,在宣恩县长潭河等3个乡镇发展九叶青花椒种植1500余亩,坚持“种植户利益最大化、合作社保本微利”的原则,带动9个村400余户村民共同致富,其中贫困户192户。
卢云一家三代同堂,和睦融洽。公婆默默地支持着他们,照看孩子,承担家务,从无怨言。卢云在工作之余一有空就帮着公婆做家务。受卢云家庭的影响,邻里们也养成了互帮互助、关爱老人和孩子的好习惯。
06
恩施州水文局 朱宇家庭
朱宇,90后,恩施州水文局建始水文站工作人员。他于2017年参加工作,2019年作为全州基层优秀年轻骨干被选送参加省水文局举办的水文专修班。朱宇的父亲是恩施水文的优秀代表,为他指引人生前进的方向,让他树立了成为优秀水文人的人生目标,要求他在基层水文站工作要耐得住寂寞,将所学专业融入工作中去。朱宇的母亲也以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影响着他。
“孝道、进取、谦卑、善良”是朱家的家风,朱宇全家都很孝顺,朱家一直延续了一个传统——每逢周末、节假日都会去看望外公外婆,也常去奶奶家帮忙打理生活,一家人关系和睦。
07
恩施市 张剑波家庭
张剑波,恩施市公安局盛家坝派出所副所长。他出生在巴东县野三关镇张家村,张氏“和”之家风辈辈相传,他父辈兄弟姐妹十人全部健在,关系和睦,这十全十美之景得益于良好家风的传承。从小张剑波就被父辈教育“养儿强于我,要钱做什么,养儿弱于我,要钱做什么”“千道万道,要走正道”、“家和万事兴”“吃亏是福”……
正是有“和”之家风的影响,张剑波在盛家坝派出所一待就是十年,警民关系和谐。“和”之家风也让家人成为张剑波坚守大山深处的坚实后盾。为了支持张剑波工作,妻子辞去高薪工作,担负起所有家务,带着孩子租住在盛家坝,一住就是六年,后来孩子进城读书了,每逢值班的节假日,妻子总会带着孩子到盛家坝去探班。每逢假期,张剑波一家都会回老家孝敬双亲。
08
恩施州委直属机关工委 王晓磊家庭
王晓磊,内蒙古人,80后,现任州委直属机关工委办公室主任。2008年年初,在内蒙古老家王晓磊结婚大喜之日接到部队返队命令,妻子随即跟随他返回恩施部队参加抗雪救灾;王晓磊从军18年,转业前妻子常到他所在连队看望关心士兵,为战士捐款,是士兵的好军嫂;他转业后定居恩施,妻子就将公婆接到恩施悉心照顾。
2017年,王晓磊服从组织安排,担任咸丰县高峰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他带领“尖刀班”破解了高峰村产业难题,1200亩猕猴桃、2500亩辣椒基地连片延伸;动员全村发展生态养殖业,两年为村民创收260余万元;利用休息时间编写了10万余字软文,用文化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经常为老百姓筹资金、帮就业,特别关爱弱势群体。经过努力,高峰村成了远近闻名的脱贫示范村。夫妻俩一起帮扶贫困户,是脱贫攻坚中的夫妻档,他们传承着“报国、兴家、仁德、和谐”的优良家训,一直相濡以沫。
诚实守信类
09
咸丰县 李贤付家庭
李贤付,咸丰县唐崖镇邀联溪村村民。李贤付家庭因为80年前的一个承诺和对红军的敬仰,守护了红军墓80多年。每年清明,李贤付的家人都会来到红军墓前祭奠英雄。爷爷逢年过节都会到红军墓扫墓、敬香,并教育子孙要把这件事一直做下去。爷爷去世后,母亲担负起了照看红军墓的使命,直到去世。1995年,在咸丰县文化馆工作的大哥李贤清向有关部门申请为冯义发烈士树碑。
母亲去世后,李贤付接过从爷爷、母亲手中传来的接力棒,承担了守护红军墓的任务,他说:“看守红军墓,传颂红军的英勇事迹,很有意义,子孙后代要把这有意义的事一直延续下去。”如今,李贤付家庭守护的红军墓是咸丰县的红色教育基地。
10
鹤峰县 王阳家庭
王阳,“阳阳”网店店主。她是一名坐在轮椅上的创业青年,身残志坚。单看她的微信朋友圈,几乎不能发现她是一个一岁时就下肢瘫痪、前夫意外身亡的女子,她用行动书写着什么叫“轮椅上的巨人”。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在党的富民政策和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在父母的支持下,她在家做起了土特产电商销售,通过网络让家乡的土特产走出鹤峰,走进全国大众视野。
诚实守信是“阳阳”网店的第一原则,取信于民是产品的第一关。长期以来,洋洋网店业绩、口碑良好,越来越多的村民都把好的土特产拿来网店卖。“阳阳”网店每年帮村民销售李子、猕猴桃、柿子等农产品总计10万余斤,土蜂蜜2000多斤,葛仙米稻田30多亩,野生葛根粉2万多斤,腊肉类5万多斤。目前,网店已经发展代理四百多人,其中也有像王阳一样的残疾人,也有贫困户。
科学教子类
11
恩施市 董先国家庭
董先国夫妇是恩施市新塘乡下塘坝村的农民,养育了5个儿子和2个女儿。他们不仅养育,更着力教育,夫妻俩一直供读7个儿女,从小学到大学,直至毕业,供读累计年份达118年,率先开一代学习教育之先河,是新塘乡“智力投资之最”。
董先国多年从事小组长、村干部工作,甘心付出,处事公道,始终牢记一名共产党员的身份,以身作则,带头示范,深得村民信任与赞赏。董先国家庭始终秉承“诗书礼仪”、“耕读传家”的家训,以“团结、友爱、拼搏、感恩”为家教的基础,要求孩子从小做好人、做有用的人,始终保持对国家、民族、家乡的热爱。从小受到父母的教育与熏陶,他们家的7个子女始终保持勤劳简朴、不骄不躁、勤于吃苦的家风,通过不懈的努力相继走上公职岗位,服务社会、服务人民。
12
利川市 张明灯家庭
张明灯,利川市团堡镇云雾山村村民。她因从小患上了严重的骨髓炎而无法直腰走路,但身残志坚,从不等靠。女儿从小乖巧懂事,为了给女儿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夫妻二人将女儿寄宿在镇上姑姑家,一住就是6年,直至女儿小学毕业。为了供女儿上学,两人从2008年开始,坚持8年种植烟叶,后跟随村里的产业规划栽种辣椒、瓜蒌。她一直教导女儿人穷志不穷,要自立自强,努力走出大山。女儿一直刻苦努力,如今在西南大学读研究生,并被选拔成为该校的一名辅导员。
张明灯的家训是“待人不忘情与恩”,她总是对女儿说“等你工作收入稳定的时候,一定要回来资助像你曾经一样的学生,让他们也有机会上大学、有机会走出去”。2018年2月,张明灯一家做了一个让人意外而又敬佩的决定——向村委会递交脱贫申请书,退出低保,把救助留给更需要的人。
13
鹤峰县 周安秀家庭(周家院子)
周家院子位于鹤峰县下坪乡岩门村,因院子里的人大多数姓周而得名,距今有五百多年历史,整个院子现有8户人家88人,走出了2名博士、2名企业家、22名国家公职人员,他们遍布大江南北,从事行政、教育等工作。周家院子有“崇文重教、励志笃行”的家族文化,家家户户恪守祖训——“正直廉洁”“尊卑有礼”“勤俭持家”“取财有道”,世世代代都是贤惠子孙,坚守正道、勤俭节约、团结协作、讲大局重孝悌、讲作为重清廉,数代周家人无一人违法犯罪,整个院子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无论哪家有困难,院子里的人都会去帮忙。
周家院子是鹤峰县首家家庭助廉教育基地,是2017年恩施州精神文明建设现场会参观地点,近几年来,全州各地前来参观学习不下百余批次。
清正廉洁类
14
利川市 黄丹家庭
黄丹,利川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官。黄丹夫妇都是85后。作为一名未检检察官,黄丹用法律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她用火眼金睛识破顶包替罪、用唇枪舌剑揭露丑陋罪恶、用默默温情感化迷途少年、用质朴热情感动贫困群众,办案500余件、感化挽救10个涉罪未成年人、法治宣传335场覆盖155所学校。工作中她是创先争优的角斗士,家庭中她是默默奉献的孺子牛,孝敬公婆、夫妻恩爱、教子有方。
家庭的和睦让丈夫丁小虎能安心工作,一直冲锋在打击贪污腐败的一线,因为能力突出,参加工作6年,他被最高人民检察院、省州检察院抽调办案4次,还被省州纪委监委抽调办案3次,参与办理多起大案、要案。一路走来,他们相互扶持,清正廉洁、爱岗敬业的信念一直指引着他们前进的方向。
15
来凤县 张富清家庭
张富清,来凤县建设银行离休干部,原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军人,后转业到来凤县,在多个单位工作过。在解放大西北系列战斗中张富清英勇善战、舍生忘死,他深藏功名60余年,连至亲好友都不知道他是战斗英雄。他多次主动将晋级和“评先表模”荣誉让给他人。他主动将妻子从三胡供销社精简,下放儿子到卯洞公社万亩林场当知青。
在四个子女的工作分配上,张富清没有一次利用过自己的职务之便,他以身作则,常教育子女要艰苦奋斗、自立自强。女儿今年64岁,因年幼患病不能自食其力,一直同父母生活,张富清不让女儿在民政申请生活救助。做白内障手术时,按照政策,他可以选择7000-20000元的晶体,他却选择最便宜的3000多元的晶体。他88岁截肢,靠着假肢和支架重新站了起来。他用实际行动彰显了一名共产党员对党忠诚、清正廉洁、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初心和本色。
16
鹤峰县 易继刚家庭
易继刚,鹤峰县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他从事纪检监察工作10余年,扎根基层,追责问责违纪违法违规党员干部几百人,累计经办正科级干部案件20余件,为国家和集体挽回损失500余万元。他从不把人情关系带到工作中来。10年来,因为执纪审查得罪过很多亲戚朋友,也曾拒绝过涉案人员亲属的送礼。有的人称他为油盐不进的“铁钉子”、“一级钢”。他常说,工作中做一棵树,在家里不能做一棵草。
夫妻二人精心照料经常生病的母亲,在父母的影响下,女儿成了家庭中最贴心的小棉袄。2015年,易继刚被诊断出患淋巴癌,为了不耽误工作时间,他利用春节假期在武汉做了切除手术。领导同事一再劝他休息,可他想的是工作,出院后立马深入一线调查取证,连续作战。下乡工作,他的口袋都是满满的一包药,他却笑说这是更好工作的“干粮”。
热心公益类
17
利川市 肖锋家庭
肖锋,湖北阿拉丁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利川百姓网CEO。2014年,他了解到家乡对于互联网经济的需求,毅然回到家乡创业。从创业伊始至今,都与公益事业相伴相行。他创立了利川市青年创业促进会,并任秘书长,多次组织参与了关爱弱势群体的活动。他带领的团队累计为社会募捐物资超百万元,为多个贫困家庭、重病患者和留守儿童解了燃眉之急。妻子大力支持他,让他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公益。
2016年,夫妻俩还救助了一名困境儿童,在他们的精心照料下,让孩子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肖锋也因为创业的示范作用和公益的杰出贡献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他经常说他是幸运的,愿意把这份幸运和爱一直传递下去,公益的路还很漫长,他更愿意用力所能及的力量和资源去践行公益、宣传公益,去影响身边的每一个人.......
18
恩施州中心医院 李顺振家庭
李顺振,恩施州中心医院三甲办主任。夫妻俩从2006年就开始组织无偿献血,他们数十次策划组织献血活动,年幼的女儿就在街头分发宣传册;组织了我州首次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活动,夫妻俩都成为了造血干细胞的志愿捐献者;2011年李顺振发起成立了医院志愿者服务队,无偿献血志愿队成员有600余名,累计献血总量达12万余毫升,她本人累计献血14次。
自2011年以来,夫妻俩组织医院的同事帮扶七里坪鸭子塘小学,收集并实现数百名留守儿童的心愿。他们夫妻工作敬业、乐于奉献、积极上进,李顺振所撰写的专业论文获得全国三等奖,并在全国学术会上做典型发言。夫妻俩16年来坚持孝敬双方父母,每年都带着老人们旅游,李顺振同婆婆也情如母女,全家人都真诚待人,和睦相处,互敬互爱。
19
湖北民族大学 柯友朝家庭
柯友朝,湖北民族大学博士、副教授。妻子赖英,恩施市实验小学教师。柯友朝是恩施州怡嘉苑小区业主的主心骨,也是家乡村民心中的恩人,更是社会正能量的传播者。90年代,他争取政府支持,为家乡争取了四万元公路维护费。2017年为使公路得到加宽、硬化,他主动集资捐款。他组建业委会,化解小区各种矛盾,改善小区居住环境。他坚守思政理论阵地,多次主办重大历史纪念活动,几乎每年都带学生接受红色教育,义务为师生及州、县市多家单位宣讲党的政策。
妻子立足岗位,利用业余时间义务到恩施州唯一还在用土家语教学的小茅坡营学校用普通话教他们上汉语拼音课,并多次带领教师到贫困学生家开展精准帮教、爱心助贫活动。儿子通过微电影号召人们关注留守儿童、推广恩施的旅游资源,每周五都在湖北民族大学义务为学弟学妹们上“公开课”,传授专业知识。
20
国网恩施供电公司 李想家庭
李想,国网利川市供电公司凉雾供电所副所长。“男女平等、谦恭礼让、尊老爱幼、互敬互爱”是李家一直秉持的家风。在这种优良家风的影响下,他的生命中有三件大事:做好本职工作、坚持无偿献血、让家人幸福。他工作忘我,业绩突出。20年来,李想无偿献血30多次,累计献血量超一万毫升,多次受到卫生部和红十字会表彰。
他用实际行动感动、影响了他身边的人,他的妻子、父母、同事都先后加入到无偿献血的队伍中来。李想连续3年带队到单位联系的扶贫村帮扶慰问孤寡老人、资助留守儿童,个人捐款3200元。为支持李想工作,妻子主动承担了家务,陪伴教育儿子、服侍多病父母,默默无闻,任劳任怨,无怨无悔。一家人乐于助人,诚信友善,深受邻里好评,夫妻俩相敬如宾,互相礼让,一家人其乐融融。
孝老爱亲类
21
恩施市 关晴家庭
关晴,恩施州文化中心规划展览馆工作人员。关晴家四世同堂,奶奶曾经跟随爷爷作为第一批援藏部队进入西藏,建过机场,修过民房,把勤俭节约的作风在家里延续下来,乐观向上的心态影响了全家人。
公公婆婆同甘共苦多年,2018年,公公突发脑溢血,昏迷了近两个月,婆婆坚持治疗。公公醒来后双眼看不见,婆婆又带他千里寻医,让他恢复了视力。搬到州城后,婆婆将爷爷奶奶接到家中悉心照顾,让生病多年、卧床不起的爷爷安享晚年。每到假期,全家人都会陪关晴回老家看望家人。公公婆婆心地善良、心胸开阔,他们的为人处世之道,也影响着关晴。在家中,男女老少都是平等相处,长辈关爱小辈,小辈孝顺长辈,一家人相处和睦。
22
利川市 王永浩家庭
王永浩,利川市建南镇红板云村村民。他的母亲照顾瘫痪在床的公公和丈夫各10多年,一个人养育4个孩子长大,孝顺和恩情在他心里扎了根。王永浩夫妻二人相敬如宾,与兄弟妯娌相处和睦,还孝顺父母,用孝道为二老养老送终。20多年里,他的三个孩子先后不幸夭折,2000年他收养了一名女弃婴。幼子王耿三岁时因高烧落下智力障碍。为了给孩子治病,夫妻俩13年带着孩子四处寻医问药,用尽了30多万元的积蓄。尽管儿子没有康复,但他立下誓言,他在儿子就在。
长期劳累的妻子也落下病根,2015年瘫痪在床,多次进行手术。2018年1月,王永浩带着妻子在武汉接受治疗,手术费16.5万元。苦难压不垮铮铮铁汉,王永浩与妻子恩爱了34年。他用金融扶贫政策艰苦创业,力争在3年内发展药材60亩,养牛30头,养鸡5000只,立志要送女儿读完大学。
23
巴东县 黄在兴家庭
黄在兴,巴东县野三坝村党支部副书记,村民们口中的“铁杆支书”。黄在兴有一个瘫痪在床18年的女儿,吃饭时先喂女儿的习惯也就保持了18年。多年前,黄家曾债台高筑,他只能靠做苦力偿还债务,担心自己拖累妻子,想“逼”走妻子,妻子却“变本加厉”照顾家庭。
直到2002年,黄在兴开始在外地承包公路、铁路施工工程,家庭条件才有所好转。随着高速公路、铁路工程的竣工,夫妻俩面临选择,是返回家乡还是继续做大做强自己的施工队伍?最终他们选择了返乡带领乡亲们发家致富。黄在兴牵头成立了巴东县坤鹏种植专业合作社,每年为村民增收40万元。他们夫妻把村民当做自己的家人,逢年过节把聋哑孤寡老人接到家里,送钱送物;给帮扶对象送去衣物、棉被,帮扶贫困户修通公路、住上新房;村里的残疾人、留守老人,都是他家的常客。
24
巴东县 朱丽年家庭
朱丽年,盲人,以磨刀、磨剪子为生,秉持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始终坚持诚信为本。2001年,他收养了一名女弃婴。为了女儿,他先后换了11个保姆,从没给自己买过一件新衣。女儿学会走路后,他辞掉了保姆,既当爹又当妈,再困难都把女儿吃的、穿的备齐。女儿3岁上幼儿园后,不管风吹雨打,朱丽年都会准时出现在校门口接送女儿回家,再苦再穷,他也从没想过放弃。
女儿也体贴、心疼他,在他生病时端茶送药,一到放学或放假,都急着赶回去照顾父亲,在家总是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帮他减轻负担。每次回学校前女儿都会拉着他的手说;“爸爸,今后我要做你的眼睛,做你的拐杖。”女儿下定决心,长大后要好好照顾父亲,让父亲安享晚年。
25
宣恩县 罗美云家庭
罗美云,宣恩县椒园镇红岩卡村村民。2008年,罗美云查出患有乳腺癌,丈夫四处借钱为她治病。一次手术、七次化疗,在她住院的一个多月里,丈夫做起了“全职保姆”。在他的精心照料下,她逐渐康复。
2011年,丈夫在劳动中摔成重伤,因为大脑受损严重,智力如孩童,每个月都会发癫痫病。罗美云不离不弃,像照料婴儿般照料丈夫,每天给丈夫按摩擦身、牵引他走路,孩子也帮着她做家务、做农活。丈夫从起初的瘫痪在床,到如今能慢慢行走、吃饭。她倾情帮扶丈夫的聋哑叔叔,帮他解决了农作物销售问题,还把公婆当爹娘赡养。她不等不靠不要,在镇里、村里及帮扶人的帮助下,养殖生猪、种植蔬菜,还去山上挖药材。通过努力,她把一双儿女抚养成人,还翻修了自家楼房。
26
鹤峰县 叶红家庭
叶红,鹤峰县中营镇韭菜坝村村民。2014年9月,叶红在广州查出患宫颈癌,做了宫颈癌切除手术,丈夫王兵日夜陪伴照顾她。12月她回到恩施做了两个月放化疗,2015年又去武汉接受了一个月化疗。医院一次次下达病危通知书,丈夫从不放弃希望,带她四处寻医。
2015年6月,叶红到云南接受治疗,查出患有肠癌和淋巴癌,后来又做了肠癌手术。病魔一次次地摧残着她,丈夫依然对她不离不弃,用血汗换取她的医疗费。两个儿子对她倍加关爱,让她重燃生活的希望。在不幸面前,她始终保持着乐观心态,拖着患病的身体,也不忘发展生产。丈夫的不离不弃,两个儿子的孝顺、关爱,让他们一家人在困难面前抱得更紧,彰显了母慈子孝、夫妻同心的优良家风。
27
恩施州财政局 朱宗畴家庭
朱宗畴,恩施州财政局农业科科长。来自巴东贫困山区的朱宗畴,家里有7兄妹,资助弟妹上学的重担压在了他和大哥的肩上。他与妻子结婚34年,同甘共苦,一边担当起大家庭兄嫂的责任,资助弟妹上学,为年迈的父母分忧;一边用心经营小家庭,省吃俭用投入教育,培养女儿成长成材,女儿从香港中文大学研究生毕业后供职于上海一家律师事务所。
朱宗畴孝敬老人,岳母在他家生活十多年了,他主动将家里的主卧室让给岳母住,常带岳母外出游玩、旅行。朱宗畴坚守财政岗位31年,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如今更是勇挑重担,负责精准扶贫工作。夫妻俩相濡以沫,安于平实稳定的生活,一同克服了生活和工作上的各种困难,女儿努力工作,他们是孝亲敬老、其乐融融、正能量满满的一家。
28
恩施州发改委 周丽家庭
周丽,恩施州发改委职工。刚满34岁的她,5年来先后遭遇了父母重病、婆婆瘫痪的家庭变故,她用瘦弱的肩膀扛起了照顾他们的重担。她孝顺父母,通宵达旦照顾重病在床的双亲,让他们的身体状况好转,实现了生活自理;她敬奉公婆,几年来无微不至地照顾半身瘫痪的婆婆,每到吃饭时就给婆婆喂饭,饭后给她按摩、帮助她做康复训练,让重病的婆婆康复。
周丽与丈夫相互扶持,在她父母生病时,丈夫不仅帮忙照顾,还主动挑起了家庭的担子,公婆也包揽了照顾孙子的重担;她爱孩子,是儿子眼中的“超人”妈妈,教育儿子爱国爱家、知孝悌;她热爱工作,从不因为家庭原因耽误工作,是同事眼中的敬业模范。她用坚强笑对生活,用拳拳的孝心、宽厚的爱心,谱写了新时代女性孝老爱亲的真爱之歌。
29
恩施州广播电视台 孟新兰家庭
孟新兰,恩施州广播电视台办公室副主任。孟新兰一家三代同堂。多年来,她与公公婆婆关系如同亲生,公婆经常帮她照顾儿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减轻她的负担。2013年丈夫小腿骨折住院,公公又患肺癌晚期,一时间孟新兰深感压力重大。放假的儿子主动承担起照顾爷爷的责任,他和姑姑将爷爷带到武汉求医问诊,细心照顾,为爷爷端茶倒水、洗脸洗脚,爷爷的身体状况慢慢好转。
在这段日子里,孟新兰每天准备好早饭、午饭,丈夫与公公中午热下就能吃,晚上回家后再做全家的晚饭。看着丈夫和公公的身体一天天好转,儿子一天天成长,她十分欣慰。如今公公身体状况尚好,丈夫连续多年被评为优秀客户经理,儿子努力工作,一家人相亲相爱,其乐融融。
30
湖北中烟恩施卷烟厂 牟建中家庭
牟建中,湖北中烟恩施卷烟厂职工。1998年,他的妻子突发脑出血陷入昏迷,经抢救保住了生命却失去了工作能力。从此,他每天下班后第一时间赶回家,给妻子按摩,20年如一日,坚持对妻子进行康复治疗和心理干预,从不间断,还包揽了全部家务。妻子在他的精心照顾下,生活完全自理,学会了一只手做各种家务,在公婆生病住院期间,她挑起了陪护老人的重担。
如今,牟建中一家四代同堂,上有80多岁的父母,下有牙牙学语的孙儿,父母慈祥、夫妻礼让、子女孝顺,兄妹20余人常来常往。2018年春节,牟氏大家庭进行了一次“幸福小家庭”的评比活动,所有兄弟姐妹一致评选他们一家为模范家庭,牟建中的父亲还书写了“忠孝之家”四个大字赠予牟建中夫妻二人,算是对他们30年与病魔、灾难抗争的一种嘉许。
你的支持很重要哦
快来为他们投上你宝贵的一票!
给他们支持!
来源:恩施州妇联
编辑|张 静
编审|张宝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