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02 08:22:45来源:法律常识
2021年9月23日,杭州知识产权法庭召开成立四周年新闻发布会,发布法庭四周年运行报告及相关典型案例。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邵景腾主持新闻发布会,杭州知识产权法庭庭长李奕发布四周年运行报告。
数 据
2017年9月,杭州知识产权法庭挂牌成立。四年来,杭州知识产权法庭共受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14782件,年均比成立前翻了一番,其中一审案件12498件,二审案件2270件。审结案件13929件,一审服判息诉率90.67%。
案件特点
在案件的审理过程中,杭州知识产权法庭注重充分发挥司法保护的主导作用,大力保护关键核心技术、新兴产业、重点领域的知识产权。所审理的案件呈现出以下特点:
1. 专利纠纷案件增长迅猛、占收案总数的71.26%,占浙江全省同类案件的2/3;发明、技术秘密、计算机软件等专业性较强的技术类案件标的额不断攀升、数量也明显多于同期。
2. 社会关注度高的新型、复杂案件不断增多。一些商标纠纷案件由于涉及知名品牌保护,一些著作权纠纷案件涉及互联网新技术,一些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件涉及新型商业模式,案件审理难度不断加大,知识产权审判不断面临新挑战。
3. 作为电商之都的知识产权法庭,涉新型网络交易模式、网络技术案件不断涌现,如审理的全国首例涉大数据权属案件、首例涉新型网络服务提供者责任案件等,以网络平台为管辖连接点的涉外埠案件相应增多。
案件特点
工作成效
01
依法履行审判职责
提升司法保护水平
严格保护知识产权,营造一流法治营商环境。积极探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中的前沿问题,审理的“奥普”商标及不正当竞争案获评“2019年中国法院10大知识产权案件”,首起微信小程序服务提供者的法律责任等3起案件入选中国法院50件典型知识产权案例,全国首件“小猪佩奇”著作权案件入选人民法院十大民事行政及国家赔偿案件,“MK”商标侵权案入选中国十大最具研究价值知识产权裁判案例、“霍尼韦尔”商标权案获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优质品牌保护委员会知识产权保护十佳案例、五粮液公司与徐中华等商标侵权案获最高人民法院侵害知识产权民事案件适用惩罚性赔偿典型案例。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在国家发改委组织的全国营商环境测评中,杭州法院作为参评单位的“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指标”均排名第五名,系全国标杆指标。
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树立知产保护杭州品牌。依法审理涉通信标准必要专利、卫星定位系统、脉冲产生系统等涉及高新技术的专利权纠纷10502件,切实加强核心技术和前沿领域技术成果保护;依法审结蓝月传奇、小黄人等著作权纠纷1487件,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审判对文化繁荣的引导和保障作用;依法审结“中国黄金”、“西湖龙井”等商标权纠纷702件,有效制裁假冒商标、恶意抢注商标等侵权行为,推动品牌战略实施;依法审结软件拦截视频广告、虚假宣传炒作信用等不正当竞争纠纷222件,维护有序规范、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依法审结国际品牌“路易威登”、“博柏利”等涉外知识产权纠纷599件,夯实对外开放基础,平等保护中外各方当事人利益。杭州知识产权法庭的审判工作始终位列全国知识产权审判第一方阵。
精准对标维权痛点,破解知识产权司法保护难题。通过证据保全、律师调查令、举证妨碍推定等司法举措,大力破解权利人“举证难”,共进行证据保全379次、行为保全5次,签发律师调查令128件;做出了全省首例针对案外人的证据保全裁定;在潮牌“Supreme”商标侵权及不正当竞争案件中,对持有侵权、定赔证据而拒不提交账册的当事人适用举证妨碍规则,结合在案其他判赔因素,对原告850万元赔偿请求予以全额支持。积极探索适用惩罚性赔偿,加大对恶意侵权、重复侵权以及其他严重侵权行为的处罚力度,有效破解判决“赔偿低”。全额判决侵害惠氏婴幼儿奶粉权益的被告赔偿3055万元,系全省适用惩罚性赔偿判赔额最高判例。通过有效运用临时禁令、案件审理繁简分流、上诉案件独任制审理、清理长期未结案等措施,努力破解审理“周期长”。在蓝月传奇著作权侵权案件中,全国首例以“先行判决+临时禁令”模式,及时制止阻却侵权行为,解决权利保护滞后问题。这一救济模式被收录在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司法政策文件中。
02
完善司法保护机制
提质与增效齐头并进
立体保护,深入推进民事行政刑事“三合一”审判。成立知识产权审判“三合一”工作协调小组,统筹规划、协调指导全市法院“三合一”审判工作。提请市政法委协调公、检、法三机关进行会商,形成《关于杭州地区知识产权刑事案件集中管辖的会议纪要》,于2018年5月1日起在全市全面实行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和刑事案件 “三合一”审判;与市检察院、市公安局共同制定《关于建立知识产权刑事司法保护联席会议制度的意见》,共同探讨刑事司法保护疑难法律问题,统一执法标准。杭州知识产权法庭审结知识产权刑事案件18 件、行政案件9件,有力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行为,有效规范知识产权行政行为。
延伸触角,开展跨区域司法协作和巡回审判。积极回应区域经济对知识产权司法保护需求,先后在全球小商品集散地义乌、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论发源地安吉、中国革命红船起航地嘉兴南湖等地设立10家巡回审判庭,通过“家门口的审判”,就地化解知识产权纠纷,使社会公众更近距离、更直观地感受到司法裁判的指引。另外,还与嘉兴、湖州、金华、衢州、丽水五市的中级人民法院联合建立跨区域知识产权审判协作机制,签署《跨区域知识产权审判协作会议纪要》,形成了六中院在委托立案、送达、调查、保全、执行等方面的垮区域司法联动。
借力外脑,建立多元化技术事实查明机制。专门招录4名专职技术调查官,聘请31名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技术调查官,有效破解技术事实查明难题。目前,专职技术调查官已参与疑难复杂专利技术类案件审理1244 件,提交技术调查意见369份,参与证据保全、勘验75次,提高了技术事实认定的客观性、中立性和科学性。
03
不断增强司法能力
营造多元共治良好环境
深度运用智慧审判,提高便民服务质量。打造全流程在线诉讼模式,深度运用网上法庭、移动微法院、云上法庭等智能平台,进行线上开庭和调解,让涉网案件当事人“一次都不用跑”。通过大数据电子送达平台,快速获取和定位当事人有效联系方式,一键多通道同时送达,送达成功率90%以上。积极探索运用AR智能技术搭建云上物证室,实现物证无限期不占地保存,解决物证保管和线上比对难题。
深化诉源治理模式,推进纠纷化解多元化。积极开展与中国互联网协会、市知识产权局、市中小企业协会等机构的诉调对接,与100余家社会机构建立诉前调解对接机制,强化类型化纠纷和商业维权类案件的溯源治理,促进知识产权纠纷的快速化解和实质性解决,构建协同保护的的格局。2020年4月21日,上线运行中国(杭州)知识产权•国际商事调解云平台,实现诉前调解线上、线下双轨并行;截至2021年8月底,该云平台入驻调解组织62家,调解员870人,调解成功2971件,调成率33.2%,自动履行率100%。探索以个案示范判决带动批量维权案件高效化解,诉源治理、示范效应、精细化赔偿初见成效。会同省市场监管局及杭、嘉、湖、金、衢、丽等六地市市场监管局研究探索开展知识产权行政裁决与民事诉讼的衔接机制,努力实现行政保护与司法保护的优势互补和良性互动。
广泛开展宣传交流,提升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公信力。在每年的“4·26世界知识产权日”开展宣传周系列活动,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要案公开庭审及发布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十大典型案件、涉网知识产权审判白皮书等形式,回应社会关切,扩大杭州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影响力。通过应邀为企业、调解组织、公证部门等授课,开展“走亲连心三服务”、 送法下乡、送法进企、数字经济企业专项联络、市人大代表走访等活动,不断提升公众知识产权法治意识。2020年,发布《关于为数字经济第一城建设提供有力法治保障的指导意见》,为杭州全面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和城市数字化协同融合发展,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了解更多
为深入贯彻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方针,适应社会发展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需求,2017年9月,经最高人民法院和浙江省编委批复,杭州知识产权法庭挂牌成立,除审理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原先管辖的知识产权案件外,另跨区域管辖嘉兴、湖州、金华、衢州、丽水五个地市的专利技术类案件及诉讼标的800万元以上的著作权、商标及不正当竞争等一般知识产权案件。
作为跨域审理案件的专业化法庭,杭州知识产权法庭所辖六个区域国内生产总值达3.26万亿,创新创业经济活跃;法庭人员配置年轻、专业,包括博士4人,硕士22人,理工及法律双重学历背景8人;法庭技术类案件的收结案数在国内各知识产权专门法院、法庭中名列前茅,成为国内外当事人进行知识产权诉讼的“优选地”。2018年,杭州知识产权法庭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全国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19年被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授予“集体二等功”。去年,市人大常委会专题审议杭州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并对三名法官履职情况开展监督,测评满意度均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