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03 16:52:30来源:法律常识
2018-05-30 06:15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实习生 王乃昭 本报记者 沈洁琼
在看守所,在押人员不但可以通过可穿戴设备在线预约看病、预约律师,甚至还可以“淘宝”,一键下单购物,智慧化程度超乎我们的想象。
近年来,浙江公安监管部门在公安部“实施大数据战略、建设智慧警务”部署和省公安厅“云上公安、智能防控”战略指引下,大力推进“智慧监管”建设,各地看守所的信息化、智能化不断提升,公安监管工作也变得更法治、更科学、更文明。近日,记者就前往海宁、宁波、杭州等地的看守所一探究竟。
“物联网+”为监管安全加码
在海宁市看守所,民警向记者展示了监所自主研发的监室智能终端机。
这款终端机在每个监室内都有一台。在押人员只要用自己手上的智能腕带在终端机上扫描一下,机器识别出个人信息后,就可以使用机器提供的实时对讲、物品代收、预约律师、预约看病、投诉、学法等37项功能。
这些功能中最受在押人员欢迎的,是被称为“监所淘宝”的“在线购物”功能。食品、衣物、日化,只要符合规定的,通过终端机下单,由合作超市统一采购后择日送达,方便、快捷。
智能终端机使用以来,在押人员已成功预约律师362人次,检察官169人次;通过预约医疗就诊3874人次;通过辨认,协助破案542起。
运用“物联网+”理念,海宁看守所实现了一键告警、异常报警、轨迹回放等功能,有效预警并处置安全隐患,大大降低监管工作风险。
“云医院”走进看守所
宁波的侯某曾在一起交通肇事逃逸事故中撞到头部,伤及右眼。经医院初步治疗好转后,侯某羁押于镇海区看守所。
半个月后,侯某右眼肿胀明显,视力减退,驻所医生经仔细检查无法明确病因,于是通过“云医院”诊疗平台预约宁波市第二医院眼科专家和神经外科专家联合会诊,最终诊断为:迟发型脑动静脉瘘。
多亏了“云医院”,侯某的隐性疾病得以及时发现。最后,侯某在宁波市第二医院进行手术治疗,术后恢复良好,右眼重见光明。
这是镇海区看守所“智慧医管”系统发挥积极作用的一个缩影。镇海区看守所整合内部医疗和社会医院资源,自主研发了这套以“云数据、云医疗、E防控”为主要特色的“智慧医管”系统,把驻所卫生所打造成“五脏俱全”的现代化小型医院。
目前,300名“云医院”专家与驻所卫生所挂钩,可对在押人员开展远程视频会诊,为患病人员提供专业的治疗方案。
“数据伙房”带来健康食谱
杭州市公安局监管支队则以杭州市看守所为试点,在在押人员伙房管理上进行了数据化尝试。
围绕蔬菜批发市场上常用的30种食物原材料,借力社会医院资源采集了720组包括成分搭配、元素在内的数据,以国家建议人体所必须的营养摄入量标准为依据,杭州市公安局监管支队建立起在押人员伙食量数据模型。
系统每周监测在押人员实物量摄入情况,一旦发现摄入实物量与系统预定值出现偏离,就会自动发出提醒,对下周食谱制定提出智能建议。
某段时间,根据体检数据,系统发现在押人员存在缺钾的情况,及时提出了在菜谱中加入莴笋、菠菜等富含钾的蔬菜的建议。除了马上调整菜谱外,监所还提供了富含钾的水果——香蕉,以改善这一情况。
另一次系统提示,在押人员的尿酸指标有抬高的趋势,及时作出了减少豆制品摄入的建议。根据建议,监所马上在菜谱中适当降低豆制品的供应数量。一段时间后进行复查,在押人员的相关指标显示,尿酸指标已重新趋于正常。
通过打造的“数据伙房”,杭州市看守所深化了监所在押人员伙房管理的精细化,有效解决了在押人员的伙食安全问题,极大地保障了在押人员生命健康权益。
通过广泛运用“物联网+”“互联网+”理念于公安监管工作中,浙江监管构建起了以强化监所安全保障为核心的智慧防控体系,使得监所安全管理更加严密,在押人员合法权益保障更加充分,监管职能服务更加高效,矛盾化解成效更加明显,教育感化体系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