沛县看守所会见律师哪里找,沛县看守所电话

时间:2022-12-08 05:04:26来源:法律常识

泉边|济南这处网红打卡地 前身竟是关押犯人的牢狱

文|吕允山

前些日子参加了一个关于地名的讨论会,会上济南出版社资深编审侯琪先生谈到宽厚所街时说,宽厚所应该叫宽候所,等候的“候”,是清初的监牢设施,关押的是一些缓刑的、罪状较轻的犯人,所以管理也就相应的宽泛一些。

我曾经两度在这条老街上居住,如今业余时间参与这条老街的志愿讲解活动,因而这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

最早记载这条老街的是康熙年间的《历城县志》:“宽后所街,旧志称作王府南街”。

后来说是这条街上有一家叫做“宽厚所”的慈善机构,街因所名。

泉边|济南这处网红打卡地 前身竟是关押犯人的牢狱

这就产生了一个疑问:

既然有一家叫做宽厚所的慈善机构,县志上为什么还错书为“宽后所”呢?

更有后人还衍生出了“两家相争为一墙,让他五尺又何妨。居邻不忘睦为主,宽厚所致持家长”的礼让故事。

会后恰好与侯琪老师同行,遂一路请教:有些东西史志上因种种原因没有记载,反倒是在一些当朝的诗词文章中能寻到蛛丝马迹。

明末清初有一位著名诗人阎尔梅,一生立志反清复明,面对威逼利诱刚正不阿,被清军捕获后,曾经关押在济南的宽候所,就在宽厚所街这个地方。

他许多描写济南风光的诗作就是关押在宽候所期间写的。

阎尔梅(1603-1679)清初诗文家,字用卿号古古,因耳朵生的又长又大,而且耳朵比脸面还白,自号白耷山人。

江苏沛县人,明崇祯三年举人,清军入关后,他到南方参加南明弘光政权,曾做史可法幕僚,竭力劝说史可法进军山东、河北等地以图光复明朝。

泉边|济南这处网红打卡地 前身竟是关押犯人的牢狱

史可法怯懦犹豫,以至于屡失良机。

明亡后,阎尔梅散尽万贯家财,结交豪杰壮士,立志抗清复明。

顺治四年(1647),阎尔梅与山东榆园军合作,削发为僧,自号“蹈东和尚”,以河南少林寺为联络点,开始云游四方,积极组织反清复明斗争。

虽屡屡失败,亦百折不挠。

顺治八年(1651)夏,榆园军溃败,阎尔梅被捕。一路上他戴破帽、着旧衣,身披枷锁骑于驴上,神态自若,慷慨悲歌,夹道相送的百姓无不泪下。

顺治九年(1652)八月初一,他在面见漕运总督沈文奎时,“瞠目直上视,不拜。沈知不可屈,诘之曰‘而何为者?欲作文丞相(文天祥)乎?’山人顾之曰‘然则文丞相非乎?’旋步于堂阶左右,慷慨吟诵‘忠孝平常事,捐躯亦等闲’”。

泉边|济南这处网红打卡地 前身竟是关押犯人的牢狱

八月十二日阎尔梅被投入河北省大名府狱中,十二月转移至济南府按察司监狱,其间清军多次诱降都遭到了严辞拒绝。

十二月二十四日到达济南后,阎尔梅被投入了按察司大狱,诗人在《大明总督马光辉移会总河杨芳兴、总漕沈文奎特疏参余下山东按察司狱》一诗中无情地讽刺当朝官员的虚张声势和色厉内荏“一蹇何劳八县兵,凌霜踏碎济南城。方昏适值髦头舞,近晓犹看贯锁横。埋骨应怜无净土,招魂可惜是虚名。愁中静想明夷数,箕子文王结伴行。”

顺治十年(1653),阎尔梅被移监于济南宽候所,从监所的名字不难看出这是一座类似于拘留、缓刑、软禁之类的监牢,管理相应比较宽松一些。

据鲁一同编著的《白耷山人年谱》中记载,“癸巳十年五十一岁在狱中,十一月移宽候所;甲午十一年,(阎尔梅)仍在济南,时司李詹谨之素重山人,阴护之,出入听山人便,以是得游目于趵突华不间”。

这时的诗人在同情、敬重他的清朝官员的袒护和宽容下,犹如冲出牢笼的羁鸟一般,一改几年前的悲愤之情。

在两年左右的时间里,阎尔梅饱览济南的大好河山,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描绘济南的自然风光,抒写心中豪情壮志。

泉边|济南这处网红打卡地 前身竟是关押犯人的牢狱

在大明湖,诗人伫立湖畔,看着眼前的千顷湖面,荷叶田田,飞鸟翱翔,鱼游浅底,不由得感慨万端:

大明人尚在,最喜大明湖。

水藻共欣赏,山禽时有无。

华不苞翠笋,趵突喷灵珠。

琴瑟音何用,齐门只好竽。”(《济南杂咏之二》)

大明人尚在,可是大明王朝却已经灰飞烟灭,即便如此,也挡不住诗人的反清复明的豪情壮志,“最喜大明湖”是写实,更是诗人心底迸发出的呐喊。

顺治十二年(1655)夏,阎尔梅从济南宽候所越狱逃脱,开始了亡命天涯的十年悲辛生活。

直至康熙五年(1666)春,返回老家沛县。

当时清政权逐渐稳定,反清复明已成泡影,“初心如火渐如霜”的诗人决心趁衰年之际,“历览九塞成一边史”,借以总结明亡教训康熙十八年(1679)冬,病逝,终年77岁。

泉边|济南这处网红打卡地 前身竟是关押犯人的牢狱

阎尔梅的一生特立独行,刚正不阿,是一位忠君爱国的诗人。

他的作品记载了朝代更替历史变迁下的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也为我们留下了探寻历史真相的文字记录,堪称明清鼎革时期的诗史。

正因为诗人的坎坷经历牢狱之灾,使我们得以探寻到“宽候所”的前世今生。

回到开头的话题,宽厚所街可能从一开始就是由王府南街——宽后所街演变而来,因为哪一个官府也不愿把一个监牢的名字(宽候所)作为街名,只是无奈民间口口相传,约定俗成,抑或史志作者出于某种避讳,把“宽候所街”等候的“候”取其同音字,改为先后的“后”。

至于后来的宽厚所街,我想更多得是寄托了人们崇尚道德,宽厚待人的良好愿望。

有一点可以明确,本来这条街上没有一座叫“宽厚所”的慈善机构,而作为清初官府牢狱之一的“宽候所”倒是一个真实的存在。

所以说宽厚所街最早应该叫“宽候所街”。

(壹点号 泉边)

随便看看
本类推荐
本类排行
热门标签

劳动者 交通事故 用人单位 劳动合同 债务人 协议 自诉 房屋 土地 补偿费 案件 债务 北京征地拆迁律师事务所前十名 离婚协议书 公司 债权人 合同 甲方 最低工资标准 交通 车祸 工资 补助费 刑事案件 债权 伤残 程序 鉴定 条件 拆迁人 期限 兵法 北京十大刑事律师事务所排名搜狐 标准 交通肇事 解除劳动合同 财产 补偿金 当事人 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