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岁老人取保候审吗,旧案追诉期

时间:2022-09-23 20:58:05来源:法律常识


以下文章来源于法纳刑辩 ,作者黎文翠

陈年旧案的追诉时效如何审查与认定?

法纳刑辩

广州首家只做刑事诉讼的律所


陈年旧案的追诉时效如何审查与认定?


在面临1997年《刑法》修订之前的陈年旧案时,每位刑辩律师需率先思考追诉时效这一关键问题。追诉时效是指刑事法律规定的对犯罪分子追究刑事责任的有效期限。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不再追究刑事责任。因此,案件是否在追诉时效内的判断将影响被告人是否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那么,追诉时效如何审查、认定呢?本文结合法律法规、相关案例和学者观点,从以下几个问题进一步分析讨论:一、当陈年旧案追诉时效横跨79年《刑法》和97年《刑法》时,应适用那部《刑法》?二、如何解读79年《刑法》第七十七条和97年《刑法》第八十八条“不受追诉时效限制”的规定?

一、陈年旧案追诉时效横跨两部《刑法》时的法律适用分析


最高人民法院在1997年9月25日发布了《关于适用刑法时间效力规定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就对此问题进行了解释,即对于行为人1997年9月30日以前实施的犯罪行为,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行为人逃避侦查或者审判,超过追诉期限或者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予立案,超过追诉期限的,是否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适用修订前的刑法第七十七条的规定。


针对此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在第945号林捷波故意伤害案案例中明确指出:刑法追诉时效的规定具有溯及力,1997年9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刑法时间效力规定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中“超过追诉期限的”仅包括在1997年刑法颁布前已经超过追诉时效的情形。[1]


图一时间轴中涉及到了甲、乙二人的犯罪行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释明,甲犯罪行为的追诉时效为5年,在1996年8月2日追诉时效截止,符合“在97年刑法颁布之前已经超过追诉时效”的情况,因此,对甲应当适用79年刑法。


而乙犯罪行为追诉时效为20年,在2011年8月2日截止,不符合“在97年刑法颁布之前已经超过追诉时效”,因此,对乙应当适用97年刑法。


陈年旧案的追诉时效如何审查与认定?

图一 举例案件时间轴(该时间轴点击可放大)


最高人民检察院对此却有不同的解读。最高人民检察院在发布的第六批第23号蔡金星、陈国辉等不核准起诉案中认为:本案发生在1991年3月12日,案发后公安机关只发现了犯罪嫌疑人李建忠、蔡金文、陈锦城,在追诉期限内没有发现犯罪嫌疑人蔡金星、陈国辉,二人在案发后也没有再犯罪,因此已超过二十年追诉期限。按照这一观点,最高人民检察院对于追诉时效适用“从旧兼从轻”原则。[2]


在此之后,2019年6月4日最高法研究室发布的《关于如何理解和适用1997年刑法第十二条第一款规定有关时效问题征求意见的复函》(法研(2019)52号)中规定了,1997年刑法施行以前实施的犯罪行为,1997年刑法施行以后仍在追诉时效期限内,具有“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或者“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予立案”情形的,适用1997年刑法第八十八条的规定,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1997年刑法施行以前实施的犯罪行为,1997年刑法施行时已超过追诉期限的是否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应当适用1979年刑法第七十七条的规定。此复函直接明确了追诉时效适用“从新”原则


因此,追诉时效的法律适用规则如下图:


陈年旧案的追诉时效如何审查与认定?

图二 追诉时效的法律适用规则(该规则点击可放大)


二、关于 “不受追诉时效限制”规定的解读


“不受追诉时效限制”分别规定在79年《刑法》第七十七条和97年《刑法》第八十八条中,区别有以下两点:①增加了“被害人规定期间内控告但不立案”这一情况;②将“采取强制措施”改为“立案侦查或受理案件”。


法条

条件一

条件二

79年《刑法》

法院、检察院、公安采取强制措施

逃避侦查或审判

97年《刑法》第一款

侦查机关立案侦查或人民法院受理案件

逃避侦查或者审判

97年《刑法》第二款

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立案而不予立案的

表一 79年《刑法》77条和97年《刑法》88条对比表


(一)“采取强制措施”的判断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专家组的解释,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3]


情形

是否被认为“采取强制措施”

侦查机关制作相关文书,但犯嫌逃匿导致无法执行的。

存在相关文书复印件能证明采取措施

仅在《呈请拘留报告书》签字同意,但没有制作《拘留证》

仅在《呈请拘留报告书》签字同意,系统生成《拘留证》并用引

表二 最高检专家组关于“采取强制措施”解释列举表


由此可见,对于“采取强制措施”的判断关键为采取强制措施的文书。


(二)“立案侦查”的判断


“立案侦查”通常包括对人立案和对事立案两种情况。对于不受追诉时效限制中“立案侦查”的理解,目前存在四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立案侦查”仅对人立案,仅发现犯罪事实而立案但未明确具体犯罪嫌疑人的,对行为人不产生追诉期限延长的法律后果。


第二种观点认为,立案时未确定为侦查对象的犯罪嫌疑人也受立案这一事实的约束,能够对行为人产生追诉期限延长的法律后果,即对事立案。第三种观点认为,无需区分立案时是否已确定犯罪嫌疑人,只要行为人逃避侦查或审判,追诉期限就可以延长。第四种观点认为,“立案侦查”原则上是对人立案,特殊情况下如侦查活动已穷尽时也可以对事立案。[4]


就具体而言,“立案侦查”不应该缩限为“对人立案”。在实务中,行为人的身份在侦查阶段初期难以被人所知悉,公安机关多以“对事立案”为主,即便后期查明了行为人的身份,也不会进行补充立案。那么,“对人立案”必然会限制对于97年刑法第八十八条的适用。[5]


此外,最高人民检察院对1997年刑法第88条“立案”作出了如下认定解读:在司法实践中,有些年代较久刑事案件虽无立案决定书,但有立案登记表、立案登记卡并实际开展了现场勘验、尸检、鉴定、询问证人等侦查活动,可视为已经进行了立案。[6]


可见,当没有“立案”决定书时,若侦查机关进行了侦查活动时就视为“立案”。但现场勘验、尸检、鉴定、询问证人等侦查活动都不一定能够直接锁定犯罪嫌疑人,也存在侦查无果的情况。


因此,在“立案侦查”上应当解释为“对事侦查”,从而增加第八十八条的适用空间。


(三)“逃避侦查或审判”的判断


“逃避侦查或审判”在主观上要求有逃避追诉的意图,应要求行为人明知其行为可能被立案侦查或者接受审判;在客观上要求有逃跑或隐匿的行为。因此,关于“逃避侦查或审判”的判断,主要从以下三点进行分析:


第一,“逃避侦查或审判”行为发生在 “采取强制措施”或“立案侦查”之后。根据79年刑法和97年《刑法》的规定可知,“采取强制措施”或“立案侦查”是“逃避侦查或审判”的前置要件。


第二,行为人实施了“逃避侦查或审判”的行为。“逃跑”包括:为逃避侦查和刑事追究,离开犯罪地、居住地或者工作地,潜逃境外或者在被依法采取拘留、逮捕、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强制措施期间脱逃或者脱离司法机关控制等情形;


“隐匿”包括:藏身隐蔽处所,深居简出,使自己不被外界发现;通过化妆、整容、变性、改变容貌、体貌、性征,使他人无法辨认;改名换姓,使用伪造或虚假的身份证明;利用意外事故等制造死亡假象或者伪造死亡证明,意图欺骗办案机关撤销案件、不起诉或者终止审理等。


犯罪人犯罪之后,始终居住于原来居住的地方,或者正常外出打工、经商,没有隐姓埋名,也没有隐瞒新居住地的,不属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7]



第三,行为人主观上有逃避追诉的意图,应要求行为人明知其行为可能被立案侦查或者接受审判。如果行为人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可能被立案侦查或接受审判,则行为人没有逃避追诉的意图。行为人表现出来的所谓“逃避行为”,可能也只是正常合理的外出行为。因此,应当要求行为人明知自己行为可能被立案侦查或接受审判。


参考文献:

[1] 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参考》2014年第1集[J],2014年9月。

[2] 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六批指导性案例》[J/OL]. 2016-08-11. https://www.spp.gov.cn/spp/jczdal/201608/t20160811_163238.shtml。

[3] 检察日报. 关于追诉时效的两个问题[J/OL]. 2021-04-18.https://www.spp.gov.cn/spp/zhuanlan/202104/t20210418_515954.shtml。

[4] 刘宪权、黄楠.刑法学:前沿问题的密切关注与积极回应[J/OL]. 2021-01-02.https://www.spp.gov.cn/spp/llyj/202101/t20210102_505467.shtml。

[5] 王钢. 刑事追诉时效制度的体系性诠释[J]. 法学家. 2021年,(04),P58。

[6] 同注[3]。

[7] 曲新久.《刑法学》[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P252。


附件:79年《刑法》和97年《刑法》关于追诉时效的规定。


① 1979年《刑法》


第七十六条 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经过五年;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如果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第七十七条 在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采取强制措施以后,逃避侦查或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第七十八条 追诉期限从犯罪之日起计算,犯罪行为有连续或继续状态的,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追诉期限以内又犯罪的,前罪的追诉期限从犯后罪之日起计算。


②1997年《刑法》


第八十七条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如果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第八十八条 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予立案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第八十九条 追诉期限从犯罪之日起计算;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在追诉期限以内又犯罪的,前罪追诉的期限从犯后罪之日起计算。

来源:刑法读库

随便看看
本类推荐
本类排行
热门标签

劳动者 交通事故 用人单位 劳动合同 债务人 协议 自诉 房屋 土地 补偿费 案件 债务 离婚协议书 公司 债权人 合同 甲方 最低工资标准 交通 车祸 债权 伤残 条件 鉴定 工资 程序 补助费 刑事案件 拆迁人 兵法 期限 标准 交通肇事 解除劳动合同 财产 补偿金 客户 当事人 企业 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