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11 00:12:12来源:法律常识
位于杨浦区江浦路上的一座由老厂房改造成的创业园内,杨浦区新设立的行政复议局就设在一些科创和文化公司当中。杨浦区行政复议局工作人员赵海迪还记得,“以前申请人来咨询和交材料,都是站在区政府门口交接,冬天寒风里吹着,夏天烈日下晒着。”
上海实行行政复议体制改革一年以来,杨浦区推进各项机制创新,制定了一套贯穿行政复议流程始终的工作规则和举措。其中一项重要的变化,就是设立独立的行政复议局,并落实了专门的工作场所一口受理居民的行政复议,让“开门办复议”变成现实。
从“小众”到“大众”
走进杨浦区行政复议局,简约的工装风办公区内,接待室、听证室、阅卷室等功能区域划分清晰、开阔明亮。
今年9月21日,杨浦区行政复议局在此首次举行了复议听证会,对一起道路交通安全简易程序处罚决定不服提起行政复议的案件予以听证。听证过程中,双方当事人分别就案件所涉及的事实、证据、依据以及程序等方面进行陈述、质证和辩论。
“以往在大众心里,相比起人们熟知的行政诉讼,行政复议更‘小众‘一些”。杨浦区行政复议局工作人员曹翰说,“行政诉讼和行政复议是我国解决行政争议的两种法律制度,但当人们遇到矛盾纠纷,往往倾向于直接到法院打官司。实际上,行政复议的覆盖面很广,流程也更简便快捷,可以解决多种问题。”
小到一张交通罚单,如果当事人对交警部门的判罚不服,就可以提起行政复议。“毕竟一般人不会因为一张罚单去法院诉讼。”
覆盖面广、流程简便,为何普及度却不高?“原因在于,以往行政复议权散落在各个条线部门,申请人若对行政行为不服,需要找到上级主管部门,或者所在区政府提交复议。”曹翰告诉记者,成立独立的行政复议局后,百姓提出行政复议有了明确的统一渠道。“涉及任何领域的案件,复议局都一口受理。”
杨浦区行政复议局与区内公安、市场监管部门等多个部门建立了沟通机制。“我们有很多微信群,收到案子后,复议局会在第一时间和有关部门进行沟通,请对方就案件事实、执法程序等进行综合研判。如果发现执法过程有瑕疵,则开展自查自纠;如果当事人确实存在违法行为,则对其进行释法明理。”
“当碰到比较棘手的案子,复议局会把行政部门和当事人请来,在听证室进行听证,当面听取双方当事人的意见,在全面掌握案件事实、争议焦点的基础上,尽量把问题化解掉。”曹翰说,改革一年来,杨浦区行政复议局共受理了1050个案件,平均每周完成20多个案件的受理,数量比以往大大提升。
从书面审理到“开门办案”
10月11日,一位申请人柳某的父母给杨浦区行政复议局送来一面锦旗,连连向工作人员道谢。此前,他们向复议工作人员提交了《撤回行政复议申请书》。
小柳是一位家在杨浦的重残无业人员,长期住在家中由父母照顾。今年9月,小柳的父母第一次走进杨浦区行政复议局,为女儿的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问题向杨浦区人民政府提起行政复议。
复议承办人员是局里有多年从业经验的赵海迪。收到申请后,她立即与申请人及其所在的街道办事处进行沟通,了解案件背景情况。“小柳今年十几岁,是三级残疾,可享受残疾人生活补贴,但他们一家由于自身疏忽而错过了申请时间。”
“从法律角度,相关部门没有任何过错,只要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这个案子就结束了。”然而经过深入接触后,赵海迪发现这家人的生活条件特别艰难。“小柳的父亲动过两次大手术,不能正常上班,他们每个月全家的收入只有4000元。我当时心想,只要我能帮的,就尽量帮帮他们。”
在案件审理阶段,赵海迪经过多方沟通,尽力为小柳一家争取到最大限度地保障,为他们解决了生活困难,同时也让双方和解,顺利化解了行政争议,免除了这家人后续的“讼累”。
“作为行政系统内部的争议化解制度,行政复议都是以书面审理为主的。”杨浦区行政复议局工作人员张宇轶告诉记者,“申请提交受理后,被申请人将相关证据、法律依据等通过书面方式进行答复,我们再通过书面进行审理。如果按照传统的审理模式,小柳的案子按照法律规定很可能就会被驳回。”
行政复议改革后,杨浦区有一半以上的案子经窗口当面接待受理,当事人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复议承办人员也能更深入地了解当事人的情况。
“成立行政复议局之初,我们没有统一的操作规范,复议的全流程和规则都是我们在摸索中一步步制定的。”一年来,杨浦区行政复议局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包括听证程序在内的接待、受理、审理、调解等7个工作规则并上墙公示,强化行政复议全过程规范。
通过听证会,进一步查明了案件事实,充分保障了当事人的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增强了行政复议透明度,这对提高行政复议的公信力有着重要意义。“完成一个裁决很简单,但更重要的是和当事人面对面地解决行政争议。”
从审理人到“老娘舅”
改变也体现在复议承办人员的身份转变上。
陆勇从事了10年行政复议工作,是局里的“老法师”。“现在我们办理案件的侧重点在于化解行政争议。因此在日常工作中,除了审案子以外,更要考虑申请人和被申请人是否有和解的意愿,寻求化解争议的可能性。”陆勇说,如果案件办理结束以后,矛盾没有得到实质性解决,双方就无法真正实现‘案结事了’。”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复议承办人往往要充当“夹心饼干”,一边做群众工作,一边审理案件,时常在行政思维和法律思维之间切换。“我们既要考虑这个案子如果到了法院,法官会怎么判,又也要站在老百姓角度,设身处地地想,当他们收到这个行政复议决定后,会有怎样的感受度。”赵海迪说,目前她手上在办的有100多个案件,根据每个案件进度不同,她经常要平行审理多个案件。
随着行政复议的普及度更高,复议局受理的案子也变得五花八门,这对复议工作人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有法律知识,还要有多方面专业领域的知识。
“我们采取‘团队办案’的方式,组建了三个办案团队,两个人一组,以老带新,并匹配一名律师作为行政复议委员会常驻委员,提供法律咨询。”陆勇说,每个团队轮流负责一周时间的接待,遇到重大、疑难的行政复议案件时,复议局还会定期开展案件集体讨论会。
目前,复议局已经举行了7次案件讨论会,涉及房屋征收、信息公开、治安管理处罚、民政管理、律师执业等领域。通过开展个案讨论,办案人员进一步厘清了复议案件审查思路,减少了法律知识盲区。
“如果说过去我们更多是就事论事的‘审理人’,那么如今我们的角色更像是解决矛盾的‘老娘舅’。”陆勇说,“我们的职责就是尽力在法律框架内化解行政争议,给百姓提供一条伸张权利的通道,发挥出行政复议作为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的功能。”
栏目主编:周楠
来源:作者:黄尖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