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11 18:26:38来源:法律常识
2022年8月25日,是一个特殊的日子!
回顾过去的这半年多,我碰到了几件“奇怪的事”。
让我觉得,自己有义务,放下手中的工作,花时间写一篇这样的文章。
第一件事,发生在今年的一月份,当时我在湖南常德出差。
我是中午到的,虽然穿了羽绒服,但站在看守所门口才半个多小时,身上的衣服就已经冻透,在寒风瑟瑟中,只能靠踱步取暖……
大概13:30的时候,又来了一位律师,排在我的后面。
忘了是谁先开的口,随便地寒暄瞎聊,没想到就此打开了话匣子。
聊天的主题,主要集中于,在地方做律师和在北京做律师的体验差异!
对方在本地执业五年多,办案竟然没有出过本市,这让我非常诧异!
而对于我所讲的,外面的世界、业务领域的急速迭代和最新的趋势,对方的表情,不知是怀疑,还是诧异?
第二件事,发生在今年的七月份,我在北京参加一个活动,与会者主要是北京的律师、教授、记者和学生。片场休息的时候,大家互换名片、互加微信。其中,有一位律师同仁,年长我十几岁,也是做刑事的,在交谈中,和我说他团队今年上半年的业务量减少了将近70%。我还在吃惊的感觉中,尚未缓过神来,他问我情况怎么样?我也只能“知趣”地回答“都差不多、都差不多……”。
第三件事,发生在我们律所招聘的过程中。因为经常出差,不管是工薪律师、提成律师,还是律师助理,我都很少亲自面试。如果赶巧我在北京的时候,也面过七八位左右。我发现有些青年律师在应聘的时候,特别喜欢盯着“案源”,喜欢大谈行业前景,喜欢寻找蓝海,喜欢找一条安稳有预期的宽路……
不禁让我想起来自己刚入行的时候。
但谁又不是从实习做起?谁又不是从律师助理做起?谁又不是从迷茫中醒悟呢?
没有人在实习的时候,就想好了以后的执业道路;也没有人在执业的初期,就如鱼得水,平步青云;更没有人,随随便便地成功。
在后疫情时代,青年律师如何突出重围?我提出几个想法,抛砖引玉:
一、不迷信自己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每一人都被卷入到了一个巨大的漩涡,我们每天主动或被动地接受着巨量的信息,而绝大部分信息都是被加工过的,都被植入了某种目的和价值观。比如大行其道的“消费主义”,喊着“女人就是要对自己好一点”,其实是洞察到了女性社会的到来,很多女性掌管着家庭财富,本质上是为了推销暴利的化妆品,奢饰品,包包,医美……,让女性在花钱的时候,对自己狠一点,让厂家多赚一点而已。
但真的用了更贵的化妆品,背了更名贵的包包,就真的更幸福了吗?
“消费主义”必然形成攀比的风气,腐蚀人的心智,最终让人沦为物欲的奴隶。
青年律师也生活在这个洪流之中,我们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相较于物质的迷失,精神的迷失,更为隐蔽,后果更不堪设想。
打开手机,铺天盖地的新闻,都是对年轻人的说教,人要独立,人要做自己。
断章取义!
从外在躯壳来看,人和人没有太大的区别,都是一个鼻子,两个眼睛,但人的内在精神和能力的差距,可能比人与动物的差距还要大。
所以,不要盲目地自信,所谓的独立思考和坚持做自己,并不是指外在的行为,而是内在修行与淬炼。
青年律师,如果连一个法律文书都写得错漏百出,标点混乱,逻辑不清,那么嘴上还要喊着人要独立,要做自己,这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
当青年律师起步的时候,必须先弄清楚,我们所处的是一个起步的位置,而不是起飞的位置。我们要从内心深处承认,人与人的差距,不再盲目自信,不再迷信自己的判断和执念,而应一种开放包容的心态,看到他人的优点与长处,学为己用,取天地之精华,提升自己判断事物的能力,而不仅仅是学一点知识和技巧。
律师这个行业,大家都在喊,万金油没有前途,一个人不可能什么都擅长,或者什么都擅长就等于什么都不擅长。
但青年律师内心也会特别纠结,到底要选哪个方向?哪个业务?哪个领域?
其实完全没有必要纠结,任何一个方向,任何一块业务,任何一个领域,都是二八定律,少部分人做得优秀,大部人平庸,这就是天道。
不管外在如何,先利用已有的条件,先做起来,在事情中磨炼,在做事中思考,在失败与胜利中总结,也许过半年,也许过两三年,蓦然回首,能看到一个全新的自己。
放弃执念,扎根业务,不断精进,乐观积极,耐心等待蜕变,成功就在脚下。
二、没有能够躺赢的蓝海
青年律师,喜欢把案源挂在嘴边,这其实是缘木求鱼。
案源的多少,是结果,不是原因。
不要去看大环境,也不用看什么GDP,案源完全不用操心,因为这个社会,是越发展越复杂,越发展越精细,人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多,越来越高,法律需求,也是如此,我们缺的不是案源,而是核心竞争力。
我们并不需要太大的土地,只需要一块小小的就可以,只要方法得当,精心培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青年律师,特别担心,选择了这块土地,而错过了全世界。
这其实忘了,最宽的路,走的人也多。那些炙手可热的方向,人满为患,又何必去凑哪个热闹;真去凑了,只有业务的能力,也未必能做好。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峰回路转,方知路在脚下。
三、不要偷懒
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真实不虚。
实习的时候,师傅交代给你一个任务。
刚执业的时候,老律师介绍给你一个案子。
人都会本能地去衡量利弊,付出多少,回报多少,心理不平衡。
有这个执念,作为一个普通人,无可厚非。
但如果你自己不想普通,就要明白,作为一个新人,有人敢把案子交给你,这种信任本身就是最大的成本。
起步阶段,我们其实没有议价的能力,已经丢了夫人,就没有必要再折兵了,与其纠结计较,不如放飞自我。
把案子办好,把问题处理圆满,让别人看到你的优势与特点,这样下次别人就敢把更重要的任务交给你,把更大的案子托付给你。
如此良性循环,方能积累口碑与信任,长此以往,何愁案源哉!
如果觉得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就消极怠工,偷奸耍滑,谁都不是傻子,客户也看得明白,如此恶性循环,只能越来越被边缘化,长此以往,最吃亏的还是自己。
越是起步阶段,越不要偷懒。
前面偷的懒,获得收益并不大,因为起点低;后面吃了亏,是要补课的,但后面亏的成本会越来越大。
没有白费的思考,也没有白下的功夫,案件是别人的,但感悟、经验和能力是自己的。
四、抛弃无意义的社交
很多人会告诉你,要混圈子,要结交人脉,要如何如何……
这话也对,也不对,但不适合青年律师。
人以群分,物以类聚,当你起步很低的时候,是融不进那些有价值的圈子的。
哪怕你情商极高,混进去了,人家真的碰到事情,也未必找你。
越是高段位的,越想找最专业的人,解决最专业的事。
社交只是锦上添花,不会雪中送炭。
五、抛弃无意义的学习
拜师学艺,不是交学费,不是坐在教室里,不是拿个小本本记得密密麻麻。
社会是最好的大学,你所能接触到的人,吃过的亏,走过的路,踩过的雷,掉过的坑,才是最好的老师。
办案子,做业务,就像大学考试,你会,别人也会,拉开差距不容易。
但在办案的过程中,以一种什么样的价值观,去做人做事,待人接物,毫厘之差,千里之别。
抛弃看到什么都想学的执念,追本溯源,回归自我。
与你想成为的人在一起,不需要朝夕相处,不需要喝酒吃饭,也不需要太多时间,可能只是一个讲座,一次谈话,一次合作而已。
六、不要成为自己曾经最讨厌的人
职业的发展,只是人生的一部分。
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我们都会有不同的追求,幼稚期,追求天真快乐无暇;学生期,追求学业有成;就业期,追求事业成功;老年期,追求身体健康天伦之乐。
知来处,明归途,方能不迷。
承担对自己的责任,对家庭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是我们安身立命之本。
突破瓶颈,一定会迎来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
沿途有风景,有鲜花掌声,也有荆棘丛生,但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能忘记初心,不要成为那个自己曾经最讨厌的人。
七、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扔下心中的负累,从今天开始,培养一项业余爱好,去跑步,去登山,去拍视频,去写文章,带着发现美好与价值的眼睛,重新审视自己,积极拥抱生活与工作。
抵达梦想的舞台,每个人都要独自走过一段孤独的路,度过一段难熬的时光。
成功,不是我们打败了多少竞争对手,而是我们打败了一个又一个的自己……
谨以此文
祝北京链通律师事务所周岁生日快乐!
丁飞鹏律师,中共党员,北京链通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主任律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双一 流)特聘教授,毕业于武汉大学法学院(985/211),硕士研究生学历,兼任全球投资移民律 师协会理事、武汉大学北京校友会法学分会理事和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曾为全国数 千名刑侦、经侦和反诈公安民警讲座讲解区块链、虚拟货币法律刑事案件的争议焦点和实务 争议,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块链、虚拟货币、外汇外贸和数字经济等领域的刑事辩护,刑事申 诉与控告,数字资产投资者权益保护,擅长办理网络犯罪辩护,非法经营犯罪辩护,非法集 资类金融犯罪辩护,组织领导传销类经济犯罪辩护,虚拟货币司法处置,区块链企业运营模 式刑事合法性审查及刑事风险防控等。
陈文扬律师,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硕士研究生学历,北京链通律师事务所网络犯罪研究中心副主任,专注于刑事法律实务适用研究,参与过多起重大刑事案件的辩护工作,涉及主要 罪名包括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寻衅滋事罪、组织卖淫罪、非法持枪罪、敲诈勒索 罪、诈骗罪、合同诈骗罪、受贿罪、挪用公款罪、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等。
徐亮律师,毕业于云南大学(211),硕士研究生学历,现为北京链通律师事务所“网络犯罪辩护与研究中心”副主任,资深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网络犯罪、职务类犯罪的刑事辩护,民商事诉讼和法律顾问业务等。
毛利娟律师,毕业于郑州大学(211),现为北京链通律师事务所“网络犯罪辩护与研究中心”副主任,资深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新型数字经济领域刑事辩护、行政诉讼、民商事诉讼和投资者权益保护等。
孙苏娅律师,毕业于山东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学历,现为北京链通律师事务所“网络犯罪辩护与研究中心”研究员。孙苏娅律师同时拥有证券从业资格,基金从业资格,熟悉税务 及审计等专业知识,能以英语作为工作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