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12 15:03:34来源:法律常识
近日,网上热传一款“写字机器人”,不仅可把印刷体转换为书写体,甚至可以模仿笔迹,以假乱真。据说,这款商品在学生中颇有市场,可以进行作业抄写,掩老师的耳目,因而被称为“抄作业神器”。
有网友担心,这种“神器”不仅会耽误到学生的学习,还可能会被不法分子作为犯罪的手段,比如利用它来伪造、仿造笔迹。对此,有律师人士表示,伪造、仿造他人字迹签署文件,经确认伪造、仿造行为属实,文件无效。
“写字机器人”可模仿个人笔迹 卖家称有75%逼真程度
寒假已经结束,中小学生们又到了返校的日子。开学第一天,老师少不了要检查布置的作业。最近有媒体报道,为应付老师的检查,有初中生网购了一款“写字机器人”来抄作业。
什么是“写字机器人”?在电商平台上,活跃着众多售卖“写字机器人”的商家。在卖家产品图片中,我们看到“写字机器人”组成部分有机械臂和笔,靠电脑程序控制机械臂,以达到“手写”的功能。
“类仿人手写笔迹,支持中英文写字、绘画、雕刻。”一卖家介绍其所售的“写字机器人”。据介绍,该款产品“源于国外开源技术”,用的算法是coreXY。
所谓“coreXY”,其实是core(X,Y),是一种打印技术。这种技术的运转方式是通过X、Y电机协同运作,从而实现让打印头在各个方向上进行移动。南都记者了解到,这种打印技术目前并不罕见,一些机器人爱好者论坛上有网友分享利用这一技术制作3D打印机的帖子。
这种“写字机器人”离不开背后一套电脑程序。多名卖家向南都记者表示,“写字机器人”运作时要连接电脑,通过下载的程序进行操作。
许多卖家都以能模仿个人笔迹为噱头。“制作属于你自己的字体,模仿你的字迹,解放双手”,一卖家打出这样的广告语。多名卖家介绍,客户要让“写字机器人”模仿自己的笔迹,需要按照模板手写3500字,把内容导入到软件里,加入字体库。
多名卖家宣称,模仿的笔迹“不会很假”,能有75%的“逼真程度”。南都记者询问75%是如何计算的,卖家语焉不详。不过,南都记者询问卖家获知,这款“打字机器人”并不智能,因此只能作抄写的工作,不能像一些学生那样想的能够在试卷上答题。
在电商平台上,这种能够模仿个人笔迹的“神器”价格大多在500-2500元之间。南都记者发现,售卖“神器”的卖家众多,多为个人商户,销量分散,单个店销量并不高。
从卖家的商品描述中,南都记者发现,“神器”普遍没有贴牌,未见有生产的厂名、生产地址和商标。也就是说,有大部分“神器”疑似是“三无产品”。对此,南都记者向卖家表示了怀疑,对方只称产品是“厂家直销的”。
家长担心“神器”影响孩子学习
这种“抄作业神器”,可以解案牍劳形,据说一度在学生群体中热销。有学生认为,现在早已是“打字时代”了,这种“写字机器人”可以应付老师的作业,很有必要。不过,也有学生认为,“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手写的知识记得牢。
对于这样一款“神器”,有家长也向南都记者表示了隐隐的担心。“这种神器可以模仿当事人的笔迹去抄写作业,而且字迹一模一样,连老师都分辨不出来。”家长称,很担心这种神器会影响到小孩的学习成绩。
对于这种能够模仿个人笔迹的“神器”,家长也担心,这种“神器”不仅会耽误到学生的学习,而且可能会被不法分子利用来进行犯罪,“因为模仿字迹会引起很多犯罪行为”。
网友担心“神器”被用来伪造笔迹 律师:伪造行为若属实,文件无效
对于伪造、仿造他人笔迹签署相关文件的行为,广东广信君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律师朱光辉向南都记者称,伪造、仿造他人字迹签署文件,经确认伪造、仿造行为属实,一般来说文件无效。
朱光辉称,相应伪造人、仿造人的法律责任需根据其行为目的、结果才能进一步判断其法律责任,比如在签订合同过程中,伪造他人签名,骗取他人财物,就涉嫌合同诈骗罪;或者在民事诉讼过程中,使用上述伪造的文件,还可能涉嫌伪造证据、虚假诉讼。
若伪造笔迹逃过鉴定 律师:被侵权人仍可追究伪造人责任
要确认笔迹是否伪造、仿造,这就涉及到笔迹鉴定。笔迹是一个人具有独特性的特征痕迹。司法中有一门“笔迹鉴定”的学问。通过对笔迹的检验可判明文件中的笔迹由多少个人所写,是否由某人所写,从而利用笔迹进行人身同一认定,证实文件的真伪。
根据网上的科普资料,用于司法的笔迹鉴定样本一般为平时样本,收集的样本材料中相同的字迹一般不少于3个。平时样本分为案前样本与案后样本。其中,案前样本是指被鉴定人在案件形成前所书写的笔迹,能更真实反映被鉴定人书写习惯。而案后样本是指案件发生后被鉴定人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书写的自然笔迹,案后样本存在被鉴定人故意伪装的情况。
现在许多司法鉴定机构能提供笔迹鉴定的服务,有专门的文书鉴定专家能对笔迹作出鉴定。公益律师、广东保典律师事务所律师廖建勋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笔迹鉴定在民事诉讼中属于鉴定意见,是法定证据的一种类型,在司法运用非常广泛,笔迹鉴定意见对于证明案件事实、查清案件有重大的意义。
不过,一些判例显示,笔迹鉴定并非“万能”。有些案例中,因存在技术原因,鉴定机构并不能给出鉴定结论。
南都记者浏览网上信息发现,此前有一档电视节目中,有选手用一个机械手臂装置模拟了评委的笔迹,“骗过”部分的专业鉴定师,迷惑率达50%。不过,据媒体报道,也有刑侦技术专家表示,类似真人签名和机器模仿签名的区分,对于专业鉴定者来说并不困难。
设若存在一种仿造技术非常高超的“写字机器人”真的可能骗过笔迹鉴定人员,而这份笔迹鉴定呈诸法庭成为有效文件,被侵权人应该如何做?律师人士表示,文件被鉴定有效的情况下,被侵权人仍可举证追究相应伪造人、仿造人责任。
采写:南都记者 陈杰生 实习生吴静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