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13 08:11:59来源:法律常识
学习内容:卷第五十一,汉纪四十三(公元125年—133年,共9年)
主要历史事件:
汉孝安皇帝病逝,阎氏外戚掌权
孙程等宦官诛灭阎氏外戚,拥立顺帝
立功宦官受封列侯,史称“十九侯”
忠臣虞诩受诬陷下狱
班勇率兵北击匈奴
名士樊英屡次谢绝入仕为官
驸马班始怒斩阴城公主,全家下狱处决
尚书左雄上书求选举贤能,于是全国举孝廉
顺帝加封乳母、外戚梁商,左雄反对
鲜卑进犯马城
【原文华译】
12 司隶校尉虞诩上任数月,上奏弹劾冯石、刘熹,将他们免职。又弹劾中常侍程璜、陈秉、孟生、李闰等,百官都感到不满,认为他太苛刻。三公联合弹劾他说:“虞诩在盛夏时节,逮捕大量无辜之人,他已经成为官吏人民的祸患。”
虞诩上书自辩说:“法律是社会秩序的堤防,刑罚是驾驭百姓的缰绳,如今州里说这事归郡里管,郡里说这事归县里管,相互推诿,百姓怨愤,诉状无门。而官场风气,又以苟且宽容为贤,以执法尽节为愚。臣所举发的人,罪名各有不同。三公担心自己被臣举发,所以诬陷于我。臣将追随史鱼而死,就算是尸谏吧!”
皇上于是没有降罪于虞诩。(史鱼,春秋时卫国大夫,老病将死之时,对他的儿子说:“我数次对国君说蘧伯玉贤德,但国君并不任用蘧伯玉;我说弥子瑕是不肖之人,国君也不将他撵走。身为人臣,不能进贤、退不肖,死后不应该在正堂治丧,你就把我的灵堂放在旁边小屋好了。”史鱼死后,国君问灵堂为什么不在正堂,他儿子就把父亲的话告诉国君。国君于是马上召见蘧伯玉,任以官职,斥退弥子瑕,将史鱼灵堂改设正堂,行礼完毕之后才离去。)
中常侍张防卖弄权势,帮人办事,收受贿赂。虞诩将他立案,多次请示法办,但奏书总是被压下,没有回音。虞诩不胜其忿,把自己捆了,到廷尉监狱报到,上奏说:“当初孝安皇帝任用樊丰,陷害皇室嫡统,几乎倾覆社稷。如今又有张防,玩弄权柄,国家之祸又将重至。臣不忍与张防同在朝堂,所以自己逮捕自己,向陛下汇报,请陛下不要让我再重蹈杨震覆辙!”
奏书递上去,张防向皇上哭述,虞诩被控诬陷,送去将作大匠左校属下做苦役。张防必欲置之于死地,两天之中,四次拷打,狱吏劝虞诩自杀。
虞诩说:“我宁愿被公开处斩!如果自杀,谁知道是非曲直呢?”
浮阳侯孙程、祝阿侯张贤相继求见皇上,孙程说:“陛下当初与臣等一起发动大事之时,非常痛恨奸臣,知道他们会倾覆国家。如今即位之后,自己也听信奸臣,那有什么资格非议先帝呢?司隶校尉虞诩为陛下尽忠,却被拘禁。中常侍张防贪赃枉法,证据确凿,反而陷害忠良。如今羽林星旁边出现客星,天象显示,宫中有奸臣,应该立即将张防逮捕下狱,以应天心。”
当时张防就站在皇帝身后,孙程呵斥说:“奸臣张防,何不下殿!”
张防不得已,退到东厢。孙程说:“请陛下立即逮捕张防,不要让他去找阿母求情!”(阿母,是皇帝的奶娘宋娥。)
皇帝问尚书们的意见。尚书贾朗一向与张防关系好,力证虞诩有罪。皇帝犹疑,对孙程说:“你们先出去,我考虑考虑。”
于是虞诩的儿子虞顗,带着门生一百多人,举着丧旗,在街上候着中常侍高梵的座车,叩头流血,陈述冤屈。高梵入宫向皇帝汇报。张防终于被控有罪,流放边疆。贾朗等六人或死或黜,即日赦免释放虞诩。孙程等又上书陈述虞诩有大功,语气激切,皇帝感悟,又征召虞诩,拜为议郎,又过了数日,擢升为尚书仆射。
虞诩上书举荐议郎南阳左雄说:“臣见方今公卿以下官员,大多是拱手沉默,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干,以包庇树恩为贤,以执法尽节为愚,以至于相互诫勉说:‘白壁不可为,包容多后福。’议郎左雄,有国家重臣的严谨操守,应该擢升到喉舌之官(比喻掌握机要,负责传达国君命令的重要官员),必有匡正辅佐之益。” 皇上于是拜左雄为尚书。
【学以致用】
01,到底是位置决定观念?还是一个人的人性本就如此?
孙程说:“陛下当初与臣等一起发动大事之时,非常痛恨奸臣,知道他们会倾覆国家。如今即位之后,自己也听信奸臣,那有什么资格非议先帝呢?
这就像一个人处在基层(员工)的时候说,如果我处在这个位置(老板)我会怎样怎样,可是,当有一天真的处在高位,创业当老板了,会不会像当年所想的原则去做事待人呢?
虽历经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这个“少年”或许是当年所梳理的原则,价值观
我们时常会忘记自己以前说过的话,忘记自己说出的承诺(跟什么时间点兑现没关系,跟心里是否重视有关系)
或许是“随口一说”而已, 但是,这种做法,是对自己不够“诚"
对于这一点,想起了一个人,新东方的俞敏洪老师
他在创业之前想了很多,也做了很多,创业之后很多做事行为,就是按照他原来所体悟出来的原则所做的,是榜样,是值得尊敬的企业家。
还有一点
或许跟位置有关
皇帝这个位置太重要了, 重要到让人不自觉的认为这是我(个人),不是本家族的,不是全天下的
汉顺帝在即位之前,也痛恨奸臣当道,也知道这个的危害性,
但是,轮到他坐中心位置的时候,他照样把宦官变成自己的心腹
心腹都是自己人,都是可以随时满足自己意愿、情绪、感觉的人,比如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都有人办好,而其他的大臣就会用条条框框来束缚
但是,人们常常忘记了一点
心腹,也会变成心腹之患
所以,代入一下自己,思考: 如果我遇到了这种情况,我会怎么做?
会不会因为位置的变化,而把自己最初的原则也改变了?
同时,这又牵扯到另外一个词语:忠诚
我们在推荐企业家导入股权激励机制的时候,这个机制里面有个至高的理念之一就是:
干掉最后一个忠诚于老板个人的人
这样看起来对老板个人不好,你看,谁会不喜欢忠诚的人呢?
但是,往深处想,这是对公司,对组织,对老板,甚至对忠诚之人最好的方式,为什么?
1,心思用在公司上,公司好了,老板一定好
2,老板一旦有了心腹,就有了分别之心,有了偏见。万一心腹成为心腹之患呢? 万一器重的人是个烂泥怎么样呢? 越看中的人,伤己最深,华为太子不也是这样,格力电器的董小姐就说了这样的感慨,我相信很多人有这样的经历,我本人今年也经历几次
3,一朝天子一朝臣,当你的公司做的很大,你到了要离开(比如退休)的时候,你忠诚的心腹会成为下一个领导人(也许是你的子女,也许是职业经理人)的心腹吗?他还能得到重用吗? 或许他的最好方式,也是一样退下或者离开
所以,忠诚于事,忠诚于手上工作的人,领导离不离开,他都会是公司需要倚重的人才
这也可以用《易经》里面的一句话来诠释:
君子事天
02,虞诩就是这样的人
前文笔记中有提到过他的故事, 看到这一段,他的遭遇,就跟过山车一样,生死只在偶然之间,也可以讲,大祸临头是必然的,一生平安是偶然的。
不仅是他,《资治通鉴》里的其他人物不都也是这样,最好的心态就是“暂时免祸”
暂时免祸,小心应对下一次灾祸的到来
一生平安,也得教育好下一代,免得下一代变得倒霉
有智慧的人,就能做到几代人都能幸免。
虞诩做法就是“事天”,不“事人”,他是忠诚于国家,忠诚于天道伦理及法则的人, 正因为这样,搞得身边的人,都因为他的存在而人人自危, 生怕他这种铁面无私的风格把自己给干倒了,所以,必然会得罪很多人
03,从个人的角度来讲,我是赞同他这种“君子事天,不事人”的做法, 你做好了自己的事情,别人发现了你的价值,自然会认同你,会与你交流,与你合作,交易
而“事人”,就是以维系人际关系,人情往来为行为方式,有人擅长,我不擅长这个
对于这一点,以前有句话叫:做事先做人
但是,从《易经》当中学到更高级一点的概念就是这个:君子事天
所谓的“事天”,就是了解天道(自然规律,比如天象、命格,....),地理,在加上人间道,比如中医思维,易理,心学、佛理 .....
最后一点,
虞诩说:“我宁愿被公开处斩!如果自杀,谁知道是非曲直呢?”
生活虽然不容易,但是活下来是幸运的,不要轻易让自己的身体损坏,尽量活得长久一点,不躺平,保持学习,所有的一切都会好的
如果你身处高位,有技术,活久一点,对国家有用, 比如汉成帝的老师,一受气就自杀,这是对学生,对国家不负责任
如果你不是身处高位,也活久一点,知识更多一点,智慧更高一点,可以匡正自己后代的教育。
就像虞诩一样,出来后,继续为国家举荐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