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13 08:43:11来源:法律常识
如今移动支付已成为交易付款的主要方式,支付密码成了保护市民个人财产的一道重要屏障。然而,因为支付密码泄露,导致资金被他人盗刷的情况也屡屡发生。
近日,义乌公安局刑侦大队成功侦破一起盗窃微信账户资金案件,犯罪嫌疑人接连作案172次,涉案金额累计达59万元之多。
一年多没查的账户出现问题
老王今年50多岁,经营着一家店铺。5月29日下午,准备给客户付款的时候,发现微信账户余额竟然少了6000多元钱。
对于账户余额,老王的印象比较深刻,但是由于年纪大不懂查询记录,等到晚上回家后,才跟儿子小王说了这个事情。小王查看转账记录后发现,29日上午10点有一笔金额为6850元的钱,通过扫码转到张某的账户。
张某是老王的安徽老乡,每天都会向老王借手机打电话,当天上午也不例外,正是微信转账时间段。
老王越想越不对劲,让小王查一下以前的转账记录,这一查让老王吓一跳,转给张某的钱累计达50多万元。因事情过于严重,对方还是自己老乡,老王还是想亲自验证清楚再做打算。
第二天中午12点左右,张某又来借手机,老王还是把手机借张某。等手机拿回来后,发现微信里又被他转走2550元。事情已经完全清楚,在儿子的建议下,老王来到福田派出所报了案。
通过侦查,民警成功将张某抓获归案,同时查获作案工具——“收款二维码”一张。
现代版“农夫与蛇”
张某和老王同是老乡,加之生意往来就熟络起来。去年5月,张某到老王店里借钱买点东西,老王二话没说就给张某扫码转账。由于老王的密码过于简单,在转账的时候被张某一看就记在了脑子里。
因为手头拮据,张某便打起了老王的“主意”。去年5月,张某来到老王店里,假装借手机打个电话。老王的手机包月有固定免费通话,“二话没说”就把手机借给张某。
张某一边假装打电话一边走到角落,趁老王不注意,快速通过扫码支付盗走老王微信账户上3465元钱,然后马上把消费记录删除,再假装打完电话,把手机还给老王。
“第一次偷的金额记得这么清楚,是因为当时害怕事情败露,连续二十多天没有睡好觉。”面对即将到来的法律制裁,张某后悔不已。
据张某供述,因为盗窃多日后没有被发现,自己胆子也就大了起来。之后,张某隔三差五就向老王“借”一次手机,有时候一天甚至“借”两次,而每次都会偷偷转账盗窃,少则一二千,多则五六千。
再后来,张某还特意打印了一张纸质的收款码,小小的,便于扫码,让自己的盗窃动作更加隐蔽、快捷。
没想到,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老王账户被盗资金近60万元,而这些钱都被张某挥霍殆尽。目前,张某因涉嫌盗窃罪,已被警方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转自:义乌交警
来源: 义乌交通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