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15 13:52:37来源:法律常识
“清官难断家务事”,这不仅是一句简单的民间俗语,也是一道寓意深刻的司法命题。在鞍山市立山区人民法院诉调对接中心,调解员通过咨询解答、诉讼引导、心理疏导、矛盾化解等方式,为当事人提供全方位的法律服务。以“集约管理、多元解纷、诉调对接、分调裁审”为支撑,立山区法院诉调对接中心大力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这两个“一站式”建设,实现了案件繁简分流、轻重分离、快慢分道,先后被授予“集体二等功”“全省法院‘调解年’活动先进集体”“省指导人民调解工作先进集体”“集体三等功”等荣誉,被鞍山市委确定为“鞍山市诉调对接工作示范基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实践基地”以及“为民服务解难题的学习窗口”。今年1月,被最高人民法院评为“全国法院先进集体”。
自2012年4月被最高院确定为我省唯一的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机制改革试点法院以来,立山区法院设立了建制完整、功能完备、多方联动的诉调对接中心。在诉讼服务中心设置多元解纷专区,聘请5位具有丰富调解经验的退休社区书记、退休法官等作为驻院专职调解员,并根据他们的特长和优势分别设立“金融借贷纠纷调解室”“家事邻里纠纷调解室”“物业服务纠纷调解室”“劳务纠纷调解室”,开展驻院专项调解工作。同时,建立了特邀调解员名册制度,聘请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陪审员、专家学者、律师等为特邀调解员,并与7个街道司法所全面对接,聘请其工作人员为特邀调解员,实现司法调解与人民调解在法院内零距离衔接。
2018年8月7日,鞍山市委政法委在立山区法院召开全市诉调对接工作现场会,并将立山区法院命名为“鞍山市诉调对接工作示范基地”。立山区法院诉调对接中心结合工作实际,发挥诉讼服务中心作用,将其打造成纠纷疏导“立交桥”、审前调解“过滤器”、综合服务“大平台”。
几年来,驻法院人民调解员与特邀调解员及特邀调解组织共调解案件3400余件,占全院民商事案件调解案件总数的30%以上。
立足尊重群众差异化的司法需求,诉调对接中心与立案一庭、速裁庭合署办公,采用“5合1”模式,即诉前调解、司法确认、快速裁决、诉中调解、立案流转五项工作内容在一个平台上高效运转。将辖区内所有物业服务合同纠纷、婚姻家庭纠纷、继承纠纷、金融借贷纠纷(标的额10万元以下)、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分流至速裁庭。对于不超过10万元标的额的案件,除分流到速裁庭以外,一律按照简易程序立案,要求业务庭快速办理,达到简案快审、繁案精审、类案专审的目的。
诉调对接中心通过打造繁简分流大格局,不断深化“分调裁审”改革,将分类甄别、引导分流、对接化解、案件流转、部门协作等具体工作都作了细化分工,全面提高审判质效。速裁庭配有6名员额法官,几年来分流案件7000余件,办结6950件,占全院民商事案件总数的60%以上,调解、撤诉案件共计3823件,占全院民事调撤案件总数的55%以上,平均审理时限仅为14天。
立山区法院立足“诉调对接”这一着力点,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建立统一的运作平台,对接覆盖全区18个行政部门,涵盖9个行业调解委员会,并与律协、消协、保协和各个街道司法所组成了联调网络,创建了常规案件自行调解、疑难案件专业调解、复杂案件多方调解的多元纠纷化解模式,形成“党委领导、政府支持、法院主导、社会参与、多元化解、共促和谐”的工作格局。
2018年初,诉调对接中心牵手区综治中心组建“核心节点”,纠纷“触发”立即“点亮”所有相关联调单位,立体联调网络“辐射”全区。在一起涉拖欠农民工劳动报酬的系列案中,48名农民工因追索劳动报酬未果到多部门投诉,立山区法院受理案件后立即启动与信访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及劳动纠纷调解委员会联调预案,一周内便为农民工追索回拖欠工资,圆满解决了案件。
按照省高级人民法院“一化两中心”建设的工作部署,立山区法院诉讼服务中心于2019年年底完成升级改建,从原有的640平方米扩建至2000平方米,包含了多元解纷区等十一项功能区域,为群众提供“一站式”便捷高效诉讼服务。新增设的“智慧法院”服务区,运用二维码、物联网等信息处理技术,为当事人提供了自助服务终端设备。
今年2月12日,在一起合同纠纷案件中,在国外工作的当事人因国内疫情暴发无法回国应诉,承办法官通过“云平台”,用时不到一小时就完成了这次“云调解”,在“云端”守护了公平正义,彰显了司法温度。疫情防控期间,诉调对接中心共接听群众来电200余条,网上立案82件,网上调解23件。
挖潜团队能量值、提升事务简约值、促进质效活力值、激发合力最大值,立山区法院诉调对接中心运用“加减乘除”法则,积极打造多角度、深层次、全覆盖的化解矛盾网络体系,将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引向深入,为司法便民、利民、为民再添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