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16 22:16:18来源:法律常识
来源:法治周末报
转自:法治日报
特别提示:凡本号注明“来源”或“转自”的作品均转载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所分享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本号观点
作家郑渊洁 受访者供图
“在维权成功的那些案例中,我从未向对方要过一分钱。同时,我也愿意给对方改正错误的机会。”郑渊洁说,“但对那些‘顽固分子’,他们越‘抵抗’,我越斗志昂扬。”
在许多律师的眼中,委托人郑渊洁与众不同。
倒不是因为这位“童话大王”声名在外,拥有难以计数的读者。而是身为作家的郑渊洁,对商标法等多部法律的熟悉程度,让律师们感到“震惊”。
一年多前,北京勇者律师事务所律师王小艳开始代理郑渊洁的部分商标维权案件。在她看来,“代理郑老师的案子,压力是比较大的,但另一方面,沟通起来也更顺畅。”
王小艳告诉记者,知识产权包括商标领域的法律规定,往往专业性很强,但面对委托人郑渊洁,她只需说出是商标法中的多少条,对方就能明白所指,之后开启“无障碍沟通”。
“从商标领域的相关法规,到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发文,再到一些典型的判例,甚至是法官们总结的裁判要旨,他几乎都在第一时间关注到了。”王小艳说。同时,在沟通过程中,郑渊洁又给她“很客气”的印象:“他总是说,他自己的看法供我们参考,以律师这边的专业意见为准。”
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王小艳意识到,那种不断学习新知的姿态,应该是“童话大王”性格特质的体现。“他觉得这件事很重要,就会深入地进行学习。当然,这种学习深度,与一般人对相关领域的‘了解’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事实上,郑渊洁本人也曾说过,自己对商标法的熟悉,几乎达到倒背如流的程度。只不过,他并未觉得这有多么光彩,而是觉得十分无奈。
郑渊洁的商标维权之路始于2001年。困扰着他的争议商标,几乎都是他笔下知名儿童文学作品中的角色,如“皮皮鲁”“鲁西西”“舒克”“贝塔”等。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郑渊洁多次将这些角色比作自己的孩子。曾经,在得知一家卤味店注册了“卤西西”商标时,他直言,自己“下不了嘴”。
2007年,郑渊洁针对“卤西西”商标启动维权。直到2021年,他终于取得了胜利——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作出终审判决,“卤西西”商标被判无效。
这起案件也是郑渊洁首个收到判决结果的谐音侵权案,他认为“具有里程碑意义”。
不过,身为知名童话作家,郑渊洁的商标维权“战绩”却并不出彩:20年里,672个商标,成功维权的总共只有16个。他告诉记者,自己平均每“拿下”一个争议商标要花6年时间,耗费约9万元。
曾有一个争议商标的所有者在得知郑渊洁的维权经历后,向他开价50万元,称:“你把这个商标买回去不就可以了吗?反正你要是走程序,没有六七年也出不了结果。而这六七年里,商标还是我的。”
除了态度强硬者,也有“服软”的。郑渊洁告诉记者,有一家公司在得知他维权后,千方百计找来道歉,“现在已经在谈合作了”。
“在维权成功的那些案例中,我从未向对方要过一分钱。同时,我也愿意给对方改正错误的机会。”郑渊洁说,“但对那些‘顽固分子’,他们越‘抵抗’,我越斗志昂扬。”
郑渊洁笑称,自己是“被童话耽误的法律工作者”。在维权过程中,这位童话作家与许多律师朋友惺惺相惜,著名律师田文昌就是其中之一。后者在一篇名为《童话是另一种力量》的文章中写道:郑渊洁“童话中的人物如他本人一样,都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谈及为何多年来执着地开展商标维权,郑渊洁也将原因归结于自己的性格。“有正义感,嫉恶如仇”,他说。
而在包括出版社工作人员在内的许多合作伙伴眼中,郑渊洁的细致、严谨也是出了名的。以《童话大王》杂志为例,他不仅承担着杂志全部内容的写作,也会对插图、排版等方面提出意见,甚至具体到字号的大小。
郑渊洁还透露,自己经常给商标代理公司打电话咨询,为的就是掌握更多商标注册、维权的情况。“许多人找代理公司都是图省事儿,但我觉得,很多事还是要靠自己钻研。这就像减肥一样,自己摸索出来的办法,往往更有用。”
采访接近尾声时,记者问郑渊洁:“既然维权过程这样不顺利,你是否想过,要为自己的商标维权设置一个期限?”
电话那头,瞬间的沉默后,传来这样的回答:“我会继续维权,直到离开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