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25 21:19:11来源:法律常识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图为《布宁诗文选》。 资料图片
伊万·布宁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俄罗斯作家。俄罗斯总统普京曾评价称:“他的作品充满了对人生价值、对每个人生活中的艰难选择以及对20世纪时代转折中俄罗斯的命运、俄罗斯人民所经受考验的深邃思考。”
不断努力实现文学梦想
1870年,布宁出生于一个家道中落的贵族家庭。他的童年在俄罗斯中部的乡村度过,最典型的俄罗斯风光:森林、湖泊、草地,深深印刻在布宁记忆中。短短4年多的田园生活,却令他一生难忘。
布宁的母亲酷爱普希金诗歌和俄罗斯民间传说,全家人经常大声朗读普希金的诗句。耳濡目染,他很小就展现出惊人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文学创作才能,能流利背诵普希金的许多作品。8岁时,他写下人生中第一首诗。
11岁,布宁进入叶列茨男子贵族中学学习,刻板的学校教育令他十分痛苦,因家中贫穷拖欠学费,小布宁被学校开除。辍学反而令他解脱,在已大学毕业、比他年长13岁的大哥尤里辅导下,布宁修完全部中学课程。尤里具有良好的文学修养,后来成为文学家与教育家。在哥哥的培养下,布宁迅速成长。他没有放弃文学实践,17岁时在诗歌创作上有所突破,连续在《祖国报》上发表两篇诗作。
布宁在18岁时决定离开破败的庄园,走入社会这所大学。当时寂寂无闻的他,仅靠文学创作难以养活自己。他为此辗转于奥廖尔、哈里科夫、波尔塔瓦等地,以统计员、图书管理员、记者等工作糊口,同时坚持着自己的文学梦想。20岁时,他在奥廖尔出版第一部诗集,终于正式进入文坛。
年轻的作家知道自己需要更大的舞台。1895年,布宁来到圣彼得堡,进入首都的文学圈。他结识了文坛巨擘契诃夫、托尔斯泰、布留索夫等人,并开始专职从事文学创作与翻译。布宁与年长10岁的契诃夫相当投缘,成为他家里的常客,契诃夫可谓布宁的伯乐。契诃夫的朋友、导演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回忆道:“没有一个人能做到像布宁那样和契诃夫无拘无束地开玩笑。契诃夫不善交际,但他曾说过,自己每天最开心的事就是见到布宁,与其谈话聊天。”
与此同时,布宁的创作也日益精进,随着《在露天下》《落叶》两部诗集的相继出版,布宁逐渐确立自己在俄罗斯文坛的独特地位。不仅如此,他还加强外语学习,自学英语、法语和波兰语。1896年,他翻译了美国浪漫主义诗人朗费罗的叙事长诗《海华沙之歌》,被誉为当时遵循俄罗斯翻译传统的最好译作。
1903年,契诃夫为布宁参选俄国科学院普希金文学奖写了推荐信。凭借《落叶》诗集及其翻译力作,布宁获得当年的俄罗斯文学界最高奖普希金奖。1909年,布宁又因自己文集第三卷和所翻译的拜伦诗作《该隐》再度荣获普希金奖。高尔基曾经这样评价布宁:“俄罗斯文学中如果没有布宁,它将黯然失色,它将失去彩虹般耀眼的光辉,失去一个孤独漂泊的灵魂的光辉。”
植根祖国开展现实主义创作
布宁的早期作品具有古典主义风格,被公认为风景诗人。自幼接触的奥廖尔等俄罗斯中部田园与自然风光成为他创作的灵感来源。正如苏联著名诗人特瓦尔多夫斯基所言,“这片土地被布宁所感知并吸收,而童年与青少年时期留下的印象影响其一生”。
布宁以诗闻名,其诗自然状物抒情,继承了普希金与莱蒙托夫的风格,文笔清新质朴,语言凝练生动,风景描写充盈着诗情画意。《落叶》是布宁第一次获得普希金奖的诗集中的代表作,描写俄罗斯大自然咏叹秋天。诗中写道:“森林犹如一座彩楼,有浅紫,有金黄,有大红,五色缤纷,喜气洋洋,矗立在空廓的草地上……九月在松林中打旋,这里那里掀去它的顶,又以松针铺盖小径;等到夜间来一场霜冻,再融化,万象便没了生机……”诗文灵动细腻,一改当时其他诗作中对秋天的空泛赞颂和悲秋基调。布宁的诗歌不仅独具生动描绘俄罗斯自然美景的妙笔,而且能够启发读者以另一种视角看待周遭世界。当时的俄罗斯文学圈充分肯定其诗歌创作,如高尔基所赞:“真是一些好诗!新颖,响亮,有一种儿童般纯洁的东西,也有一种对大自然敏锐的嗅觉。”
中篇小说《乡村》是布宁的早期代表作,创作于1909年至1910年。小说通过农奴后代季洪与库奇马兄弟的生活经历,展现战争后俄国农村凋敝落后的真实情境。兄弟二人曾一起做小贩,但因生活理想不同而分道扬镳。最后哥哥季洪发财买下破落的贵族庄园,弟弟库奇马在梦想破灭后落魄回乡,帮哥哥管理庄园。小说通过他们的见闻与感受,展现了农奴制废除后,宗法制农村在资本主义势力冲击下迅速衰败,广大农民陷入深重苦难的现实。高尔基读过书后评价称“还没有一个人这样真实地描绘过俄国的农村”。
布宁在法国期间仍以母语写作,他的作品在法国出版后,给欧洲文坛带来一股新鲜空气。法国一家文学杂志评论他作品中的一些故事“可与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的表现力相媲美”。到法国3年后,1923年,布宁便由法国著名文学家罗曼·罗兰提名诺贝尔文学奖,此后又经5次提名。1933年,布宁在20多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成功摘得桂冠。其间,他最重要的作品是于1927年着手创作、1933年完成的长篇自传体小说《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这部小说以一个普通人的际遇反映动荡的时代,写作手法与技巧是成熟、成功的。无论身处何地,布宁的作品始终植根于自己的故乡,具有连接俄罗斯本土文学与侨民文学的重要意义。
2004年,一些俄罗斯学者与公众人物成立了布宁文学奖,旨在表彰用俄语进行创作、对俄罗斯文学作出巨大贡献的作者。去年,许多展览、创作晚会、作品朗诵比赛、音乐会等形式的布宁诞辰150周年纪念活动陆续举行。2020年9月,在布宁的出生地沃洛涅日市,筹备了30多年的布宁故居博物馆建成开放。内部陈设根据其同时代人的回忆与记述精心修葺,许多展品是从全世界收集而来的原件,包括布宁与友人的通信、私人照片、日记等。展览也采用现代手段让观众全方位了解作家一生的文学创作,比如观众可以通过电子触摸屏观看布宁最初发表的作品原稿、海外生活的记录,以及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高光时刻。正如时任俄罗斯出版与大众传媒署署长谢斯拉文斯基在布宁故居博物馆致辞时所言:“伊万·布宁的名字对于俄罗斯文学与文化都是极其珍贵的……其个人命运、履历都如一滴水般折射出20世纪大时代的沧桑变幻。”
《 人民日报 》( 2021年12月19日 0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