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25 22:41:09来源:法律常识
缝合基本原则与技巧
缝合的操作,除了强调常规的缝针应垂直于所缝合的平面等原则外,缝合中最关键的要点是应利用旋腕的动作,即缝合的动作和切开的动作相反,要求肩关节和肘关节都放松,依靠肱二头肌的力量使手腕旋转,手掌由旋前位变为掌心向上位,肘部靠近身体能够增加缝合时的稳定力量;有了旋腕的基本动作,不仅有利于缝针垂直于组织平面,而且能够提高缝合过程中的穿透力量,并保证沿缝针的弧度顺利缝合和拔针。
还有一个容易让人忽略但很有用的技巧,就是要时刻提醒自己持针器的针柄应该总是平行于所缝合的切口,这样才能容易做到旋腕的动作,并在切口缝合两侧保持相同的组织厚度,保证缝合时针距和边距相等。
关于持针器的用法,主要分两种,一是手指法(指扣式);二是掌握法(把抓式)。这两种方法不能说孰优孰劣,每个外科医生都有自己习惯的操作方式。有些外科医生并不知道两种方法的利弊,或者简单地认为不熟练的外科医生应用手指法,而熟练的外科医生一般用掌握法。其实,这两种方法各有利弊。前面讲过,缝合最基本的操作是旋腕,手指法由于有三个手指套入持针器环内,凭借手指的协助,可以更好地体现旋腕的动作,尤其在缝合弧度较大的组织平面上更实用,但手指法因为缺少手掌握持的力量,术者会感觉缝合的力量不足;另外,因为有手指的套入,持针器的应用显得不够灵活实际上手指法主要的弊端是缝合的角度,更确切说是缝入的角度(即持针器柄接近缝合组织的角度)不够或者受限:右手是优势手的外科医生习惯的缝合方向是从上到下、从右到左缝合(基本是朝向术者左脚的方向,这和其他运动如打网球一样,右手的动作总是朝向自己的左脚);如果在某些时候采取少见的缝合方向,如从术者的下方缝入到上方,这时候采用手指法较难顺利实行再如在深部缝合组织时,在手指套入的情况下很难遵守缝合时持针器柄平行于缝合组织及缝合针垂直于缝合平面的原则,而掌握法不会受到上述限制。实际上,这也正是掌握法的优点,缝入的角度更自由,缝合更灵活,但掌握法的缺点是虽然缝合的力量很大,但由于没有手指的协助,旋腕的角度不够,导致缝合的距离和深度有时反而不足。所以说这两种方法各有利弊。
针对上述两种持针器的使用方法,有两种改进的持针器握持方法。一种是手指法的改进,手指法是拇指套入上环,无名指套入下环,改进的方法是只是无名指套入下环,而拇指并不套入上环,而像掌握法那样拇指放在上环的前方,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缝入角度的问题,更接近于掌握法,而且凭借无名指的作用,保持了很好的旋腕力量,上方的拇指还可以随时伸入上环内协助松钳。另一种方法是在应用掌握法把持持针器的过程中,在比较熟练的情况下,术者应学会不要只是整只手紧握着持针器,只凭借手腕的力量来操控持针器,而是要让持针器在自己的手心中,在手指的作用下,持针器的柄可以在手心和手指间自由的旋转,以弥补掌握法中只凭手腕力量旋转的不足,也就是说,在掌握法中加入了手指法的优点和作用。再进一步,甚至可以用持针器的单柄进行缝合,更增加缝合的灵活性。
反缝和拔针。在某些特定手术空间术野中,在正常缝合很难实施的情况下,要求术者反针缝合(正常情况下,应尽量少用反向缝合)。一般年资较高的医师都能掌握反针缝合,但反针缝合也有一定的细节和技巧可以注意。在通常情况下,采用掌握法反针缝合,术者的拇指是向上的,这种情况下受腕关节生理旋转角度的限制,反向缝合时腕部及前臂最多旋转180度;但是如果术者在反向缝合开始的时候把拇指向下掌握持针器,腕部可接近旋转360度缝合,这样就会加大反向缝合的力度和旋腕的力量。
关于拔针,大家都知道要顺着缝合针的弧度拔针,有个细节再强调一下。缝合的时候要手心向下(正缝),凭借旋腕的力量垂直缝入组织,注意拔针的时候要再次做缝合的动作,即再次手心向下顺着针的弧度把针拔出,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不撕裂组织。如果拔针的时候不再次做手心向下的旋腕动作,而是顺着缝合的动作持续手心向上拔针,这时候已经没有多少旋腕的余地了,所以很难做到顺着针的弧度拔针,也可能会撕裂组织。
缝合手法大盘点
单纯缝合
➤ 单纯间断缝合
要点:最为常用的缝合方法,针穿过皮肤,穿过表皮和真皮,经皮下组织跨切口至对侧皮肤出针,每缝一针单独打结。
适用:一般用于皮肤、皮下组织、肌肉、筋膜、腹膜等多种组织的缝合,尤其适用于感染创口或有感染可能伤口的缝合,便于及时拆线、引流,不影响邻近缝线。优点:操作简单迅速,缝合时可根据不同创缘的情况调整缝线的张力,对创缘的血液循环影响较小。术后个别缝线断裂不影响其他缝线。
缺点:缝合时间较长,缝线耗费较多;可能组织对合不齐。
➤ 单纯连续缝合
要点:在切口一端缝第一针后打结,继而连续缝合整个创口,结束前的一针,将重线尾拉出留在对侧,形成双线与重线尾打结。
适用:常用于具有弹性、张力较小的创口,如皮下组织、筋膜、胸膜、腹膜的关闭缝合。优点:缝合严密、张力均等、快速省时。
缺点:一处断裂,整个创口都会崩开。
➤ 连续锁边缝合
要点:又称毛毯式缝合,缝合过程中每次将线交错固定,形成「锁边」的效果。
适用:常用于胃肠道吻合时后壁全层缝合、胃肠道断端的关闭,整张游离植皮的边缘缝合、全子宫切除阴道残端的缝合等。
优点:闭合、止血效果好,对合更整齐、严密。
缺点:相对比较耗时。
➤ 8字缝合
要点:又称双间断缝合,由两个相连的间断缝合组成,缝合线在组织的深面或浅面交叉,打结后形似阿拉伯数字「8」。
适用:常用于肌腱、韧带的缝合或较大血管的缝扎止血。
优点:缝扎牢靠,不易滑脱。
缺点:操作繁琐。
➤ 皮内缝合
要点:从切口的一端进针,然后交替经过两侧切口边缘的皮内穿过,一直缝到切口的另一端穿出,最后抽紧,两端可作蝴蝶结或纱布小球垫。
适用:常用于外露皮肤切口的缝合,如颜面、颈部手术切口等。
优点:皮肤表面不留缝线、切口瘢痕小而整齐。
缺点:切口张力大则不适用此法。
➤ 减张缝合
要点:采用粗丝线或钢丝线,于切口一侧缘距切缘2cm 处皮肤进针,达腹直肌后鞘与腹膜之间出针。跨过切口,再于对侧同层次进针,达对侧皮肤相应对称点出针。为避免缝线割裂皮肤,在结扎前缝线上需上一套管作为垫护。
适用:对于缝合处组织张力大,全身情况较差时,为防止切口裂开可采用此法,主要用于腹壁切口的减张。
优点:减少切口张力,避免术后可能发生裂开。
缺点:损伤皮肤。
➤ 贯穿缝扎
要点:将钳夹组织的血管钳平放,从血管钳深面的组织穿过缝线,依次绕进进针点两侧的组织后收紧结扎。
适用:钳夹组织较多,单纯结扎困难或缝线滑脱导致严重并发症的组织结扎,如脾蒂的缝合结扎。
优点:缝扎牢靠,不易滑脱,止血彻底。
外翻缝合
缝合后切口外翻,内面光滑,常用于血管吻合、腹膜缝合、减张缝合等,有时亦用于松弛皮肤的缝合,防止皮缘内卷,影响愈合,具体如下:
➤ 间断垂直褥式外翻缝合
要点:是一种张力缝合,总结为「远进远出,近进近出」。距切缘5mm处进针,穿过表皮和真皮,经皮下组织跨切口至对侧于距切缘5mm的对称点穿出。接着再从出针侧距切缘1~2mm处进针,对侧距切缘1~2mm处穿出皮肤,由4个进、出针点连接的平面应与切口垂直,结扎使两侧皮缘外翻。
适用:阴囊、腋窝、腹股沟、颈部等较松弛的皮肤。
优点:具有较强的抗张力强度,对创缘的血液供应影响较小。
➤ 间断水平褥式外翻缝合
要点:距切缘2~3mm处皮肤进针,穿过表皮和真皮,经皮下组织跨切口至对侧相应部位穿出。然后缝线与切口平行向前约8mm,再进针,穿过皮肤,跨越切口至对侧相应部位穿出,最后与另一端缝线打结。
适用:血管破裂孔的修补、血管吻合渗漏处的补针加固。
优点:操作速度快,节省缝线,具有一定的抗张力条件,在缝线上放置胶管可增加抗张力强度。
内翻缝合
缝线不穿透粘膜,穿行于浆肌层和粘膜层之间,使创缘部分组织内翻,外表面保持光滑,对合良好,减少粘连,常用于胃肠道和膀胱的吻合。
缝合后浆膜层紧密对合,有利于伤口粘连愈合,愈合后伤口表面光滑又减少了与邻近组织的粘连,防止因黏膜外翻所致的伤口不愈合或胃肠液、尿液外漏。
➤ 间断垂直褥式内翻缝合(Lembert缝合法)
特点:缝线穿行方向与切缘垂直,缝线不穿透肠壁黏膜
要点:距一侧切缘4~5mm处浆膜层进针,缝线经经浆肌层与黏膜层之间,自同侧浆膜层距切缘2mm处出针。跨越吻合口于对侧距切缘2mm处浆膜层进针,经浆肌层与黏膜层之间,自距切缘4~5mm处的浆膜层出针,打结后,吻合口肠壁内翻包埋。
适用:胃肠道手术最常用的浆肌层内翻缝合法,可在胃肠道全层吻合后加固吻合口、减少吻合口张力。
➤ 间断水平褥式内翻缝合(Halsted缝合)
要点:缝合方法类似Connells缝合,缝合仅穿过浆肌层而不是全层,缝线穿行于浆肌层与黏膜层之间,缝一针打一个结。
适用:可用于胃肠道前后壁浆肌层的吻合。
➤ 连续全层水平褥式内翻缝合(Connells缝合法)
要点:开始第一针作肠壁全层单纯缝合,即从一侧浆膜面进针穿过全层,再从对侧粘膜面进针浆膜面出针。打结之后,距线结3~4mm的一侧浆膜面穿过肠壁全层,再从同侧肠壁黏膜面进针,浆膜面出针。缝线达对侧肠壁,同法进针和出针,收紧缝线使切缘内翻。注意同侧进、出针点距切缘2mm,进、出针点连线应与切缘平行。
适用:多用于胃肠前壁全层缝合、子宫壁的缝合。
➤ 连续浆肌层水平褥式内翻缝合(Cushing缝合法)
要点:缝合方法类似Connells缝合,只是缝合层次不同,这种方法仅穿过浆肌层而不是全层,具体见鉴别图。
适用:可用于胃肠道前后壁浆肌层的吻合。
➤ 荷包缝合
要点:是小范围内的内翻缝合,在拟包埋部位为圆心行浆肌层环形连续缝合一周,结扎后中心内翻包埋,表面光滑,利于愈合,减少粘连。
适用:常用于阑尾残端的包埋、空腔脏器造瘘管的固定、胃肠壁小伤口或穿刺针眼的封闭、空腔脏器造瘘管的固定等。
不同情况下有不同的缝合方式,平时应注重基础操作技巧的培训积累。在外科医生各种操作技巧的培训中,高质量的手术观摩尤为重要,多功能的手术示教系统可令培训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