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23 22:28:34来源:法律常识
引言
改革开放的深圳在呐喊:“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在千头万绪的工作面前,“时间管理”这个概念应运而生。
但是,类似“你要做好时间管理呀”的说教,给笔者的感觉是“正确的废话”——谁不知道时间的重要性?可什么是时间管理?怎样才能做好时间管理?
时间管理的本质
笔者认为,时间管理的本质,就是分清手上各项事务的轻重缓急,并据此安排优先劣后顺序。事务按轻重缓急可细分为四大类别:重要又紧迫、重要但不紧迫、紧迫但不重要、不重要不紧迫。
私以为,我们要将精力重点投向第二类别,即“重要但不紧迫”的事情。重点处理这类事情,能从根本上提高我们的办案质量甚至自身执业能力。反之,若拖着不处理这类事情,那我们可能得天天应对重要又紧迫的事情了。
为什么这样说呢?
笔者认为,律师手上根本没那么多“重要又紧迫”的事情。如果有很多的话,那只能说明我们做事没预留好提前量,而是习惯将重要的事情拖到最后一刻。
既然要重点处理“重要但不紧迫”的事情,那么,什么才是这类事情呢?
庭前准备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我们接受原告委托后的初期,往往会投入大量精力研判案情、撰写起诉材料、代理立案,但随后,就是“漫长的”等待开庭的时间,直到法院提前1-3个月寄送开庭传票。
为了应对庭审,我们得做好充分的庭前准备呀!检索熟悉主审法官和对手律师的学术文章、往期判决、庭审录像,复习我方证据材料,检查落实我方所有诉请的请求权基础,预判对方可能的答辩要点和我方相应的反驳思路……
对于稍微复杂一点的案件,不完整花上几天时间是很难做好准备的。而且,我们还得考虑到,代理的存量案件不止这一起、服务的当事人不止这一家、旧业务可能出现新情况、潜在客户可能上门洽谈委托……
所以,如果我们仅提前三天做庭前准备,那就是被动地将事情拖入“重要又紧迫”的范畴内,我们是时间的奴隶;只有提前半个月以上启动庭前准备,我们才是主动地将事情置入“重要但不紧迫”的范畴里,我们才是时间的主人。
主动学习也是一个典型例子。
律师是一个需要终身学习的职业。我们需要提高合同撰写/审查水平、项目风险识别水平、诉讼策略制定水平、与办案机关沟通水平、项目组协作水平、办公软件操作水平……我们既需要在办案实操中学习,也需要通过读书、参训等方式主动学习。
学习,就是一项“重要但不紧迫”的事情。
学什么、何时学,我们得心里有数,并持续投入。否则时间就如白驹过隙,但亟需提高的领域却不见起色。
笔者也在主动学习。
笔者深感案例检索对提高办案水平的作用,今年以来已参加多场相关培训、阅读多份检索指南。不过,正所谓“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笔者近期在办理民事、商事、刑事等案件的过程中,通过高频运用新习得的检索技术,又对案例检索有了新体会、新思考、新疑惑。
等笔者缓过年底繁忙期后,必须再度通过参训、阅读的方式,研习案例检索技术。
心中有根弦,做事才有谱,才能不断地做“重要但不紧迫”的事情。
一定要勤奋
律师做好时间管理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投入充分的时间工作。
否则,业务少就上班摸鱼或宅在家里,既不深度办案,又不积极展业,那还谈何“时间管理”呢?毕竟时间都已富余到无需管理的程度了。
笔者认为,律师是不可能无事可做的,如真的“无所事事”,那必定是一种主观选择,而非客观所迫。
对于起步阶段的青年律师,大标的、高端案由、高收费的案件承接不到,难道小标的、常见案由、亲民价格的案件也承接不到吗?不可能吧。
律师费仅一万元的案件也可能有值得深挖的地方,能给我们带来金钱以外的巨大收获。比如,一起劳动争议案件可能涉及高温补贴、加班费计算、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合同成立要件、法定工作时长等诸多法律问题,但争议标的额可能只是差额工资十多万元,律师费可能连一万元都不到。
只要我们用心做好小案件,愿意将与律师费不成正比的时间投入办案,琢磨案情筛选证据、全面细致检索参考案例、撰写详实的诉讼文书,那小案也能办成精品、办成铁案、办成大片。在这个过程中,自己的能力得到锻炼、口碑得到树立、信心得到巩固、气场得到加持,形成良性循环。如果仍有时间,还可以通过撰文公开发表的方式做内容营销,在同行和客户内心建立初步信任。
相反,如果我们一直觉得自己接的都是小案子、服务的都是小客户,从而按照“及格就好”“60分就行”的标准要求自己,这样自然不会投入太多时间办案,那一周有效工作仅两三天,每天有效工作仅三四个小时,也就不奇怪了。
不投入充分的时间,提升执业水平就是一句空话。
这里进一步探讨,如果我们能做到朝九晚六地工作,那清醒时间的大部分都已被工作占据,还能如何挖掘时间潜力呢?
笔者认为,向早上要时间是一条出路。每天早工作一个小时,能为执业赢得更多主动。早起的需求,还可以倒逼我们早睡。
我辈众多夜猫子法律人,能否为业务创收的梦想、法治事业的信念,做到每天11点关灯?甚至10点半关灯?
用好团队的力量
个人的智慧往往是有限的,时间也常捉襟见肘,团队的价值由此体现。
青年律师独立执业初期,业务数量、稳定程度、创收规模等一般不足以支撑招聘律师助理的成本,或者说这时很难最大化律师助理的杠杆价值。这种情况下,对于复杂、费时的个案物色合适的同事,并通过分配律师费组建项目组,是不错的办法。
青年律师在与同行合作的过程中,磨合、筛选出能够互相依靠、学习的少数队友,进而组建出更加紧密合作的律师团队,是一大幸事。
当然,随着业务增长,青年律师最终大概率甚至必然招聘律师助理。
笔者从一枚小小律师助理摸爬滚打过来,深知其中艰辛。踏出校园投身律界的年轻法律人,所期望的、与同学攀比的,无非是更体面的起薪、更高端的项目经验、更负责且nice的带教律师,以及更有逼格的团建。
写在最后
笔者总结:分清事务轻重缓急是时间管理的本质,勤奋工作是时间管理的前提,团队协作是放大时间倍数的杠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