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23 23:08:31来源:法律常识
按重要性,由大到小,依次排序:
1、你方(原告)提供的证据能证明的事实、起诉状上的诉讼请求合理性
2、对方(被告)提供的证据能证明的事实(能摧毁的你的事实),还要注意:被告一般比原告的举证责任要低,也就是原告跑20秒跑完一百米能赢,但是被告只要能阻止原告,超20秒了,被告就能赢(很形象了)
3、法官对证据能证明的事实、法律的理解,特别是如果法律空白呢、如果是有冲突的法律呢
4、社会的公平正义和公序良俗,也就是案件裁判的结果,既要合理,又要合法
5、这个法院的审判习惯,就是以往类似的案件,这个法院咋判的?
6、裁判结果的风险度:包括上诉风险、法官被ts或jb的风险,上诉后被改判或发回重审的风险
7、当事人双方和法官、法院的关系,
8、社会效果、社会影响力、社会示范效果
9、最后,法院的目前案件量(多的需要尽快结案,裁判时间就短)、审限(快到结案时间了,要尽快裁判)
最后我根据我的知识积累、代理案件的经验,还总结出:
此外,法官要综合本案的实质(就是本质的法律关系),结合社会环境(本地环境和社会大环境)、经济状况(双方经济情况,注意不是你想的那个意思,是保护弱者的意思)、社会价值观念等,衡量双方的利益关系,
但是,法官很容易有一种思维:即先确定保护谁(也是按照以上方法确定),再找出应当保护这个当事人的依据,得出结论,这个在法官裁判案件里,也有一定比例。#法官##打官司##审理案件##律师##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