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24 04:37:54来源:法律常识
编者按:2022年(第三届)海南省直机关“椰树杯”党建创新引领工作创优大赛自启动以来,得到了省直机关和中央驻琼单位各级党组织高度重视并积极参与,共收到92个单位报送的128个案例,涌现了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优秀案例和机关党建品牌,生动展现了省委直属机关工委所属各级党组织坚持以党建引领,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做出的显著成绩。省委直属机关工委联合南海网推出《党建创新 工作创优》专栏,聚焦此次大赛优秀机关党建工作案例。
在海南省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专班,工作人员讨论处理投诉案件。袁琛 摄
“没想到疫情期间办理业务也能这么快,实在是太好了!”近日,京东儋州智能电商运营中心项目顺利拿到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项目负责人兴奋地说。
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海南多地服务窗口推行网上办、电话办、预约办、邮寄办等模式,向有需要的市场主体、办事群众提供“不断档”“不打烊”服务,最大程度缓解疫情带来的影响。
营商环境是海南自贸港“一本三基四梁八柱”战略框架中的重要一柱,营商环境好坏事关海南自贸港建设成败。“4·13”重要讲话中强调,海南要加快形成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和公平开放统一高效的市场环境。
2021年2月,海南成立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专班,由省长挂帅,统筹协调和系统谋划全省营商环境工作,建立高位推动、上下协同的工作机制,同时,推动各市县均成立相应专班,打一场优化营商环境的“大会战”。
施行《海南自由贸易港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出台《海南自由贸易港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2022-2025年)》,全面推行“一枚印章管审批”、政务服务“零跑动”……在打造营商环境“金饭碗”的路上,海南正加速前进。
万宁市纪委监委组成优化营商环境专题调研组分赴全市93处重点项目和11处土地出让项目一线,收集营商环境等方面的反映诉求和意见建议。杜茜 摄
聚焦堵点难题 深化表层修复重塑市场主体口碑
6月17日,一场别开生面的由书记、省长“坐诊”的“病例剖析会”,在海南各市县线上线下同步举行。这是全省“查堵点、破难题、促发展”活动第四次推进会,会上,3个营商环境典型“病例”被放到台面上逐一剖析诊断,红脸出汗开药方之余,剑指当地营商环境中存在的种种顽疾。
“海南在营商环境方面,总体上还处在生病阶段,既然生病,就要诊断清楚,把治疗的原则搞清楚,找准病根,该开刀开刀,该吃药吃药。”省委书记沈晓明直言不讳地指出,要定期召开“病例讨论会”,遴选典型病例解剖“麻雀”。
金杯银杯不如企业家的口碑,营商环境就是口碑,就是竞争力。
新官不理旧账、拖欠工程款、“融资难”“融资贵”……长期以来,这些事关营商环境的赌点痛点直接损害着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只有听清呼声、摸清症结,才能让政策、服务有的放矢,才能让企业安心、暖心、有信心。
对营商环境问题“绝不回避、接诉即办”——为及时收集解决市场主体遇到的各类问题,2021年6月30日,全省统一的“营商环境问题受理平台”上线,建立起“平台统一受理、专人梳理研判、按责分级核办、限时办结反馈、定期回访复核、办结归档销号”的闭环工作流程,企业可以像查快递一样查询办理进展和结果。
“要汇总分析各类受理平台信息,当好发现问题的‘眼睛’、倾听意见的‘耳朵’、宣传推广的‘嘴巴’、排忧解难的‘出气筒’,分步骤、有节奏推进存量问题清零,提高市场主体满意度。”今年初,沈晓明在调研营商环境工作时要求。
推动历史遗留问题妥善处理、尽快化解,才能搬开制约营商环境优化提升的“绊脚石”。抓好营商环境问题表层修复,海南一方面广泛收集市场主体诉求,另一方面加大问题核查处理力度,以点带面推动制度政策完善。
对规划调整导致土地无法开发等,研究提出处置意见,推动解决50多个多年未结的相关问题;针对不动产登记的历史遗留问题,提出了处理意见,目前已解决11万户;解决奖补政策兑现和欠款金额7.1亿元,5000多家企业受益……截至7月底,营商环境问题受理平台共收到企业反映的营商环境问题5907件,已办结3351件,办结率80.9%,帮助一大批市场主体甩掉“包袱”、轻装上阵。
营商环境好不好,最重要、最核心的标准是市场主体的感受。“政府不回避问题,有决心解决问题,坚定了我们留下来发展的信心。”一个个赌点痛点的化解,有效提振了海南市场主体的满意度和信心。
“我们将加大问题处理力度,释放项目投资潜力。”省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专班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紧盯企业投诉问题存量清零目标,在全省范围内开展营商环境问题集中攻坚行动,分阶段、分层次、分类别推动问题集中解决;针对企业反映的助企纾困政策问题,建立绿色通道快速受理、重点核查、限期落实;推动采取超常规举措和精准措施推进45个促投资稳大盘的营商环境问题。
解决营商环境建设中堵点痛点,必须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2021年11月1日起,《海南自由贸易港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在全省施行,条例针对海南营商环境的突出短板和市场主体反映强烈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从完善体制机制的层面作出相应规定。
充分利用海南自贸港立法权,海南颁布实施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公平竞争条例、社会信用条例、市场主体注销条例、企业破产程序条例等27部营商环境相关法规,切实强化法治保障。同时,清理不符合国务院《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现行规定,并加大对违反《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规定情形的追责。2022年第一季度,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在履职尽责、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方面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假作为,甚至“吃拿卡要”等破坏营商环境的案件130起。
海口市通过推进“一窗联办”改革,让“十件事一次办”成为现实,以实际成效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高传仁 摄
突出改革创新 激发市场活力打造改革领跑标杆
“项目等土地”“土地晒太阳”——土地供应矛盾困扰着不少企业发展,如何破解?
6月6日,海南“土地超市”平台正式上线运行。打开“海易办”,从便民服务板块即可进入“土地超市”,土地信息归集、查询发布、智能选址、政策指引和招商地图等信息一目了然,既有助于市县“摸清家底、心中有数”,也有助于企业“云上读地、云上选地”。两个多月来,平台已上线“净地”194宗、8475亩,供应土地44宗、1944亩,成交价款50亿元。
优化营商环境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破解难题、形成优势、赶超一流,根本在于改革创新。海南聚焦关键领域,以制度集成创新优化营商环境,形成了一批亮点或标志性成果,建立“土地超市”正是其中一项成果。
“要以制度创新打造海南营商环境标志性工程,聚焦短板加大整改和追赶力度,持续营造‘比学赶超’的氛围,尽快形成改革成果。”省长冯飞强调。
打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
原本10个工作日才能完成审批的食品生产许可证,如今当场即办结;原本要耗费近一个月才拿得到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如今当天便可拿到……审批门槛降低了,海南广大企业经营者拍手叫好。
立足最低准入门槛,海南落实放宽市场准入若干特别措施,已有中国海南国际文物艺术品交易中心等成果落地;不断深化“证照分离”改革,目前海南实行告知承诺事项111项,数量全国第一,审批流程和时限压减70%,在全国首创将5项非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参照“证照分离”改革模式进行改革管理;依托“e登记”平台推行商事登记“全省通办”,开办企业压缩至1天,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扩大商事主体简易注销范围,率先在全国创设依职权注销机制;强化公平竞争试点省份建设,成立我国境内首个公平竞争委员会,建立健全海南自贸港“1+N”公平竞争制度体系……
打造高效便捷政务服务环境——
开办企业有多“省心”?海口给出的回答是“一次不用跑”。海口在全省率先推出为新设企业提供线上免费办理邮政寄递业务,新设企业线上申办开办业务的同时,可以申请一次性统一邮寄领取结果物。今年1-5月,通过“一网通办”新设的海口市企业有74197家,企业开办全程网办率达99%。
优化行政审批服务,海南全面推行“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审批事项数量跻身全国最少的几个省份之一;实施政务服务“零跑动”改革,政务服务事项可网办率达90%以上,“零跑动”率达到55.6%;探索建立“审管法信”联动机制,在国务院办公厅组织的“互联网+监管”系统评估中,海南有6项指标排名第一;重点园区推行极简审批,项目落地审批提速90%以上;推行“机器管规划”赋能国土空间智慧治理,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
打造自由便利贸易投资环境——
“如今进出口申报无需专门的货物代理,我们自己就可以通过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网上申报,节约了不少成本。”东方市某农业公司所产鲜切菊花远销日、韩等国,亲身感受到口岸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带来的便利,公司负责人连连称赞。今年1-6月,海南口岸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分别为37.71小时、0.96小时,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锚定最高开放水平,海南实施最短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以“非禁即入”为核心仅保留27项限制措施,比全国版和自贸区版更加开放;实施全国首张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在境外律师等多方面实现“首单”突破;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上线《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关税查询服务平台,帮助进出口企业共享RCEP关税减让红利;上线空港口岸物流服务系统,在海口美兰国际机场率先实现航空物流电子化作业,提高了企业通关效率;国际投资“单一窗口”整合了涉及外商投资的20套业务审批系统,已为5902家外资企业线上办理1.3万件投资业务;设立涉外民商事法庭、国际商事调解中心,“构建多元化国际商事纠纷解决工作机制”入选商务部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第二批“最佳实践案例”……
水美而鱼肥,土沃则稻香。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为海南自贸港建设注入活水、厚植沃土。今年上半年,全省新增市场主体同比增长1.4倍,海南新增市场主体增速连续28个月保持全国第一;前5个月,海南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80.58%;上半年,海南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56%,增速位居全国第二……
海口市创业小额贷款担保中心服务大厅,市民正在申请创业补贴。图/康登淋
强化主动服务 全力惠企纾困树立服务企业品牌
“现在企业的运营情况如何?需要政府帮助做些什么?”“公司有什么困难,想了解什么政策,都可以找我。”一批批党员干部走出机关大院,深入企业车间厂房,听意见、问需求、解难题,他们来自不同部门,却有一个共同的特殊身份——辖区企业首席服务专员。
今年4月起,海南在海口、三亚等地试点“企业首席服务专员”制度,为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提供“一对一”精准服务,推动营商环境建设。如今,该项制度已经在全省全面铺开,2258名“店小二”的服务“触角”遍及45个省级有关部门、19个市县、218个乡镇(街道)和重点园区,全力打造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链条。
强化政企交流互动,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是省委、省政府推动营商环境建设的部署要求。
构建全方位企业服务制度体系,今年2月,海南出台《海南省政商交往行为指引清单(试行)》,着力打造既亲又清的政商关系,建立“让市场主体说了算”的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开展“政企面对面、服务心贴心”11项系列服务,省领导通过主持召开早餐会、现场会等方式,倾听企业诉求,共商问题解决办法。省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专班办公室常态化举办厅局长接待日活动,“一把手”与企业面对面,为市场主体纾困解难。全面推行企业首席服务专员制度,精选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领导干部担任首席服务专员,为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开展“一对一”服务,在优化服务上持续“加码”。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只有持续在优化营商环境上下功夫,给市场主体以稳定的预期,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以营商环境之“优”促进经济大盘之“稳”。
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今年以来,海南聚焦市场主体最关心最期盼的税收、融资、租金等领域,坚持阶段性措施与制度性安排相结合,支持企业挺得住、过难关、有奔头,一项项纾困助企举措纷至沓来、掷地有声——
出台《海南省超常规稳住经济大盘行动方案》《海南省稳住经济助企纾困发展特别措施》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截至今年上半年,为小微企业减免“六税两费”4.1亿元,给予增值税期末留抵退税142.4亿元,为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缓缴税费6.8亿元。上线海南省惠企政策兑现服务系统(“海易兑”平台),已兑现奖励资金1.3亿元。上线智慧金融综合服务平台,累计为中小企业放款2.3亿元,有效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建立中小企业梯度培养体系。实施上市公司培育“尖峰岭行动”、高新技术企业“精英行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雏鹰行动”、“小升规”企业成长行动。截至今年上半年,全省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50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75家。
“政府兑现的研发奖励资金大大缓解了公司的研发压力。这是疫情特殊时期的一场及时雨,助力企业稳定发展。”海南海灵化学制药有限公司负责人感激地说。今年上半年,该公司通过“海易兑”获得950万元的研发奖励资金。
优化营商环境是一场持久战,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沈晓明多次强调要把营商环境打造成为海南自贸港的“金饭碗”,成为海南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冯飞要求营商环境一年有新气象,三年有大变化,五年达到国内一流。
不久前,《海南自由贸易港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2022—2025年)》出炉,七大项措施绘制出未来3年海南优化营商环境的“路线图”“施工图”。未来,海南将聚焦最低市场准入、最简权力清单、最优审批服务、最有效监管“四最”目标,围绕“表层修复、优化审批、提升服务、对标国际”四个层次,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更实举措优化营商环境,为海南自贸港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海口新海港打破政企壁垒,实现货车过海手续“一站式”办理,打造了货车过海“新体验”。图为正在加快建设中的新海枢纽项目。张茂 吴渝 摄